在家佛弟子可以見廟燒香嗎

2020-12-19 覺軍賢友

關於中國的燒香起源,根據為稼《祭神為何要燒香——燒香的起源》一文:

周人升煙以祭天,稱作「禋」或「禋祀」。《詩·周頌·維清》:「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箋:「文王受命始祭天。」即是說,這種祭制始於周文王。其具體祭法為:將犧牲和玉帛置柴上,燃柴升煙,表示告天。《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熈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註:「禋之言煙。」「三祀皆積柴實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疏:「禋,芬芳之祭。」(用《十三經註疏》本,下同。)可見,所謂禋祀,一是點火升煙,二是煙氣為香氣。以香菸祭神,那麼這就是後世所謂「燒香」了。

所以,中國的燒香起源必早於詩書時代即西周。不只中國燒香,世界上好多民族和國家也燒。所以說燒香起源於印度是不對的,從南傳佛教可以看出,較少燒香的習慣。上座部佛教禮敬佛陀,但幾乎不燒香拜佛。

關於燒香的目的,根據為稼《祭神為何要燒香——燒香的起源》一文:幾乎做什麼都要燒香:對祖宗要燒,對天地神佛各路仙家要燒,對動物要燒,對山川樹木石頭要燒;在廟裡燒,在廁所也燒;過節要燒,平常也要燒;作為一種生活情調要燒,所謂對月焚香,對花焚香,對美人焚香,雅而韻,妙不可言;作為一種門第身份,所謂沉水燻陸,宴客鬥香,以顯豪奢;虔敬時要燒,有焚香彈琴,有焚香讀書;肅殺時也要燒,闢邪祛妖,去穢除腥;有事要燒,無事也要燒,燒本身就是事,而且還會上癮,稱為「香癖」,就仿佛現代人的抽菸飲茶一樣。

由於一廟多神,佛道兩家神仙同居一寺比比皆是,甚至還有民間自創的一些神也登堂入室,在家佛弟子可以見廟燒香,但要區分燒香只是代表布施、供養,還是表示虔誠歸依。一句話,可以燒香供養但不可以破皈依。

一、佛弟子不能皈依天神

瑪欣德尊者說:「根據上座部佛教,當一位已經受了三皈五戒的佛弟子,向非佛、法、僧以外的對象去求助甚至只是去行宗教禮,他的三皈依就破了,自然他的五戒也破了。即使是向證得初果的沙咖天帝和已是三果聖者的大梵天求助,作為佛弟子,他的皈依也會破。」

臺灣覓寂尊者《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家居士須知》有這樣一段話:  

「問:請問尊者:我從小就信仰王爺、媽祖,已經幾十年了,現在歸依三寶了,可不可以再拜媽祖呢?

答:就如在〈三歸依的內容〉所說,歸依者以:「這三寶是我的歸依,這三寶是我的依怙」。眾生由於受到生死輪迴的逼迫、怖畏與痛苦,所以尋求三寶為歸依處、依靠處、避難處。所以你既然已經歸依三寶,成為佛教徒,應當完全以三寶為依歸,而不要再拜三寶以外的神了。何況假如你以宗教心來拜媽祖,會破除你對三寶的歸依。」

除了佛法僧三寶以外,上座部佛教弟子並不皈依、敬事諸天、神鬼。只要皈依了三寶以外的任何天神,哪怕是佛教裡提到的諸天護法,也破三皈依,破了三皈依也就沒有了佛教徒的身份。

二、在家佛弟子可以見廟燒香,但要懷著感恩恭敬的心

對於在家佛弟子,用恭敬的心去禮敬天神是可以的。瑪欣德尊者開示說:「天神是由於善業、善行而投生到天界,他們過去世是有德的人,是值得恭敬的人,所以佛弟子去恭敬天神們也是可以的,可以參加一些禮敬的儀式,只是不能用一種皈依天神的心、求天神保佑的心去禮拜這些天神。你的心裡要知道,他們過去世是有德行的人,現在作為有德天神,護持一方、護持這個族姓、護持這個區域,使這個區域安寧、少災禍,用這樣恭敬的心去禮敬天神是可以的。然而,假如一個佛弟子去求天神保佑,心裡把天神當做皈依處,那麼他的三皈依就破了,這個必須要分清楚。」

