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具太噁心,印度大叔做了個能吃的勺子!

2020-12-19 金錯刀

文/金錯刀頻道 Leonard

在中國,每年要消耗數百億雙一次性筷子,上百億個一次性餐盒。。。。。。觸目驚心!

全世界,每年被丟掉的一次性餐具有數千億件。。。。。

在印度,有一項重大發明,正在逐漸改變這一切,那是一件可以吃的餐具,遠銷歐美亞,上千萬人在搶購,已經賣到脫銷,每年光在印度就賣出超過150萬把勺子。

有一位印度大叔,他的名字叫Narayana Peesapati,他曾經是一位科學家,就職於印度海德拉巴的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從事的是要造福人類的農業研究。

他現在的身份,是一位企業家,是印度Bakey’s Food Private Limited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

一次很不愉快的用餐經歷,讓他痛下決心,一定要解決一次性餐具浪費的問題。

「我點些吃的,服務員要把一次性勺子直接插到菜裡去,我一把從他手裡搶下了那個勺子。用手指在勺子上一摸,油膩膩的。我又把勺子放鼻子下邊聞了聞,一股餿味兒。這特麼是別人用過的。」

噁心死了!

大叔當時心裡就想,能不能想點辦法把這一次性餐具的問題給解決掉,畢竟是搞農業科研的,深知每年一次性餐具帶來的浪費有多麼嚴重。

有一次乘飛機出行,看到一個乘客在用一種印度薄餅挖甜品吃,一個點子在他腦子裡一閃而過:能不能用這玩意兒代替一次性餐具?

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反覆試驗,終於誕生了這款好吃的勺子。

當初他為了這個項目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發起眾籌,目標2萬美元,結果籌到了12萬美元。

這勺子,真的能吃,而且很好吃。

吃過的人,都說好用,好吃!真擔心飯還沒吃飯就把勺子先幹掉了。

2011年,大叔成立了Bakey’s Food Private Limited公司。

這個能吃的勺子,是用不同的穀物做成的,沒有添加劑,有小麥、高粱、大米,還通過添加不同蔬菜的汁液(比如胡蘿蔔),被做成了不同顏色。

除了有原味的,還有比如辛辣味、姜蒜味、薄荷味、胡蘿蔔味、糖果味等不同口味,訂單量大的客戶可以定製呢。

吃起來口感就像是餅乾,為了便於使用,更硬一些。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這些用食物做成的勺子沾水或者盛放熱的食物並不會損壞,因為只有長時間(10到15分鐘)泡在水裡或者熱的食物中,才會變軟。也就是說,除非幾個人一起喝酒嘮家常,一頓吃幾個小時,否則吃完飯,正好把勺子也吃了。

不吃也沒關係,找個樹根、花壇,扔裡邊,過個5天8天,它就自然降解,變成肥料了,無汙染。而一次性的塑料勺大約需要超過20年才能自然分解。

密封保存,保質期3年。

生產過程看起來像是在做面點,而不是在製作餐具。

除了勺子,大叔後來也開始生產叉子、筷子,東西方餐具通吃,要不了多久,碗、盤也都不是問題。

100套這樣的可食用餐具批發只要4美元,雖然比普通的塑料餐具貴一些,但大叔說了,如果需求量上去了,產量達到了,成本還有不小的下降空間。

要說能吃的餐具,印度大叔絕對不是獨一份兒。

曾經有設計師用玉米粉、麵粉、發酵粉、糖、鹽、雞蛋、牛奶、香料和香草混合製作成可以吃的勺子,不過光看配料就知道成本絕對不低。

還有人為懶人做了個勺子機,不過啥時候能用上就不知道了。

還是印度大叔這個實在,這才是當下改變世界的正確姿勢!

來一盤勺子嘗嘗!?

