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小店中工作的「龍哥」。
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
在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夜食文化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日本有撫慰身心的「深夜食堂」,中國有吵嚷笑鬧的夜市。
幾條小街小巷交錯,各色小食攤挨個並排,川師惠王陵東路校門正對面的洪河半邊街,是大學生心目中的「美食後花園」。夜幕降臨時,穿梭在半邊街鱗次櫛比的眾多攤位之中,就能看到這座城市最真實的市井氣。逛吃的大學生、穿著家常的大爺大媽、還有忙碌的水果攤老闆,他們的生活在半邊街日復一日地上演著。
麻辣燙、烤魷魚、煎餅果子……在眾多售賣中式傳統夜食的攤鋪中,有一家賣日本小吃大阪燒和鯛魚燒的攤位格外搶眼。天本龍司是這家店的老闆,他來自日本三重縣,朋友和熟客們都喜歡親切地叫他「龍哥」。
萌萌噠鯛魚燒。
「三國」的吸引他對成都一見鍾情
窄臉、細長的單眼皮、不太齊的牙、瘦削的身材,除了國籍之外,龍哥好像與這裡其他攤位老闆沒什麼不同。
在店裡,他經常頭戴一條印製著熊貓圖案的頭巾忙上忙下。與之攀談時,他的表達細碎,疑惑,含蓄,有一些跳脫平常的思考邏輯,也會一時興起說出意味深長的話來。
龍哥與中國的緣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他常去北京、上海、蘇州等地旅行。「從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開始,我就特別喜歡中國的孔子。雖然在日本看了很多關於儒學方面的書,還是想自己來看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動力超強的「龍哥」背起行囊來到了中國。
2008年,他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從事軟體類工作,一呆就是四年。2013年,對朝九晚五的生活心生厭倦,遂而辭職。
抱著對《三國演義》的濃厚興趣,憑著對「桃園結義三兄弟」的熱愛,龍哥來到了成都,並以此為落腳點,用半年的時間遊歷了昆明、貴州、重慶等地。
中國的諸多城市給龍哥留下了或淺或深的印象,他偏愛那些有人情味的地方。談到這個話題時,他扭頭望向窗外,順著他的目光,尚未被完全開發的「半邊街」人車交織,充盈著生活的煙火。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在龍哥看來,第一印象永遠是最重要的。「我總是想起第一次來成都時那清亮亮的天,真的是讓人心情暢快,豁然開朗。」由此,他對成都一見鍾情,在這裡落了腳,與「上班族」作了別。
顧客手繪的天本龍司漫畫形象。
腦補歷史坐西成高鐵逛了西安
在成都的這段時間裡,龍哥結識了不少本地朋友。「四川人的特點是非常熱情,大家喜歡閒聊,喝茶,溫柔體貼的人很多,他們總是主動提出要帶我逛逛成都。」文殊院、錦裡、杜甫草堂……在朋友們的陪伴下,成都古樸的面紗漸漸揭開,這座城市的面目在他心中一點一點清晰起來。但是,幾個月一直沒有工作,隨著積蓄一天天減少,他想著要回日本了。
「我跟朋友們說,要回去了,他們都挽留我,你不能就這樣走了,成都需要你。成都為什麼需要我?我也不知道,但是朋友們這麼說了。朋友們還說,你留下來開個小店或者做其他事,我們一定幫你。」成都人的熱情讓龍哥感受到了異常的溫暖,感動不已的他決定留下,在成都做一些新鮮事。
從決定留下至今,龍哥已經在成都生活了四年,無論微博、微信,他的暱稱都改成了「成都日本人」。沒事的時候,他愛逛逛成都的古街古巷,在那些經歷歲月洗禮的古老痕跡中,感受厚重的歷史氣息。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去一些二手書店,在書中找尋老成都的故事。
前段時間,天本龍司抽空去了趟西安。坐上西成高鐵一路向北,他能將每一座城市的名人一一數來。在他的朋友圈中,每經過一座城市,他都記錄下自己的認知理解。比如「綿陽學霸多」、「江油有李白故居」「劍門關廣元是武則天老家」「漢中有武侯祠」,簡直是個腦補的「四川歷史通」。
「我喜歡有歷史的東西,不管是成都還是西安,都是歷史悠久的城市,希望今後能夠帶上父母坐上西成高鐵,再去一次西安。」龍哥說。
龍哥在製作大阪燒。
夜市開店只賣大阪燒和鯛魚燒
不想重複以前的生活狀態,龍哥在成都朋友的幫助下另謀生路。
2014年3月29日,他當起了老闆,在半邊街夜市的日本小吃店正式開業,只賣大阪燒和鯛魚燒。「那時候,成都已經有了不少日料店,壽司、生魚片、章魚小丸子已經是成都人熟知的日本美食。唯獨大阪燒和鯛魚燒,在這裡還比較少見。」龍哥想從飲食出發,介紹一些日本的東西給中國。
大阪燒和鯛魚燒是日本關西普通人家餐桌上常見的美食。大阪燒是日式蔬菜煎餅,因其外觀像披薩,也被人稱做「日式披薩餅」。而鯛魚燒在日語裡的字面意思是燒烤過的鯛魚,但實際上是填充了紅豆沙餡料的烤餅,只是用鯛魚形狀的鑄造模具來烤。
