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神奇,我們沒學過卻認識繁體字,簡體字真的比繁體字好麼?

2020-12-27 麒麟往事

大家都知道我國對於漢字的使用有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使用,說起漢字的歷史那可謂源遠流長,從倉頡造字到夏商周時期的銘文以及刻在動物甲骨上的文字逐漸成熟。後來到了春秋戰國各國也都有了自己的文字,隨後秦始皇實行車同軌、書同文開始的篆體,才算是文字得到了統一。後來經過漢、唐的多次演變,也逐漸出現了隸書、楷體、行體、顏體、草書等等。再後來宋朝時期的宋體字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基本相同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1956年我國逐漸推行簡體字,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不過在我國港澳臺地區仍然在使用繁體字。不過令人稱奇的是,雖然說我們從上學開始就是在使用的簡體字,但是很多人對繁體字並不陌生,甚至一看就能認得出來,那這到底是為何呢?

我覺得吧,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受港臺劇的影響

我們小的時候由於影視資源的缺乏,在使用VCD時代到處都是港臺的碟片,電影上很多都在使用繁體字,我們看的多了也就習以為常,慢慢適應了繁體字的認知。

2、漢字的進化

我們都知道現如今我們使用的漢很多都是從象形文字演化而來的,一些字的有些部首並不是隨便的加上去的,而是和某個事物有關,所以有時候讀半邊音就是對的!而簡體字是從繁體字演變而來的,有很多地方都有繁體字的影子,我們在不認這個字的時候只需看期左右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簡體字是繁體字的進化版,就比如常年使用老年機的人就不願意使用智慧型手機,而經常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去用老年手機一樣玩得很溜。

2、國人的閱讀習慣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道理就是,漢字順序的變更並不一定能影響我們流暢的於都,當我們在書上粗略看一眼,不需要加工,大腦就會自動根據記憶來對文字進行自動排序,然後就能夠正確解讀。就像一個婀娜多姿的背影,不用我們上前去細看,就知道是一位美女一樣。

你怎麼看待簡體字和繁體字

小編覺得吧,時代在進步,任何事物都在發展,當然文字也不例外,繁體字筆畫多、書寫繁瑣,也就給人的記憶帶來一定的麻煩,可是簡體字就不一樣了,它讓覺得更通俗易懂,也便於文字的傳播,可能我們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等到那個時候就不會再拿來做對比了。

