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對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強。根據教育部統計的一項最新數據,近年來留學人員回國數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海外人才正在加速回流。是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如何實現既滿足個人發展又推動社會發展的就業環境?
「80後」黃源浩先後在美國、加拿大學習和工作,一直研究光學3D測量。在海外生活十幾年後,他選擇回到國內創業。他身邊一些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微軟等知名學府和機構的朋友也陸續回到國內加入他的團隊。黃源浩說:「我們在這一塊有十幾年的研究經驗,很希望把這項技術,能真正用於實際產品,讓中國更多企業有核心競爭力。」
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至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為79.9%,這意味著將近八成留學生學成後會選擇回國發展。在變化與機遇並存的2020年,海外人才回流也正在加速。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介紹:「2020年,從我們留學服務中心服務留學人員的數量上看,僅從申請回國的認證數量看,截止到目前,是大約30萬多一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萬份左右。」
據中國某職場社交平臺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有過海外留學經歷的新增用戶持續走高,半年增長率為213%。其中,2020年後的增幅更為明顯。在日前上海舉辦的一場海歸人才招聘會上,前來應聘求職的很多回國人員表示,相比國外,國內無論是疫情防控形勢,還是經濟發展勢頭都有明顯優勢,希望自己能在國內發展大機遇、大平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我是英國回來的,這邊都是比較大的平臺,我希望能進入大平臺,視野能更寬闊。」「國外的經歷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充實的過程。我覺得從自身的發展看,國內比國外好。」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在海外就業形勢「推力」與國內經濟形勢「拉力」的共同影響下,形成了海歸人才加速回流的趨勢。「首先是整個國際的就業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留學生所在的國家或者是其他國家就業都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在國外已經有一定的成就的這部分人,需要更多的獨立性,更自主支配的平臺,由於國內有相應的一些政策,他也就會選擇回國。」
儲朝暉表示,海外人才是中國自主創新發展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各地吸引人才要避免唯學歷論,而是要「造林引鳥」。除了推出優惠性引才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創造給各類人才平等競爭的環境和機會,進而形成人才成長和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