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更能體現中華文化,為何卻提倡使用簡體字?到底哪一種更好

2020-12-13 爆品的歷史

現在的社會,是個快節奏的社會,人們崇尚簡單快捷高效,做事情基本都是怎麼省時間怎麼來,寫字也如是。但是近些時間,會發現不論國內外,在工作或是學習中,使用繁體字的人卻越來越多,一些宣傳設計上用的都是繁體字,走到國外有華人的地方,也到處可見他們用的字體都是繁體的。這麼說來繁體字其實很受歡迎,人們寫著也不怕麻煩,並且它能更好的體現中華文化,既然這樣,現在為何卻更加提倡簡體字?這二者相比,到底哪一種更好?

其實別看現在用繁體字的人日益增多,可是在國際組織正式場合交流的時候,官方用的還是簡體字,例如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而繁體字一般都是海外華僑華人,私底下在日常生活中用的,而國內外的一些服務型的網站,一般提供的也都是簡體字。外國的人之所以使用繁體字,是因為我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富有韻味,很吸引人,它也是其中的精華,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古文化。那些華人華僑則是因為,人在外鄉,用著自己國家古老的文字,更有歸屬感,傳播文化的同時,也有一種為自己出生在這個國家自豪的感覺。

其實簡體字和繁體字根本沒必要爭哪個更好,因為它們同屬於漢字,都是我們國家自己的文化。它的內涵並沒有變,只不過是順應時代的要求,不斷在進步而已。就像最開始出現的甲骨文,慢慢發展到象形文字,到秦朝的時候有了大篆、小篆,然後又有了楷書、仿宋體等等,到現在的簡體字,一直在不斷的變化。自從有了漢字之初,它就沒有消失過,歷時千年的時光,傳承到現在,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失傳的古文字。就是因為它在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

可能有些人覺得繁體字才是中華文化的根本,棄用它就相當於拋棄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利於繼承和發展古文化。這種觀念是不對的,使用簡體字恰恰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繁體字雖然看上去很是優美,更有文化的韻味,但是它書寫起來,筆畫太多,增加了學習的難度,降低了人們的識字率,這對發展傳播中華文明是非常不利的。而簡體字則比較好認,書寫起來也更加方便,不易寫錯,在同一時間內,給出相同的字,明顯是簡體字學起來更快,更準確,這一點是繁體字比不了的。

