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以來,全國至少10餘省市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事件。
6月12日,北京新發地:進口三文魚切割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
7月3日,遼寧大連: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樣本新冠檢測呈陽性
8月11日,深圳龍崗:進口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檢測呈陽性
10月17日,山東青島: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
10月30日,山東乳山:進口冷凍豬肉製品及包裝新冠檢測呈陽性
11月7日,天津瞰海軒: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例,系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裝卸工人。
11月18日,湖北武漢:在巴西進口牛肉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11月21日,廣東東莞:進口冷鏈食品常態化監測檢出2份樣本陽性。
疫情暴發以來,涉疫冷鏈食品包括凍帶魚、凍蝦、凍牛肉、凍豬肉、凍豬肘、凍雞翅等。而伴隨著多地冷鏈環境中接連檢測出新冠病毒,市場上關於「是否應該停止進口冷鏈食品」的討論也開始甚囂塵上,進口冷鏈食品成為疫情防控的焦點。
中國進口食品金額超過900億,排名前二的品類分別是肉類及製品,水海產品及製品,進口額超過100億。這些品類高度依賴冷鏈物流。
最近天津的疫情再次證明,冷鏈運輸受新冠病毒汙染的食品,可以引發新冠疫情。國外疫情出現第二甚至第三波,不受控制,很多工人都是帶病上崗,很容易把新冠病毒傳染到冷鏈食品和包裝以及貨櫃上,進口到國內,傳播感染的風險很大,尤其是這些冷鏈食品流入市場,進入千家萬戶。
雖然進口冷鏈食品都經過嚴格的檢疫,有問題的冷鏈食品流入餐桌的可能性非常小。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發現通過攝入食物導致感染的情況。但是病從口入,不得不防。
與寄生蟲和細菌等病原生物不同,新冠病毒在低溫環境比如攝氏零下十幾度下並不會被凍死,可存活好幾周。大量科學數據表明食品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是會被汙染:一是受到含有病毒的水、包裝材料的汙染;二是受到攜帶病毒的食品加工者、運輸者的汙染。病毒的冷鏈傳播引起了大家的重視,為此海關總署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力度。
但是,為安全起見,食用冷鏈食品,還是不得大意。
對於冷鏈食品,需要從運輸貯藏、購買、食用三個環節進行應對。
運輸貯藏過程中,進口單位要對進口冷鏈食品做好消殺工作。那麼應該用什麼消毒產品才能更好去除細菌病毒,尤其是新冠病毒呢。答案就是超氧。
研究表明,臭氧是廣譜、高效、快速殺菌劑。臭氧是一種氧化性非常強的物質,利用它的氧化性,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破壞細菌、病毒和其它微生物的生物結構,使之失去生存能力。多個權威醫學機構證實了超氧可以滅殺新冠病毒。因此,使用超氧對冷鏈食品進行消毒十分安全可靠。此外,超氧可以除臭除異味、防腐保鮮的功效,對冷鏈食品是非常有益的。
當冷鏈食品進入超市或市場售賣,選購冷鏈食品要關注食品產地,來源,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不要採購沒有明顯信息來源的冷鏈食品。選購時應正確佩戴口罩,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食品及包裝表面,可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套住手來挑選。
病從口入,即使是檢疫合格的冷鏈食品也不可以掉以輕心。首先,大家都知道,檢測屬於抽檢,並不是每件食品都會一一檢查。其次,從食品加工到進入人們的餐桌,冷鏈食品經過眾多環節,每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病毒汙染。小心謹慎是有必要的。
選購好的冷鏈食品切不可直接解凍烹製,為防止濺灑汙染,需用水浸泡搓洗。一般的自來水是難以清洗乾淨細菌病毒的,建議使用超氧水。當臭氧溶於水中後有更強、更快的殺菌消毒作用。烹調冷鏈食品,最好還是燒熟煮透。
如果冷鏈食品過多需要放置冰箱內冷藏,對生熟食物要分層、分隔存放。研究證實 新冠病毒在-20℃的條件下仍可存活,有必要把臭氧消毒器放置其中進行消毒,隨便去除冰箱的異味,一舉兩得。
接觸了生鮮食材,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口、眼、鼻,使用超氧水洗手。處理冷鏈食品的廚房臺面、容器和刀具、砧板等,要需要用超氧水清潔消毒,避免交叉汙染。
進口冷鏈食品頻遭新冠病毒汙染,引起人們對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的擔憂,甚至有些人呼籲不要進口。難道我們就不要吃進口冷鏈食物了嗎?實際情況是,國內人口眾多需要進口食品滿足生活需求,禁止進口不現實不可行。
如果無意中購買了進口的冷凍食品,就需要使用超氧及超氧水對這些冷凍食品進行消毒處理,也要對廚房及烹調用到的餐具工具進行消毒清洗。這樣做,吃冷凍食品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