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 | 因果 | 人生智慧 | 命運 | 功德
2018年8月25日
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
又稱鬼節、七月半
佛教稱盂蘭盆節
相傳這天地獄之門大開
無數鬼魂湧到陽間
陰氣大盛
」
七月十五 中元節
2018年8月25日,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民間稱之為鬼節,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組成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
——漢 · 董仲舒《春秋繁露 · 四祭》
「中元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對於祭祀,懷念已故之人,是個很好的選擇。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候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上街。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神大聚會,陰氣最盛。同樣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日,公共場所祭祀。
中元祭祖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中元節祭祀時,只要我們發心懇切、用心摯誠,相信亡者都可以收得到我們這份心意。
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使用葷腥菸酒上供,那樣只會增加亡者的痛苦。而我們佛弟子則可以通過齋僧、齋戒、誦經、供燈、抄經、放生等善行來為亡者做功德回向,超度先人往生極樂,這應該就是中元節最「如法」的祭奠了。
超度亡人的功德利益是極其殊勝的:
1、超脫三惡道
得升三善道或常往極樂淨土。
2、指引正確方向
墮落輪迴的眾生,有如行走於昏暗的荒野中,前路茫茫。超度可以指引眾生運用自己清淨本性之光,遠離無明的黑暗。
3、消業除障
眾生受罪業牽纏,佛陀為了消除眾生罪業,傳授了小乘、大乘、密乘等等適合各種不同因緣眾生的方便法門,以此消除眾生業障。
4、消魔障
由自身業所顯的魔障會傷已害人,為魔超度、勸其行善發大悲菩提心,以免墮入多生多死的輪迴漩渦。
如何超度亡人
佛門主張用超度的方法祭祖盡孝,存好心,行善事,利益眾生,修無量真實功德,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把所修功德回向給祖先以及過世的父母親人眷屬,幫助他們脫離苦難,早生善道,這就是最好的盡孝。
我們做為佛教弟子,應該做些對祖先有著更大利益的事情,就是讓他們能夠聽經聞法,破迷開悟,解脫痛苦,往生極樂,圓成佛道,這樣才是真正的孝順!
1
參加當地寺院的盂蘭盆法會
為什麼稱「盂蘭盆法會」呢?這「盂蘭」翻譯為「解倒懸」,是極苦的意思。這是一種比喻,是指人死後墮落於三惡道中,如餓鬼道中的眾生,腹大如鼓,喉細如針,飢餓難堪,如被倒懸著一樣,極為痛苦。「盆」是盛載食物的容器,就是說用這盆器盛著各種珍貴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懸」之痛苦。所以稱為「盂蘭盆法會」,也就是為解救先亡倒懸之苦,而盛設種種供養,奉施三寶之法會。
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法會是在梁武帝時代,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七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2
誦經 超度祖先
超度的時候念經,是超度亡人渡過苦痛之海,而到於無苦難之境地。世間祭奠只是紀念懷念一下,僅僅是一種回憶紀念。可是佛門裡超度念誦經文、念佛菩薩名號,這種祭奠是有實質上的意義。因為經文裡面提醒我們斷惡修善,佛菩薩教我們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教我們以這樣真實的心行,來孝祭祖先,這意義就更深刻了。
值此殊勝日,
請大家發心布施、持戒、放生、吃素、念佛、誦經、持咒、供燈等,
行持一切善法,廣作功德,
回向自己的歷代宗親、
有緣眾生皆得離苦得樂,
普願十方法界一切眾生
鹹皆平安、喜樂、吉祥,早證菩提!
本平臺的非原創內容均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