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爭論,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學習簡體字的我們為何能一眼認出繁體字,繁體字改簡體字真的好麼
    從這以後,我國文字得到了更好地傳承;後來到了漢朝,漢字再一次發生改革,由秦朝時期的小篆改革為隸書,之後沿襲了數百年,直到隋唐時期,漢字再一次改革,由之前的隸書改變為楷書,後來又過了數百年,直到宋朝,漢字再一次改變,改變為宋體,這一很接近現在文字的一種形式。比如我們現在的字形就是宋體的字形。
  • 為什麼大陸用戶天生能看懂繁體字?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真的好麼?
    千百年後的我們依舊能夠無障礙的學習當年古人的文化,體會他們的心境。然而,漢字從甲骨文演變到現在的漢字還是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可以說,漢字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簡繁互補是中國文字的演變規律。但是現如今也是有地區依然在使用繁體字,比如臺灣、香港以及澳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疑惑,那就是大陸的很多人都未學過繁體字,可還是能天生看懂繁體字,這是為什麼呢?我國自古(從有漢字起)就使用繁體字,包括數字。
  • 為什麼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真的好嗎?
    為什麼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真的好嗎?文/古今名將錄我們都知道,現如今人們使用的大多數都是簡體字,無論是平常所見,還是平常所寫,很少再看見繁體字,因為簡體字相比較於繁體字更能讓人看懂,更能讓人明白,其實我國不是一開始就使用的而是簡體字,在正式推行簡化字之前,使用的都是繁體字,但是現如今也是有地區依然在使用繁體字,比如臺灣、香港以及澳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疑惑
  •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回復051查看《[備課必看] 有趣的骰子遊戲》;056《美國教材如何介紹中國古代史》)然後後臺就很多童鞋問我是不是米帝的中文學校都教繁體字,關於這個問題,答案是醬滴:一般學校是哪的人開的,就教什麼字。比如臺灣人開的學校就教繁體字、大陸老師開的學校就教簡體字。公立學校的學區也是一樣,基本上中文項目的創始人是哪裡人就教什麼字。
  • 為什麼我們天生就看得懂繁體字
    相信你一定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沒有正兒八經的學過繁體字,但卻像自帶識別功能一般,閱讀繁體文段毫無障礙,這到底怎麼回事兒?相信你一定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沒有正兒八經的學過繁體字,但卻像自帶識別功能一般,閱讀繁體文段毫無障礙,這到底怎麼回事兒?我是不是有特異功能?是不是因為遺傳,天生就會?還是因為我智商太高?好糾結啊,這到底是為什麼!?而這幾天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頗為自信的透露,大多數陸客來臺灣觀光,從未聽過看不懂正體字的(繁體字),建議商家不必特別為了陸客使用簡化字。
  • 從未學過繁體字,為何一眼就能識別?
    從未學過繁體字,為何一眼就能識別?本篇約910字,閱讀時間約1分30秒。現在的年輕人幾乎很少接觸繁體字,除了部分漢語專業的學生可能對繁體字有所了解,但是大部分年輕人都是沒有接受過繁體字教育的,即使沒有學習過繁體字,但當我們看到繁體字的時候卻一點也不覺得陌生,甚至可以一眼識別,這難道是我們中國人的隱藏屬性嗎?
  • 人民日報海外版:港臺有人宣稱「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
    沒想到,因為中文部分用的是簡體漢字,竟遭香港網友嗆聲:用簡體字就不要在香港開店! 在香港和臺灣,有一部分人宣稱「繁體字才是正統」,簡體字則是被閹割過的劣等字體。比如,香港某知名演員以內地不用繁體字為由,感嘆「華夏文明在內地已死」;還有香港激進反對派以繁體字歷史悠久為名,鼓吹「文化優越論」「文明等級論」。 把繁簡強分優劣甚至當作身份標籤,只能說太過淺薄無知。雖然中國推行簡體字是民國之後的事,但大量簡體字形源自草書和行書,古代書法家們早就在使用,並非近代人發明創造。
  • 中國人使用簡體字後,大家都沒學過繁體字,為何大多數一看就懂?
    很多學生都抱怨學英語很難,但其實再難也難不過中國的漢字,英語一共不就26個字母嗎?漢語就不一樣了,即使是一個中文系的大學生,也不敢保證他就認識所有的漢字,因為中國的漢字實在是太多了。56年以後,中國逐漸推行使用簡體字,沿用了幾百年的繁體字被代替。相對於繁體字來說,簡體字筆畫簡單意義明了,是非常高級的字體。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地區仍然沿用繁體字,比如說港臺地區。
  • 小學生要不要學繁體字?
    其實,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用繁體字的機會真的不多,但是另外一個事實是,繁體字客觀存在,在我國一些地區,人們也一直在用,大陸地區的人們有時也確實會用到繁體字,因此,中小學生應該學點兒繁體字,百益而無一害。怎麼說呢?
  • vivo手機字體變成繁體字,啥都不認識了,怎麼變回簡體字呢?
    不管是上學黨還是上班族,人們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愛豆,很多小夥伴都會喜歡臺灣或香港的明星,而在喜歡愛豆的同時,他們用繁體字發文,而我們日常用的是簡體字,看繁體字時少的還能看得懂,多了可能就看不懂了,加上自己也沒學習了解過,只覺得看繁體字就覺得有些難辨識。
  • 繁體字和簡體字到底哪種更好?簡體字有一個優點繁體字永遠比不過
