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元節 | 佛弟子應該如何正確祭祀祖先,超度亡人

2020-12-20 騰訊網

佛法 | 因果 | 人生智慧 | 命運 | 功德

2018年8月25日

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

又稱鬼節、七月半

佛教稱盂蘭盆節

相傳這天地獄之門大開

無數鬼魂湧到陽間

陰氣大盛

七月十五 中元節

2018年8月25日,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民間稱之為鬼節,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組成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

——漢 · 董仲舒《春秋繁露 · 四祭》

「中元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對於祭祀,懷念已故之人,是個很好的選擇。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候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上街。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神大聚會,陰氣最盛。同樣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日,公共場所祭祀。

中元祭祖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中元節祭祀時,只要我們發心懇切、用心摯誠,相信亡者都可以收得到我們這份心意。

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使用葷腥菸酒上供,那樣只會增加亡者的痛苦。而我們佛弟子則可以通過齋僧、齋戒、誦經、供燈、抄經、放生等善行來為亡者做功德回向,超度先人往生極樂,這應該就是中元節最「如法」的祭奠了。

超度亡人的功德利益是極其殊勝的:

1、超脫三惡道

得升三善道或常往極樂淨土。

2、指引正確方向

墮落輪迴的眾生,有如行走於昏暗的荒野中,前路茫茫。超度可以指引眾生運用自己清淨本性之光,遠離無明的黑暗。

3、消業除障

眾生受罪業牽纏,佛陀為了消除眾生罪業,傳授了小乘、大乘、密乘等等適合各種不同因緣眾生的方便法門,以此消除眾生業障。

4、消魔障

由自身業所顯的魔障會傷已害人,為魔超度、勸其行善發大悲菩提心,以免墮入多生多死的輪迴漩渦。

如何超度亡人

佛門主張用超度的方法祭祖盡孝,存好心,行善事,利益眾生,修無量真實功德,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把所修功德回向給祖先以及過世的父母親人眷屬,幫助他們脫離苦難,早生善道,這就是最好的盡孝。

我們做為佛教弟子,應該做些對祖先有著更大利益的事情,就是讓他們能夠聽經聞法,破迷開悟,解脫痛苦,往生極樂,圓成佛道,這樣才是真正的孝順!

1

參加當地寺院的盂蘭盆法會

為什麼稱「盂蘭盆法會」呢?這「盂蘭」翻譯為「解倒懸」,是極苦的意思。這是一種比喻,是指人死後墮落於三惡道中,如餓鬼道中的眾生,腹大如鼓,喉細如針,飢餓難堪,如被倒懸著一樣,極為痛苦。「盆」是盛載食物的容器,就是說用這盆器盛著各種珍貴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懸」之痛苦。所以稱為「盂蘭盆法會」,也就是為解救先亡倒懸之苦,而盛設種種供養,奉施三寶之法會。

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法會是在梁武帝時代,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七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2

誦經 超度祖先

超度的時候念經,是超度亡人渡過苦痛之海,而到於無苦難之境地。世間祭奠只是紀念懷念一下,僅僅是一種回憶紀念。可是佛門裡超度念誦經文、念佛菩薩名號,這種祭奠是有實質上的意義。因為經文裡面提醒我們斷惡修善,佛菩薩教我們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教我們以這樣真實的心行,來孝祭祖先,這意義就更深刻了。

值此殊勝日,

請大家發心布施、持戒、放生、吃素、念佛、誦經、持咒、供燈等,

行持一切善法,廣作功德,

回向自己的歷代宗親、

有緣眾生皆得離苦得樂,

普願十方法界一切眾生

鹹皆平安、喜樂、吉祥,早證菩提!

