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海四大漁場消失漁業衰退 漁民出海或虧損

2020-12-20 搜狐網

    原標題:近海漁業資源衰退今年出海或現虧損

    中國首屆世界海洋大會20日開幕。中國漁業協會會長齊景發在會議期間表示,中國水產品產量和貿易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捕撈能力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近兩個月來,隨著南海、東海、黃海次第結束伏季休漁期,近海漁民渴望漁獲量能夠實現媲美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局面,但顯然,中國近海海洋捕撈量已經連續多年處於「零增長」,更有多個海區的專家和船長預言,受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兩大「元兇」影響,今年出海將維持薄利甚至出現虧損。

  四大漁場消失 漁民普遍虧損

  9月中旬,浙江寧波「開漁節」在3個多月的伏季休漁結束時如期舉行,2000多艘大馬力鋼製漁船躍躍欲試。

  在同一期間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海洋經濟投資洽談會上,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趙利民表示,隨著海洋開發進程加快,漁民失水、失塗問題不斷增加;持續增加的海洋捕撈產能,導致漁獲物小型化、低值化趨勢明顯;海洋漁業設施裝備、標準化、信息化等水平仍較落後,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高;漁業組織結構總體上仍呈「低小散弱」特徵,市場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實驗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莫照蘭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和10多年前相比,近海漁業資源受到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的影響很大,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中國四大漁場(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已經名不副實,退化得很厲害。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陳雪忠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稱,東海的汙染源有三大塊,一是化工廠直接排放入海的含磷、含氮和含重金屬廢水,二是農田受雨水衝刷入海的農藥,三是下水道入海的未經處理的生活汙水「上海的生活汙水都沒法實現100%的處理率,更不要說其他沿海、沿江中小城市了。」陳雪忠說道,再加上灘涂因圍海造地而消失,上述因素都對近海漁業資源造成威脅。

  提前一個多月開漁的南海海區也不容樂觀。廣東省一位從事近岸捕撈的船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本地許多傳統漁場已經滅絕了,四大魚種(馬鮫魚、帶魚、大黃魚、小黃魚)的數量已經急劇減少。過去一次出海順利的話能捕到幾百公斤大黃魚,現在一年只能捕到幾尾,大黃魚已經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每斤近百塊錢,漲價到如今每斤四五千塊錢。馬鮫魚雖不至於如此「瀕危」,但旺季每次出海也只能抓到三四十斤,遠小於10多年前的兩三百斤。

  海南省水產研究所總工陳積明替漁民向記者訴苦「這兩年近海捕撈的經濟效益只能維持在低水平。初步預計,隨著油價和用工成本快速上漲,今年假設沒有柴油補貼之類的政策扶持,八成左右的漁民會出現虧損。」

  而在黃海海區,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院原院長陸叔鋅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山東省傳統漁業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個體越來越小,年齡趨向於一齡魚。中國對蝦年產量最高曾達到4萬噸,根據近幾年的資源調查,年產量只有7000噸。鮁魚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捕獲主體三齡魚,到90年代的二齡魚,再到現在的一齡魚。

  以山東威海為例,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全市一季度漁業經濟形勢分析》中的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漁船停港率高達八成以上,最多時超過九成,是停港漁船數量最多的一年,捕撈漁民「提前休漁」的現象比往年更加突出。

  過渡捕撈絕種 環境汙染滅群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日前指出,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最大、參與人數最多、調查範圍最大、調查研究學科最廣、採用技術手段最先進的一項重大海洋基礎性工程。《中國區域海洋學》的編撰是「908專項」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記者從權威人士獲得的《中國區域海洋學海洋環境生態學》叢書顯示,近海的過度捕撈正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生態系統中價值高、個體大的種類被過度捕撈後,人們的捕撈目標必然轉向其他一些價值較低的物種,而當這些價值較低的物種生物量枯竭後,捕撈目標隨之又轉向價值更低的種類,這樣依次將使生態系統的所有物種都被過度利用,造成漁業資源的系列性枯竭和物種品種的退化。

  以黃海海區為例,1979年至1999年,黃海的漁獲量基本上隨著海洋機動漁船的擁有量增長而增長。1999年後,雖然機動漁船的擁有量繼續保持增長,但黃海的漁獲量卻出現了下降黃海海洋生態系統已無法支撐過量的捕獲能力。

