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我們對冷凍食品要注意哪些?

2020-12-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兩個關鍵詞:國際首次、活病毒

&nbsp&nbsp&nbsp&nbsp自6月以來,我國多地已在個別進口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生鮮產品外包裝等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包括凍南美白蝦、凍雞翅等。這次與以往不同,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視頻外包裝發現活病毒,而且證實具備傳染性,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接觸了病毒汙染的外包裝,且沒有注意清洗消毒,就有被感染的風險。

&nbsp&nbsp&nbsp&nbsp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此前就曾表示:局部地方的空氣當中含有病毒,當空氣當中帶有病毒顆粒的灰塵落下來的時候,它就汙染了這些物品。這些物品如果屬於潮溼或者溫度很低的情況,它存活的時間就比較長。

&nbsp&nbsp&nbsp&nbsp冷鏈食品,尤其是冷凍海鮮所處的環境,正適合新冠病毒的「潛伏「。而新冠病毒在冷凍環境下,存活期可以達到28天之久。

&nbsp&nbsp&nbsp&nbsp為何之前沒有分離到活病毒卻有感染者?

&nbsp&nbsp&nbsp&nbsp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表示:「通過接觸冷鏈的食品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早期接觸的時候病毒還是活的,只是之前沒有檢測出來,但到後面的檢測出來之後,已經不是活病毒了,它只剩下病毒『殘骸』了,核酸就是一個病毒的成分」。

&nbsp&nbsp&nbsp&nbsp我們需要緊張麼?還能吃低溫冷凍海鮮嗎?

&nbsp&nbsp&nbsp&nbsp冷凍食品、冷凍海鮮還是可以吃的。

&nbsp&nbsp&nbsp&nbsp進口冷凍食品包裝上的新冠病毒來自哪裡?其實還是來自感染的人。最大的可能性來自產品在生產後的倉儲、冷鏈運輸、銷售過程中,外包裝被感染新冠的人員直接接觸到,或者整個過程的空氣中飄浮有新冠病毒而造成的。迄今為止,並未發現消費者因接觸汙染的冷鏈海產品而感染的病例。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仍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同時,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監測、消毒等措施,普通公眾注意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可以正常購買和食用進口生鮮。

&nbsp&nbsp&nbsp&nbsp總的來說,咱們普通老百姓,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很低,大家不用太擔心。而對於冷鏈從業人員,只要注意日常防護,感染的風險其實也很低。現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食品行從業人員的日常防護也有很詳細的提示。比如,帶一次性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被汙染的冷鏈食物、勤洗手,不要隨便摸口鼻,等等。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秋冬季是否需要重點關注進口冷鏈食品和跨國快遞?

&nbsp&nbsp&nbsp&nbsp不單是在秋冬季,每個季節都要注意嚴防國際物流,因為國際物流快遞物品處於密封狀態,不會暴露在日光、紫外線等外界環境下,可以更長時間存活,尤其是冷鏈食品,因為冷鏈本身就是在冰凍環境下,處於低溫的狀況,所以每個季節都要重視。

&nbsp&nbsp&nbsp&nbsp專家提醒,應儘量避免海淘、代購國外疫情形勢嚴峻地區的商品。通過電商、微商等渠道購買的生鮮產品,快遞外包裝如未消毒不要帶入室內,接觸外包裝及生鮮食品後應及時洗手,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等處。此外,食物煮熟煮透,確保食品安全。

&nbsp&nbsp&nbsp&nbsp對可疑汙染生鮮食品如何消毒?

