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讓小學習作課富有語文味
內容摘要
語文素養的的核心內容是指: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的能力。因此習作教學就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在許多小學生都怕寫作文,寫作文難,導致有習作課的恐懼症。近年來,在《語文課程標準》的引領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使核心素養真正地滲透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接受素質教育,減輕學生的負擔,讓課堂變得輕鬆活潑富有語文味,一直是我們教學路上探討的話題。現在就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使習作課更有語文味,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路上的故事,在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上努力探索,讓學生的思維火花激情綻放。
關鍵詞: 有趣樂寫 有話想說 有物可寫 有人讚賞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文字表達出來。」如何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得以真正的提高,許多教師忽略了讓學生自己創作,讓學生一味去模仿例文,導致有的學生亂抄亂寫,是當前語文教師為之頭痛的問題。更有部分老師為了追求考試高分,讓學生背例文,在考試時生套硬搬,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讓人哭笑不得。學生常常是被動寫作,寫出的文章枯燥乏味,毫無欣賞價值,還導致學生對作文產生厭惡情緒,嚴重阻礙了寫作能力的提高。如何把「硬要我寫」轉化為「我要想寫」,關鍵就是先讓學生自己有寫作欲望,留心觀察事物,積累生活的素材,碰撞出寫作的思維火花,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實感,富有個性和生命力,使語文習作課富有語文味。
一、 有趣樂寫,寫出真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是兒童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學生作文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詞語。」為了讓學生的寫作的意願,我會臨場發揮,結合生活的實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寫作。記得在春天的一個下午,學生在上科學課,這時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他們望著窗外紛飛的雨,有的就在交頭接耳,已經是人在教室,心在操場上了。於是我說:「大家想不想與毛毛細雨來個親密的接觸啊?」學生不約而同地大聲說:「想!」「那我們就來一次跟大自然親密的接觸吧!」「我們現在就出去看,但要看清楚雨點怎麼飄下來的?你準備怎麼接住它的?心情怎樣?有怎樣的想法?同學們又是怎麼做的?要仔細觀察,等會兒請同學們說一說、寫一寫。」同學立即歡呼雀躍,跑向操場,在操場上歡呼,用手、用傘、用帽子、用紅領巾迎接春雨,互相追逐打鬧著,操場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完全沉浸在歡快的玩樂中。回到課室,讓同學們結合已學的課文《秋天的雨》,討論不同季節的雨有什麼特點,然後學生分享剛才的快樂,再寫下來。沒想到這次作文充滿童真情趣,寫得特別成功。其中一位學生寫到:那毛毛細雨就像跟我躲貓貓似的,追趕它,它輕輕地跑到我的背後,我只好停下來,仰著臉,它就輕輕地給我一個吻,不留意還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啊。看,就通過剛才這樣的情景中,他們寫作沒有了負擔,真情流露地把文章就寫出來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習作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寫作的源泉,哪裡有興趣,哪裡就有寫作的動力。
二、有話想說,積累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用語言文字與人交往就是作文。經歷一件事情,看到一樣事物,把它記下來,就是作文。有了對生活的積累,學生對作文就有了興趣,有了熱情。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置情境,發揮想像,讓每個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記錄生活。在學生習作課上,往往有許多的學生寫作的興趣有了,但是在選擇和組織材料,怎樣謀篇布局,如何運用所學到的語言文字去表達等,又是一大難題。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每天看到的事物,思考的內容也挺多,但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白白流失,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我經常在講授新課時挑選好文章,有目的地進行朗讀,在誦讀中品味優美詞句,體驗美的含義、美的寫作方法和美的精神境界。課文是學生習作的最好的範例,在課堂上有適當的場景我就會讓學生感受課堂處處是素材,與習作課緊密溝通,達到文與我相融的境界。例如在教學《月光曲》一文時感受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的話語「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我先播放《月光曲》的舞臺劇,以聯想的方法,把學生帶進情景去,讓學生入情入境,用感情讀出盲姑娘對音樂的渴望,再通過朗讀「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這句話,一個對音樂痴迷、求知向上及懂事,善解人意的鄉村姑娘的形象就出來了。結果學生受到感染,聲情並茂的讀出語句的韻味,感受課文的美,激發他們朗讀興趣。在學生趣味盎然時,根據題材,調動興趣,我說:「如果是你當時也在場,請用一兩句話表達此時的想法吧。」由於學生非常感動,都紛紛暢所欲言,學生各抒己見後,我就要求學生把剛才的話寫成一個小片段,寫成小作文,由於學生興趣濃,發揮想像,效果非常好。我經常鼓勵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做讀書筆記,及時摘抄好詞佳句,以便在寫作需要時就靈活借用。因為現在的學生,思維敏捷、接受信息面廣,再加上求知慾很強。所以看的書越多,閱歷就越豐富,積累的題材越好,寫作水平就會越高。
