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化石村成親子遊打卡地:幾百人上山胡亂砸 上億年山體被破壞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門頭溝區軍莊鎮灰峪村,四面皆山,自打幾年前中國古動物館將這裡作為一處科普點以後,這裡也迅速成為了「網紅打卡地」。現在一到周六日,滿山都是人,而且大部分是家長帶著孩子來挖化石的。讓專家們痛心的是,由於無序私挖,以及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棄,化石山山體環境已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

網友經歷:「化石村」裡「叮叮噹噹」 錘子鐵鍬一通亂砸

「聽說北京郊區有個網紅打卡地『化石村』,能挖到化石,最近特別火,周末要不要帶孩子一起去?」臨近周末,李先生的同事提出了邀請,約他一起去郊區挖化石。李先生回家和一直痴迷於恐龍的孩子一商量,5歲的女兒立刻歡呼雀躍起來,恨不得當天就纏著李先生帶她去挖個恐龍骨架化石回來。

周五的晚上,李先生在家翻找起來。鐵鍬得帶上,方便往地下挖掘;改錐帶一個,萬一需要撬石頭呢;再帶個平時在家砸核桃的錘子,如果化石太大不方便往車上裝,好歹可以敲下來一小塊帶回家。

周六一大早,李先生一家和同事集合,一起駕車沿著阜石路往京西方向進發。沒多久,李先生一行人就來到了距離西六環不遠處的一個小村落——門頭溝軍莊鎮灰峪村。在村子裡轉悠了幾圈,幾乎見不到人影,到底該在哪兒挖化石啊?李先生在村中遇到了不少和他一樣,如同沒頭蒼蠅般到處問路的家長,大家見面都是一句話「哪兒挖化石啊」?

好不容易,李先生才在村外找到了一位本地村民。「你們是城裡來的吧?順著路往山上走,好多帶著小孩的家長都在山上挖呢。能挖出什麼來啊,我在這兒住了一輩子了,反正我們這兒的人從來沒挖過什麼化石。」李先生順著村民手指的方向往山上走。越走「叮叮噹噹」的敲擊聲便越明顯,到了半山腰,不僅傳來叮噹的敲擊聲,還有大人孩子的說話聲,隱約可見有人正往山上攀爬。

「根本就沒有正經路,都是一些被人踩出來的小土路,兩邊全是帶刺的植物,足有半人高,走了沒多遠,衣服褲子上就扎滿了刺。」李先生拖著孩子,爬得苦不堪言。沒想到,更艱難的還在後頭。到了化石山,連可供人走的土路都沒有了,被鑿開一半的山體上到處裸露著碎石,只能四腳著地,拽著地上的雜草和小樹枝費力地往山上移動。剛爬了10多米高,孩子「譁啦」一腳踩下去,碎石便沿著山坡往下滾落,人也往山下出溜,嚇得李先生出了一身冷汗。

半拖半抱,好不容易把孩子弄到山上,李先生這才發現,成千上萬塊石頭散落在山上,自己沒有專業的地質知識,平時也只在博物館見過化石,現在可傻眼了,根本不知道化石在哪兒,也不知道化石到底什麼樣。看看其他家長的狀態,也都差不多,用鏟子翻翻這塊石頭,用改錐扒拉扒拉那塊石頭,看哪塊都像化石,看哪塊又都不像。用錘子從山體上砸下來幾塊石頭,飛濺起的碎石差點兒崩進眼睛。

在山上折騰了一上午,李先生一家和同事撿回了一口袋大大小小的石頭。和山裡其他挖化石的家長一交流,大家其實都不認識化石,心裡也都沒什麼底兒,挖的這些個石頭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化石。