  南海的作業方式也令人擔憂。上述廣東省船長對現有的流刺作業方式表示擔憂。他認為,大網抓大魚,小網抓小魚,一張網從海裡「拖」到岸邊,不僅導致小魚沒長大就被抓走,大魚也因為在海裡沒有小魚可吃而餓死「大拖網才用了10多年,四大魚種就快死絕了,即便是經過伏季休漁,開漁後一兩個航次也撈不到多少了」。

  資料顯示,流刺作業是主要用於捕撈回遊性魚類。因為會隨海流移動,而被纏住的魚像刺一樣掛在網上,故稱「流刺」。

  「如果再不好好養護資源,會砸了漁民自己的『飯碗』。」陳積明認為,常見於瓊州海峽和海南省西南部海域的定置張網作業對漁業資源造成巨大的破壞,其網目不足1釐米,專捕幼魚、小魚。加上一些漁船的網具數量多,網目小,無形中加大了捕撈強度。「還有個別漁民為了眼前利益,擅自在海上電魚、炸魚、毒魚,給海洋生物資源帶來了滅頂之災。」陳積明說。

  除了過度捕撈,環境汙染也是漁業資源枯竭的元兇。海洋經濟與海洋法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李永祺對此表示,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海洋大開發,我國沿海承載著巨大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海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呈現的海洋汙染問題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治理,而從90年代起因對海洋資源的過度和不合理開發利用所導致的生態破壞問題又突現。為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雖經多方努力,至今局部海域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但總體仍趨惡化。」李永祺說,「近十多年來,我國大規模填海造陸對濱海溼地和近海生態系統的損害以及石油、化工和冶金等企業向沿海地區轉移,遍布全國沿海港口群和核電建設,大規模挖、採海砂對底棲生境和生物資源,乃至大規模海水養殖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等問題,至今尚難以全面、定量地給予科學的回答。」

  具體而言,近日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0年,在古黃河口、嵊泗、杭州灣、三門灣、台州杜橋和晉江圍頭灣內,生物體內石油烴含量過高。12%監測站的生物體內石油烴超過第三類海洋生物質量標準。「蓬萊19-3」溢油事故期間,山東長島附近海域漂浮油類物質,同時發生了魚類非正常死亡事件。河北省樂亭縣海灘上發現油汙,養殖扇貝發生大量死亡。

  加強漁業準入 發展遠洋捕撈

  「如果再不採取強有力的措施,近海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還會加劇。」作為一個「人退心不退」的老海洋人,陸叔鋅感嘆道。

  事實上,為保持中國近海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十一五」期間,近海海洋捕撈繼續執行「零增長」戰略,海洋捕撈量基本維持在2000年的水平。中國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海區逐步實行的伏季休漁制度,在緩解過度開發捕撈漁業資源、遏制海洋生態惡化、增加海洋生物種群數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保障了全國海洋漁業的平穩增長。

  但上述廣東船長感慨,一方面是當地漁政部門監管不力,儘管有沿海一定海裡內禁止流刺作業的規定,也有休漁期禁止捕魚的規定,但漁政部門對普遍存在的違規捕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抓到之後也僅罰款了事。另一方面,漁民的短視也在破壞漁業資源,捕到小魚也不懂得放流,寧可賣給當地養殖場當飼料。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家海洋局專家也告訴記者,在漁業資源枯竭方面,海洋主管部門和漁業主管部門的數據存在出入,前者通過海水質量評價生態系統,而後者通過漁獲量和魚種質量評價生態系統「顯然後者的數據更直接」。

  陸叔鋅建議,為了實現我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保護近海傳統漁區,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深海和遠洋捕撈。其中,個體漁民傾向於往我國釣魚島、南沙群島等深海海域挺近,資金和技術雄厚的國營漁業公司則傾向於太平洋、大西洋的遠洋捕撈。

  陳雪忠分析道,現行海洋漁業管理採取控制漁船大小和馬力的「雙控」措施,但「雙控」後由於網具等作業結構(拖網、流刺網、定置張網等)不同,捕撈強度仍然千差萬別,其中拖網和定置張網的使用量過半,對漁業資源的破壞非常厲害。他建議,對殺傷力大的網具的生產、銷售、使用環節嚴格管理。同時要設置禁漁期和禁漁區,建議國家明確每個漁區某一網具的最大容納量。此外,還要明確禁止一些大殺傷力的炸魚、毒魚等作業方式。陳雪忠還強調,要加強內地山區農民進軍近海漁業的技能和法律培訓,提高非本地漁民的準入門檻,爭取建立船長、職務船員和輪機長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