三、 有物可寫,寫出特點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憑空捏造是寫不出好文章的。要想使學生的作文具有真情實感,必須把學生引入生活的大舞臺。學生習作,其實就是寫生活中見聞,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因此,作文教學要超越課堂,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親近大自然,通過親眼目睹的事物,來豐富寫作的內容,就最能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常言說:「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需要用眼觀察自然,用口描述所見,用心感受生活,也是提高知識水平和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而這一切都可以在看似無心的玩耍和遊戲中進行的。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園地六的習作就是要求學生寫命題作文《這兒真美》,我就說:「秋天是美麗的,大家能否畫一幅秋天的圖畫?然後再把你所畫的內容寫下來。」一開始,很多對畫畫有興趣的學生馬上就用畫筆勾勒出自己心中美麗的秋天,塗上色彩,很是吸引人。要求他們寫出畫面來,他們就馬上像洩了氣的球一樣,毫無表達的意願。於是,我就帶學生走出校門,(因為我們學校是一座城郊學校,一出校門就是田野)帶著孩子們走在田間的小路上,仔細觀察萬物的生長,留意農民伯伯的田間勞動,孩子們在田埂上把自己觀察到有興趣的、吸引人的場景講出來,大家有說有笑,好快樂喲!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忘掉了寫作的壓力,再回到課堂上,個個馬上動手把自己觀察到景物寫下來,裡面的感情十分豐富細膩。結果文章一下子就交上來了,且有不少的同學觀察農民伯伯收割稻穀的不容易,還引用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表達今後珍惜糧食的願望,這也是很好的收穫嘛。要是把他們困在教室裡去寫,可能就是憑空捏造一些脫離實際的內容,這不就是跟魯迅小時候的生活一樣,只看到高高牆壁上的四角天空嗎?反思之後,我就嘗試把習作教學變成一次郊遊、一項實驗、一次交談……通過這次活動,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大自然是孩子們的樂園,就是他們最真實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把自己觀察的事物及時地寫下來,就是一種適合小學兒童的教學方法。「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作成什麼文字。」葉聖陶先生的這番話十分精闢地道出了作文和生活的關係。為了讓學生的有更豐富的作文素材和情感,我經常布置一些與教材緊密相連的生活作業——如:「我最敬佩的一個人」、「震撼我心靈的一件事」、「難忘的第一次……」讓學生親近大自然,感受生活,這樣他們有物可寫,且寫出特點,文章就顯得真實生動了。
四、 有人讚賞,放飛心靈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作文中東拼西湊,前後不對應的現象。這時教師如果否定學生的寫作內容,肯定會挫傷學生的寫作願望。因為學生用心寫出來的文章就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賞和肯定。「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清代學者顏元也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都是講讚揚欣賞的激勵效用。讚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例如我教過一個這樣的學生,他天資聰穎,十分愛看課外書,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但書寫馬虎潦草,特別怕寫作文,每次寫作文都是馬虎應付,甚至不寫,有時還問一些刁鑽的問題,在一些老師的眼中,他就是一個怪學生。初時,我也這樣認為。但是有一次作文中他寫了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雖然說字跡潦草,有些難看,但用心品讀,卻發現裡面恰當使用了四字詞語,還有比喻和擬人等的修辭方法,加上文章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是一篇不錯的作文。這個發現讓我欣喜若狂呀,我後悔用有色的眼睛去看待他。我馬上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我用心地朗讀他的習作。此時,他的眼睛紅紅的,他可能沒有想到會得到老師的讚賞,教室裡也響起了同學們鼓勵的掌聲。我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廉價的——幾句簡單的讚揚話語,同學的熱烈掌聲,竟然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巨大驅動力。(課後我也真誠地說出他的不足)沒想到就是這廉價的讚賞,他一改以往不良的表現,主動愛上了寫作,不再是害怕,而是越寫越好,常常被我當作好文章在班裡張貼展示。當他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同學們欣賞的時候,他的寫作動力就更大了。學生寫上來的文章老師就要用賞識的眼光來點評,因為誘發寫作動機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能獲得榮譽和利益的喜悅」。我們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捕捉學生作文中的亮點,哪怕是片言隻語,教師都要毫不吝嗇地去讚賞,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我在課堂上就經常以鼓勵為主,挖掘學生習作的亮點,肯定學生的成績和進步,然後讓學生朗讀自己的好文章或好片段,讓學生一邊欣賞自己的得意之作,一邊享受別人的讚賞,以後寫起文章來特別起勁。這樣做法還有互相提升的作用,帶動其他同學拿自己的文章跟別人比較,在欣賞別人的文章中得到啟發,了解自己的存在問題,寫作就會大有進步,自然就越寫越有信心,越寫越愛寫了。
習作教學路漫漫,我將上下而求索。核心素養是我們教學路上的指路燈,我努力引導學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就洋洋灑灑地發揮,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童真童趣,同時我用讚賞的眼光來鼓勵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多年來,我就是嘗試用這種方式——讓學生「有趣樂寫、有話想說、有物可寫、有人讚賞」,指導學生寫作,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培養核心素養的習作路上努力摸索前行。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營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良好氛圍》
[2]《葉聖陶教育思想指導下作文教學/教學德育論文》
[3]《開拓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新天地_小學_語文_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