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將每所學校都辦成人民滿意的好學校,浦東:多種辦學模式拓展優質教育資源

2020-09-10 上觀新聞

浦東,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今年,浦東迎來了開發開放30周年,這30年間,浦東教育事業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逐步發展壯大,走過了從數量增加、規模擴張到優化管理、提高質量的歷程。

開放的浦東匯聚了各方人才,發展的浦東需要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據最新統計, 浦東新區共有各類基礎教育階段學校670所,學生總數49.4萬,學校數和學生數均列全市各區之首。

面對基數大、需求增、各區域發展不甚平衡的難題,努力將體量上的教育大區建設成百姓心目中質量過硬的教育強區,這30年間,浦東教育在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創造性地探索出了學區化辦學、集團化辦學、委託管理、與高校合作辦學、新優質學校等多種具有鮮明浦東特色的辦學模式,有效拓展了優質教育資源並發揮了良好的輻射作用,力爭將浦東每一所學校都辦成人民滿意的好學校。

和高校合作辦學:優質資源共享合力育人

今年3月,建校19年的浦東新區新世界實驗小學更名為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浦東新區和高校合作辦學又開闢了一片「試驗田」。

這是上海戲劇學院和小學學段「牽手」的唯一一所學校,在多年的合作之後,雙方籤訂下新的合作計劃:未來,上海戲劇學院的專業師資和特別為新世界小學打造的專業教材將走進學校,合力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同時積極參與各類舞蹈表演及賽事,讓這所特色學校成為上戲舞蹈學校人才儲備的搖籃。

新世界實驗小學曾是上海唯一一所以芭蕾舞為特色的公辦小學,在這裡,每一個課間都有音樂聲陪伴,近千名學生每天都要進行一個半小時的舞蹈練習。

學校和上海戲劇學院的淵源由來已久——學校的舞蹈老師,有8成來自於上海戲劇學院,當年的新世界實驗小學學生,有相當一部分輸入到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校深造,如今上海芭蕾舞團的龔黎偉、葛一萌等演員,都來自於這裡。「和上海戲劇學院合作辦學之後,上戲將和我們有更加緊密的合作,」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校長周怡介紹說,比如上戲有更多的專業老師將來我們學校進行專業的教學和指導,還將為學生編一本適合小學生學習的舞蹈專業教材。此外,附小的學生可以前往上戲進行參觀和學習,同時無償使用上戲的專業劇場進行演出和比賽。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新世界實驗小學,正是浦東教育和高校合作辦學模式的典範:雙方牽手,緊密合作,讓學生真正從師資和資源上受益,最終成為出人才、有影響的高校附屬學校典範。

學區化辦學:社區內兄弟學校「抱團」成長

魏瀾是浦東模範中學的校長。每個學期他都會在校內外上研究課,每每這個時候,就會引來浦興學區內的年輕教師前來聽課。今年返校復學後的六月中旬,他走進浦興中學,給學生們上了一堂語文課。這是浦興學區的名師「送教上門」公開課——自三年前學區成立後,校長間的交流、老師間的研討、學生間的課程共享,變得愈加頻繁和融洽。

浦東的學區化辦學以「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為目標,重在突出街鎮、教育指導中心(署)參與下的學校間資源的共建共享。在具體試點過程中,通常以街鎮為單位組建學區,同時通過教育指導中心(署)的管理,牽手區域內校際間的資源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在學區範圍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辦學的相對均衡。

學區內小範圍的共建共享,最終實現的是新區大範圍的優質資源均衡。記者了解到,在推行學區化試點的過程中,各學區充分挖掘並利用地域資源、社區資源在課堂內外再現活力。

2017年成立的浦興學區,由浦東模範中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附屬學校、浦興中學、東荷小學、凌河小學、金茂小學、金新小學等7所學校組成常務理事單位,由浦東模範中學作為牽頭學校。「這些兄弟學校大都是1997年浦興路街道成立時的公建配套學校,校長年紀相仿,志趣相投,又都是街坊鄰居,」魏瀾說,學區化辦學,就是讓這些兄弟學校抱團合力,共同進步。

學區成立後,校長們(聯絡員)每個月都會碰一次頭,交流辦學思路和方法,老師們互相聽課教研,學生們藝術展演「同演一臺戲」,陶藝、健美操、百草園等特色課程也成為各學校共同的資源。

社區資源也成為學區的「另一個課堂」:社區出資,請來傳承人,幫助學校建立戲曲教室;學區內學生們走出校園,在金橋公園認養樹木,在小區花園裡學草木染,在居民小區宣傳垃圾分類……街道內的廣闊天地,都成了他們的社會實踐「大課堂」。

集團化辦學:品牌共享共謀發展

截至2019年11月,浦東新區共組建成立了26個集團(聯盟),20個學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覆蓋率達80%以上。

相對於學區化辦學而言,集團化辦學則突出牽頭學校的品牌共享、文化認同和特色共建。近年來,一批地處浦東、但在全區、全市乃至全國有著深遠影響力的優質學校,充分發揮自己的品牌價值,集結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夥伴,齊頭並進共謀發展。

