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評」系列④丨「韌性城市」成熱詞,城市應急管理需要未雨綢繆

2020-12-11 紅星新聞

一場疫情,將城市的抗風險能力推上考場,「韌性城市」也成為學界和媒體熱議詞。

2020年成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補短板、強弱項, 加快建設韌性城市」作為全年重點工作。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成都提出切實提升應對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水平, 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所謂「韌性城市」,是指當災害發生的時候,城市能承受衝擊,快速應對、恢復,保持城市功能正常運行,並通過適應來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災害風險。這本來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術語,但因為此次新冠疫情,一躍成為網絡熱詞,也被寫進地方政府的工作報告。

某種意義上,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有助於城市提升危機應對能力的推手。

都說「疫情是面照妖鏡」,照出了許多平日裡不被留意的城市問題。以成都為例,這些年的發展不可謂不快。在剛剛公布的一季度全國城市GDP榜單中,成都以3845.57億的成績,歷史性地超越蘇州,晉級到第六名。

但另一方面,成都也意識到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災害綜合監測預警能力、城市安全和應急管理大數據應用平臺建設等隱性領域,還存在短板和弱項,需要填補與提升。

當然,這不是一座城市遇到的問題,而是城市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成長的煩惱」。從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人類的幾乎每一次進步,都圍繞城市展開。而中國的城市化,與美國的新技術革命一道,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稱為「影響21世紀人類進程的兩大事件」。

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大城市的另一面。事實上,城市在創造文明的同時,也往往成為各種疾病災難的淵藪。當年橫掃歐洲的黑死病,就是以義大利城市墨西拿為起點,沿著熱那亞、馬賽、威尼斯等市鎮一路北上擴散,最終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正是因為存在這種兩面性,才催生了包括「韌性城市」在內的一系列城市學研究。

作為管理人口超過2100萬的超大城市,成都是強壯的,但這種強壯也是「脆弱」的。如果某個環節出現紕漏,結果往往比中小城市更嚴重。這提醒我們,城市發展更應該注意完善提升與城市規模相匹配、相適應的公共管理能力和危機應對能力。

此次成都提出建設「韌性城市」,就是在往這方面使勁,勤修內功。諸如就醫「一碼通」、新增救護車、城市安全風險電子地圖等,雖然未必像高樓大廈、道路基建那麼一目了然,可以化成直觀的政績,但對於城市的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卻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塗格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相關焦點

