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食品多地檢出新冠病毒,疫情下如何食用冷凍食品才放心?

2020-12-22 維邦智能殺菌消毒

自六月以來,全國至少10餘省市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事件。

6月12日,北京新發地:進口三文魚切割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3日,遼寧大連: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樣本新冠檢測呈陽性

8月11日,深圳龍崗:進口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檢測呈陽性

10月17日,山東青島: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

10月30日,山東乳山:進口冷凍豬肉製品及包裝新冠檢測呈陽性

11月7日,天津瞰海軒: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例,系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裝卸工人。

11月18日,湖北武漢:在巴西進口牛肉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11月21日,廣東東莞:進口冷鏈食品常態化監測檢出2份樣本陽性。 

疫情暴發以來,涉疫冷鏈食品包括凍帶魚、凍蝦、凍牛肉、凍豬肉、凍豬肘、凍雞翅等。而伴隨著多地冷鏈環境中接連檢測出新冠病毒,市場上關於「是否應該停止進口冷鏈食品」的討論也開始甚囂塵上,進口冷鏈食品成為疫情防控的焦點。

中國進口食品金額超過900億,排名前二的品類分別是肉類及製品,水海產品及製品,進口額超過100億。這些品類高度依賴冷鏈物流。

最近天津的疫情再次證明,冷鏈運輸受新冠病毒汙染的食品,可以引發新冠疫情。國外疫情出現第二甚至第三波,不受控制,很多工人都是帶病上崗,很容易把新冠病毒傳染到冷鏈食品和包裝以及貨櫃上,進口到國內,傳播感染的風險很大,尤其是這些冷鏈食品流入市場,進入千家萬戶。

雖然進口冷鏈食品都經過嚴格的檢疫,有問題的冷鏈食品流入餐桌的可能性非常小。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發現通過攝入食物導致感染的情況。但是病從口入,不得不防。

與寄生蟲和細菌等病原生物不同,新冠病毒在低溫環境比如攝氏零下十幾度下並不會被凍死,可存活好幾周。大量科學數據表明食品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是會被汙染:一是受到含有病毒的水、包裝材料的汙染;二是受到攜帶病毒的食品加工者、運輸者的汙染。病毒的冷鏈傳播引起了大家的重視,為此海關總署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力度。

但是,為安全起見,食用冷鏈食品,還是不得大意。

對於冷鏈食品,需要從運輸貯藏、購買、食用三個環節進行應對。

運輸貯藏過程中,進口單位要對進口冷鏈食品做好消殺工作。那麼應該用什麼消毒產品才能更好去除細菌病毒,尤其是新冠病毒呢。答案就是超氧。

研究表明,臭氧是廣譜、高效、快速殺菌劑。臭氧是一種氧化性非常強的物質,利用它的氧化性,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破壞細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的生物結構,使之失去生存能力。多個權威醫學機構證實了超氧可以滅殺新冠病毒。因此,使用超氧對冷鏈食品進行消毒十分安全可靠。此外,超氧可以除臭除異味、防腐保鮮的功效,對冷鏈食品是非常有益的。

當冷鏈食品進入超市或市場售賣,選購冷鏈食品要關注食品產地,來源,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不要採購沒有明顯信息來源的冷鏈食品。選購時應正確佩戴口罩,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食品及包裝表面,可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套住手來挑選。

病從口入,即使是檢疫合格的冷鏈食品也不可以掉以輕心。首先,大家都知道,檢測屬於抽檢,並不是每件食品都會一一檢查。其次,從食品加工到進入人們的餐桌,冷鏈食品經過眾多環節,每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病毒汙染。小心謹慎是有必要的。

選購好的冷鏈食品切不可直接解凍烹製,為防止濺灑汙染,需用水浸泡搓洗。一般的自來水是難以清洗乾淨細菌病毒的,建議使用超氧水。當臭氧溶於水中後有更強、更快的殺菌消毒作用。烹調冷鏈食品,最好還是燒熟煮透。

如果冷鏈食品過多需要放置冰箱內冷藏,對生熟食物要分層、分隔存放。研究證實 新冠病毒在-20℃的條件下仍可存活,有必要把臭氧消毒器放置其中進行消毒,隨便去除冰箱的異味,一舉兩得。

