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來,頻現「靈魂砍價」
10月以來,新一輪醫保集採預期持續壓制醫療板塊情緒。
11月15日,心臟支架在國家帶量集採中,開出了令人震撼的「地板價」,從1.3萬降到700元左右。
而11月30日,談判專家在集採過程中的「靈魂砍價」又上了熱搜。
據報導,本輪集採大部分藥品降價8成以上,最多的甚至降價高達98%!
在很多人感嘆醫療耗材暴利的同時,也可能宣告著醫療高值耗材暴利時代的結束。
冠狀動脈心臟支架
10月以來,在這幾次事件的衝擊下,A股醫藥醫療板塊加速下跌:
醫療器械板塊累計下跌10.48%!
生物醫藥板塊累計下跌17.56%!
醫療器械板塊10月、11月累計下跌10.48%!
生物醫藥板塊10月、11月累計下跌17.56%!
不過在新聞背後,我們冷靜再思考下。
當下我國的背景:
按照此前國家醫保局消息顯示,首輪全國聯盟採購選擇冠脈支架的原因,是因為其技術成熟、市場競爭相對充分,並且其用量大,價格存在虛高,佔醫保資金額度高,約佔全國高值耗材總費用的十分之一。
總結一下,主要原因有兩:
價格嚴重虛高+佔用醫保資金額度高。
目前來看,其實冠脈支架的成本並不高,在醫療機構動輒萬元以上的價格,大部分「水分」都集中在流通環節。
例如此次集採的冠脈支架價格均價1.3萬元,但實際上打包給代理商的價格也就在2000多元,中間那部分完全是流通費用。
其次,我國在21世紀初開始進到人口老齡化階段,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增長趨勢會更加明顯。
據預測,2020-2050年是高速發展過程,超過65歲的高齡老年人數量佔總人數的比重會由12%增加到20%以上,開始出現高度的人口老齡化社會。
人口老齡化現象對社保機制,尤其是醫療保險機制帶來了較大挑戰。
青少年減少,導致醫療保險經費的供應降低;
老齡化加劇,導致醫保基金支付增多。
這將嚴重阻礙到醫保資金的穩定運行,給醫保基金的供應造成巨大壓力及挑戰。
國家帶量集採背後的意義:
1、國家醫保+患者:利國利民
這是個老百姓獲得實惠的好消息,曾經高達萬元的冠脈支架,現在降到不足千元,治療手術費用將大幅降低。
按照最普通的醫保報銷政策,集採後個人自付部分相當於以前的4.7%,降幅達95%以上!
除此之外,國家的醫保基金降低報銷支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金的供應壓力,確保醫保資金的穩定運行。
2、產品質量+企業:終生溯源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也關心一個問題:價格猛降90%以上,支架質量還能否保證?
其實,集採的優點就是產品源頭清晰且統一,生產企業將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
集採的產品將和安全質量監管部門聯合,產品實現終身追溯,每一個集採的產品從生產、流通、使用各個環節形成一個追溯鏈條。
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
所以,集採的產品質量是可信的,也是有保障的。
再退一萬步說,藥企也沒必要降低質量砸自己飯碗,眾所周知,我國的法律法規對於造假藥和生產質量不合格的藥物都有嚴厲處罰。
2018年的「長春長生事件」就是前車之鑑,從2018年7月13日的24.55元/股,連續32個跌停。到如今0.77元/股退市,股價跌了97%,令人唏噓。
3、醫藥行業+藥代:淨化生態
醫藥行業的潛規則——4倍空間:即出廠價25元的產品、如果招標價能在100元以上會比較好賣,市場鏈的各個環節都「皆大歡喜」。其中,裡面費用的佔比情況大約:藥廠25%、運輸5%、醫院+醫生35%、增值稅15%、醫藥代表5%、醫藥代理商15%。
帶金銷售
現在實行「4+7」試點,國家帶量集中直採生產企業,有明確的使用預期,藥企就可以不用去做推廣。
這次集採對藥械企業來說,不僅幫助他們降低了流通的成本,也可以淨化行業生態,同時,降價將會帶動需求擴大,讓企業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
「行業要健康發展,市場的生態很重要,原來競爭基於帶金銷售,是不正當競爭,不體現產品本身的品質,只有基於質量、價格,包括性能的創新,有個好生態,企業才能做大、成長。」——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司長鍾東波
歡迎關注,大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