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對於漢字的使用有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使用,說起漢字的歷史那可謂源遠流長,從倉頡造字到夏商周時期的銘文以及刻在動物甲骨上的文字逐漸成熟。後來到了春秋戰國各國也都有了自己的文字,隨後秦始皇實行車同軌、書同文開始的篆體,才算是文字得到了統一。後來經過漢、唐的多次演變,也逐漸出現了隸書、楷體、行體、顏體、草書等等。再後來宋朝時期的宋體字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基本相同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1956年我國逐漸推行簡體字,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不過在我國港澳臺地區仍然在使用繁體字。不過令人稱奇的是,雖然說我們從上學開始就是在使用的簡體字,但是很多人對繁體字並不陌生,甚至一看就能認得出來,那這到底是為何呢?
我覺得吧,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受港臺劇的影響
我們小的時候由於影視資源的缺乏,在使用VCD時代到處都是港臺的碟片,電影上很多都在使用繁體字,我們看的多了也就習以為常,慢慢適應了繁體字的認知。
2、漢字的進化
我們都知道現如今我們使用的漢很多都是從象形文字演化而來的,一些字的有些部首並不是隨便的加上去的,而是和某個事物有關,所以有時候讀半邊音就是對的!而簡體字是從繁體字演變而來的,有很多地方都有繁體字的影子,我們在不認這個字的時候只需看期左右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簡體字是繁體字的進化版,就比如常年使用老年機的人就不願意使用智慧型手機,而經常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去用老年手機一樣玩得很溜。
2、國人的閱讀習慣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道理就是,漢字順序的變更並不一定能影響我們流暢的於都,當我們在書上粗略看一眼,不需要加工,大腦就會自動根據記憶來對文字進行自動排序,然後就能夠正確解讀。就像一個婀娜多姿的背影,不用我們上前去細看,就知道是一位美女一樣。
你怎麼看待簡體字和繁體字
小編覺得吧,時代在進步,任何事物都在發展,當然文字也不例外,繁體字筆畫多、書寫繁瑣,也就給人的記憶帶來一定的麻煩,可是簡體字就不一樣了,它讓覺得更通俗易懂,也便於文字的傳播,可能我們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等到那個時候就不會再拿來做對比了。
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爭論,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