學生雖身處一所學校,卻能享受到其他學校的師資、課程、活動、硬體資源等,這不僅意味著打破限制、交流融合,更展現出集團的教育張力——這些,都是集團化辦學帶給學生的獲得感。

這樣的獲得感,讓進才東校的學生感受尤為深刻。這個四年前在祝橋鎮建校的初中,在成為進才中學教育集團的新成員後,已經成為了當地社區老百姓信得過的教育「新品牌」。

進才東校傳承進才「科藝交融、人文固本」的課程理念,藉助祝橋鎮區域優勢資源,聚焦「航空特色課程」和「滬劇文化傳播」,打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進東校園文化。進才中學的教育理想和實踐經驗在這所集團內的新學校獲得了新的發展,集團教育理念更加豐滿、育人力量日益充沛。

「我們依託進才中學『步青科探中心』開展系列創新實驗課程、參與進才北校聯合教學研究與見習教師培訓項目、聯合進才南校進行教學研討與評價反饋,全面促進學校快速發展,」 進才東校校長王文皓說,「讓每一個進東師生擁有作為『進才』一員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龔潔芸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龔潔芸

相關焦點

  • 擴充熱點學校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
    為努力擴大教育資源,全市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而這其中的「一體化辦學名校帶動」,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力,讓城區的每一所學校都成為好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名校+」的教育。1「名校+分校」模式擴充熱點學校騰籠換鳥,出城入園。近3年,蘭州市想方設法擴大教育資源,利用省市職業院校「出城入園」契機,把院校原址優先用於開辦中小學和幼兒園。
  • 浦東新區19所學校吹響「強校工程」號角:打造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
    浦東新區19所學校吹響「強校工程」號角:打造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時間:2018/9/5 17:53:31 來源:浦東新區教育局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 借力優質教育資源 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 宿遷加強教育交流合作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教育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為我市優質教育資源集聚、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再譜新篇章。10年來,雙方教育合作區域不斷拓展,合作模式日益多元,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宿遷與南通在教育領域合作交流頻繁,實行結對共建、聯盟辦學、整體託管辦學,引進專家管理團隊,全面引進南通優質教育品牌資源,在學校管理、師資培養、教學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帶動了宿遷教育水平整體提升。與南通的合作辦學,是我市借力優質教育資源、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成果之一。
  •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城陽這4所學校成為市級實驗學校
    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在建一所「有溫度、有高度、有厚度的品質學校」辦學目標的指引下,不斷探索素質教育下的高品質辦學模式,秉持「和樂勵行,智達高遠」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四維五域「陽光課程群」,打通五育之間的內在聯繫,打造相互配合、互為支撐的立體化育人體系,通過「潤澤日新」德育品牌、「三學合一」高效課堂、生涯規劃個性課程、體育藝術特色項目、三維融通勞動教育體系充分打開多元學習空間
  • 浦東教育航母再添新丁 2018新學年14個中小學啟航-上海市實驗學校...
    原標題:浦東教育「航母」再添新丁,2018新學年14個中小學(校區)正式啟航!  下周一,2018新學年就將啟幕。  伲教育大區浦東,  將有14所中小學(含校區)全新亮相!  想知道它們都是誰?辦在哪裡?  又有哪些辦學亮點嗎?  趕緊隨小布來了解。
  • 馬巒小學:一所森林裡的童夢學園 辦學兩年躍升區域優質教育學校
    馬巒小學是深圳市坪山行政區成立以後開辦的第一所學校。坪山區政府和區教育局都對該校寄予厚望,希望學校能夠成為「素質教育示範、社區教育標杆、未來教育窗口」學校。學校得享馬巒山麓、天巒湖畔這樣的自然環境,在開辦之初就以「森林裡的童夢學園」為願景,以「優質教育、特色文化、服務社群」為教育使命,以「學校文化影響力、特色課程領導力、學生關鍵能力」為抓手,在建設區域精品學校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成為區域跨越式發展的優質教育品牌。精品化立校,打造森林裡的童夢學園何為「童夢」?
  • 雄安56所學校與京津冀優質教育資源「牽手」
    來源:人民雄安網雄安新區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積極引入京津冀優質資源,提升新區的教育水平。截至目前,京津冀優質學校已與雄安新區56所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各種形式的幫扶合作關係。通過京津冀優質教育資源的辦學合作、組團式幫扶,新區被幫扶學校的教學課程改革、構建教育教學理念、重塑校園精神文化、搭建教師發展舞臺等工作有了質的提升。
  • 馬巒小學:一所森林裡的童夢學園 辦學兩年躍升區域優質教育學校
    馬巒小學是深圳市坪山行政區成立以後開辦的第一所學校。坪山區政府和區教育局都對該校寄予厚望,希望學校能夠成為「素質教育示範、社區教育標杆、未來教育窗口」學校。學校得享馬巒山麓、天巒湖畔這樣的自然環境,在開辦之初就以「森林裡的童夢學園」為願景,以「優質教育、特色文化、服務社群」為教育使命,以「學校文化影響力、特色課程領導力、學生關鍵能力」為抓手,在建設區域精品學校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成為區域跨越式發展的優質教育品牌。精品化立校,打造森林裡的童夢學園何為「童夢」?
  • 灣裡:九灣學校力爭引進區外優質教育資源,增強教育資源供給
    南昌市明確要求:在2020年底,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學率指標要達到85%,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指標要達到80%,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指標要達到50%,完成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和無證園治理目標,並將義務教育大班額佔比控制在5%以內,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