「小時候,爸爸經常在家裡給我做大阪燒吃。」龍哥說,他從來不會將商家經常標榜的「正宗」兩字作為賣點,「我做的並不是正宗日本小吃,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庭食物。」
開店前,龍哥回了趟日本,告訴了家人要在成都賣鯛魚燒和大阪燒的消息。「父親一向是冷淡寡言的。也許別人家的父親,在孩子考大學、找工作的時候,都會給一點人生的建議,但在我面對人生重要的選擇時,父親從來沒有說過什麼。」
所以,龍哥回到日本時,也以為父親對開店的事情會不加評論。晚餐後,他與父親漫步在家鄉的港口小路上,看到正在釣魚的人群,父親鮮少地開口了,「就像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釣魚人的樂趣一樣,在成都生活的本地人也有自己的口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所以你做的日本食物,可能百分之七八十的成都人都不會喜歡。但是,只要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的人喜歡,你就成功了。」
那是留在龍哥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對話,一向寡言的父親,對即將開始新挑戰的兒子加以鼓勵。原本感到壓力重重的他,感覺輕鬆了許多。
他開始考察市場,拒絕了選址商場的建議後,最終將店鋪選在距離地鐵2號線惠王陵站不遠的半邊街。「半邊街附近有地鐵,交通方便,夜市對面就是大學,周邊有很多年輕人,非常熱鬧。附近還有菜市場,每天可以買到便宜新鮮的菜,最適合我。」
天本龍司自製的四川地圖。
暖心相遇掙了很多「人心幣」
龍哥的店面並不大,與想像中裝修豪華、擺盤精緻的日本料理相差甚遠。因為大阪燒和鯛魚燒價格親民,香味誘人,再加上龍哥健談,喜歡廣交朋友,一來二去,他跟周圍的學生和居民混熟了。沒事的時候,他很喜歡跟小顧客聊天。「跟他們聊天感覺自己也變年輕了。」
得益於大學生們口耳相傳,店鋪順利度過了起步階段。伴隨著社交媒介的發達,「龍哥」微博上有了上萬粉絲,也算是個小網紅,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包括在成都的日本人。「這裡的豬肉大阪燒、紅豆鯛魚燒和芝士鯛魚燒最受歡迎。」龍哥熱心地推薦起店裡的招牌食物。
小小的店鋪裡,隨處可見顧客送給龍哥的暖心禮物。店門口放置著一塊醒目的招牌圖案,上面繪製著天本龍司的漫畫形象,還有Kitty貓、鯉魚旗等多種日本元素,這幅畫出自一位中國畫手明眉秀伊之手。「他將這個別具匠心的設計免費送給我做招牌圖,我把它印製在鯛魚燒禮品袋上,做成卡貼。」說到這裡,龍哥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店裡,有一份由他手繪的四川地圖,一有客人到,他便會邀請客人在地圖上標記自己的家鄉,介紹家鄉特色。如今,這份地圖已被不同筆跡寫得密密麻麻。
龍哥在製作大阪燒。
一直以來,龍哥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成都給他的溫暖。
在日本,新年、考試的時候有吃鯛魚的習俗,認為鯛魚有好兆頭,吃的人能夠萬事如意。
2015年開始,每逢高考,龍哥都會騎自行車將鯛魚燒贈予不同學校的高三學子,每個鯛魚燒包裝上寫有簡單的「加油」、「相信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鼓勵的話語。
他還將朋友的畫做成貼紙「川島貼」,贈送給顧客或者陌生人。他還在微博上用俏皮的語氣寫道:「川島貼的效果是龍運到來,陽氣增加,闢邪,炫耀,霸氣,萬事如意,變聰明,受歡迎,增加緣分等。註:上述內容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川島貼貼在手機上、公交卡上、筆記本上,放錢包裡也可以。」
在龍哥看來,自己的小店掙不了什麼大錢,但有一樣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我的店掙不了人民幣,但是掙了很多『人心幣』。」說到這裡,龍哥狡黠地一笑,「我的『人心幣』,都是客人和朋友給我的。我們一起聊天,聊日本的動漫,又說中國的文化歷史。偶爾他們去日本旅行,也會向我討教攻略,這樣一來,我就收到了『人心幣』了。」
龍哥甚至打趣說:「現在的話,我已經掙到很多的『人心幣』,差不多有100萬,都可以在成都買房了。」
夜深而情濃,食香而念深。深夜+食物+人情,這家半邊街夜市裡的日式小店倔強又蓬勃地生存著。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荷 見習記者 李雨心 攝影報導
夜市裡的流浪狗lucky,總是眼巴巴地望著「龍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