相關焦點

  • 東海近海漁業或雪上加霜
    2018年1月中旬的一天,舟山的漁民們都出海打漁去了。曾經的船老大代長喜坐在家門口曬太陽,雙手摩挲著一隻保溫杯。「我有點兒後悔。」代長喜說,2017年開始,舟山漁場的魚比以往多了,價格也比往年好,要是他能多幹一年,興許能多掙幾十萬。
  • 中國最著名的四大漁場,看看你知道幾個?
    旅遊Tips: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不僅有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還有近1.8萬多千米的大陸海岸線和1.4萬多千米的島嶼海岸線,海域面積更是多達470多萬平方千米,在這廣闊的海域裡分布著大大小小近千個漁場,今天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將為大家盤點中國最著名的四大漁場
  • 【中國故事】近海漁殤——四大傳統漁場名存實亡[圖集]
    沿海工業產生的汙水和廢氣給近海生態帶來威脅,企業對土地的需求也激發了圍海造地的熱情。攝影:王枝善/CFP 環境汙染導致近海漁業資源日益匱乏,大規模填海造地擠佔了漁業發展空間。據國家海洋局原局長孫志輝介紹,由於過度開發,目前中國可利用的灘涂和淺海已經飽和,70%的沙質海岸侵蝕嚴重,50%以上的灘涂溼地喪失,近海大部分經濟魚類已不成汛,過度捕撈、汙染和環境破壞等因素導致海洋生物資源日益匱乏。在近岸開發過度的影響下,中國近海傳統四大漁場: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已經名存實亡。
  • 中國近海環境淪陷 四大漁場已名存實亡
    核心提示:在近岸開發過度的影響下,中國近海傳統四大漁場: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已經名存實亡。  "幾乎都是填海填出來的。"10月中旬的某天,計程車司機指著儀錶盤上的數字對記者說,"從錦州港到龍棲灣大約有十幾公裡"。
  • 我國漁業捕撈正從近海走向深海
    因此,和我國其他海域相比,黃渤海海洋資源呈現出較明顯的資源衰退態勢,漁業資源的緊缺,在今年開漁之後再度顯現。  近海少魚,人們把目標放在了蔚藍的深海。可要闖蕩大洋,開拓新漁場,需要抵抗的不僅僅是風浪,更需要遠洋漁業人的智慧和付出。我國遠洋漁業的發展都有哪些路要走?黃渤海是個縮影。
  • 中國也有四大漁場,你知道都是哪些嗎?
    世界有四大漁場,太平洋和大西洋各有兩個,其中紐芬蘭漁場由於上個世紀管理不善,已經名存實亡。其他三個漁場分別是北海漁場(位於大西洋),北海道漁場(位於太平洋)和秘魯漁場(太平洋)。關於這幾個漁場我在前期的文章中有討論,今天來說說中國的「四大漁場」。
  • 吟潮騁懷11:《漁民出海圖》——用易拉罐創作的舟山漁場長卷
    2013年8月,曾有報導說謝善法計劃十年製作易拉罐畫《漁民出海圖》,把他半個世紀捕魚親身經歷用易拉罐剪貼出一幅長卷,全景展示舟山解放以來漁民漁船漁場以及漁撈作業方式的發展演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計劃?沒有人提供援助和支持,沒有一間像樣的工作間,完全憑著他的繪畫天賦和易拉罐情結,憑著他退休後的幾乎所有時間,甚至憑著親朋好友拿來的易拉罐,在他家的陽臺間,剪剪刻刻,樂此不疲。
  • 舟山漁場:中國最大漁場人與魚的自我救贖(圖)
    走讀海岸線  舟山漁場  出海捕魚,驅逐枯燥和對風浪的恐懼,舟山漁民愛唱漁歌,如今,數千漁歌中知名的一首,正離舟山遠去:  春季黃魚咕咕叫,要聽阿哥踏海潮。夏季烏賊加海蜇,猛猛太陽背脊焦。秋季雜魚由儂挑,網裡滾滾艙裡跳。北風一吹白雪飄,風裡浪裡帶魚釣。
  • 海南海洋牧場建設從近海走向...
    4月12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與海南省政府籤署了《海南省現代深海漁業暨智能海洋漁場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和《海南陵水深遠海漁業養殖平臺採購備忘錄》,就深海智能漁場裝備籤署採購等達成合作協議。該項目計劃總投資60億元,預計經濟總產值可達200億元,全產業鏈帶動就業萬人以上,項目的籤約落地對推動海南省海洋漁業轉型升級,促進智能化深海網箱發展,助力海南海洋強省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 浙江日報丨嚴打非法捕撈 保護東海漁場——連線全國人大代表夏永祥