尊者也開示說:「佛弟子應該感恩,去拜祭祖先、去掃墓,也是很應該的。普通人是祈求祖先保佑,佛弟子是為了感恩。因為這個家族曾經養育、教育過我們,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去祭祖,甚至用感恩的心去跪拜、燒香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是去求祖先保佑,這種禮敬就不會破皈依,因為這是對親族感恩的禮敬。」

見廟燒香,也只是表達一種尊重。這個其實是禮節問題,等於拜個山頭,或到別人家裡串門,跟家裡老人打聲招呼,僅此而已。

三、見廟燒香,因為多神同居一院

李建宗在《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甘肅隴中漢族民間信仰》一文中說:「民間信仰就是把各種傳統信仰和宗教信仰的神靈進行拆分、重構與整合,形成一個多神信仰體系,這些神靈,有土生土長的,也有外來的,有來自某個宗教的,也有來自世俗創造的,有遠在高天幽冥的,也有雜處人間的。」

由於神靈眾多,相應地,民間信仰歷史傳承下來的用於供奉各種神靈的壇廟在廣大農村地區比比皆是。除了以自然村社或「社祠」為單位修建的專神小廟外,一些較大的廟宇都是多神同居一院,信者各敬所需。

成慶《當代中國信仰偏差:為何佛寺幾乎淪為民間信仰大本營》一文說:「如果略為回顧一下當代中國的信仰狀況,便可了解,城鄉間曾密布的土地廟、關公廟乃至城隍廟早已在文革劫難間摧毀殆盡,無復遺存。這三十餘年信仰的大回潮,民間廟宇雖多有重修,但因政策限制,民間信仰仍難伸張其合法地位,只能以地下潛流的方式默默運作。佛寺與道觀等正統宗教得益於80年代宗教政策的撥亂反正,而在三十年間多有重建恢復,民眾若有信仰生活的需求,便多以佛寺、道觀為依託。由此,無論是否為佛教徒,一旦祈福,則多奔佛寺道觀。細問之,或是無信仰而只為求名求利,或多是三教混雜及各種怪力亂神論調,而非以佛道為宗。當然,這種信仰的雜糅與曖昧,不單是今日才出現的現象,而是儒釋道三家長期以來在華夏之地並存共生的信仰文化。」

一廟多神,種類無非有二:一是單一宗教的多神供奉,比如佛教寺廟,同時供奉佛、菩薩、四大金剛等,又如道教的三聖宮,供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天尊等等;二是多種宗教的多神供奉,近年國內又有人修建了一同供奉孔子、老子和釋迦摩尼的「三聖宮」,也當歸於此類。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這種模式,主要受《西遊記》和《封神榜》兩部小說的影響,在中國人印象中仙佛是一家,佛教的文殊菩薩在道教裡叫文殊廣法天尊,佛教普賢菩薩道教叫普賢真人,佛教四大護法道家叫魔家四將,關羽道教中是武財神,佛教中是護法。還有孫悟空、豬八戒,都有人供在佛堂。

