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有人在廈門山區放生十幾條蛇?近期蛇類頻繁出沒,遇上了注意...

2020-12-23 廈門網

近日,廈門某偏遠山區

有人放生了十幾條蛇!

端午節臨近

又到了蛇耍朋友、懷孕、生娃的季節

看到這些蜿蜒爬行的傢伙

還真是讓人心裡有些怕怕的

放生的這些蛇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情況是這樣的

↓↓↓

放生十幾條近期捕捉的無毒蛇

包括大蟒蛇、大王蛇、水律蛇等

6月4日上午

連續忙碌了多天的

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捕蛇專家、志願者阿寶

帶著十幾條近期救助回來的無毒蛇

集美坂頭水庫附近的山林集中放生

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帶著救助的蛇到野外放生。

這些品種多樣

有重達40多斤的大蟒蛇

也有一斤多的大王蛇(王錦蛇)、

水律蛇(滑鼠蛇)等

均是近期林業部門

從居民家中救助回來的

即將放生的蛇。

阿寶將蛇帶到野外放生。

經過救治後

它們被集中放歸山林

志願者們在給救回來的蟒蛇縫合傷口。

蛇們重獲自由

然而,也有不捨得走的

非要志願者再三驅趕

阿寶介紹

從5月21日到6月5日

他就處理了46起捕蛇求助

阿寶從事義務捕蛇工作十年了,他說,近期蛇類頻繁在城區出現,是因為蛇的繁殖季到了,加上廈門這些年綠化環境越來越好,近期雨水又比較多,蛇類比較活躍,才發生多次出現在居民區周邊的情況。

廈門多數蛇類的繁殖期一般在端午節前後結束,到時蛇擾民的情況將有所緩解,也有少數蛇的繁殖期在8月份。」

近期廈門多地上演「蛇出沒」

不少市民都很擔心

前幾個禮拜

廈門的小區裡驚現交纏兩條一米多的大蛇

這件事都還記得吧?

(點擊圖片回顧)

下面給大家支招↓↓

怕被蛇咬怎麼辦?

最好保持3米的安全距離

蛇一般不主動攻擊人

阿寶表示,大家其實不用害怕,蛇類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更不會追著人跑。如果平時與蛇發生了「偶遇」,只需要與蛇拉開3米左右的安全距離即可。「蛇在受到驚嚇的時候可能會發起攻擊,但是攻擊範圍不大,一般都在1米以內,保持3米左右的距離就不會被攻擊。」阿寶說。

遇到蛇怎麼辦?

首先撥打110求助

在安全距離追蹤蛇的位置

阿寶近期上門幫市民捉蛇過程中,有好幾次空手而回。因為求助市民怕蛇,沒有及時跟蹤到蛇的具體位置,等他到場後,蛇已不知所終。阿寶建議,市民如果在居住區域發現有蛇,首先要撥打110求助,最好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追蹤蛇的具體位置,等專業捕蛇人員到場後指明位置,這樣就能避免「撲空」的情況,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土味驅蛇法管用嗎?

雄黃粉有一定效果

但不建議小區綠化帶噴灑

常有家住山邊的居民們煩惱,究竟有什麼驅蛇良方能讓這些不速之客過門不入呢?有人選擇使用大蒜末、風油精、雄黃粉和驅蛇粉等物品來驅趕。

經捕蛇專家實驗,風油精和大蒜末在阻攔蛇類前進上並未見到明顯效果,市面上常見的驅蛇粉有些許作用,但效果不大;雄黃粉是幾種辦法中效果相對較強的,蛇類遇到雄黃粉會主動停下,選擇避讓並尋找其他途徑。這是因為蛇對氣味很敏感,尤其不喜歡刺激性的氣味。

(看下白素貞喝雄黃酒的反應就大概知道了!)

阿寶提醒,小區的綠化帶最好不要撒驅蛇藥,因為這樣會影響蛇的活動空間,可能將蛇「逼」進居民家中,反而更危險。

被蛇咬了怎麼處理?

