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特殊時期注意防護

2020-12-25 騰訊網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10月17日,中疾控發布公告稱,近日對青島疫情調查過程中,從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分離到活病毒。公告同時提到,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很低。

現在國外不少地區疫情依舊肆虐,勞動密集型的食品廠難以獨善其身,不能切實做到規範防控,難以在源頭上杜絕汙染,因而才會有冷鏈食品和包裝一而再再而三的檢出陽性,現在又分離出活病毒。

看到這樣的消息確實挺後怕的,國外現在疫情比國內嚴峻,進口的東西還真有點不放心,畢竟病毒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鱈魚冷凍都還能活,其他的進口產品呢?萬一做的消毒啥的不過關那種,會不會也跟著包裝進到國內?所以進口的食品還是要多注意了,能不吃就不要吃了吧,特殊時期注意防護。

零下十幾度的低溫條件下,喜涼怕熱的新冠病毒得以存活下來,最後在我國嚴陣以待的高頻檢測中,僥倖殘存的病毒又被抓出來。陸陸續續檢出的狀態,無疑將會持續一段時間,這也說明我國疫情防控的力度和廣度,其實不是壞事。

相關焦點

  • 冷鏈食品包裝發現活病毒意味什麼?
    冷鏈食品包裝發現活病毒意味什麼?】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網發布消息,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分離出活病毒,意味著什麼?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林炳亮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以往在外包裝檢測出來是病毒核酸,相當於病毒的『殘骸』,活病毒相比於病毒『殘骸』的傳播性更高,不是活病毒的話,很難結合到細胞的受體,從而難以侵入到人體內。」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我們對冷凍食品要注意哪些?
    &nbsp&nbsp&nbsp&nbsp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 中疾控從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中檢測到活病毒,怎樣才能安全吃冷凍...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儘管之前我國24個省份報送了298萬份檢測結果,僅在22件食品及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且病毒核酸載量較低,此前也未曾分離到活病毒,但這次冷凍食品外包裝查出活的新冠病毒,
  •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吃抗生素能預防...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  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  1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  冷凍食品不能吃了
  • 冷凍生鮮外包裝檢出活病毒,冷凍食品還能吃嗎?在寧冷鏈運輸業這樣做
    ,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也就證實了接觸新冠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這兩天,記者通過從事冷鏈運輸的物流公司、電商平臺以及生產企業那了解到,目前冷鏈運輸的整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消殺操作,物品存放也有著硬性要求。
  • 《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問答
    此外,本指南還給出了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核酸檢測陽性樣品情形下的應急處置指導建議,結合食品冷鏈特點,以防止食品汙染和疫情擴散為原則,指導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冷鏈關鍵環節,科學採取相應措施,防止食品、環境和人員受到汙染和感染。三、為什麼要加強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的防控和從業人員防護?
  • 青島疫情源頭:醫院CT室漏洞在哪?半年前湖北早有預警
    溯源青島疫情時,中疾控在冷凍鱈魚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一、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的意義 本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 專家:有冷鏈傳入可能
    專家:不排除冷鏈傳入可能,但缺乏足夠證據支撐【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新冠病毒的溯源一直備受國內外科學界關注,一些研究認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病毒發源地。近期,隨著青島首次從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新冠病毒以及一篇北京新發地疫情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汙染的論文,似乎為病毒溯源提出另一種可能性。
  • 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
    新華社天津11月12日電題: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慄雅婷、張宇琪、張旭東、張建新11月7日至11日,天津接連查出冷鏈從業者感染新冠肺炎,冷鏈食品外包裝也被檢出新冠病毒。此前,大連、青島等地的局部疫情也均與進口冷鏈食品有關。
  • 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工作與居家個人防護指引
    來源:淮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科學指導我市冷鏈食品生產、裝卸、運輸、儲存及經營等環節相關從業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最大限度防範新冠病毒感染,參照《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制定本指引。
  • 關於印發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
    2.4.2做好個人防護。從業人員工作期間正確佩戴口罩、手套和著工作服上崗。工作服保持乾淨整潔,定期清洗,必要時消毒。特殊崗位(生鮮宰殺、分割車間等)的從業人員除工作服外,按防護要求穿戴防水圍裙、橡膠手套等。推薦食品從業者佩戴一次性手套,但必須經常更換,且在更換間隙以及未戴手套時洗手。避免防護用品的二次汙染,在進行非食品相關活動(如用手打開/關閉門和清空垃圾箱)後,必須更換手套。
  • 近期冷凍進口食品頻頻測出新冠病毒,東莞人還能吃「冰鮮貨」嗎?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在對9月青島港新冠肺炎疫情的溯源調查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標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驗證了新冠病毒"物傳人"的可能性,提示了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 又有兩種冷凍食品檢出核酸陽性!冷鏈為何潛藏風險大?
    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11月7日至11日,天津接連查出冷鏈從業者感染新冠肺炎,冷鏈食品外包裝也被檢出新冠病毒。此前,大連、青島等地的局部疫情也均與進口冷鏈食品有關。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9日向全國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進口冷鏈食品首次與我境內人員接觸前,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
  • 【網絡謠言粉碎機】網傳天津疫情是冷鏈食品傳播病毒,專家:缺乏...
    「當然,也可能是後續的消毒消滅了病毒,這也給溯源造成困難。」 他還提醒,如果判定病毒來源是外源,要確保產品運輸的中途沒有任何人接觸。以新發地疫情為例,有陽性標本從進口、下飛機、轉運、進入市場,中途沒有任何人開啟包裝,最後包裝內部檢出陽性,這才形成一個明確的指向。而根據官方信息,天津這批貨物曾在中途接受開箱、轉運,並非全程無外界接觸。
  • 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工作中這樣做好防護 生活中注意這些事項
    張文魁攝  對於冷鏈食品相關從業人員,工作中應該如何做好防護、生活中應注意哪些事項?12月22日,瀋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萍稱,冷鏈食品相關從業人員要牢固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遵守企業、市場及行業等相關防護制度,增強個人防護意識,主動學習新冠肺炎防護知識,掌握相關防護技能,有效提高防護能力。
  • 可網購新冠肺炎疫苗 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 和寒冬...
    局部疫情仍不時出現,隨之而起的,還有一則則謠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銀離子抗菌液能殺滅新冠病毒」「可網購新冠肺炎疫苗」等傳言在網絡中傳播開來,真相究竟如何?謠言一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真相:做好防護,感染風險低不久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消息稱,在對山東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的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此後,關於「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
  • 浙江省疾控中心專家談冷鏈食品:怎麼吃最安全
    近日,國內陸續出現的零星病例,據媒體報導部分與接觸冷鏈食品包裝有關。那麼,冷鏈食品還能吃嗎?如果吃了,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浙江省疾控中心環健所副所長陸燁副主任醫師為大家解疑。  什麼是冷鏈食品?
  • 老百姓如何做好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護?進口冷鏈食品能不能吃?
    老百姓如何做好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護?進口冷鏈食品能不能吃?3.最近為何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陽性?一方面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爆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 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權威...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多個省份,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接觸了冷鏈食品如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