拜完菩薩再給道祖上柱香,也不過是順手的事。

相關焦點

  • 皈依就是出家嗎?佛弟子可以為人做媒嗎?
    佛教徒的組成部分,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出家的僧侶,堅持清淨的戒律,獨身,斷淫慾,另外一種是在家的居士,有著對佛教的信仰,在社會上正常的生活。第一,皈依就是出家,不能結婚了?既然皈依只是進入佛教的一個儀式,所以並不影響成家立業,作為在家佛教徒,絲毫不影響你的個人生活,所以,請不要錯誤的把皈依、出家、不能結婚混成一談!第二,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為人做媒人是功德?答:否也。
  •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說過很多智慧名言,一定要學會聽從,否則吃虧的一定是自己,這可是凝縮了幾代人,數十代人的精華,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句歷史名言,「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存在著什麼樣的用意呢?
  • 去寺院燒香禮佛,會得到加持嗎?明白了這些道理,答案不言而喻
    燒香是敬佛禮佛的一種儀式,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大日經疏》曰:「燒香是遍至法界義,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菩提香亦爾,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燒,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燻一切,故曰燒香。」一般來說,燒香時燒一支或三支都可以。關鍵是要虔誠,並儘可能準備質量上乘的香,而不在於多燒。佛經上,經常以香比喻五分真香,就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意思是告訴我們,以五分真香的功德,供養十方諸佛。
  • 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區別嗎?作為一個佛弟子該如何選擇?
    文:佛經微刊阿彌陀佛,各位善知識六時吉祥,每到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很多人都會到寺廟裡燒香禮佛,為家人朋友祈福,為自己求願,希望生活能夠幸福平安,財源廣進……今天末學就說拜佛的那些事。2.在家拜佛和在寺院拜佛有區別嗎?既然法無高低,佛佛平等,在家禮佛拜佛供養佛陀,和在寺院去供養禮拜的功德是一樣的,但是這是有前提的,恭敬心為上。
  • 入廟燒香需注意 莫讓淨土變成汙染源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公共場所會有「禁止吸菸」的公告牌,也看到在一些空氣品質不是很好的地區,人們上街也更願意帶上口罩,藉此希望少吸入一些粉塵。但是,就是在這種全民防塵的大環境下,寺廟這塊淨土卻被有意無意的的忽視了。入廟必須要燒香?顯然不是,但大家早已形成入廟燒香刻板印象。當然,點少許清香也是很好的。
  • 佛弟子在家如何正確誦經?
    信佛、研習佛法,讀經、誦經是作為一名佛弟子的基本功課。那麼作為一名皈依佛門的在家弟子應該如何正確誦經呢?誦經時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首先,誦經時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
  • 進廟燒香不能隨便,道教朝拜禮儀淺說
    因為住在泰山腳下,又是做傳統文化行業,所以我經常被問到上山燒香的注意事項,大眾常識缺乏,有的問題也是讓人哭笑不得。普及工作總得做一下,考慮到泰山還是以道教為主,於是簡單整理了一下道教進廟燒香禮拜的禮儀基本常識,給各位做參考。
  • 去寺廟拜佛,如何燒香?如何投功德箱?
    每逢初一十五就有十方的香客到寺廟燒香,燒香的人雖多,但是很少人真正懂得燒香的意義和方法。雖說心誠則靈,但是如果連最起碼的禮儀和常識都不知道,又何談「心誠」呢?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說一說去寺廟時應該如何燒香。首先我們要理解燒香得當意義含義:其一、代表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其二、代表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 廟有陰陽之分,陽廟拜神,陰廟拜鬼
    昨天我們講了「寺」與「廟」的區別,「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今天我們來重點講一講「廟」。生活中常聽人說要「去廟裡燒香」此類的話,可見普通認知中廟只是燒香拜佛或者求神祈願的地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廟是分陰陽,不可亂進,陽廟自然可以燒香拜神,只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誤入陰廟。
  • 初一、十五怎樣如法燒香拜佛?
    替換高清大圖若我們在家眾平時因沒有足夠多的時間上香,可選在初一、十五敬香。可以是在寺院,可以是在家裡的佛堂,也可以是在心裡敬心香。燒香拜佛,若能慈悲發願利益社會、利益眾生,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也是功德無量。如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燒香拜佛,無論是在家佛堂還是去寺院,以此如法虔誠香雲供養,拜佛必當如願。
  • 燒香拜佛,燒香上供品,是先上供品還是先燒香?寺廟僧人這樣說
