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學習的小學課文中,有很多假課文。而當年的我們也是一心只顧背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下這些假課文吧!
第一篇就是我們熟知的大發明家《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
這篇文章並沒有註明作者,更神奇的是,根據愛迪生的出生年份,他7歲時救媽媽的時間在1854年左右,但是世界上第一例的闌尾炎手術是在1886年,遠遠晚於愛迪生救媽媽的時間。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與子》
文章講述的是在美國洛杉磯1989年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勸阻,冒著生命危險,懷著堅定信念,經過38小時的挖掘與種種艱辛,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13位同學的故事。
然而在1989年,洛杉磯根本就沒有發生過地震,後來,這個開頭就被改為了1994年。在1994年,洛杉磯確實發生了地震,但是地震的時間為凌晨4點半,而《地震中的父與子》場景是在教學樓,有哪個學生會在凌晨4點半出現在教學樓呢?
後續的修訂也是十分有趣,2005年,開頭變成了「有一年」。2009年,開頭變成「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2012年,開頭又變回了「有一年」。2016年,開頭又變回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另外這篇課文中的兒子名字為「Amanda」,是女子名。
第三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謂的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覆試驗求證後,伽利略在人們的嘲諷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實驗證實了真理。
但是事實上,沒有任何可靠的文獻能夠證明伽利略曾做過比薩斜塔實驗,課文的初衷是希望學生不要迷信權威,敢於質疑。但是諷刺的是,它也是向學生傳輸假故事的權威。
第四篇:《烏鴉反哺》
烏鴉反哺出自《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翻譯為:烏鴉這種鳥剛剛出生的時候,母鳥會餵養它六十天,長大了以後,小鳥又回反過來餵養母鳥六十天。
然而比較科學的解釋是,烏鴉在自己已經吃飽的情況下才會將食物分享給同類,這只是為了集體的繁衍生息。
第五篇:《華盛頓與櫻桃樹》
《華盛頓與櫻桃樹》一文中,幼年華盛頓砍倒了家裡的一棵櫻桃樹,向父親承認錯誤,並得到了原諒。
雖然這篇課文的初衷是為了宣揚誠信,然而它本身就是假的。根據在華盛頓故居考古了三年的考古學家的觀點,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華盛頓家裡曾經種植過櫻桃樹。根據推測,華盛頓砍櫻桃樹是美國政治家為了政治需要而杜撰的故事。
第六篇:《天火之謎》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在雷雨交加的一天,富蘭克林讓風箏飛上天,被雷電擊中之後,還欣喜若狂的大喊:「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在《富蘭克林自傳》中,有這麼一句話:「我的書之所以聲名鵲起,引起普遍關注,是因為達利巴爾和德羅爾兩位先生在馬爾利把書中建議的從雲層吸引閃電的實驗做成功了」。另一句話是「不久之後我在費城用風箏成功的做了類似的實驗」,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富蘭克林並不是第一個用實驗捕捉閃電的人。
第七篇:《旅鼠之謎》
這篇課文講的是旅鼠的三大奧秘。第一大奧秘是,旅鼠繁殖能力驚人;第二大奧秘是,旅鼠的極其反常的行為。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節制,而且一旦繁殖過多,會出現種種怪現象,好像想方設法要自殺似的;第三大奧秘是,「死亡大遷移」,數百萬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
然而在2003年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的文獻證實旅鼠並不會像課文裡那樣集體自殺。最重要的是,旅鼠是會遊泳的。
在結尾,我們引用一下 竺可楨在《科學之方法與精神》裡的話:」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撓,不畏強御。只問是非,不計利害,專心一致,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