相關焦點

  • 他為了環保,發明可食用勺子,易嚼碎又耐高溫,卻被吃貨搶到脫銷
    平時大家吃東西的時候,如果不是在家裡,是不是經常使用的就是一次性餐具,對於這些我們平時看不起的物件來說,如果消耗量一旦加劇,是會嚴重破壞地球環保的。現在各個地方都在倡導環保生活,環保出行,所以能不使用一次性東西,是儘量不使用的。
  • 上遊•文薈丨環保小發明 · 趣味用餐 | 吃完飯餐具別留下,這些...
    在美國紐約生活的一對姐妹,就在她們的大學時光中,設計出了這樣一款可以吃的飲料杯。事實上,這類可食用餐具已經出現在了市面上,只是還沒有被大力推廣。吃完了食物把餐具也吃掉,不僅減少了各類不環保餐具的使用,就算不小心丟掉了,可降解的能力也會比一次性餐具要高的多。你可不要因為,它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的水杯而就小瞧它呀!雖然它看起來和普通的杯子一模一樣,但是,它真的是可以吃的哦!
  • 吃完飯後,怎麼把勺子也給吃了?真的不是異食癖,吃起來嘎嘣脆!
    不少人為了環保是費勁心思,之前人們還盛行了一陣自己帶餐具出去吃東西的風潮,而現在,那些餐具早就不知道扔到家裡的哪個角落,在外面吃飯仍然是使用一次性碗筷。環保問題岌岌可危,作為經常因為環境汙染而使得人民苦不堪言的印度,就在環保的問題上下足了功夫。
  • 快餐店內一次性餐具已少見,外賣訂餐平臺「無需餐具」功能待完善
    專家表示,條例並非完全禁止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這也給了市民和商家更柔和的適應過程。個人體驗上班自備餐具 感覺並不麻煩所在公司沒有食堂,上班族許鑫每天中午都要到樓下的便利店買速食,或者叫個外賣。對於每次附送的筷子、勺子、餐巾紙「三件套」,他可謂再熟悉不過。
  • 萬物皆可吃 能吃的杯子勺子筷子 別小看吃貨的力量!
    其實這也不是稀奇的概念,想想小時候吃的糖葫蘆外面的那層「糯米紙」不也是個能吃的包裝紙?最近,為了減少飛機上的垃圾,紐西蘭航空公司推出了可食用的咖啡杯。但是,為了讓「餐具」保持新鮮,必須像餅乾一樣將它們存儲在密封的容器中。一些用過的顧客評價:「跟吃甜筒一樣,喝完咖啡,再把杯子也嚼著吃掉,口感不錯還有營養。」
  • 做大環保市場 一次性餐具才會退場
    另外,送外賣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12月10日 中國經濟網)對於垃圾分類投放以及裝運,輿論層面已經達成了廣泛共識。《條例》中引發關注的,是對外賣活動中一次性餐具的限制。在網絡點餐已成大眾習慣的當下,這一規定的落地註定牽動著「外賣一族」的視線。可以注意到,《條例》並沒有禁止外賣使用一次性包裝餐盒。這是因為,如果連包裝餐盒都不能用,外賣企業很難為顧客送餐。
  • 吃抓飯給勺子,是印度餐廳老闆最後的溫柔
    一起等車的妹子隨時切換中英韓語談業務;十字路口走過的大叔身著白袍,深色皮膚高鼻梁顯示出他的中亞血統;人行道上有人行日式的鞠躬禮;紡織品市場附近的街區裡則藏著各種韓國料理、日本料理和印度料理。  在陸續體驗這些異國料理店過程中 ,一次次驚訝於這些餐廳的「正宗」。我才發現,這個古城紹興的一角,竟然是個小型亞洲美食博覽園。
  • 「麥當勞一次性餐具收費」上熱搜!網友:是時候自帶餐具了…
    麥當勞一次性餐具收費!叉子、勺子、筷子等餐具需額外支付0.5元網友:是時候自帶餐具了…深圳麥當勞對一次性餐具收費今年無疑是環保之年從年中麥當勞不再提供吸管到9月起廣東全面限塑「環保」越來越受到重視近日又有一相關話題直衝熱搜
  • 印度老闆最後的溫柔,吃「抓飯」給勺子
    中文餐單的菜名要麼極其耿直,比如蔬菜咖喱+麵包,黃油烤餅,要麼直接取名叫「印度特色」,翻了4頁菜單,光「印度特色」就有6、7個,而圖片展示不是糊糊就是油炸物,看不清是啥,最後只好為我們呼喚來全店唯一能蹦幾個中文單詞的老闆,才算連說帶比劃地點菜成功。
  • 一次性餐具相比消毒餐具市場更廣闊
    現在市場上有一個很火的加盟項目一次性水晶餐具,主要是因為這幾年的非典、新冠疫情肆虐,和一些傳染性疾病的預防,相關衛生部門確定了一次性水晶餐具為新型的綠色環保餐具了。有的朋友會說消毒餐具才是市面上最常見的,沒錯,之前是有一段時間消毒餐具的市場爆火,但是沒過多久就香消玉殞了,現在已經被一次性水晶餐具給代替。
  • 食客在烤肉店用公共餐具餵狗!網友:太噁心,想吐!
    這兩天,一則「狗狗用餐廳餐具上桌吃飯」的視頻刷爆網絡。烤肉店的老闆表示,此前確實有一位顧客,用飯店的餐具給狗餵食。但服務員發現後,已要求消費者花10元將寵物狗使用過的餐具買走,消費者也照做了。事情被曝光後,烤肉店的老闆已將店內的100多套餐具全部砸碎,換上新了餐具。
  • 上海禁一次性餐具,外賣餐具需勾選,餐飲企業將會做出什麼改變?
    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三樓的全家便利店,澎湃新聞記者從店員處獲悉,新規定實施後,他們一次性餐具仍然會備貨,但是只有顧客要求提供的時候才會給予,並且不收費。而在盒馬鮮生堂吃過的消費者知道,在其餐飲區,有專門的桌臺,集中放著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勺子之類的餐具,供有需要的顧客自取。新規實施之後,這樣的模式算「主動提供」嗎?
  • 熱評| 5毛錢對一次性餐具減量作用有多大
