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食品包裝發現活病毒意味什麼?

2020-12-23 中國網河南頻道

冷鏈食品包裝發現活病毒意味什麼?

2020-10-18 14:47:33

來源:新民晚報

  |  

作者:

| 字號:

A+

A-

【冷鏈食品包裝發現活病毒意味什麼】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網發布消息,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分離出活病毒,意味著什麼?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以往在外包裝檢測出來是病毒核酸,相當於病毒的『殘骸』,活病毒相比於病毒『殘骸』的傳播性更高,不是活病毒的話,很難結合到細胞的受體,從而難以侵入到人體內。」

為何之前沒有分離到活病毒卻有感染者?

「通過接觸冷鏈的食品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早期接觸的時候病毒還是活的,只是之前沒有檢測出來,但到後面的檢測出來之後,已經不是活病毒了,它只剩下病毒『殘骸』了,核酸就是一個病毒的成分。」林炳亮說。

冷凍海鮮還能夠買嗎?

對於普通人來說完全並不需要緊張,中疾控表示,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很低。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發生感染,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

7月22日,遼寧大連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最早被發現核酸檢測陽性的案例之一,石某男性為某海產品加工企業員工,該企業從事進口及國產水產品加工、冷藏等業務。青島此次疫情溯源為青島港9月24日確定的兩名無症狀感染者董某某與陳某某。兩人均為青島港大港公司裝卸工人。

疫情防控重點已轉向「人、物並防」

中疾控表示,此次發現也提示在防範境外感染者輸入的同時,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汙染的冷鏈物品將病毒輸入的風險。

10月16日,國家郵政局辦公室印發《疫情防控期間郵政快遞業生產操作規範建議(第六版)》,提出邊境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邊境快件處理場所等國際郵件快件處理場所要加強消毒、通風等工作,嚴防境外疫情特別是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疫情通過寄遞渠道輸入。

關於秋冬季節的疫情防控是否需要重點關注進口冷鏈食品和跨國快遞?林炳亮表示,不單是在秋冬季,每個季節都要注意嚴防國際物流,因為國際物流快遞物品處於密封狀態,不會暴露在日光、紫外線等外界環境下,可以更長時間存活,尤其是冷鏈食品,因為冷鏈本身就是在冰凍環境下,處於低溫的狀況,所以每個季節都要重視。

林炳亮指出,病毒存活是跟氣溫、溼度是有影響的,但並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但病毒在冷鏈這種低溫的環境下,存活的時間確實要更長。但是在冷鏈環境下具體存活時間要長多少,暫時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

目前,我國新冠疫情防控重點已從「防人」轉向「人物並防」。9月7日,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出,對2020年5月1日以後進口的增量冷鏈食品,必須在其產品外包裝上加貼「冷鏈食品溯源碼」。9月28日,北京市商務局通知相關進出口企業,要加強境外源頭防控,主動規避從疫情嚴重地區進口冷鏈食品,採取有效措施,做好進口食品各項替代方案。

林炳亮提醒,應儘量避免海淘、代購國外疫情形勢嚴峻地區的商品。通過電商、微商等渠道購買的生鮮產品,快遞外包裝如未消毒不要帶入室內,接觸外包裝及生鮮食品後應及時洗手,避免用手觸摸口鼻眼等處。此外,食物煮熟煮透,確保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程雪