村民講述: 一天開來過11輛大轎車 幾百人上山找化石

在灰峪村村幹部郝學啟帶領下,記者來到「化石村」一探究竟。一進入灰峪村,只見村路邊隨處可見巨大醒目的標識牌「禁止攀爬野山」。

郝學啟告訴記者,灰峪村是個四面皆山的盆地式村子,有著上百年的開礦歷史,周圍有很多礦山。「這座山是石灰礦,以前燒石灰的,附近山上還有煤礦。」一邊說,他一邊將記者帶到一座已經挖開一部分山體、裸露著石頭的山腳下。「這座山上的石頭,以前開採下來是做水泥的。後來有專家來,我們才知道,原來以前造水泥的這些石頭就是化石啊。10年前,北京奧運會那會兒,灰峪村周圍的礦山就已經全部關停了。」

郝學啟說,這座「化石山」上的石頭是頁巖,一大塊石頭能像書頁一樣,一層層掀開。據說,化石就藏在這些「書頁」中間。但是這座山上的石頭也特別不結實,腳踩上去,碎石頭就往下滑。村裡從來沒人往上爬。大約四五年前,中國古動物館將這裡作為一處科普點,偶爾會組織孩子來這裡挖化石,進行科普教育活動。後來,每到周末,村裡就漸漸熱鬧起來,不少家長也自行開車帶著孩子來村裡挖化石。

「有人挖到化石,就在網上發,一傳十、十傳百,全聽說了。現在一到周六日,你就往山上看吧,滿山都是人,而且大部分是家長帶著孩子來挖化石的。」郝學啟說,他印象中最多的一回,開過來11輛大轎子車,好幾百人在這座山上挖。

真的能挖到化石嗎?灰峪村村民孫師傅告訴記者,他在村裡住了20多年,經常看見有人將山上刨下來的石頭,擺在山腳下擺弄、拍照。「好多都是自己想像的,覺得這個像樹葉,那個像草葉。這四五年了,我見過人家刨下來的石頭也得有上百塊了,其實真正像樹葉、像草葉的,也就那麼兩三塊。」

記者爬到半山腰,發現山坡上隨處可見被人丟棄的垃圾,有廢棄的食品包裝袋、紙屑、飲料瓶,還有帶著髒手印的溼紙巾。記者翻撿了幾塊看起來很像「化石」、上面還有疑似「樹葉」圖案的石頭帶到山下。在看完記者採集下山的「化石」後,一直以來從事科普教育活動的中國古動物館顧問王虎紋肯定地說:「都不是。」

專家痛心:無序私挖已將部分山體破壞

王虎紋告訴記者,灰峪村是目前距離北京城區最近的一處可以挖掘到化石的點位。由於灰峪村天然的地質條件和長期礦業開採的特殊歷史背景,使得近些年在灰峪村附近山上的幾個剖面,出露了大量地質年代屬於石炭紀和二疊紀的砂頁巖,在這種巖石中保存著數量可觀的陸生植物化石。所以說,灰峪村的山上存在的實際上是植物化石,這些植物距今已經有2至3億年歷史了,比恐龍還要早很多年。科研人員就曾經在灰峪村發現過石松植物、節蕨植物、羊齒植物和松柏植物的化石。

「現在的草可能高的也就半米多,但是在2億年前的植物有可能會長到十幾米高。這些很粗壯的植物倒地之後,逐漸形成了化石。」王虎紋介紹說,灰峪村植物化石的種類和數量都非常多。但是大部分是雜草的化石,想要挖出漂亮的羊齒植物類化石,即使在有專業老師帶領的情況下,可能去二三十個孩子,也只能挖到一塊半塊的。

從4年前開始,中國古動物館就將灰峪村設為了野外實踐基地,這裡還是地質大學的實踐基地。王虎紋說,有老師會定期組織孩子到灰峪村進行科普教育活動。但是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人從網上看到消息後,也自行前往去挖掘。「很快我們就發現,山上的一些剖面已經被挖壞了,現場環境破壞得很厲害。還有人在挖掘的過程中,將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在現場。一些科研人員覺得很痛心,雖然這地方化石分布很多,但是這樣無序私挖,化石往往被浪費了。」