最好拍下它的樣貌

但切記不要抓蛇

上個月,廈門一名53歲的男子在戶外勞作時,被一條蛇咬傷了右手臂,很快,傷口處立刻腫了起來,右手臂開始發麻。簡單地進行了處理後,男子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就診。急診外科醫師林澤偉立刻為男子清創了傷口,並注射了蛇毒血清,隨後收治入院。第二天晚上,男子出現休克,被轉到重症病房。經過治療和護理,兩天後情況好轉,男子在普通病房觀察一周後順利出院。

林澤偉說,這名患者的傷口成兩點狀,是被毒蛇咬傷的表現,根據患者的描述及症狀,確認咬傷人的是眼鏡蛇。不同的蛇毒對人體產生不同的毒素,常見的為細胞毒、神經毒、血液毒。細胞毒會導致傷口腫痛明顯,甚至出現水泡;神經毒局部表現比較輕,但可以引起肢體乏力、張口困難等全身表現,嚴重的可引起呼吸肌麻痺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血液毒會出現凝血功能障礙,造成多器官出血。

被蛇咬後的傷口(網絡圖)

林澤偉介紹,廈門最常見的蛇是竹葉青、眼鏡蛇、銀環蛇。竹葉青的主要毒素是血液毒,銀環蛇的主要毒素是神經毒,眼鏡蛇的主要毒素是細胞毒,眼鏡王蛇是混合毒。

▲竹葉青

▲眼鏡蛇

▲銀環蛇

「4月-10月份為蛇咬傷人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島外居民更要小心。」林澤偉提醒,被蛇咬傷後,應立刻離開危險區域。如果能確認蛇的種類,有助於醫生第一時間對症治療,可以用手機拍下蛇的樣貌,但是切記不要抓蛇,被蛇二次咬傷,體內毒素增加,對健康危害更大。

如果傷口有毒素,應儘量擠出。若身上帶有手鐲、戒指等飾品,應迅速取下,等到傷口腫脹,就不容易取下了。多數患者傷口在肢體上,應保持肢體下垂的姿勢,減少毒素回流。當然,如果症狀十分嚴重,且咬傷地點離醫院較遠,應第一時間撥打120,「要切記一點,被蛇咬傷後,不要自行塗抹民間草藥等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的東西。」

