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21 15:58:07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實驗小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正值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三十年之際,在「敢闖敢試、先行先試」浦東精神的指引下,浦東新區第十一屆教學展示周「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教學展示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11月19日下午,張江學區專場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實驗小學藿香校區成功舉辦。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此次活動以線上直播為主,張江學區的各校教師通過網絡進行觀摩。此次活動特邀張江學區各校校長出席,全國百強語文教師、嘉定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須強以及華東師範大學吳剛平教授作點評,張江學區治理委員會主任、華師大張江實驗中學孫建良校長作總結點評。活動由張江高科實驗小學副校長樓堅主持。
校長致辭
活動伊始,作為專場東道主,張江高科實驗小學陳飛校長為活動致辭。在致辭中,她首先感謝了孫校長和張江學區化兄弟學校的信任以及各位專家在這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指導,同時對於關注、參與本次活動的各位教育同仁一併表示了感謝。陳飛校長表示張江學區化在張江實驗中學孫校長的帶領下,共同攜手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並體現出「開放共建、跨界共融、創生共享」的特點,這必將架構起張江學區化協同育人的格局,實現合作共贏的最終目標。
教學觀摩
如何讓語文學科與中草藥課程碰撞出美麗火花,張江高科實驗小學的張曉玲老師和徐嘉欣老師結合中草藥課程帶來了兩堂繪聲繪色的語文課。
張曉玲老師執教了習作課《觀察日記之種植食用菌》,本課旨在提升學生連續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變化的能力。中草藥課程是張江高科實驗小學的特色課程,此次三年級的中草藥課程中有一項《種植食用菌》,深受同學們喜愛。在親手種植的過程中,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記錄《觀察記錄表》,親眼見證了菌菇從細小的菌絲,逐漸長大,最後收穫採摘。張曉玲老師將語文習作課與中草藥課程結合,讓學生學會寫觀察日記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中草藥種植的奇妙,體會科學種植的樂趣。
徐嘉欣老師執教了小學語文五年級中的《16、太陽》一課,她將說明文中的自然科學知識與學校中草藥課程內容整合,通過回顧「陽光對種子萌發及植物生長影響」的探究活動,讓科學知識與學習生活相聯繫,使說明文不再枯燥、難懂。在具體的情境中,拓寬課程資源,依託語言表達訓練習得說明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進一步激發學生研究中草藥的興趣。
微型報告
課堂觀摩之後,張江高科實驗小學夏偉婕老師就學校的中草藥探究課程做了以《突破課程邊界 深化跨學科學習 聚焦全面育人》為主題的微報告。夏偉婕老師指出學校的「跨學科學習」已開展了一段時間,學校以中草藥相關內容為學習主題,開發《中草藥探究》校本課程,設計了突破邊界的跨學科活動。通過課程實施,一方面改變教師的執教方式,也讓孩子們有了豐富多元的跨學科學習經歷。學生在參差多態的個性化校園生活中,由課堂的聆聽與執行者,轉變為校園各類活動的策劃者、領銜者、實踐者。
專家點評
針對兩堂語文課,全國百強語文教師、嘉定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須強作了點評。須老師首先感謝了兩位語文老師所呈現的跨學科的融合性課程,並肯定了張江高科實驗小學的中草藥探究課程。同時他對兩位語文老師的課程做了有針對性的點評。他認為徐老師的閱讀課關注到了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體現了語文味,同時,徐老師的課緊扣了語文學科的本體性教學內容展開,為孩子們創設了有效的學習支架。張老師的習作課做到了作文形式和作文內容的有機融合併設計了符合年級段學生特點的教學,其次張老師的課將觀察、思維和表達有機結合了起來。
華東師範大學吳剛平教授針對張江高科實驗小學的跨學科學習研究談了自己的感受,他指出兩位老師的課堂很好地將國家課程與探究課程進行了有機融合。他強調開展項目化學習設計時,要注意「小項目、大觀念」,要聚焦課程的五大觀念:原因與結果、創新與進步、表真世界、可持續性、經驗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進。
學區領導講話
張江學區治理委員會主任、華師大張江實驗中學孫建良校長針對本次活動發表了總結講話。他表示開展跨學科實踐研究,有助於使學生在面對生活問題時有應對之策,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奠定基礎。他指出張江高科實驗小學代表張江學區參加教學展示周活動,從實踐的層面介紹了跨學科學習研究案例,探索具體課程建設中如何傳承中醫藥文化,展示了學校優秀的辦學成果,反映了張江學區中藥探究課程建設的高度,中小學之間合作聯動的成效,為區域性的重要課程探究提供了張江方案。
本次教學展示周張江學區專場活動,為各位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機會,促進每一位教師積極探索學科融合,教育之路漫漫,教師們必將邊行邊思,讓自己的日常教學多一份智慧,讓跨學科學習在校園中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