王虎紋還提出,在上山挖化石之前,必須要為孩子配備護目鏡、地質錘、野外記錄本、比色卡、比例尺等一系列專業裝備。家裡普通的錘子等工具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沒有專業的護目鏡,敲擊時砸下的碎石很可能到處飛濺,一旦傷到孩子的眼睛,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並不建議那些沒有專業知識的家長帶孩子去私挖化石,挖了半天,帶回的可能就是一堆普通石頭,還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手記:別盲目跟風「網紅打卡地」

前不久的一則新聞稱,杭州一公園內種了快3年的「粉黛草」,因為成了網紅打卡地,僅3天時間就被拍照者大片破壞踩踏。為了保護草的根部,園丁只好忍痛將草全部割掉,而割下的「粉黛草」則被遊客一把把帶走。隨著網絡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網紅打卡地」,甚至有些「網紅打卡地」直接被打上了親子、遛娃聖地等標籤,引得不少家長紛紛帶娃前往。

不可否認,一些「網紅打卡地」的出現,有別於傳統城市的景觀,在滿足了人們「到此一遊」心態的同時,也滿足了他們獲得關注度的需求。但對於有些「網紅」,家長最好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跟風。比如,在一個親子公眾號上,曾經推薦過一處適合秋季遛娃的網紅場館,推薦理由竟然是場館背後的一片樹林裡種植的山楂和柿子,無人看管,可以偷偷採摘。而有的「網紅打卡地」則有著明確的年齡限制,並不適合年紀太小的孩子。比如灰峪村這樣的「化石村」,顯然就不適合不具備專業知識的家長自行帶孩子前往。

記者注意到,不少網紅景點在火了一把的同時卻在慢慢變味:被「打卡」遊客霸佔,景點管理不完善,衛生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如何正確認識與推廣「網紅打卡地」?在提升人氣的同時,如何維護髮揚好景點的文化與內涵?恐怕這才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楠 文並攝