接觸了生鮮食材,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口、眼、鼻,使用超氧水洗手。處理冷鏈食品的廚房臺面、容器和刀具、砧板等,要需要用超氧水清潔消毒,避免交叉汙染。

進口冷鏈食品頻遭新冠病毒汙染,引起人們對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的擔憂,甚至有些人呼籲不要進口。難道我們就不要吃進口冷鏈食物了嗎?實際情況是,國內人口眾多需要進口食品滿足生活需求,禁止進口不現實不可行。

如果無意中購買了進口的冷凍食品,就需要使用超氧及超氧水對這些冷凍食品進行消毒處理,也要對廚房及烹調用到的餐具工具進行消毒清洗。這樣做,吃冷凍食品才能放心。

相關焦點

  • 進口凍蝦外包裝、貨櫃內壁檢出新冠病毒,冷凍食品還能放心食用嗎?
    近日,我國在從厄瓜多三家企業進口的凍蝦外包裝、貨櫃內壁檢出新冠病毒。國家海關總署已暫停上述相關企業產品進口,對暫扣貨物採取退貨、銷毀等處理措施。 此外,近期一些國家肉類水產品企業發生聚集性感染疫情,海關總署已暫停23家境外肉類企業產品進口。
  • 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凍生鮮食品還可以吃嗎?
    今年6月以來,我國已經有至少10餘省份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鏈食品外包裝上頻繁檢出新冠病毒,新冠病毒被證實可由物傳人、新冠病毒冷凍下可長期存活。這引發了人們對病毒可能通過食品傳播並導致新疫情暴發的擔憂。
  • 「進口」「冷凍食品」成新冠病毒關鍵詞?安全防護話你知
    自深圳返鄉發病的本土病例,是否與此前深圳一份進口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有關?40多天以來全國各地在進口冷凍食品檢測出新冠病毒,風險程度有多高?市民群眾該如何防護? 緊急通報: 至少9地10起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 廣東此例本土病例,41歲的女患者是深圳生鮮超市水貝店員工,8月初返汕尾老家發病就醫時監測證實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多地進口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冷凍食品怎麼吃更安全?
    最近,全國多地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一時間,進口冷凍冰鮮食品被推向了風口浪尖。那麼,在生活中選購冷凍冰鮮食品需要注意些什麼?進口食品外包裝會攜帶新冠病毒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諮詢了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研究所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付鵬鈺。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較長10月22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印發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的通知》,針對冷鏈食品在生產、運輸、裝卸、儲存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的預防問題。
  • 生活一點通:如何安全食用冷凍冰鮮食品?
    、食用頻率較高的食物種類之一,產品在養殖、宰殺、運輸、銷售等環節中可能會沾染細菌、病毒、甚至寄生蟲,因此,該類食品安全問題也尤為引人關注。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安全食用冷凍冰鮮食品呢?  10月21日凌晨,乳山市在開展進口冷鏈食品抽檢中發現一份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疑似陽性,後經威海市疾控中心覆核,外包裝樣本呈陽性。此前已有多例冷凍海鮮檢出新冠病毒事件,這讓不少愛吃海鮮的人犯了難,海鮮還能吃嗎?應該如何購買呢?
  • 新冠病毒「黏性」 易依附在食品包裝表面強,如何安全食用冷凍食品...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劉暢通訊員李敏)7月份以來,我國多地連續出現個別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案例。對此,德州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市民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在食用冷凍(藏)食品時遵循「食品安全五要點」,即保持清潔、生熟分開、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 重慶一冷庫冷凍牛肉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進口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近日網傳在重慶大渡口茄子溪街道的一個冷庫中,檢測出牛肉外包裝新冠病毒陽性。隨後大渡口區衛健委對這個消息給予了官方回復,位於當地陳家壩的一個冷庫,的確檢出新冠毒病毒陽性。隨即,當地有關部門對這個冷庫實行封庫措施,並且對冷庫所有工作人員以及親密接觸者進行核酸檢測。
  • 外國食品頻繁檢出新冠病毒,我們還能放心地吃肉嗎?
    實際上,此前北京新發地、遼寧大連和山東青島出現的本地疫情源頭都將證據指向了冷鏈環節。而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也檢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根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不完全統計,今年下半年,全國至少發生了62起進口冷鏈食品檢測新冠病毒呈陽性的情況。