    原因是深圳麥當勞不再提供免費一次性餐具,顧客如需使用一次性叉子、勺子、筷子等餐具需額外支付0.5元。 對此,深圳麥當勞回應:此舉是為了響應《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第四章第四十六條:餐飲服務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應當提示消費者合理消費,適量點餐,不得免費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湯匙等餐具。
  • 深圳麥當勞星巴克對一次性餐具收費 昆明的情況是…
    9月15日起,深圳麥當勞不再提供免費餐具,顧客如需使用叉子、勺子、筷子等餐具需額外支付0.5元,麥當勞說此舉是為了響應政府環保號召。 今年9月1日,深圳上線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除了對市民進行垃圾分類要求外,對餐飲企業也有嚴格規定,包括不主動提供免費一次性餐具等。
  • 深圳麥當勞一次性餐具收費,網友:消費成本又增加了
    從起,深圳麥當勞將不再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如果您需要使用一次性勺子、筷子和叉子,您將需要支付0.5元,據說這是為了響應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條例。有網友說,如果他在深圳麥當勞買了一份粥,就得花0.5元買一個湯匙,這讓他有點不解,他不得不額外付費才能喝到沒有勺子的粥,這無疑增加了消費者的消費成本。環保不應為「付費」麥當勞對一次性餐具收費的目的是環保並響應生活垃圾分類,但我認為這種方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 北京要求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個別餐館仍「必須用」
    《北京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錄》5月1日起已施行,規定餐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包括筷子、勺子、刀(刀具)、叉子。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北京多數餐館、便利店和外賣平臺都能做到不主動提供、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但也有個別餐飲門店仍使用一次性餐具,而且「不提供非一次性餐具」。
  • 這種可食用的「神奇勺子」,味道香甜吃起來嘎嘣脆,是什麼做的?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不管到世界上哪個國家都是很適應的,不過世界各國的文化習俗不一樣,在飲食習慣上自然也是不一樣的,這點人們使用的餐具上是表現得很明顯的,像西方人吃牛排就要用到刀叉,而中國人吃麵條的時候就要用到筷子了。
  • 餐館違規提供一次性餐具 北京海澱城管:嚴查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餐飲經營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均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近日,記者跟隨北京市海澱區城管執法局直屬隊執法人員來到金源購物中心,對周邊餐飲企業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的落實情況進行規範檢查。在一家便利店內,售賣食品檔口的明顯位置和收銀臺都貼有「本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勺子、叉子」的告知。
  • 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商家做到了嗎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12月1日起實施,其中明確規定:餐飲經營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包括一次性的筷子、勺子、叉子、刀(刀具)四類。違反規定拒不改正,將被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然而,近日本報記者走訪了多家餐飲單位,發現有經營者仍在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
  • 方便麵袋子都能吃了?看可食用包裝&餐具帶來飲食體驗新革命
    海藻的生長周期僅45天,在質量、延展性以及可持續性上,都比玉米基底的包裝要好,而且富含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讓人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圖片來源:Google 然而不好的消息是,因為大多數顧客抱怨這款杯子太過堅硬,並且價格過於昂貴,每包4個的價格比一包100個塑料杯的價格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