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店內一次性餐具已少見,外賣訂餐平臺「無需餐具」功能待完善

2020-12-20 北京日報客戶端

已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於「一次性餐具」的提供也做出了限制。條例規定,餐飲服務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包括一次性筷子、調羹、刀叉在內的一次性餐具,外賣商家也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類似條例會不會在北京實施?」未雨綢繆,已有北京市民開始嘗試「自備餐具」。專家表示,條例並非完全禁止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這也給了市民和商家更柔和的適應過程。

個人體驗

上班自備餐具 感覺並不麻煩

所在公司沒有食堂,上班族許鑫每天中午都要到樓下的便利店買速食,或者叫個外賣。對於每次附送的筷子、勺子、餐巾紙「三件套」,他可謂再熟悉不過。

說是三件套,許鑫往往只會用到其中的一件半。要是吃蓋飯,主要用勺子;偶爾吃麵,主要用筷子,很少有一起使用的情況。至於餐巾紙,許鑫有時會用,有時則隨著剩下的那一件餐具一起扔進了垃圾桶。

「其實仔細想想,這麼扔也挺浪費的。」一個月前,許鑫留意到上海即將實行一次性餐具限供新規的消息,這項規定雖然不會限制身在北京的他,但也讓他冒出了一個想法:「如果上班自帶餐具,是不是能更環保一點?」

起初,許鑫還認為自備餐具的想法不太現實,但認真考慮過後,他發現這樣做似乎沒什麼難度。於是在半個月前的一天,他從家裡帶了一個勺去公司,中午到便利店買完飯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索取餐具,而是回樓上用自己的勺就餐。吃完飯之後,許鑫把勺子拿到衛生間洗了洗,重新裝回了包裡。

第一次自備餐具吃飯的過程很順利,由此開始的半個月,許鑫已經逐漸習慣了多帶一個勺上班。在許鑫看來,自備餐具一般只適用於固定場合的用餐,比如在公司吃午飯。如果去外邊的餐廳,自己帶餐具就顯得太麻煩了。「有的餐廳連洗手池都沒有,吃完了都沒法洗。」

現場探訪

快餐店堂食區域 方便餐具已少見

慶豐包子鋪,堂食區域提供了可循環使用的餐具。

自備餐具去餐飲店有難度,那麼店家在提供餐具時能否做到一次性餐具的減量?記者走訪了廣渠門、磁器口與崇文門附近的多家餐飲門店,發現一次性餐具在堂食中已經比較少見。

在廣渠門附近的一家南城香快餐店,取餐檯旁配備著瓷質勺子,邊上的消毒箱則插放著瓷筷。門店經理介紹,這些餐具都是公司統一定製的,可以清洗再利用。「用這樣的餐具,首先是為了環保,另外也有利於建立公司形象,顯得更正規一些。」

而在磁器口附近的一家吉野家門店,除了有瓷質筷勺,還有可循環使用的杯子,這些瓷杯主要用於早餐時段接取咖啡或豆漿。店家介紹,所有的餐具在一年多前做過一次更換,顧客更早時就餐只能用一次性木筷或塑料勺。

在記者走訪的其他四五家面飯類快餐店,堂食區域內均沒有看到一次性筷子和勺子,店家只有接外賣訂單時才會使用一次性餐具包。而由於難以替代等問題,一次性杯子和塑料吸管的使用依然比較頻繁。

店家只能為堂食顧客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情況,僅在崇文門附近的一家快餐比薩店出現。店長表示,門店主要做的是外賣生意,堂食顧客的比例很小,因此就沒有準備不鏽鋼刀叉等餐具。「而且員工飯點的時候非常忙,很難顧及清洗刀叉,用一次性餐具能方便不少。」

外賣訂餐

「無需餐具」功能待完善

上海地區外賣下單,APP會強制要求選擇餐具數量。

上海市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後,外賣訂餐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記者在訂餐平臺上搜索上海地區的外賣店家,發現一些店鋪已經在點餐頁面的醒目位置加入了「餐具」一項。用戶除了點選菜品,也需要選擇是否需要餐具,部分店家還標註了餐具的額外收費,每份在一毛到五毛不等。