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周末遛娃好去處,佛山成酷芽親子遊打卡地
    周末遛娃好去處,佛山成酷芽親子遊打卡地2018-11-13 10:37:5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作為旅遊淡季的時刻,11月對外出遊成了不少市民的首選。  國內知名在線旅遊平臺要出發周邊遊(以下簡稱「要出發」)負責人表示,截止12月旅遊產品價格將普遍大幅下降,此時出遊,不僅可以避開假期熱門景點的擁擠人潮,還可享受高性價比。  針對錯峰出遊「年假族」中帶娃出行的細分用戶,酷芽親子房聯合清遠聚龍灣天然溫泉度假村為家長與孩童提供舒心遊。  隨著二胎政策放開,親子遊需求飆升。
  • 濟南這個山體公園成了網紅打卡地
    抖音確實太強了,不斷挖掘網紅打卡地,牧牛山最近就被抖音帶成了網紅!牧牛山公園位於歷下區下井莊,北臨旅遊路,西為洪山路,東為福地街,佔地面積約300畝。山體公園實施了大面積綠化,在東、西方向設置了上山入口,建設了林下活動區、山林遊賞區、健身休閒區、觀景攬勝區四個功能分區, 積極打造四季常綠、色彩絢麗、功能完善的山體景觀。山體綠化非常好,各種樹木交替種植,五彩繽紛。除了常規的綠化樹種以外,還有竹林、桃樹、野蘋果樹等等。西門附近還有牧牛雕塑,展現了牧牛山文化特色。
  • 四川山區驚現稀有海洋生物 距今已有上億年
    近日,一村民在萬源市鷹背鄉瓦子坪村荔枝古道旁發現了一堆長相奇怪的巖石,巖石上面長著一些菊花、貝殼和蛆蟲狀的圖形,十分堅硬,甚為美觀。據當地專家介紹,「怪石」為菊石化石,距今已有上億年,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前不久,萬源市鷹背鄉瓦子坪村一位老大爺上山放牛,當他路過荔枝古道旁一處剛被挖掘機開挖的新公路時,被腳下一塊碎石絆倒。
  • 不貓冬,去京郊!冬季休閒,來看京郊這43個「打卡地」
    有人說冬季是京郊旅遊的淡季,非也!隨著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京郊旅遊已經實現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全年不休」。為了給市民遊客提供一份「京郊冬季遊指南」,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舉辦「不貓冬——2019京郊冬季鄉村休閒項目」推介活動,各鄉鎮、各區農業農村局精心推薦了43個目的地,有採摘園、民俗村、民宿酒店等,內容涵蓋採摘、農事體驗、民俗活動、住民宿四大類內容。
  • 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利用科技手段加強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
    大約5.2億年前,雲南澄江的一片淺海中,生存著一群形形色色且結構複雜的動物:有的體形碩大,有的身披硬殼。突然有一天,地震引發的海嘯將它們衝上岸灘,隨之被泥沙快速掩埋……鬥轉星移,滄海桑田。1984年,在雲南省澂江縣(現為澄江市)帽天山地區科考的古生物學家侯先光教授,一錘砸開腳下的巖層,發現了一種之前僅見於加拿大伯吉斯頁巖中的節肢動物化石——納羅蟲。就此,記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奧秘的澄江生物群化石重見天日。走進陳列這些化石的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迎面就是兩層樓高的化石牆,由埋藏化石的巖層拼接而成,巖壁中可尋到化石的身影。
  • 山腰上的世外桃源!廉江這條村成網紅打卡點!
    壯族、瑤族、苗族、 回族、白族、侗族、土家族 在廉江市塘蓬鎮 有一條在雷州半島第一峰雙峰嶂 半山腰上的民族村叫上山村 這個總人口619人的村莊
  • 村民建牛圈挖出恐龍蛋化石 兩天挖出30多枚
    地質專家聞訊趕到該村,於27日又挖出一窩30枚恐龍蛋化石。據專家初步鑑定,該地恐龍蛋屬扁圓蛋類,賦存地層為距今約1億年的白堊系上統時期。昨日,記者來到西王村,採訪了恐龍蛋化石發現的經過和幕後故事。開山建牛圈 驚現恐龍蛋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地方叫寨溝。村民王彥峰介紹,他準備在自家屋後修建一個牛圈,但因場地有限,他決定開挖部分山體。
  • 遠安建了個"妖怪村"!這裡有世界獨一無二化石
    湖北日報訊(記者周壽江、通訊員趙越、劉中一)遠安縣河口鄉落星村,曾發現了2.5億年前世界獨一無二的「湖北鱷」等珍稀化石,圍繞珍貴化石保護工作,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支持下,於2014年成功建成我國首個村級化石保護站——
  • 湖北遠安:「化石第一村」的新機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壽江通訊員 張博 攝)  遠安縣河口鄉落星村,曾發現2.5億年前世界獨一無二的「湖北鱷」等珍稀化石,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支持下,於2014年成功建成我國首個村級化石保護站。落星村獲得「中國化石第一村」美稱。  10月30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落星村。該村地處遠安北部,相傳因一顆行星落於村中而得名。
  • 探訪「中國化石第一村」落星村:古化石帶來「新生機」
    【解說】在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落星村,由於其境內曾發現眾多三疊紀水生爬行動物化石,包括世界獨一無二的湖北鱷類化石、地史最早的魚龍類和鰭龍類化石等,該村落因此也被稱為「中國化石第一村」。10月24日,記者對遠安縣落星村進行了探訪。  【解說】落星村地處遠安縣北部,相傳曾有一顆行星落於村中而得此名。1965年,古生物家在遠安發現一塊化石,後命名為遠安貴州龍。