並且現在也並沒有不讓人們使用繁體字,反而大力支持,很多學校都會給學生們設置書法課,教孩子們認識繁體字書寫繁體字,所以根本不必對官方漢字不用繁體耿耿於懷。而將它簡化,也只是為了方便大多數人的學習,不至於因為太難,學不會放棄而成為一個文盲。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大陸的「簡體字」早已普及,為何港澳臺還在使用「繁體字」呢?
    大陸的「簡體字」早已普及,為何港澳臺還在使用「繁體字」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一直延綿不絕,說到最能代表我們中華文化的,就不得不說到漢字了,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我們都知道,漢字的演變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從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到秦始皇統一文字為小篆,再到後來的大篆,金文,等等,直到最後,才確定漢字為我們通用的文字。
  • 繁體字和簡體字到底哪種更好?簡體字有一個優點繁體字永遠比不過
    經常在瀏覽一些外國遊戲網站時,會發現大部分網站都有繁體字選項,還有在電視中經常也能看到,外國的一些華人社區的標牌使用的都是繁體字。那麼,可能有些網友就很納悶了,現在不是在推廣簡體字嗎?為何在國外人們一般使用的卻是繁體字呢?
  • 港澳臺為何至今仍用繁體字,而新加坡等地卻使用簡體字?
    尤其是我國漢字不僅有簡體字,還有繁體字,要學會就更難了。即便是從小就學習漢字的很多中國人也不會寫繁體字,畢竟我國大陸幾乎都以簡體字為主,就連新加坡和馬蘭西亞也都是用簡體字,只有港澳臺依然堅持在使用著繁體字,但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 為何簡體字普及多年,還有地區用繁體字,到底誰才是正統漢字?
    現今社會裡,漢字有著在世界上都舉足輕重的地位,並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使用。而諸多的學者卻因為當今漢字的兩大派別「簡體字」與「繁體字」,誰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而爭論不休,為何簡體字普及多年,還有地區用繁體字,到底哪個才是正統漢字?這引發了許多民眾的思考。
  • 中國為何要捨棄繁體字而改用簡體字?
    文|佳文簡體字與繁體字的爭論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網絡上,有一些人認為捨棄繁體字不利於繼承傳統文化,另一方則認為簡體字有利於普通人學習生活。那麼中國為何要廢棄繁體字而整出簡體字呢?晚清民國時期普通人基本不識字,識字率很低,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學習機會,學習成本也太高。因此自從民國時期起就開始搞簡體字了。在建國初期的50、60年代政府曾舉辦了很多識字速成班、掃盲班來普及文化教育,這也反映了舊時代國人普遍低識字率的事實。
  • 知識爭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哪個優點更多?
    我經常會發表一些關於漢字方面的文章,也會收到一些朋友們的私信:到底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真是一句話無法給大家準確回答,今天這篇文章就這個話題咱們聊一聊。漢字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保存下來,並且一直在發展使用的文字。它的數量非常龐大,至今沒有哪一個字典能準確說出它具體有多少個(每套字典所統計的字數都不同)。目前最多是《辭海》裡面統計的約10萬個左右。而我們普通人的認識量基本在3000-4000字左右。
  • 學習簡體字的我們為何能一眼認出繁體字,繁體字改簡體字真的好麼
    從這以後,我國文字得到了更好地傳承;後來到了漢朝,漢字再一次發生改革,由秦朝時期的小篆改革為隸書,之後沿襲了數百年,直到隋唐時期,漢字再一次改革,由之前的隸書改變為楷書,後來又過了數百年,直到宋朝,漢字再一次改變,改變為宋體,這一很接近現在文字的一種形式。比如我們現在的字形就是宋體的字形。
  • 為何我們使用簡體字,港臺地區卻使用繁體字?原因說了也沒人信!
    為何我們使用簡體字,港臺地區卻使用繁體字?原因說了也沒人信!如果大家去我國的香港,臺灣等地旅遊的話,會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至今還使用著繁體字,而並非和我們一般用簡體字,這背後有什麼原因呢?其實這背後的原因,還是要追溯到1956年,當時我國剛剛成立,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而漢字的改革,也重新被提上了日程,眾所周知,與我們如今使用的簡體字不同,繁體字不管是書寫還是記憶都有著不小的難度,這也導致我國歷史上有很多人放棄了認字。
  • 港澳臺堅持使用繁體字,隔壁新馬反而使用簡體字,這是為何?
    其實漢字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記錄的符號,更是一種中華民族身份的象徵以及一種民族認同感的凝聚。可以說,漢字是華夏文明的根基,是我們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的載體,每一個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應該為之驕傲。並且漢字不光對中國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偉大的功臣,它更是東南亞文化圈的一種內在紐帶。