其他沒有單獨列出餐具欄的店家,用戶點擊下單後,訂餐APP也會自動彈出「選擇餐具數量」的頁面,用戶必須選定後才能進行下一步付款。頁面下方還有「後續訂單餐具設置」的追加選項,用戶可以選擇「依據餐量提供」或「無需餐具」。

目前,APP訂餐平臺尚未強制要求北京用戶在下單時選擇餐具,用戶如不要餐具可自行備註。但記者發現,這項備註功能的實際作用比較有限。記者嘗試在五家不同的店鋪進行了外賣下單,每一單均標註不需餐具,但最後沒有配送餐具的只有一家,其他四家均附帶了餐具包。

對比五家外賣的小票發現,備註欄的位置和備註字體大小都有所不同。唯一沒有配送餐具的店鋪,所用小票的備註欄位於小票上端,備註字號較大,字體也與小票其他內容有明顯區別。門店經理表示,之所以如此設計小票格式,就是為了讓員工打包時不會漏看備註信息。

而在其他的四家店鋪,小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有的備註信息被放在了最下端,字體還很小;有的則密密麻麻的與其他信息混在了一起,很難辨認。記者走訪了其中一家店鋪,店長表示,當時確實是員工在打包時沒仔細看,隨手把餐具放了進去,下次會更注意備註的信息。

平臺回應

應加強對商家監督 引導用戶積極參與

上海地區外賣下單,有商家主動標出了「餐具欄」。

相比於堂食,外賣已經成了一次性餐具的主要消耗渠道,訂餐APP中設計「無需餐具」選項,對一次性餐具的減量有很大幫助,也契合了用戶追求環保的理念。外賣平臺美團的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對於「必選餐具數量」功能,公司已經開始根據上海的推行情況來規劃其他城市的下一步進展。

針對記者反映的「已備註無需餐具,最終仍收到餐具」問題,負責人表示,改變這一現象需要加強對商家的宣傳和監督。「我們在後臺上線了《不需要餐具商家規則》,每個月底會統計商家的執行情況,並提供獎懲。執行情況好的商家,平臺會在環保活動頁面中公布名單,用戶可以直接點擊商家下單。執行情況較差的商家,在APP的展示權重上會受到一定影響。」除此之外,平臺也號召用戶積極參與「無需餐具」訂單後的環保小調查,多向平臺反饋,進一步監督商家的履行情況。

「外賣作為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平臺,除了對商家進行監督,也應該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引導消費者樹立環保意識。」負責人表示,美團外賣已經將每月的最後一天設立為環保日,並藉助植樹節、環境日等環保節點,向消費者發起環保倡議。對於用戶不選擇餐具的行為,平臺也會有相應激勵措施。每一次點選「無需餐具」選項都會積攢環保能量,並兌換成公益金,捐贈到「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基金」當中。

建議

在家裡點外賣 就別要餐具啦

「從目前來看,對於新規的支持與質疑之聲都有,我個人是屬於支持一方。」餐飲行業研究者閆寒表示,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會增加原材料的消耗,餐具的後期降解也有難度,新規的實施對於環保肯定有促進作用。「但有人認為這犧牲了就餐時的便利性,實際操作中會有難度。」

在閆寒看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條例表述中的「主動」二字。「不得主動提供並不是直接禁止,這其實給了消費者選擇的餘地。既可以自帶餐具,也可以向商家索要。」

有部分人出於衛生和環保角度,向來就會在吃外賣時用自己的餐具,這次的新規對於這部分群體沒有影響。而對於一些在「臨界狀態」糾結的人,新規的施行有助于堅定他們用自己餐具的想法。「對於在家點外賣的人,新規的施行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既然家裡有餐具,就不要再向商家多要一份了。」

除了從條例上限制以及從環保概念上宣傳,閆寒認為,一次性餐具的減量問題也應從商家的成本角度推動。「比如現在塑料吸管使用量很大,有的咖啡店、奶茶店就採用了一種無需吸管的直飲杯,打開杯口的小蓋就可以直接喝到飲料。直飲杯的出現就是一種成本推動的結果,商家能從中節省塑料吸管的成本,又不會影響用戶的就餐體驗,他才有意願去改良。」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莫凡

