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今年,浦東迎來了開發開放30周年,這30年間,浦東教育事業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逐步發展壯大,走過了從數量增加、規模擴張到優化管理、提高質量的歷程。
開放的浦東匯聚了各方人才,發展的浦東需要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據最新統計, 浦東新區共有各類基礎教育階段學校670所,學生總數49.4萬,學校數和學生數均列全市各區之首。
面對基數大、需求增、各區域發展不甚平衡的難題,努力將體量上的教育大區建設成百姓心目中質量過硬的教育強區,這30年間,浦東教育在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創造性地探索出了學區化辦學、集團化辦學、委託管理、與高校合作辦學、新優質學校等多種具有鮮明浦東特色的辦學模式,有效拓展了優質教育資源並發揮了良好的輻射作用,力爭將浦東每一所學校都辦成人民滿意的好學校。
和高校合作辦學:優質資源共享合力育人
今年3月,建校19年的浦東新區新世界實驗小學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浦東新區和高校合作辦學又開闢了一片「試驗田」。
這是上海戲劇學院和小學學段「牽手」的唯一一所學校,在多年的合作之後,雙方籤訂下新的合作計劃:未來,上海戲劇學院的專業師資和特別為新世界小學打造的專業教材將走進學校,合力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同時積極參與各類舞蹈表演及賽事,讓這所特色學校成為上戲舞蹈學校人才儲備的搖籃。
新世界實驗小學曾是上海唯一一所以芭蕾舞為特色的公辦小學,在這裡,每一個課間都有音樂聲陪伴,近千名學生每天都要進行一個半小時的舞蹈練習。
學校和上海戲劇學院的淵源由來已久——學校的舞蹈老師,有8成來自於上海戲劇學院,當年的新世界實驗小學學生,有相當一部分輸入到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校深造,如今上海芭蕾舞團的龔黎偉、葛一萌等演員,都來自於這裡。「和上海戲劇學院合作辦學之後,上戲將和我們有更加緊密的合作,」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校長周怡介紹說,比如上戲有更多的專業老師將來我們學校進行專業的教學和指導,還將為學生編一本適合小學生學習的舞蹈專業教材。此外,附小的學生可以前往上戲進行參觀和學習,同時無償使用上戲的專業劇場進行演出和比賽。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正是浦東教育和高校合作辦學模式的典範:雙方牽手,緊密合作,讓學生真正從師資和資源上受益,最終成為出人才、有影響的高校附屬學校典範。
學區化辦學:社區內兄弟學校「抱團」成長
魏瀾是浦東模範中學的校長。每個學期他都會在校內外上研究課,每每這個時候,就會引來浦興學區內的年輕教師前來聽課。今年返校復學後的六月中旬,他走進浦興中學,給學生們上了一堂語文課。這是浦興學區的名師「送教上門」公開課——自三年前學區成立後,校長間的交流、老師間的研討、學生間的課程共享,變得愈加頻繁和融洽。
浦東的學區化辦學以「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為目標,重在突出街鎮、教育指導中心(署)參與下的學校間資源的共建共享。在具體試點過程中,通常以街鎮為單位組建學區,同時通過教育指導中心(署)的管理,牽手區域內校際間的資源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在學區範圍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辦學的相對均衡。
學區內小範圍的共建共享,最終實現的是新區大範圍的優質資源均衡。記者了解到,在推行學區化試點的過程中,各學區充分挖掘並利用地域資源、社區資源在課堂內外再現活力。
2017年成立的浦興學區,由浦東模範中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附屬學校、浦興中學、東荷小學、凌河小學、金茂小學、金新小學等7所學校組成常務理事單位,由浦東模範中學作為牽頭學校。「這些兄弟學校大都是1997年浦興路街道成立時的公建配套學校,校長年紀相仿,志趣相投,又都是街坊鄰居,」魏瀾說,學區化辦學,就是讓這些兄弟學校抱團合力,共同進步。
學區成立後,校長們(聯絡員)每個月都會碰一次頭,交流辦學思路和方法,老師們互相聽課教研,學生們藝術展演「同演一臺戲」,陶藝、健美操、百草園等特色課程也成為各學校共同的資源。
社區資源也成為學區的「另一個課堂」:社區出資,請來傳承人,幫助學校建立戲曲教室;學區內學生們走出校園,在金橋公園認養樹木,在小區花園裡學草木染,在居民小區宣傳垃圾分類……街道內的廣闊天地,都成了他們的社會實踐「大課堂」。
集團化辦學:品牌共享共謀發展
截至2019年11月,浦東新區共組建成立了26個集團(聯盟),20個學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覆蓋率達80%以上。
相對於學區化辦學而言,集團化辦學則突出牽頭學校的品牌共享、文化認同和特色共建。近年來,一批地處浦東、但在全區、全市乃至全國有著深遠影響力的優質學校,充分發揮自己的品牌價值,集結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夥伴,齊頭並進共謀發展。
學生雖身處一所學校,卻能享受到其他學校的師資、課程、活動、硬體資源等,這不僅意味著打破限制、交流融合,更展現出集團的教育張力——這些,都是集團化辦學帶給學生的獲得感。
這樣的獲得感,讓進才東校的學生感受尤為深刻。這個四年前在祝橋鎮建校的初中,在成為進才中學教育集團的新成員後,已經成為了當地社區老百姓信得過的教育「新品牌」。
進才東校傳承進才「科藝交融、人文固本」的課程理念,藉助祝橋鎮區域優勢資源,聚焦「航空特色課程」和「滬劇文化傳播」,打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進東校園文化。進才中學的教育理想和實踐經驗在這所集團內的新學校獲得了新的發展,集團教育理念更加豐滿、育人力量日益充沛。
「我們依託進才中學『步青科探中心』開展系列創新實驗課程、參與進才北校聯合教學研究與見習教師培訓項目、聯合進才南校進行教學研討與評價反饋,全面促進學校快速發展,」 進才東校校長王文皓說,「讓每一個進東師生擁有作為『進才』一員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龔潔芸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龔潔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