&nbsp&nbsp&nbsp&nbsp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對於處理生鮮食品的清潔和消毒措施還是要做到位。

&nbsp&nbsp&nbsp&nbsp處理食材前,必須要堅持洗手,最好用洗手液來消毒清潔。在打噴嚏、擤鼻涕、上廁所之後都應當及時洗手,而且不要隨便用手去摸嘴,鼻子和眼睛。同時做好餐具和臺面的清潔。

&nbsp&nbsp&nbsp&nbsp在買菜回去的過程中應當都做好生熟分開,比如買菜時用不同的袋子來分隔,回家之後放入冰箱的獨立的抽屜當中。從預防微生物汙染的角度,一般大多數的食材都建議烹調溫度達到6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到70℃~80℃會更安全一些。

&nbsp&nbsp&nbsp&nbsp重慶市疾控中心曾發布過一份對進口可疑汙染生鮮冷凍食品的消毒指引,大家可以參考下。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鞏小龍 綜合中國疾控中心、健康時報、重慶市疾控中心等)

相關焦點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吃抗生素能預防...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  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  1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  冷凍食品不能吃了
  • 冷鏈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真相來了!
    近日,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用科學的聲音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流言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看來不能再吃冷凍食品了真相: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可以食用。截至目前全球8000多萬例確診病例,並沒有發現因為直接食用冷凍食品而引起的感染。
  • 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特殊時期注意防護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冷鏈食品包裝發現活病毒意味什麼?
    冷鏈食品包裝發現活病毒意味什麼?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分離出活病毒,意味著什麼?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以往在外包裝檢測出來是病毒核酸,相當於病毒的『殘骸』,活病毒相比於病毒『殘骸』的傳播性更高,不是活病毒的話,很難結合到細胞的受體,從而難以侵入到人體內。」
  • 深夜官宣:這裡發現「新冠活病毒」
    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本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 又有兩種冷凍食品檢出核酸陽性!冷鏈為何潛藏風險大?
    今日,武漢衛健委發布消息稱「發現3份巴西進口牛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未流入市場」,全文如下:11月12日,武漢市疾控部門按照武漢市關於「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全覆蓋」的要求,對「中食武漢冷藏物流有限公司中央直屬儲備肉冷庫」(以下簡稱「中食冷庫」)冷凍食品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從青島黃島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裝樣本有3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 可網購新冠肺炎疫苗 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 和寒冬...
    局部疫情仍不時出現,隨之而起的,還有一則則謠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銀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可網購新冠肺炎疫苗」等傳言在網絡中傳播開來,真相究竟如何?謠言一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真相:做好防護,感染風險低不久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對山東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的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此後,關於「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
  • 選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近日獲悉,為使消費者安全的選購和食用冷鏈食品,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如下消費提示。進口冷鏈食品需注意哪些環節?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較長,主要通過人的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密切接觸、人與物直接接觸傳播。
  • 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
    短短幾天時間,天津出現的病例均與冷鏈相關。事實上,今年6月以來,全國多地局部疫情源頭也都指向冷鏈,進口三文魚、厄瓜多冷凍南美白蝦等冷鏈產品也屢次被檢出攜帶新冠病毒。9月下旬,青島港曾裝卸過冷凍海鮮的2名工人感染新冠病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青島港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 如何對冷鏈食品全面消毒?次氯酸水:看我的