來源:廈門晚報

編輯:楊韻、賴旭華

微信合作聯繫:0592-5506191

相關焦點

  • 寧海森林公安在上林村放生眼鏡蛇?山民嚇勢勢
    前陣子,她好幾次在山上的竹林裡看到蛇,她為此還特地找村裡的砍竹人聊過。砍竹人說,林子裡地確有蛇出沒,甚至還有黑色扁頭的毒蛇,告誡她千萬要小心。  山區有蛇很正常,但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消息,讓金大姐感到不安。「有網友說,去年夏天,寧海森林公安曾在上林村附近放生過一批蛇,其中還有眼鏡蛇。起初,我以為這是謠言,但網友還放上了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放生蛇時的照片,那就不得不相信了。」
  • 地產商為求財運,竟江邊放生上百條蛇,胡亂放生何時休?
    江河邊出現一兩條蛇並不稀奇,因為許多蛇類「水性」不錯,甚至能潛水吃魚,是捕魚高手...   可是近日,瀾滄江邊卻有市民反映,在江邊釣魚、遊玩時,發現江邊出現一大群蛇!
  • 三條!十堰人小心,蛇出沒
    在劉先生家中,消防員果然在陽臺窗戶邊看到一條近兩米長的蛇,經現場確認,這是一條無毒的菜花蛇,黃色腹面,體前段有黑色橫斜斑紋,尾巴細長。現場,一名消防員張開蛇皮袋隨時等候,另一名消防員戴上防護手套,拿出捕蛇器,瞄準蛇的七寸,將其按在地上,成功將蛇捕獲。隨後,消防員來到附近山上,將蛇放生。
  • 當放生變成一場生存遊戲
    蛇類滋擾計劃:剛孵化的赤尾青竹絲幼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tejnegeri),這是在收容期間所生出的小蛇,拍攝於野放時。如果將報導中所放生的動物換成貓狗呢?在亞洲,有另外一種動物也是讓放生具有爭議性的常見物種──蛇。當民眾目擊蛇類出沒、或郊外踏青不慎被蛇咬到,就會看到新聞報導:放生蛇惹禍、金剛眼鏡王蛇出沒、大量聚集放生蛇類等內容。
  • 南寧一倉庫捉到十幾條眼鏡蛇幼蛇,卻找不到大蛇蹤影,令人們擔心
    在蛇類中,眼鏡蛇是一種致命毒蛇,而眼鏡蛇的繁殖時期是每年的6-8月,這個時候比較容易發現眼鏡蛇的蹤跡。而近日在廣西南寧市星光舊貨市場的倉庫一帶,人們不斷發現小眼鏡蛇的活動蹤跡,在三天就抓住了十幾條眼鏡蛇的幼蛇,這是毒蛇扎堆,更為重要的一直找不到大眼鏡蛇的蹤跡,這情況令當地人們擔心。
  • 深圳毒蛇傷人事件多發 戶外小心「蛇出沒」
    原標題:蛇咬傷事件多發 戶外小心「蛇出沒」   進入5月,深圳漸漸炎熱起來,夏之氣息撲面而來,隨之而來的是蛇類活動頻繁,咬傷人的事件時有發生。就在這個五一小長假,有市民在蓮花山公園遊園賞花時,發現在草叢裡遊動著兩條大蛇,幸好保安員及時趕來徒手將蛇抓住。還有不少深圳市民外出爬山,屢屢與蛇不期而遇,甚至有市民夜晚散步時,在家門口遭遇竹葉青的伏擊。
  • 金華網友爆料在公園發現疑似眼鏡蛇 有市民質疑
    網友「xuyt」拍下了當時發現眼鏡蛇的照片,在手機電筒光線照射下,一條背部黑色頸部背面嵌有白色花斑的長蛇葡伏在草叢中,蛇的身體前段豎起,頸部兩側膨脹,從外觀上看,確實像條眼鏡蛇(見圖)。賈師傅作為公園管理員,在環北公園已經工作10多個年頭了,平時他在公園巡查時,也曾發現過蛇出沒,但眼鏡蛇沒有看到過,前兩天公園裡發現眼鏡蛇的事他沒有聽說過。據介紹,每年一般會有兩次發現蛇類的高峰期:第一次是3月至4月,此時剛過驚蟄,蛇類頻繁出洞;第二次則是9月至10月。
  • 注意蛇出沒 有人在江邊走路被蛇咬傷
    醫生提醒:遠離田間草叢,短時自救是關鍵| 注意蛇出沒 有人在江邊走路被蛇咬傷 醫生提醒:遠離田間草叢,短時自救是關鍵
  • 市區楊府山公園竄出兩條眼鏡蛇
    該公園保安隊易隊長介紹,5月18日晚上,他們抓到的兩條蛇的確是眼鏡蛇,已經帶到野外放生。今年夏天以來,他們共找到三條眼鏡蛇,另外一條被發現時已經死亡。他在楊府山公園工作多年,他記得楊府山上確實有一些蛇類,可原本出現的頻率並不高,像眼鏡蛇這樣的毒蛇更是罕見,可從前年開始,情況發生變化,蛇類出現頻率增加,多是菜花蛇和眼鏡蛇。  「這可能與個別市民在楊府山放生蛇類有關。
  • 天氣溫熱蛇頻繁出沒 提醒:被蛇追沿「Z」字形逃跑
    天氣溫熱蛇頻繁出沒民宅和小區 居家出行須當心陳小東 陳毅強 文/圖)近段時間泉州氣溫升高,各地警方和消防部門屢有接到市民遇蛇報警求助的案例。專家表示,溫熱的天氣使蛇活動頻繁,市民外出時,要做好防護,儘量避開山腳、沼澤、叢林等陰涼的地方。一旦不慎被蛇咬傷,要馬上包紮並儘快到醫院就診。
  • 【蛇出沒】它居然躲在洗衣機裡生了9個寶寶