  • 馬英九提倡寫簡體字
    日前馬英九提出倡議:希望民眾能夠認識繁體字,但是書寫的話,可以寫簡體字,並且提出希望兩岸民間能夠合編一部《中華大辭典》,他的這一言論在臺灣引發了熱烈討論。臺灣各界對於簡體字到底是怎麼看的?目前簡體字在臺灣的應用情況怎麼樣?簡體字書籍在臺灣的接受程度又是怎麼樣的?今天我們就相關話題通過衛星連線的方式,邀請到臺灣的兩位嘉賓來共同進行分析。
  • 人民日報海外版:港臺有人宣稱「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
    將繁簡之爭帶上了政治暗示、沾染了敵意情緒,就變成了莫名的較勁,並無益於漢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在華人社會,繁簡體並行早已成為現實,學習和使用哪一種,應回歸實用精神和開放態度。 以下是評論全文: 「好興奮要去香港!」 前英國辣妹合唱團成員、足球明星貝克漢姆的妻子維多利亞日前在其臉譜上發了一條中英文互譯的帖子,公布自己將去香港開店的消息。
  • 簡體字繁體字孰優孰劣
    從簡體字再倒回到繁體字?可是我們文明中也沒有「倒車」的基因,所以亦非合理選項之一。不偏不倚取乎中,方為正道。將簡體字中部分字體適當恢復繁體字,讓簡體字整體提升漢字之美,之內涵,之傳統,之統一性,都是極好的。為何部分恢復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呢?我試舉幾例你便可知。愛,這是繁體字愛。愛確實應當是發心的動詞,愛屋及烏,博愛等等,簡體字愛為無心之愛。
  • 大陸早就普及了「簡體字」,為港澳臺卻還在使用繁體字呢?
    大陸早就普及了「簡體字」,為港澳臺卻還在使用繁體字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文化也是不容小覷的,如果大家有仔細研究手機的話,有輸入法簡體字和繁體字之間的切換,估計各位也知道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中國的漢字,那它們之間有社麼區別呢?
  • 如臺灣、香港、澳門學者所說,大陸簡體字不能體現中華文化正統?
    如臺灣、香港、澳門學者所說,大陸簡體字不能體現中華文化正統?其實,漢字從甲骨文到如今的簡化字,一直在演化。當然,目前的漢字不能再簡化,我覺得先在的漢字,恰到好處。當然,繁體更能體現中華文化這一點不假,因為古代的史書都是繁體字書寫的,如果懂繁體,基本不用絞盡腦汁去翻譯。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有人力挺繁體字,理由無外乎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繁體字不僅具有文化意義,還具有藝術的價值等等。有人則認為簡體字書寫便捷,辨識容易,符合現代語言文字的發展方向,應當在全世界的華人中大力推廣,甚至應該繼續簡化下去。
  • 不休不止的繁簡之爭:簡體字=沒文化?
    從甲骨文到簡體字,漢字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史?為什麼會有簡體字的出現?簡體字真的會「因簡害義」嗎?關於漢字的歷史,問我吧! 中華漢字,如何走到今天 @抓住那隻螢火蟲:語言的發展難道不一直都是遵循著經濟原則、越來越簡便嗎?
  • 為什麼我們使用簡體字,港澳臺使用繁體字,看完終於知道了真相
    為什麼我們使用簡體字,港澳臺使用繁體字,看完終於知道了真相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很多智能軟體的出現,大家減少了書寫,往往會覺得在手機或電腦上明明都認識的字,但當自己要寫出來的時候,卻感覺不知道怎麼寫,即使寫出來了,可能看著也不太像,也會懷疑自己寫錯了
  • 繁體字早已「棄用」60多年,為何我們依舊能看懂?答案你不一定信
    繁體字早已「棄用」60多年,為何我們依舊能看懂?答案你不一定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習大大在十九大中也強調了我們要樹立文化自信,我們中華文化綿延幾千年,而其中之一的漢字也發展了數千年。文字是我們文化的一種載體,也是是時間的一種記憶。其發展可以追述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朝的甲骨文,可見其的源遠流長了。漢字隨著幾千年的發展,也是歷經很多種文字種類,甲骨文、小纂、金文、楷書……種類多樣,形式也是由繁逐漸變簡,這也體現出了我們先祖的智慧。
  • 教繁體字還是簡體字?教育部答覆了!
    我一致認為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堅持教簡體字,語言本身都有其缺點和優點,但是本質上還是一種共同意識,讓更多的外國人使用簡體字,才是學習真正的漢語。當然,有特殊要求或者學習古漢語的除外。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 小學生要不要學繁體字?
    繁體字是與簡體字相對存在的。人們的使用習慣要求由繁趨簡,書寫裝飾有時又不得不由簡趨繁,繁與簡此消彼長,和諧共生,繁簡併存也一直是漢字演變的主旋律。應該承認,繁體字是我國文化傳承與傳播的一種體現,它具有較強的表意功能,包含著更多的文化內涵,但缺點就是筆畫太多,難認、難記又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