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的春節即將來臨,前幾天,一直有夥伴們問,去寺院燒香拜拜有什麼要注意的部分,看夥伴們即嚮往又有點擔心的表情,他們似乎擔心去寺院拜佛,會因不懂而有不周全的地方。
其實佛菩薩最慈悲了,在《維摩詰所說經》講:「先以欲鉤牽,再令入佛智(道)」。佛用順渡、逆渡等各種方法,都在將我們引入佛陀聖妙的殿堂來了解種種,怎麼會因為我們哪些禮數不周全,就怎麼怎麼的。
我們去寺院拜佛,用單純的心去,至誠心禮佛拜佛,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與佛菩薩講。
我小時候跟媽媽去寺院,是會去燒香。後來讀了佛經,知道燒香是燒六根的香,即存好意,說好聽的話(講柔軟語),做好事,幫忙弱小,在生活中燒身口意的香,這種燒香是佛施設的一種方便,所以之後去寺院,就沒有去點那個香了。
我們去寺院拜佛,進入寺院要雙手合掌,合掌是表示恭敬的意思。
面對佛像要問訊(問訊的動作是日常鞠躬動作),問訊的意思,在《維摩詰所說經》中就有:「維摩詰稽首世尊足下,致敬無量,問訊起居,少病少惱,氣力安不?」
佛世的時候,佛弟子來拜見佛,問候佛:「色身康泰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渡否,少病少惱否。就像我們向爺爺請安,會問爺爺,最近身體如何,有什麼煩心事嗎?等等諸如類似話語,現在佛不在因地,我們只看到佛像,就用這個動作來代替問訊。
問訊之後,要禮佛三拜,站著拜下去,雙膝著地,頭面接觸到蒲團上,兩膝和頭一起著地。這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五體投地是雙膝、雙手、頭面,這五個點著地)。
這五體投地最正確的拜佛儀式【出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頭面著地之後,雙手抓緊再放開,翻掌,再收回。(這個代表頂禮佛足,用我們尊貴的頭頂禮佛的足),接著站起來再拜下,連續三次。(這就是禮佛三拜的動作。)
起身後,再問訊。表示圓滿三拜了。
三拜之後,我們還要去供養,可以往功德箱裡面隨喜放一些零錢。
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要雙膝跪在蒲團上,稱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還有這個什麼寺院的諸佛菩薩、護法菩薩
這樣唸一下,然後就跟佛菩薩講:「佛弟子XXX(講自己的名字)今天來此拜佛,感恩諸佛菩薩的加持,祈願諸佛菩薩加持我,教我親證佛法,我要習定力,讀熟佛經,求明心見性。一年之中家庭平安,生活事業(工作)順順利利,闔家安康,得遇貴人,福慧日日增長,全家都能修學正法,得遇善知識,教菩薩法,早證菩提。
我們去寺院燒香拜拜,是要去求佛菩薩這些內容,求佛菩薩加持我們,教我們修學正法。
因為我們是在家人,有工作事業方方面面的事情,這些都是可以去求佛菩薩加持的,然後自己要來讀誦佛經回向,佛經中有功德法寶,這樣堅持讀佛經,自己還有家裡的人無形之中就會消災增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