  • 今年,漢中市將新建和提升多所學校
    今年,漢中市將新建和提升多所學校 教育一直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今年,漢中市將新建和提升多所學校。 勉縣: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年內新改造農村薄弱學校2所,實驗小學分校建設項目7月底前開工;順應職普招生比例要求,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放辦學,打造一批吸引力強、就業率高的特色專業。
  • 新學年明天開啟,浦東將新開15所公建配套學校(校區)
    明天,2020新學年就將開啟。新學年浦東將新開15所公建配套學校(校區),其中包括9所幼兒園(園區)、4所小學(校區)以及2所中學(校區)。新開小學(校區)4所2020新學年浦東新開的4所小學(校區)均為優質學校開辦分校。浦東新區二中心小學教育集團的領銜校——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開辦第三個校區申江校區;周浦學區的澧溪小學開辦南校區;南碼頭小學則在三林開辦懿德分校;泥城小學新開雲漢校區。
  • 打卡航天城實驗小學,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直以來西安航天基地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今天,就帶你一起打卡航天城實驗小學。 航天城實驗小學始建於1934年,擁有近百年的歷史傳承及厚重的文化底蘊,學校佔地面積1214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9689平方米。
  • 新站高新區「優校+」模式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
    兩所新開辦小學全部納入集團化辦學,7所新開辦幼兒園與優質學前教育集團合作辦學,全區基礎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充,優質均衡的基礎更加堅實。合肥市竹溪小學西校(原合肥市第七十一中學),2019年加入竹溪教育集團,毗鄰瑤海公園,今年改擴建之後,辦學規模由18個班擴大到48個班,秉承「培養堅韌有節,靈動儒雅,富有書香氣息的未來人」的辦學目標,致力打造成一所極具魅力的軟硬體雙提高的現代化學校
  •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與名校合作辦學 滿足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
    為了實現高標準硬體設施與高水平教育管理的有機融合,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優質學校,新城按照省、市、新區關於「名校+」工作的相關要求,分別與西安市第一中學、西安市新城區後宰門小學實行合作辦學,著力把兩所名校的品牌資源、師資優勢和管理理念注入秦漢新城,實現學校之間多維度合作與深層次融合,為秦漢新城教育事業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 泰安英雄山中學:創人民滿意學校,辦人民滿意教育
    近日,岱嶽區教體局推出「回眸2020岱嶽教體:共克時艱愛滿人間,眾志成城奮勇前行」系列欄目,全方位展示岱嶽區各學校發展風貌,今天,一起走進泰安英雄山中學,看該校如何: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創人民滿意的學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 異地聯合辦學 人大附中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一所中學,有多大的力量,將自身優質教育資源像種子般播撒?一所中學,有多大的胸懷,盡己所能推動校際間、區域間甚至異地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彭芝說:「一所學校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蘊含在自己的校園內,大生命則體現在整個教育事業中。」
  • 家門口上好學校、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臨沂市走在努力實現教育...
    均衡發展集團化辦學破局,創辦「家門口的好學校」均衡發展也是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我市深化教育改革新實踐,推動全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辦老百姓滿意的「家門口的好學校」。據介紹,學區化辦學形成同學段「橫向抱團」、跨學段「縱向銜接」的辦學格局,而集團化辦學以優質品牌學校為核心,採取學校自主組合、行政主導組合等多種方式,組建區域內或跨區域的辦學聯合體,發揮優質資源輻射引領作用,推進課程共建與資源共享,促進集團成員校優質均衡發展。
  • 上海這17所學校被批准改校名了!名校資源加持!還有一所從民辦轉...
    加上張江,這三個學校,曾經被稱為「張寶華」,同屬「上中系」,教育質量都非常高。如今,張江離開民辦陣營,步入公辦學校,將成為」家門口「好學校的一個典範。 進才實驗中學的領導班子,都入駐了這所新學校,而在新校線上開放日信息裡,換句話說:這兩所學校並不是兄弟學校,追根究底同屬一所學校。 進才實驗的硬核實力得到浦東人民的稱讚,而浦東人民也暗暗將這所學校作為升學選擇項之一。
  •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城一小:傳承紅色基因 辦好紅軍小學
    編者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開發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培養專業教師隊伍、著力提升辦學水平,以內涵式發展、「軟實力」提升為重點,在推進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開發區教育正向達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不斷邁進。
  • 「安寧教育」安寧教育25年系列報導:為辦人民滿意教育而努力奮鬥
    拓展培訓培養渠道,完善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提升機制,完善市校(園)兩級家委會和學校社區教育委員會機制,努力將家庭教育培育成全市和全國有影響力的教育品牌。深化集團辦學模式「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安寧市深化「1+X」集團化辦學,從緊密型走向示範型,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優質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