  • 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 浙江如何打造「韌性城市」
    近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韌性城市」,其目的正是有效應對各種變化和衝擊,減少城市發展中的脆弱性。而此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將韌性城市建設納入總體工作部署。前不久,杭州在謀劃「十四五」發展目標時,同樣提出要以未雨綢繆的布局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不斷增強城市發展韌性。這一適應不確定性的新方式,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城市?
  • 適應「不確定」,城市如何有韌性
    面對自然、社會、經濟等衝擊,我們的城市難以像彈簧一樣有張有弛,從容應對壓力,快速恢復原狀。  近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韌性城市」,其目的正是有效應對各種變化和衝擊,減少城市發展中的脆弱性。而此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將韌性城市建設納入總體工作部署。前不久,杭州在謀劃「十四五」發展目標時,同樣提出要以未雨綢繆的布局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不斷增強城市發展韌性。
  • 浙江: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找到城市的薄弱點
    近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韌性城市」,其目的正是有效應對各種變化和衝擊,減少城市發展中的脆弱性。而此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將韌性城市建設納入總體工作部署。前不久,杭州在謀劃「十四五」發展目標時,同樣提出要以未雨綢繆的布局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不斷增強城市發展韌性。  這一適應不確定性的新方式,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城市?
  • 範維澄:繼續大力發展安全產業 支撐建設「安全韌性城市」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安全工程」專業學位教育協作組組長、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委員、住建部城市建設防災減災專家委員會主任、全國公共安全基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公共安全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是公共安全的風險評估、監測監控、預測預警、決策支持、應急管理的理論與技術。
  • 全面履職第一年——2019年應急管理熱詞出爐!
    不少新詞、熱詞在網絡上被津津樂道,登上熱搜榜,升溫為全民話題。中國應急管理報大數據輿情中心通過對全網數據分析採集,篩選出以下網絡熱詞,從中可見媒體和網民這一年對應急管理工作的深刻記憶。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要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鑑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 韌性城市若干風險防控管理研究項目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評審結果,由北京師範大學生態環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彬教授牽頭申請的「韌性城市若干風險防控管理研究」重大項目獲批,標誌著北師大在推進該領域研究與實踐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 邱愛軍、白瑋、關婧 | 全球100韌性城市戰略編制方法探索與創新...
    確保關鍵業務的連續性,要求城市制定應急與恢復計劃,強大且集成的資產監控、維護和更新計劃,洪水、暴雨風險管理機制,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關鍵基礎設施儲備充足,能夠多元和靈活地應對危機。生態系統和環境資產的管理和修復要具有全面性、適應性和靈活性。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發布報告:在溫州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韌性城市」,這一極具力量且今年頗受關注的名詞,出現在近期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被納入到國家戰略規劃體系。  城市韌性到底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城市是有韌性的?  10餘天的實地調研,密集訪問35家企業,參加18場座談會,查閱並搜集豐富的營商環境和企業運營等一手信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教授、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召集人張志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助理教授易希薇等撰寫報告並修改20餘版,抽絲剝繭溫州這座城市在疫情期間所展現的「韌性密碼」。
  • 「南山北水」成兩會熱詞:濟南生態立市和城市格局的躍升變遷
    「南山北水」成為今年濟南市兩會的熱詞。「南山北水」這個熱詞,其實也講述著濟南這座城市自2002年到2020年18年來城市規劃、生態治理、社會經濟的發展變遷。站在更高維度上來看,不難發現,「南山北水」對濟南來說不僅僅是一條綠色生態大走廊。這四個字的背後,映射出濟南生態立市的決心信心,也繪出了未來城市發展的大格局、大脈絡。
  • 在這裡,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深圳分院- MBA...
    「韌性城市」,這一極具力量且今年頗受關注的名詞,出現在近期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被納入到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城市韌性到底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城市是有韌性的?並修改20餘版,抽絲剝繭這座城市在疫情期間所展現的「韌性密碼」。
  • 2014年國考申論熱點:颱風刮出城市應急短板
    中公教育版權 應急管理是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保障,是履行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面臨特大地震、特大洪水、城市運行大面積障礙、大規模群體性事件、恐怖襲擊、網絡安全、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核事故、局部戰爭衝突等複合型重特大突發事件的現實挑戰。
  • 兩會展望:一文看懂房產行業五大熱詞
    不難看出,「房住不炒」仍然會是2020年兩會關於房地產市場的一個主基調。2020年的調控政策也必將始終圍繞這一要求持續推進。線上化「線上賣房」一定是2020年房產行業迄今為止最熱的一個詞,沒有之一。根據居理新房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年齡在20—30歲之間的「90後」用戶在其所有網上購房用戶中的佔比接近五成。同時,房產交易線上化也得到了政府層面的積極推動。4月,住建部發布《關於提升房屋網籤備案服務效能的意見》,明確推進「網際網路+網籤「,鼓勵使用房屋交易電子合同,利用大數據、人臉識別、電子籤名、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房屋網籤備案掌上辦理、不見面辦理。
  • 鬱亮:後疫情時代網絡型城市將更具「韌性」
    現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如火如荼。但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功能不斷擴大,各種災害和風險也在不斷增加。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中國乃至全球的城市對危機狀態下的城市規劃與建設、應急治理與可持續發展進行了重新審視。
  • 北大光華發布調研報告:在這裡,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昨天發布的《在這裡,看見中國城市的韌性》調研成果,摘登了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教授、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召集人張志學率團隊撰寫的《溫州考察報告2020》《溫州2020:防控與復產》等調研成果及案例。
  • 熱評丨英雄——是我們在2020年共同擁有的名字
    在這堂國家級的電視公開課上,「英雄」成了被提及次數最多的一個名詞,因為這是2020年中國人所共同擁有的一個名字。鍾南山揮筆寫下「一個人也不能少」幾個大字,告訴少年們: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用整整76天的封城,換來了讓全中國少感染至少70萬人;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 兩會第一天 最熱詞是「協」
    楊璐嘉製圖     □川報全媒體集群記者文婷曾東平  1月13日,四川開始進入「兩會時間兩會每天議程中有何重點?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是什麼?線上線下的四川人最關心啥?川報觀察在兩會期間特別推出「兩會詞雲」欄目,幫你看懂當天最熱的詞。  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1月13日在成都開幕,崔保華代表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作工作報告。「協商」「建言」等成為報告中的高頻詞,其中「協商」一詞出現46次,「建言」一詞出現14次。
  • 《當代濮陽》獲評「全國城市優秀黨刊」
    《當代濮陽》獲評「全國城市優秀黨刊」 2020-12-07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兩會前夕,百度智能雲在發布的《百度城市大腦白皮書》中,對疫情暴露出的過往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不足進行了詳細解讀。據白皮書分析,由於城市數據未能充分的縱橫向貫通,智能化技術未得到大規模的應用,政府的很多防控措施仍然大量依賴於人力,無法做到精準施策。迫切需要動態時空數據的高效支撐、智能的技術響應手段普惠賦能、與城市域內域外大數據的全方位協同。
  • 「十四五」新詞典:「韌性城市」
    《建議》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什麼是韌性城市?按照國際組織倡導地區可持續發展國際理事會定義,「韌性城市」指城市能夠憑自身的能力抵禦災害,減輕災害損失,併合理的調配資源以從災害中快速恢復過來。
  • 德陽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關於印發2020年城市防汛排澇應急搶險...
    局屬事業單位、機關科(室):《德陽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2020年城市防汛排澇應急搶險預案》已經局2020年第3次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加強預案演練,落實防範措施,確保城市安全度汛。請局屬事業單位、財務審計科按照2020年第3次局務會議要求,於4月15日前將本單位完善後的具體預案報信訪應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