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世界經濟也因此遭受巨大影響,各國經濟呈現明顯的疲軟趨勢。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我國對疫情及時有效的防控,使得經濟情況實現逆勢增長,繼續保持著既定的增長速度。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留學人才選擇歸國求職。據Boss直聘發布的《2021年秋招早鳥報告》顯示,2020年秋招中,海外留學生參加比例同比增長94.3%,碩士及其以上的學歷更是在留學生中佔據了65%以上,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狀況了。早從幾年前開始,大量留學人士都選擇了學成歸國,甚至有不少高層次人士也紛紛回國,選擇在國內就業。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曾公開表示道,相關數據顯示,在2016年到2019年期間,我國一共有251.6萬人進行了出國留學深造,而在這些人中,有201.3萬人最終會選擇回國就業,留學生歸國比例已經佔據了總數量的79.9%。還是中國好!海外人才紛紛回國,人數暴增7成。
大批海外人才選擇回國,各大城市開啟「花式搶人」大戲。面對留學生歸國求職比例不斷激增的情況,去年提交了關於加強海外人才引流以及相關安置工作的建議。比如來自蘇州大學的校長熊思東就提出,目前海外存在將近400萬的高端專業層次中國人才,這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人才庫」,想要獲得更好地發展,必須要對其做到充分利用,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其歸國就業,並給予其相應的保障。有人更是補充,要加大力度鼓勵海外人才歸國進行就業創業及創新,拉動中國經濟新增長。
其實早在去年各地面對激增的海外歸國人才,就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其中新一線城市尤為耀眼。畢竟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是創新之本,發展之本,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就,必須要有強大的人才支撐才行,而在巨大的成就之下在吸引更多的人才,從而形成一個正循環。新一線城市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對於人才尤為渴望。畢竟從之前的歸國人是就業情況來看,大家還是更樂於在北上廣深國內四大頂尖城市發展的。
據悉,為了拿出足夠的誠意來吸引這些人才,不少一線城市都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更為全面的就業保障政策,推出「海外高層次人才服務窗口」、「人才服務專員」等專門舉措。更有地區專門設立了留學生創業工業園區,在全國多地設置專門的海外人才招攬點,甚至承諾滿足他們從子女上學到老人就醫的服務保障。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海外人才也確實將眼光調整到了諸如杭州、武漢、南京、合肥這樣的新一線城市上來。不過就算沒有這些措施的話,其實這些留學生也會有不少人將目光放在他們身上的。相對而言,這些新一線城市擁有更大的發展潛力,能夠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比如新一線城市杭州,作為數字城市的它,因為阿里、網易、螞蟻集團等坐落在此,不少人都會選擇它,成為了新一線城市中的翹楚。
不過儘管如此,這些留學生的求職狀況仍然不盡如人意。據相關留學生反應,他們頂著從海外名校回來的名頭,最終也是找了將近半年工作才有了著落。有人說這是因為他們眼高手低,我們不排除這樣的因素,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原因並非如此。海外留學生大量回國無疑使得他們原有的含金量降低,同時因為疫情的原因,各大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縮招,人才需求逐漸降低,報錄比越來越令人驚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不斷面臨失敗。據一位留學生回憶,自己從最開始的投遞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到轉換成外資企業,再到想要考取公務員,最後還是被一家線上教育公司成功錄取。而且她還說道,自己從找工作到確定下來,一共投遞了將近100多份,就業已經越來越困難了。
當然了,也有曾在海外就職,然後在2020年選擇歸國的人士表示道,其實相對而言就業壓力還算是可以的,而且在各方面也有了更多的保障。他認為就今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來看,待在國內無疑更加安全,而且當下中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自己在這裡的話也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讓自己的理想更容易實現,並且自己離家也更近了,何樂而不為呢?
面對兩種不同的情況,這也告訴我們,當下海外留學生的光環其實已經不再那樣耀眼了,實力才是求職的根本所在。但是從這些新一線城市為了吸引海外留學生前來,而提供更優惠的人才政策來看,這種現象還沒有徹底扭轉過來,從根本上而言,這還是「唯學歷論」的體現。吸引海外人士固然重要,但就當下總體情況來看,海外留學人士並不等同於人才,真正的人才也不一定會選擇外出留學,而想要真正的獲得更好的發展,有真材實料的人才才是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