相關焦點

  • 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特殊時期注意防護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我們對冷凍食品要注意哪些?
    這次與以往不同,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視頻外包裝發現活病毒,而且證實具備傳染性,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接觸了病毒汙染的外包裝,且沒有注意清洗消毒,就有被感染的風險。&nbsp&nbsp&nbsp&nbsp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此前就曾表示:局部地方的空氣當中含有病毒,當空氣當中帶有病毒顆粒的灰塵落下來的時候,它就汙染了這些物品。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吃抗生素能預防...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  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  1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  冷凍食品不能吃了
  • 關於印發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
    本指南適用於採用冷凍、冷藏等方式加工,產品從出廠到銷售始終處於低溫狀態的冷鏈食品在生產、裝卸、運輸、貯存及銷售等各環節中新冠病毒汙染的防控。本指南以預防冷鏈食品從業和相關人員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為主線,突出裝卸儲運等重點環節防控,注重加強冷鏈食品包裝的清潔消毒。
  • 《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問答
    一、編制《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的目的是什麼?目前,我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國外的疫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外防輸入成為我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 低溫適合病毒存活,冷鏈食品如何儲存?專家解讀
    據「首都之窗」微信公眾號,12月1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0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介紹消費者購買加工冷鏈食品注意事項:近期,我國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個別地區也發生與冷鏈食品相關的新冠肺炎疫情
  • 【網絡謠言粉碎機】網傳天津疫情是冷鏈食品傳播病毒,專家:缺乏...
    德州發現一批來自德國不萊梅港的凍豬肘外包裝檢出陽性,該批貨物曾在天津港太平洋碼頭停靠,並在海聯冷庫開箱貯存。 這一新發疫情引發社會關注,不少地區疾控也發布了針對冰鮮食品的正確處理方法。有聲音認為,此次天津疫情是因進口冷鏈食品感染人所致。 天津此次疫情的源頭是什麼?能否判定為進口冷鏈食品致人感染?
  •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國務院聯防聯控:尚未發現因直接食用冷鏈...
    另一方面,各部門、各地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近期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抽檢,隨著檢測頻次、頻率以及覆蓋範圍的增加,發現陽性的概率也就增加。 李寧指出,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我國在加強物防方面採取的措施非常有成效,經過加大監測以及其他措施發現問題,及時應對處置,從而降低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
  • 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權威...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多個省份,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接觸了冷鏈食品如何消毒?
  • 購買進口冷鏈食品時應注意什麼?這份指南請收好
    新冠病毒一直在我們身邊,國內多地進口冷鏈食品檢測陽性,冬季疫情防控絲毫不能鬆懈,消費者在做好個人健康防護的同時,在購買進口冷鏈食品時應注意些什麼?請各位務必細緻閱讀這份指南!選購去正規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要關注食品產地、來源、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不要採購沒有明確來源信息的冷鏈食品。
  • 如何應對「冷鏈藏病毒」風險 冷凍食品烹飪加工要留心
    摘要:疫情期間,「冷鏈藏病毒」的風險屢次被發現,為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疾控部門對消費者在選購、清洗、烹飪時給出了相關指導。
  • 玉環發現一份新冠陽性冷凍豬肉,這份進口冷鏈食品消費指南請一定...
    12月3日,浙江發布浙江玉環發現一份巴西進口冷凍豬後腿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市場監管部門通過「浙冷鏈」系統連夜溯源涉事產品經「浙冷鏈」系統追溯,涉事產品為冷凍豬肉(去骨後腿肉國內多地進口冷鏈食品檢測陽性冬季疫情防控絲毫不能鬆懈消費者在做好個人健康防護的同時在購買進口冷鏈食品時應注意些什麼?請各位務必細緻閱讀這份指南!
  • 冷鏈食品「買汰燒」,這些操作有必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最近,由於疫情,冷鏈食品尤其是進口冷鏈食品的安全格外受到關注。那麼日常生活中,冷鏈食品我們還能吃嗎?如果要吃,又該注意些什麼呢?根據疾控專家的說法,病毒要感染人,必須具備一定的量;其次,要讓人致病,病毒必須是活的。就目前而言,國內還沒有因為吃冷凍食品而導致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發生。這也說明,新冠病毒經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只要在源頭上加強準入,消費者做好防護,大可不必拒絕冷鏈食品。不過,在採購、烹飪和儲存上您還得多留個心。
  • 冷鏈食品會攜帶病毒,為啥不直接禁止跨境冷鏈食品?
    尤其是近些天進入冬季後,國內多個省份頻繁出現了冷鏈環境異常,冷鏈海鮮、冷凍豬肉、冷凍羊肉檢測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早前在青島、天津等地區,冷庫工作參與裝卸的工人,也出現了被病毒感染的情況。
  • 聯防聯控機制:我國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和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原因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最近,多地出現了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如此頻繁地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11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對此作出回應。
  • 關於印發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和湖北省...
    》要求,組織制定了《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和《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試行)》。《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試行)》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組2020年11月24日附件1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為指導全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開展樣本採集與實驗室檢測工作
  • 冷鏈食品還能放心吃嗎?
    近日,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引起了廣泛關注。為何冷鏈食品外包裝頻頻發現新冠病毒?冷鏈食品特別是進口的冷凍生鮮食品還能吃嗎?為啥總是進口冷鏈食品包裝檢出陽性?「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之所以多次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外疫情比較嚴重,有工人帶疫上崗,在產品加工包裝的過程中,如果防護沒有做到位,一些無症狀感染者或者輕症病人就會將病毒帶到產品的外包裝上。」
  • 浙江省疾控中心專家談冷鏈食品:怎麼吃最安全
    近日,國內陸續出現的零星病例,據媒體報導部分與接觸冷鏈食品包裝有關。那麼,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如果吃了,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浙江省疾控中心環健所副所長陸燁副主任醫師為大家解疑。  什麼是冷鏈食品?
  • 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
    短短幾天時間,天津出現的病例均與冷鏈相關。事實上,今年6月以來,全國多地局部疫情源頭也都指向冷鏈,進口三文魚、厄瓜多冷凍南美白蝦等冷鏈產品也屢次被檢出攜帶新冠病毒。9月下旬,青島港曾裝卸過冷凍海鮮的2名工人感染新冠病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青島港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 冷鏈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真相來了!
    近日,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用科學的聲音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流言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看來不能再吃冷凍食品了真相: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可以食用。截至目前全球8000多萬例確診病例,並沒有發現因為直接食用冷凍食品而引起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