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乃至全球,對電子菸的不利消息可謂是接連不斷。
美國兩州禁止香味電子菸銷售
首先,8月23日,正在調查一例使用電子菸後肺部嚴重損壞致死的病例,全美也是世界首例電子菸致死案例。
接著,9月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統計顯示,截止8月底共出現215例由於使用電子菸而引起的嚴重肺部疾病病例,另外有約450個關聯吸電子菸的嚴重肺病病例正在調查,包括5個死亡病例。
然後,9月13日,一位18歲美國青年起訴了JUUL,理由為JUUL經常在社交媒體上推廣電子菸產品,間接將電子菸推向青少年群體。這位青年在使用JUUL電子菸一年半後,出現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他的肺部損傷到與70歲的老人無異。
雖然這位青年承認曾吸食含有四氫大麻酚(大麻主要成分)的煙油,但這起訴訟案讓近期一系列對電子菸的不利因素和不安情緒徹底爆發。
這起訴訟案兩天後,紐約州衛生委員會突然向州公共衛生和衛生計劃委員會提出禁售香味電子菸的建議,17日這一禁令生效,紐約州成為美國首個禁售香味電子菸的州,開始禁止出售除菸草味和薄荷醇味的其他香味電子菸,同時將電子菸的購買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
而紐約州之前,密西根州本月4號就宣布將禁止在州內銷售香味電子菸,但不包括菸草味電子菸及不添加香味的電子菸。密西根州也成為美國第一個宣布香味電子菸禁令的州,只是迄今沒有公布落實措施。
而紐約、密西根兩州之所以出臺行政禁令要求禁止香味電子菸,且提高購買年齡,這是因為在電子菸行業的虛假宣傳下,近年香味電子菸井噴式地在美國青少年群體中流行開來。
香味電子菸在青少年中爆發
FDA郵件警告電子菸巨頭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15日表示:「吸食電子菸是一種危險行為,它讓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尼古丁上癮。」
電子菸公司通過欺騙性營銷行為,加上專門為這些喜歡嘗試新奇體驗的未成年人群體開發的芒果、棉花糖、薄荷等口味,讓香味電子菸在青少年群體當中大受歡迎。紐約州昆斯縣一家電子菸專賣店中,香味電子菸銷售額佔專賣店營業額的95%。
據紐約州衛生部門數據顯示,全州中學電子菸民比例從2014年的10.5%增加到2018年的27.4%,而在高中畢業班這一比例達到近四成。而全美青少年電子菸民從2017年的210萬增長到2018年有360萬,使用量增長77.8%。
因此兩州的禁令只是針對在青少年中流行的香味電子菸,而成人偏愛的菸草味電子菸則不在遭禁之列。
而針對電子菸行業欺騙性營銷行為行為,FDA也在9月9日JUUL的送出一封信件中給電子菸廠商提出了警告。
再JUUL的以往的宣傳廣告中,往往傳遞出JUUL產品是一種比香菸更安全的替代品。而在JUUL的官網上公司也是打出提高全球10億成年吸菸者生活質量為目標的旗號。
在今年1月份,JUUL已花費近3000萬美元讓一段長1分鐘的廣告在晚間10點出現在全國有線電視臺,這段名為「make the switch」的廣告主要講述的是3位用戶分享了他使用抽JUUL戒菸的經歷。
但是,JUUL並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和數據證明JUUL產品風險、危害、有害物質暴露較少,或是比其他菸草製品更安全,也沒有向FDA提交有關申請。FDA強調,未經批准任何公司不得在廣告中宣傳產品比香菸危害更小。
事實上,利用JUUL戒菸,真的可以讓人不抽菸,但是他更容易讓你依賴電子菸,甚至比以前的菸癮更加嚴重。
電子菸戒菸:趕了豺狼,來了虎豹
電子菸廠商競相使用高濃度的尼古丁鹽,自JUUL開始。
JUUL之所以成名,靠的是率先在煙油中加入可以降低尼古丁苦味的尼古丁鹽,其濃度也比尼古丁平均高出3倍,而尼古丁鹽容易導致血液中尼古丁水平急劇升高,更容易讓人上癮。
國內一位電子菸使用者林建分享了其用電子菸戒菸的體驗,抽電子菸之前,林建一天最多抽半包煙。
為了戒菸去年3月買了第一支電子菸,頭兩個月裡他沒有碰過一根香菸,但是其消耗煙彈速度越來越快,開始一個煙彈能管一個星期,現在兩天吸完一個煙彈,壓力大時只需要一天。
要知道一顆煙彈大約是3包煙,這意味著等於現在他最多一天吸了3包煙,是以前的兩倍。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直至有一天他將電子菸落在公交車上,當天他焦躁不安,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下,那一天他不時惦記著電子菸。
而電子菸不僅容易讓人上癮,還有著其他的危害。
今年3月份,美國心臟病學會發布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電子菸使用者心臟病發作機率要高56%,中風機率則高出30%。
今年8月,FDA宣布已收到127份可能與電子菸有關的癲癇或其他神經症狀的報告。
甚至連世界衛生組織也公開指出,長期使用電子菸會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電子菸不應該被提倡為戒菸輔助產品,菸民想要戒菸,最好使用如嚼口香糖、含片等已獲批准、有效的治療方式。
電子菸產品應該和傳統菸草產品一樣,其廣告、促銷和贊助應該被禁止,而目前全球有近30多個國家禁止電子菸產品銷售、使用、宣傳等。
菸草OR醫藥,目前中國都不是
就在18日,最為擁有1億菸民的世界第二大吸菸國家,印度表示考慮將頒布法令全面禁止電子菸,包括生產、製造、進出口、運輸、銷售、儲藏及廣告。
而今年宣布禁電子菸的國家和地區還有泰國、中國香港等。
為預防泰國青少年或更多人染上吸食電子菸的不良習慣,泰國副首相8月公布將管控並00%禁止進口電子菸。
香港今年2月20日向特區立法會提交草案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電子菸和加熱煙等產品,違者將被判最高罰款5萬元港幣和監禁半年。
目前禁止銷售、使用電子菸的地區有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格魯比亞。而禁止銷售的有中國香港、泰國、巴西、埃及、紐西蘭、加拿大等近30個國家。
而除了禁止銷售、使用電子菸外,還有3種電子菸的監管思路,一是歸為菸草,一是歸為醫藥,三是視為普通消費品。
其中美、英國國及部分歐盟國家將其視為菸草製品管制,而丹麥、瑞典、比利時、加拿大、菲律賓、南非、智利、紐西蘭等國家則將其作為藥品進行嚴格管控。
而全球菸民數量最多的中國、世界面積第一的俄羅斯等國目前將其視為普通消費品,目前並沒有出臺全國範圍內的規章制度對電子菸進行管制。
因此在國內,不少電子菸廠商在不斷地對電子菸進行誇張、虛假地宣傳,放心、健康、戒菸似乎成為電子菸的華麗外衣。
在天貓、京東等網絡購物平臺電子菸盛行,但是這種情形並不會持續很久,借鑑已出臺電子菸的管控措施的180多個其他國家經驗,加上自身的實際情況,中國自己的電子菸產品質量標準、監管標準預計年底出臺。
作者:鄧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