  • 山體公園平面圖下載_2020年山體公園平面圖下載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關鍵詞: 路橋工程總結 山體滑坡的治理 內容簡介 本文分析了深圳市筆架山公園上山主園道的邊坡滑坡的形成機理,總結了山體滑坡治理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治理筆架山公園山體滑坡的施工方案,並重點介紹了在治理過程中所應用的分散壓縮型錨杆錨拉框架梁結構的施工工藝。
  • 恐龍足跡化石保育:「打針上藥」增強抗風化防水能力
    2012年,延慶宣布在千家店鎮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記錄。6年後的今天,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張建平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聯合希臘萊斯沃斯世界地質公園保育團隊,在延慶開展恐龍足跡化石保育,為存在雨水侵蝕和風化破壞威脅的足跡化石「打針上藥」,增強這些「大腳印」抗風化和防水能力,共有170餘個恐龍足跡化石將得到修復。
  • 京郊農業的綠色變奏:作物面積減7成、生態服務價值超萬億
    數據顯示,經過近幾年的農業結構調整,自2014年至2018年底,北京糧食播種面積從290萬畝調減到85萬畝,調減七成;農業年用新水量從7.3億方下降到4.18億方,調減43%;農業生態服務價值從9431億元提高到10769億元,提升14%。
  • 北京人之家,首都西南門戶,北京房山必遊的六個旅遊景點
    二、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北京人遺址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西北,地處龍骨山腳下,距房山城區約22公裡,始建於1953年,是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為基礎修建起來的景區。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先生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景區由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和周口店遺址公園兩部分組成。
  • 再現寒武紀大爆發奇蹟,澄江化石地博物館,看5.3億年前海洋生物
    撫仙湖不遠處還有一座擁有5.3億年歷史的天帽山,就是在這麼一個地方,誕生了一個規模超過6個香港迪士尼,8個海洋公園的旅遊度假綜合體,是集澄江化石博物館、動物大世界、海洋大世界、溼地公園、度假小鎮、高端酒店群、半山度假區於一體的雲南省十大文化旅遊項目之一——雲南寒武紀小鎮歡樂大世界。
  • 脫低攻堅團發力京郊蘋果村,上過國宴的蘋果迎回市場
    在世園北岸、官廳湖畔,延慶區張山營鎮佛峪口村雖然人口不多,但卻是京郊遠近聞名的蘋果村。然而今年綿延至今的疫情,卻讓這裡曾經上過國宴的國光蘋果遇到了銷售的大麻煩。各方合作引入選果機最大化產品價值,還帶來京東等合作夥伴,記者7月8日獲悉,在北京聯通的精準幫扶下,如今佛峪口村的村民終於走上了脫低增收的康莊大道。
  • 溫州有人發現了一塊奇石 專家說不是植物化石
    目睹這塊巖石的外觀後,他猜測是塊植物化石,於是叫工人暫停鑿石。「萬一真的是塊寶,被我們破壞的話,那罪過就大了,先停工,讓專家過來看看。」  記者得知消息後,與省第十一地質大隊第一礦產地質勘查院高工溫積遠等專家一同到現場一探究竟。
  • 太原這座「網紅橋」真火 每天上萬人打卡
    春節期間,太原天龍山新建成的公路上——一座三層環形高架橋成了不少市民甚至是外地人的「打卡」勝地。朋友圈裡、微博上、抖音上,到處都能看到有人在曬這座「網紅橋」,這座橋究竟有何不同,讓眾多網友紛紛前去拍照留念?施工方又是考慮到哪些因素,把橋修成了「網紅橋」呢?
  • 「愛水林」所在地:京郊蘋果第一鎮--崔村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乘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巨輪,在京郊大地昌平衛星城的東部,一個嶄新的城鎮崛地而起,這就是具有京郊蘋果第一鎮美稱的——崔村鎮。,這裡的地下水量大質優,一小時可出水上百噸,北部半山區打出的井水經中科院測定,已經達到了礦泉水的標準,當地甚至有戲言:「城裡人花錢買礦泉水,而我們崔村人用礦泉水洗澡!」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正式啟動_文化快報_首都之窗_北京市...
    原標題:北京消費季炫彩你的生活——"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2020年8月8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北京消費季"炫·彩生活月"拉開帷幕。  北京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網紅打卡地"符合新生代群體對於北京的認知方式,也離不開新媒體、自媒體、短視頻、Vlog等新技術手段的深度推廣,通過評選"網紅打卡地",希望推出一批真正融合地道京味文化、體現時尚藝術與市井生活和諧共處、順應新一代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品質化文旅消費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