    有人進廟後,會隨大流逐個拜佛。僧人告訴我,其實沒有這個必要。佛像不同,表達的意義也不同,每個人來拜佛祈求的需求也不同。應當按照需要去拜認為自己需要什麼就去拜什麼。例如,觀音長相手無寸鐵,地藏神物表孝,文殊普賢表秀,普賢神明表大行,彌勒仙人表雅量,稀罕表大氣。
  • 200歲下海廟香火旺 香燭店代客燒香 居民不敢開窗
    200歲下海廟香火旺 香燭店代客燒香 居民不敢開窗 2015-05-22 09:44:06吳阿姨和周邊居民終於可以放心地打開窗戶了。  怪象:馬路邊上燒香  周邊居民告訴記者,讓人聞之色變的「霧霾」源頭是下海廟周邊道路上大量的香燭,尤其是大香、高香。有著200多年歷史的下海廟久負盛名,香火常年旺盛,特別是到了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或臨近升學、考試,大量香客從四面八方趕來,聚集於此,成為提籃橋地區的一個盛景。
  • 為什麼要燒香?不是心中有佛就行嗎?
    燒香是中國民間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三個特點極為引人注目:一是普遍性,漢族燒香,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也燒香,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無處不燒。二是歷史悠久,現存文獻《詩經》《尚書》已有記載,可見其起源必早於《詩經》成書時代即西周。
  • 「末香、塗香、燒香」的佛法深意,佛弟子一定要知道!
    主講:常空法師佛教用香供佛有三種方式:燒香、抹香(又作末香)和塗香。用火點燃的線香叫燒香。像檀香、沉香,一般是直接燒木頭的,也叫燒香。你們知道嗎?塗香是要經常用到的,包括很多法器都要用塗香的。不過法器用什麼香塗是有規矩的,也不能亂用。你們看看自己修的法,法本當中有些是有這個要求的,有些沒有。
  • 寺和廟是一個地方嗎,有何區別?別拜錯了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總會到寺廟中燒香拜佛,寺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彙,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寺和廟似乎沒什麼差別,人們經常把寺和廟放在一塊兒說,比如有人會說去寺廟燒香拜佛了,這樣看來去寺裡燒香和去廟裡燒香似乎完全是一個意思,其實寺和廟兩者是有區別的,只不過現在的人沒有分得那麼清楚
  • 廣東廣州天后宮,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最適合燒香拜佛了
    這個南沙天后宮的是東南亞最大的一個媽祖廟,天后宮它緊鄰著珠江的出海口,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可謂是一個依山傍水的風水好地呀,那天后宮這裡最引人注目的莫非就是石雕天后聖像了,這是為了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造的。天后聖像高達14.5米,就屹立在天后宮廣場的正中央。不僅僅是這個天后聖像的石雕高大,那其實整一個天后宮的建築在世界上相比於同類的建築也是之最的。
  •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對於佛門弟子而言,每天念經、誦經、學佛、念佛這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最基本的功課。既然誦經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佛弟子在家誦經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今天,咱們就從佛教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尤其是這10個問題,更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一、誦經的姿勢:佛弟子在家念佛誦經時,應焚香後再端坐。如果是欲讀經,那麼一定要先靜坐片刻,心中默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 上廟不要隨便燒香,請遵守6點鐘的規定,不懂就不要亂拜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15字,閱讀約2分鐘上廟不要隨便燒香。請遵守七點鐘的規定。不懂就不要亂崇拜。你認識幾個?外出旅遊可以增加我們的閱歷,開闊我們的視野。過去不允許外人進入的寺廟,如今逐漸對外開放。很多人在旅行中如果遇到寺廟,會選擇進去祈福,但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拜佛的禮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拜佛時應該注意的一些禁忌。
  • 春節去寺院燒香拜佛的步驟以及祈願
    我們去寺院拜佛,用單純的心去,至誠心禮佛拜佛,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與佛菩薩講。我小時候跟媽媽去寺院,是會去燒香。後來讀了佛經,知道燒香是燒六根的香,即存好意,說好聽的話(講柔軟語),做好事,幫忙弱小,在生活中燒身口意的香,這種燒香是佛施設的一種方便,所以之後去寺院,就沒有去點那個香了。
  • 寺廟燒香的基礎知識:燒香的規矩,正確上香的注意事項
    旅遊途中參觀名寺大剎,燒香拜佛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燒香拜佛,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特將燒香祈福應該注意的事項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下面聽我細細道來,為你講解燒香拜佛的規矩。一、進門禮數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