    在海外生活的華人使用的文字,除了所屬國的文字以外,大部分都是使用繁體字的。因為繁體字的歷史悠久,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精華。在異國他鄉使用繁體字,能夠帶來一種文化自信,給旅居海外的華人們帶來民族自豪感。其實不管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都統稱為漢字。
  • 為什麼要學繁體字
    從上面的模式不難看出我教課是以繁體字為主,簡繁並學。簡化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這是無法否認的,但是古代字帖上沒有簡體字的例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研究揣摩簡體字的寫法,在結構、比例、呼應 平衡 、中心和重心這五個方面上下功夫,最終寫好簡體字。
  • 為何我們使用簡體字,港臺地區卻使用繁體字?原因說了也沒人信!
    為何我們使用簡體字,港臺地區卻使用繁體字?原因說了也沒人信!如果大家去我國的香港,臺灣等地旅遊的話,會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至今還使用著繁體字,而並非和我們一般用簡體字,這背後有什麼原因呢?其實這背後的原因,還是要追溯到1956年,當時我國剛剛成立,一切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而漢字的改革,也重新被提上了日程,眾所周知,與我們如今使用的簡體字不同,繁體字不管是書寫還是記憶都有著不小的難度,這也導致我國歷史上有很多人放棄了認字。
  • 簡體字VS繁體字:一場吵了百年的架
    這已經不是要不要推行簡體字的問題,直接是滅門再造。「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絕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方塊漢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勞苦大眾沒有學習和學會的可能,就是有錢有勢的特權階級,費時一二十年,終於學不會的也多得很。」
  • 從小認識書寫繁體字比簡體字更容易培養語文素養,這種說法對麼?
    現在,隨著大家對語文的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在很多的家庭中,家長除了讓孩子多讀多背誦傳統古詩詞以及古文之外,還有一些家長開始重視漢字的繁體字,不但要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認識繁體字,還刻意的書寫繁體字,認為這樣能更容易的從小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針對這種流行趨勢,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黃榮華老師這麼認為
  •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01
    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黃簡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起寫於溫哥華。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日至五日《明報》加東版一連四天刊載。
  • 我們現在用簡體字,為什麼港澳臺用繁體字?是這些原因
    現在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都用到的是手機電腦,寫字也是用到的很少,最多就是寫自己的名字,現在的簡體字大家已經很習慣了,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也看見有的電視節目用的是繁體字,雖然繁體字和簡體字都是漢字的字體,但是為什麼港澳臺用的卻是繁體字,我們一起去了解原因吧。
  • 中國為何要捨棄繁體字而改用簡體字?
    文|佳文簡體字與繁體字的爭論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網絡上,有一些人認為捨棄繁體字不利於繼承傳統文化,另一方則認為簡體字有利於普通人學習生活。那麼中國為何要廢棄繁體字而整出簡體字呢?晚清民國時期普通人基本不識字,識字率很低,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學習機會,學習成本也太高。因此自從民國時期起就開始搞簡體字了。在建國初期的50、60年代政府曾舉辦了很多識字速成班、掃盲班來普及文化教育,這也反映了舊時代國人普遍低識字率的事實。
  • 黃秋生炮轟簡體字 專家反駁:繁體字增加交流成本
    對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爭論,馬東直言自己提倡識繁寫簡,「就是你認識繁體字,寫簡體字。因為寫字是用來交流的,寫簡體字的交流成本低,效率高。」  提到黃秋生所提到的「華夏文化滅絕」,馬東認為「很奇怪」,他解釋說:「以前的社會狀態是絕大多數人不認識字,少數人領導和記錄著我們的歷史和文化,今天是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通過文字共同傳承和創造文化。這是兩個不可比擬的社會狀態。
  • 為什麼我們不用學,天生就看懂繁體字?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什麼我們不用學,天生就看懂繁體字?原因其實很簡單!學生黨每天做的事情不是讀書就是寫字,而生活在內陸地區的學生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簡體字。那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國為何要大力提倡漢子簡體化呢?很多人都會回答因為方便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