    在我看來,振興東海漁場就是這樣的重大工程。我在東海捕了一輩子魚。長期以來漁業的粗放型發展,使得東海漁場傳統漁業資源一度衰退。近些年,浙江啟動漁場修復振興暨「一打三整治」專項執法行動,並在全國率先對海洋幼魚進行保護立法,初步扭轉了「東海無魚」的窘境,但漁獲「小型化、低齡化」問題依然嚴峻。如今正是東海休漁期,迫切需要嚴厲打擊非法捕撈,保障守法漁民的合法權益。
  • 圖說紐芬蘭漁場的消失之謎,全面禁漁20年後仍無魚可捕
    紐芬蘭漁場地處加拿大東部海岸,歷史上其曾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異常豐富的產量而位居世界四大漁場之列,但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這座興旺了四個多世紀的世界級漁場卻陷入了無盡的衰敗和蕭條之中,恍然間輝煌變成了歷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貪婪而造成至今仍無魚可捕,成為歷史的世界漁場,紐芬蘭漁場
    我們都知道世界四大漁場分別是日本北海道漁場、加拿大紐芬蘭漁場、英國北海漁場、秘魯漁場。世界漁場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陸架海域,那裡陽光充足,入海的河流能帶來豐富營養的鹽類,各種浮遊生物繁盛,吸引了眾多魚類資源,此外冷暖流的交匯處,也提供著豐富的魚餌。
  • 「漁信E通」提供顧問式服務 織就北部灣漁業安全網
    「一鍵求助」,指揮中心能根據報警漁民或船隻的位置信息,第一時間實施調度救援;若漁民的手機不慎落水,手機會漂浮在水面上,撈起後不用任何處理,依然能夠正常使用……如今在廣西北部灣地區,藉助中國電信「漁信E通」應用,漁民們出海後的安全得到了更多保障。
  • 1954年,我親歷的舟山漁場四時漁汛
    中國漁業協會漁文化分會 寧波漁文化促進會 我於1954年至1984年,在舟山群島工作長達30年,其間長年累月深入海島漁村,在80多個島嶼工作過,無數次隨漁民出海參加漁業生產勞動。
  • 中國的四大漁場如今卻只剩下三個,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在地理課上都會講到世界四大漁場,然而在中國也有咱們自己的四大漁場,它們分別是:黃渤海漁場(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海域)、舟山漁場(東海海域)、南海漁場(廣東、海南沿海)、北部灣漁場(北部灣海域),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漁民出海捕一次魚,到底能賺多少錢?說出來你都不信
    小夥伴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海岸線很長,並且擁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四大海域,所海鮮成為了我們國家沿海城市人民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但海鮮也都是捕獲的啊,海裡並不存在大範圍養殖這一說,只能是漁船出海捕撈,那麼有些小夥伴們就想問了,海鮮賣的這麼貴,出海捕魚的漁民是不是一定很賺錢啊,其實還真不一定。
  • 30年前舟山人遠赴西非漁場的經歷似在昨日
    而舟山人也成為中國遠洋漁業的開拓者之一。30年的風雨歷程,使得舟山成為全國發展遠洋漁業的重要地區。  就在舟山遠洋漁業發展30周年之際,國家農業部同意並支持舟山建設國家遠洋漁業基地,讓舟山的遠洋漁業發展又插上了新翅膀。而對於第一代遠洋人來說,那段首次跨出國門、遠赴西非漁場的經歷卻似在昨日。
  • 它是世界超級「四大漁場」之一,卻因人類的貪婪,被永久關閉了?
    和其他漁場不同的是,這四大漁場的等級是「超級」,也就是說,從整個世界的視野來看,這四座漁場絕對是無人能敵的級別。但其中有一座漁場,發展不如人意,如今它的「超級」只能是過去式。破敗的漁船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曾經是世界上的超級四大漁場之一。在歷史上,這座漁場出產的海鮮產量異常豐富,甚至能夠擔負起整個歐洲的海鮮供給。
  • 世界公認的四大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居榜首,一漁場已經消失
    漁場是海底裡面的魚類以及生物密集生活的場所,具有很高的捕撈價值。附近海域暖流和寒流交匯讓海鹽這些營養物質漂浮在上層才能造成魚類的大量繁殖,那麼你知道世界四大漁場是哪四個嗎?今天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