  • 冷凍食品還可以放心吃嗎?
    冷凍食品還可以放心吃嗎?發布時間: 2020-12-02 13:53:05   |  來源: 人民網   |  責任編輯: 張豐近日,大連、青島、天津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流通和搬運環節發現新冠病毒的存在,並引發局部疫情,使人們對低溫冷凍食品特別是進口冷凍食品心存畏懼。
  • 如何應對「冷鏈藏病毒」風險 冷凍食品烹飪加工要留心
    冷鏈蝦、冷凍牛肉、冷凍豬肉……短短幾天時間,國內多省份頻繁曝出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當前,全球疫情依然洶湧,北半球又進入秋冬季,中國外防輸入壓力陡增。為防止病毒「冷鏈傳輸」、保護民眾「舌尖上的安全」,各地已經展開無縫隙大排查,圍堵防控漏洞。
  • 一天兩地通報冷凍食品外包裝檢測陽性!冷鏈食品如何安全食用?
    打造吉林省最大的名醫聚集地 一天兩地通報冷凍食品外包裝檢測陽性! 12月17日,二地通報,冷凍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陽性。
  • 重慶一冷庫牛肉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頻出,進口冷凍食品...
    近日網傳在重慶大渡口茄子溪街道的一個冷庫中,檢測出牛肉外包裝新冠病毒陽性。隨後大渡口區衛健委對這個消息給予了官方回復,位於當地陳家壩的一個冷庫,的確檢出新冠毒病毒陽性。
  • 新冠病毒「由物到人」,冷凍生鮮還能吃嗎?
    11月7日,天津市濱海新區接到山東省德州市通報,經天津從境外進口的冷凍食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隨後,天津報告1名裝卸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11月9日,天津市新增1名無症狀患者,為貨車司機,曾到該確診病例所工作的冷庫拉貨。目前,山東德州、山西太原、河北保定等涉疫情貨物流入地正在加緊排查。
  • 進口冷凍食品還能放心吃嗎?
    資料圖:工作人員對進口凍品進行入庫前的消殺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供圖  進口冷鏈食品新冠陽性率不到萬分之一  最近,多地出現了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如此頻繁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表示,近期,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暴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我們對冷凍食品要注意哪些?
    &nbsp&nbsp&nbsp&nbsp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 進口冷凍食品為何不能一禁了之?
    記者|周 潔   今年6月以來,已有10餘省份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冷鏈進口海產品或為疫情源頭。
  • 從智利進口的1批冷凍帝王蟹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原標題:智利1批進口冷凍帝王蟹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因從智利進口1批冷凍帝王蟹1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按照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的規定,全國海關自即日起暫停接受智利水產品生產企業PESQUERA ISLA DEL REY S A(註冊編號為10027)的進口申報1周,
  • 又有兩種冷凍食品檢出核酸陽性!冷鏈為何潛藏風險大?
    今日,武漢衛健委發布消息稱「發現3份巴西進口牛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未流入市場」,全文如下:11月12日,武漢市疾控部門按照武漢市關於「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全覆蓋」的要求,對「中食武漢冷藏物流有限公司中央直屬儲備肉冷庫」(以下簡稱「中食冷庫」)冷凍食品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從青島黃島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裝樣本有3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 權威專家:正確認識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
    本報訊 (記者宿志紅)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近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 冷凍食品是易攜帶病毒體?
    而天津最近確診的病例中又與冷凍食品有關。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冷凍食品頻繁出現問題,那麼進口冷凍食品還能不能安全食用,成了廣大群眾關心的問題。疫情再次反彈,一個月內新增本土確診98例進入11月以來,全國氣溫降低,新冠病毒也反覆更為活躍,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近期表示,近一個月來,疫情確診病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其中多數病例來源依舊是來自人群聚集,天津、上海、阜陽、滿洲裡先後出現本土確認病例,對此各地都開始採取行動,組織相關人員開始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