本平臺的非原創內容均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移風易俗丨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每個人都有父母,基於這種思想和對先人的感情與責任使然,中元節勢必也會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
  • 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佛教中,中元節又被稱為「盂蘭盆會」。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 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
  • 【中元普渡會】七月十五中元節 冥陽兩利 超度賑濟法會啟告
    與此同時,超度冤親債主,則可廣結善緣,化解小人,達陰超陽泰之效。中元節是傳統的重大祭祀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先祖有著特殊的崇敬之情,祭祀也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動。超度是為去世的親人所做的追思度亡法事。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祀的節日,並且中元節是一個有深遠歷史的節日,那麼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意思呢?中元節祭祀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釋義: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俗有燒衣包、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又叫什麼 中元節為了紀念誰有哪些禁忌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就是我國的中元節,這個節日與其他節日相比多了一些恐怖的色彩,因為在民間人們又把中元節稱作是鬼節。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是古代節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節,慶賀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節也是寒食節,紀念古代先賢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是我國主祭祀的傳統節日。
  • 中元節前夕,該當祭祀祖先,清心闢邪,早歸為宜
    今日七月十四,宜斷蟻,祭祀,嫁娶,祈福,補垣;忌動土,破土,掘井,開光,上梁。看這老皇曆說的,適宜修補修補家裡的大坑小坑,螞蟻入不了門,財路安全無虞,順帶求祖先保佑保佑。至於嫁娶,應該沒有哪對新人希望自己結婚紀念日跟好兄弟到來一天吧?
  • 話說中元節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每年農曆七月十五為「盂蘭盆節」,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民間通稱「三界公」,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
  •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中元節的習俗禁忌盤點(4)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2019年8月15日農曆七月十五,星期四,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平常的一天,但也會有少數人在這一天告誡子女、孩童晚上不要出門,甚至會有燒紙祭祀祖先的現象。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中元節。那麼,中元節是什麼節了,關於中元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
  • 農曆7月15中元節,為什麼有「鬼節」之稱?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中元節又稱亡人節、月半。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 中元節:不忘先祖,不失良善,不負韶華
    按照慣例,在此時民間要開始供奉新米,祭祀祖先,報告這一年的收成。地府則會在中元節這一天放出陰靈,讓他們回家團圓。人們備好供桌,按照長幼順序依次祭拜,邊燒紙錢邊禱告,匯報家庭近況,祈求祖先保佑平安。除了祭祀之外,還要上墳,用紙做燈,焚在先人靈前,寓意亡人前程光明。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民風自然樸實敦厚。祭祀燒紙,不是迷信,而是一種文化傳統。
  • 話說中元節_大閩網_騰訊網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每年農曆七月十五為「盂蘭盆節」,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民間通稱「三界公」,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
  • 中元節:三流合一,慎終追遠
    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祭祀節日之一,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但中元節所祭祀的「鬼」,不單純指祖先親人,還包括孤魂野鬼。依照佛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是僧徒功德圓滿的日子,佛弟子在當天,舉行「盂蘭盆法會」,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3、關於中元節「中元節」產生晚於「七月半」與「盂蘭盆節」,被稱為中元節源於北魏時期道教的說法。
  • 「中元節」來了!這些事情要知道!這些行為要杜絕!
    稱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亦是佛教的「盂蘭盆會」。中元為「地官赦罪日」,這一天人們祭奠祖先,為逝去的亡魂祈福消災。農曆的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放河燈也是祭祀先祖的一種方式中元節的習俗民間認為:七月初一鬼門開,據說是閻王給鬼「放假」的日子,眾鬼出遊人間,而七月十四
  • 放河燈、祭祖,看看中元節這些古老的祭祀活動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與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三大傳統祭祀節日。中元節這天有哪些祭祀活動呢?因各地各省各民族不同,祭祀活動也不同。先整理幾個比較常見的祭祀活動,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的寓意和內涵。
  • 中元節—緬懷祖先,感恩萬物,同體共生
    01緬懷祖先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祀節日。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懷念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是古代的「孝親節」,偏重於情感上對祖先感謝與追思。
  • 祭祀祖先和超度亡靈時,切切記住這三個字!
    農曆的七月十五就是傳統的節日中元節.民間把這一天叫做「鬼節。」中國人尊崇傳統,敬仰祖宗的文化由來已久,一年裡就有三個跟祭奠故人亡靈有關的節日:春天有清明節,秋天有中元節臨近寒冬有十月一的寒衣節。這三個節,被稱之為中國人的「祭祖三大傳統節日」。
  • 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節有何區別?「中元節」有什麼禁忌呢
    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慎終追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中國從古時候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中元節是道教重要節日,中國古代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民間也被稱為「鬼節」。而這時候也是各種鬼怪小說發生的溫床,所以有一些膽小的朋友,在半夜出來逛一逛的時候,可能就會覺得心裡發毛。而我們也可能會想起那些離開我們的親人、朋友心懷追思。那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哪些講究?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老祖宗留下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中元節本是小秋,也就是農作物成熟的節令。根據古代習俗,農作物成熟要祭祀祖先,用新米供奉,用來感謝祖先保佑,年年有個好收成。於是也就有了盂蘭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這雖然只是個佛教的故事,但是卻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據記載,梁武帝最早遵循《佛說孟蘭盆經》舉行了儀式,從那時起,歷代的帝王都會在孟蘭盆節舉行活動以報祖先和父母恩德。孟蘭是梵語的音譯,其實指的就是「倒懸」,比喻亡者的痛苦。其實這個「盆」,指的就是盛放貢品的器皿,以此來解釋其涵義。  這一天,是超度亡魂的節日。
  • [直播貴陽]中元節 你會選擇什麼方式祭祀祖先
    [直播貴陽]中元節 你會選擇什麼方式祭祀祖先 中元節,你會選擇什麼方式祭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