    11月7日,天津新增1例確診病例,系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裝卸工人,而一個冷庫門把手核酸檢測結果也呈陽性。從冷鏈物流環節中檢出陽性新冠病毒,並非偶然發現。目前,全國已有多地發現進口冷凍產品核酸檢測陽性,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20起相關事件。
  • 《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問答
    本指南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正常運營的冷鏈食品相關單位和從業人員落實好生產經營防控主體責任,以預防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以及食品及其包裝材料被新冠病毒感染者汙染為主線,突出冷鏈食品的裝卸、貯存等重點環節的防控。二、《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 玉環發現一份新冠陽性冷凍豬肉,這份進口冷鏈食品消費指南請一定...
    12月3日,浙江發布浙江玉環發現一份巴西進口冷凍豬後腿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市場監管部門通過「浙冷鏈」系統連夜溯源涉事產品經「浙冷鏈」系統追溯,涉事產品為冷凍豬肉(去骨後腿肉掃描「冷鏈食品溯源碼」消費者可通過支付寶掃描貼在進口產品包裝上「冷鏈食品溯源碼」,即可查詢到冷鏈食品的進口信息以及入境貨物檢驗檢疫合格情況。
  • 冷凍生鮮外包裝檢出活病毒,冷凍食品還能吃嗎?在寧冷鏈運輸業這樣做
    也就證實了接觸新冠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這兩天,記者通過從事冷鏈運輸的物流公司、電商平臺以及生產企業那了解到,目前冷鏈運輸的整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消殺操作,物品存放也有著硬性要求。
  • 進口凍蝦外包裝、貨櫃內壁檢出新冠病毒,冷凍食品還能放心食用嗎?
    近日,我國在從厄瓜多三家企業進口的凍蝦外包裝、貨櫃內壁檢出新冠病毒。國家海關總署已暫停上述相關企業產品進口,對暫扣貨物採取退貨、銷毀等處理措施。 此外,近期一些國家肉類水產品企業發生聚集性感染疫情,海關總署已暫停23家境外肉類企業產品進口。
  • 如何應對「冷鏈藏病毒」風險 冷凍食品烹飪加工要留心
    今年9月11日,海關總署發布公告指出,同一境外生產企業輸華冷鏈食品或其包裝第1次和第2次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海關分別暫停接受該企業產品進口申報1周,期滿後自動恢復;同一境外生產企業先後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3次及以上的,海關暫停接受該企業產品進口申報4周,期滿後自動恢復。
  • 多地冷鏈食品核酸檢測陽性「國產冷凍雞腿涉疫」最新回應來了
    這則信息發布後,「國產冷凍雞腿涉疫」的消息引發關注,公眾的疑問也隨之而來,一直以來都是進口冷鏈食品檢出病毒陽性,那麼怎麼這一次「國產冷凍雞腿」的外包裝怎麼也發現新冠病毒了呢?【範圍擴大】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 追問冷鏈食品安全我們看到,全國已有多個省份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案例,檢測樣本涉及冷凍的豬肉、雞肉、牛肉等食品。
  • 知道這些 冷鏈食品可以放心吃
    吃冷鏈食品應該注意什麼?清洗加工、儲存等環節應注意哪些事項?來了來了,根據國內省內專家的建議,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份指引。消費者在選購冷鏈食品時,應注意什麼要去正規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因為這類食品都是有「浙冷鏈」溯源碼安全把關。當然個人防護也不要忘記,去超市或者市場採購時記得戴好口罩。
  • 除了外包裝,進口冷凍豬肉製品也測出核酸陽性
    10月30日,據山東省乳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29日,山東乳山在進口冷鏈食品常規抽檢中,發現1份外地銷往乳山市的進口冷凍豬肉製品及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通報裡透露了一個信息點:除了外包裝檢測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豬肉製品表面也發現新冠病毒。此前通報的冷凍食品核酸陽性情況中,外包裝測出陽性居多,包裝裡如果也存在病毒風險,進口冷凍食品還能放心購買嗎?
  • 冷鏈食品還能放心吃嗎?
    近日,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引起了廣泛關注。為何冷鏈食品外包裝頻頻發現新冠病毒?冷鏈食品特別是進口的冷凍生鮮食品還能吃嗎?為啥總是進口冷鏈食品包裝檢出陽性?「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之所以多次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外疫情比較嚴重,有工人帶疫上崗,在產品加工包裝的過程中,如果防護沒有做到位,一些無症狀感染者或者輕症病人就會將病毒帶到產品的外包裝上。」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冷鏈食品管理與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舉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我們注意到,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提出強化春節假期前後的疫情防控。今天這麼多專家在,對於今年冬天繼續下去的疫情有一個怎樣的研判?會不會像最近這時間一樣連續出現散發乃至出現聚集性疫情。其中的強化,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強化,請具體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