    該蛇背部有細小花紋,頭尾細長,長約兩米,經查,這條蛇的學名為黑眉錦蛇,俗稱菜花蛇、花麻蛇,屬無毒蛇類。隨後,記者跟隨消防救援人員將這條「蛇媽媽」連同它的寶寶們放生到野外,讓它安心生產孵化。由於蛇所在位置比較特殊,加上下水道口有水泥板罩著,給抓捕工作帶來困難,消防員利用「蛇在強光刺激下不會動」的特點,安排一名隊員拿照明燈對著蛇進行照射,另一名隊員趴在地面利用蛇鉗展開抓捕。在與抓捕人員周旋「鬥智鬥勇」後,消防員很快就將眼鏡蛇擒拿,隨後裝入專門的袋子帶至安全地段進行了放生。
  • 蛇出沒!圍觀市民接力救援!深圳抗毒蛇血清醫院速收藏
    深圳蛇類有三四十種竹葉青最常見據不完全統計,深圳本地蛇類有三四十種深圳所有公園、綠道幾乎都曾有過蛇出沒的記錄。5到10月蛇出沒頻繁外出散步需留心另外,醫生表示,每年5到10月是蛇出沒的季節,平均每周該院蛇傷科都有3到5名被蛇咬傷的患者。
  • 4月份海南多個市縣頻現「蛇出沒」,防蛇常識學起來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蛇類活動也變得頻繁起來,擾民事件時有發生。今年4月,海南省多個市縣多次發生「蛇出沒」事件,消防員不得已化身「法海」,幫助大家抓蛇!4月25日4月25日,三都區南灘居委會一居民在家餵雞時,發現雞窩裡躺著一條身上有網狀花紋的大蛇。
  • 盛夏至 蛇出沒
    盛夏至 蛇出沒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婷婷 盛夏來臨,蛇類開始進入活躍期。 蛇類活躍期,無毒有毒皆有之 每年4月至10月是蛇的活動高峰期,山林水邊是蛇經常出沒的地方,到了傍晚時分,這些長條的傢伙似乎按捺不住寂寞,會從草叢中探出頭來,甚至不小心溜到馬路中央,冷不丁給過路的市民來一個「驚嚇」。
  • 女子抓活蛇看急診 離院時帶走稱將放生
    女子抓活蛇看急診 離院時帶走稱將放生時間:2018-08-01 20:16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子抓活蛇看急診 離院時帶走稱將放生 被蛇咬傷後,徒手抓著遊動的活蛇走進醫院急診室,浙江浦江縣一名23歲女子的這一舉動嚇了在場醫護人員和患者一大跳。
  • 今年夏天蛇多出沒!已有7歲男孩被蛇咬到手,腫成一個肉團
    醫生還提醒大家,夏季是蛇出沒比較頻繁的時期,並且今年降雨多,洪水過後,蛇也出現得比較多,外出遊玩或者去戶外時一定要注意防範。更不要讓孩子脫離大人的視線,獨自在外接觸蛇類。1今年蛇蟲為何頻頻出現?提到最近蛇活動頻率升高,是否和近日天氣燥熱有關?貴陽市野生動植物管理所盧科長表示,天氣變熱肯定會引起蛇的活動頻率增加,每年4-10月份,冬眠的動物都會甦醒,在這個期間活動也最為頻繁。蛇往往在傍晚和凌晨時出來活動,在一年之中,夏、秋季節蛇的活動最頻繁。
  • 臺灣苗慄有人放生50條眼鏡蛇 網友:無功德可言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近日臺灣苗慄縣疑似有人大量放生眼鏡蛇,數量多達近50條。  苗慄縣農業處指出,近日該縣泰安鄉出現大量眼鏡蛇,其中在象鼻村發現有東部平原的眼鏡蛇(編註:苗慄縣位於臺灣島西北部),疑似為有心人士放生,可能造成生態危害。  苗慄縣長徐耀昌29日在臉書發文,提醒居民多加留意,避免遭蛇咬。
  • 長沙學院有蛇出沒!現場圖曝光
    蛇出沒!長沙這裡接連發生多起!有蛇出現是需要小心不過,總不可能不出門了吧?晚上散步的咋辦?一起往下看看長沙多所大學蛇出沒1長沙大學多名學生發現蛇了!近日,長沙學院校園內有蛇出沒的消息引起網友關注長沙學院的學生表示他們在草叢中、水塘邊、窗戶旁都曾見過蛇的身影對蛇已是屢見不鮮
  • 【實拍】鰲峰山有毒蛇出沒!為何今年特別多?
    竹葉青蛇(網絡配圖)5月以來,蛇類頻繁出現在恩平大眾視野15月13日,沙湖鎮一位幼兒被毒蛇咬傷,引發輿論關注。25月20日,有市民在鰲峰山登山龍廊拍到一條大蛇出沒的視頻。為什麼最近恩平頻繁有蛇類出沒?蛇類頻繁出沒是恩平生態環境變好的重要表徵蛇類大多喜歡棲息於溫度適宜、靠近水源、覓食方便和隱蔽性好的環境中,常見於落葉下、樹枝上、巖洞內、石堆、草叢、山區水溝邊及田野中,以洞穴為安身之所。可見,蛇類對環境的要求很高。蛇類出沒的地方,說明自然生態環境都比較優良。
  • 菜花蛇現身居民家中 華寧縣消防大隊捕蛇放生
    菜花蛇現身居民家中  華寧縣消防大隊捕蛇放生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蛇類的活動也頻繁起來,3月31日,在城關社區七組和五組分別發生了菜花蛇進入群眾家中擾民事件,接到報警後,華寧縣消防救援大隊化身「捕蛇人」,為民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