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使用簡體字,港澳臺使用繁體字,看完終於知道了真相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很多智能軟體的出現,大家減少了書寫,往往會覺得在手機或電腦上明明都認識的字,但當自己要寫出來的時候,卻感覺不知道怎麼寫,即使寫出來了,可能看著也不太像,也會懷疑自己寫錯了。而關於我們使用的漢字,想必大家在使用輸入法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裡面是可以切換簡體字與繁體字的,可能有人會說這都是同一些字,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罷了。
我們知道,文化爭論是一直都存在著的一個議題,有的人可能會知道,我們使用的是簡體字,而在港澳地區,他們使用的是繁體字。為什麼同是一個國家,不使用同一種字體呢?
首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而漢字就是其中的一個文化,港澳地區使用繁體字,是因為他們想繼承傳統文化,不想去輕易放棄它,對於他們來說,讀懂漢字中的文化是最重要的。
其次,大家都知道,簡體字是簡化後的字體,在爭論中,一方面認為簡化之後的漢字太過於粗糙,違背了漢字的傳統,讀不懂的是漢字文化。但是另一方面,漢字簡化之後,它的筆畫減少,結構沒有繁體那麼複雜,便於識字,進行教學,而且易於讓社會的一些人進行自學,可以降低社會的文盲程度。
簡化是得到各國認可的,但漢字是一個整體,簡化字也不一定更好。它真的更容易記憶嗎?真的更便於書寫嗎?其實可能也未必是這樣的,例如我們常見的「算」就是簡化的,而這個樣子的「祘」就是繁體的,相比之下,可能後者更容易讓大家記憶吧!
其實簡化漢字是有原因的,在以前,是為了防止知識分子對漢子進行胡亂書寫,如自我體、藝術化以及行草化等,為避免這些不規範的行為而簡化的。
有人說簡化漢字的優點就是:易認好記、簡便好寫,但是簡化後的漢字中也有易混淆的。所以對於漢字簡化後真的那麼便於好書寫、好辨認嗎?我想這可能也是一個接下來值得我們去探討的話題。關於繁體字簡化,你是怎樣看的?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