流程編輯:孫昱傑

相關焦點

  • 網上訂餐選擇「0餐具」 商家我行我素仍提供
    如今近一年過去了,記者調查發現,這一「環保選項」執行起來有些尷尬:在外賣平臺點選「無餐具訂餐」下單後,收到的餐品中大多數仍配有一次性餐具,收取的包裝費也沒有減少。究其原因,外賣平臺雖然增設了「環保選項」,但並沒有對一次性筷子、塑膠袋和餐盒等分別明碼標價,導致一些商戶執行起來並不明確,而用戶也在無形之中為自己並不需要的餐具買單。
  • 跟一次性餐具「說再見」
    來源:法制日報下班路過甜品店,買杯飲料取根一次性吸管;加班時叫一份外賣,商家配有一次性筷子和刀叉……7月以來,生活中常見的這一幕將受到限制。根據規定,自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餐飲服務業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筷子、調羹等四類一次性餐具。快遞包裝、一次性餐具,是當前生活垃圾最大的增量來源之一。
  • 上海禁一次性餐具,外賣餐具需勾選,餐飲企業將會做出什麼改變?
    根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此前制定的《上海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錄》,自2019年7月1日起,餐飲服務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目錄內的一次性餐具,包括一次性筷子、調羹、叉子、刀。同時,上海鼓勵社會監督,舉報違規行為,並給出了舉報電話。餐飲企業將會做出什麼改變?
  • 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商家做到了嗎
    便利店內的一次性餐具。 外賣平臺 選了「無需餐具」,商家還是會送 11月30日,市市場監管委發文,約談網絡訂餐平臺,指導督促其外賣業務的一次性餐具,從「點餐即提供」向「不選不提供」服務模式轉變。
  • 實行多年收效微,外賣「無需餐具」成空談?
    原標題:實行多年收效微,外賣「無需餐具」成空談?   如今,外賣已成為不少人的「日常標配」。隨著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許多消費者在點外賣時會勾選「無需餐具」這一選項,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最近有許多市民反映,即便勾選了「無需餐具」,商家還是會提供一次性餐具。隨之而來的是,手邊堆積的一次性餐具越來越多,反倒成了另一種浪費。
  • 7月1日起,上海外賣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網友:難道得隨身帶筷子?
    據透露,塑料勺子是上述餐飲門店消耗量較多的一次性餐具。訂餐平臺:不再默認提供餐具實體門店要力證自己沒有「主動提供」,網絡訂餐平臺也有類似「煩惱」。記者在「餓了麼」上看到,消費者下單時,如果不需要餐具,可以選擇相關選項,用支付寶付款後獲得「能量」。
  • 外賣平臺「無需餐具」選項難落地:鄭州有商家依然「下意識」配送餐具
    甚至有受訪者表示,點外賣時還會多要幾份餐具,這樣偶爾吃其他東西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拿來使用,一次性餐具不用清洗十分方便。也有受訪者認為,由於長時間點外賣,家裡囤了好多不需要的一次性餐具,扔了覺得可惜,放家裡又沒有什麼用。
  • 一次性餐具和外賣餐食搭著賣
    原標題:一次性餐具和外賣餐食搭著賣   從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飯館餐廳將不得再主動提供包括筷子、勺子、刀叉等一次性餐具,外賣平臺則默認「不勾選=不需要」模式。
  • 生活垃圾減量 調查:一次性用品酒店餐館用得不少
    記者致電懷柔渤海鎮一家知名精品民宿店,酒店工作人員稱,目前酒店已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日用品,客人如有需要可去前臺索取。「目前懷柔區大多數民宿和酒店都已經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了。」飯館外賣常見餐具包「無需餐具」被忽略餐飲店一次性餐具使用情況怎樣呢?
  • 一次性餐具放進外賣套餐,「捆綁銷售」沒商量
    從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飯館餐廳將不得再主動提供包括一次性筷子、勺子、刀叉等一次性餐具,外賣平臺則默認「不勾選=不需要」模式。新規實施已有10天時間,記者注意到,大部分飯館餐廳送出外賣時已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但也有個別餐館推出了1毛錢的付費一次性餐具包,而且與套餐「捆綁銷售」,消費者想取消都沒門兒。
  • 上海推動外賣將無餐具作為必選項,倡導生鮮企業採用綠色包裝
    上海推動外賣將無餐具作為必選項,倡導生鮮企業採用綠色包裝 澎湃新聞 2020-07-02 11:17 來源:澎湃新聞
  • 一次性餐具告別上海外賣 網友:不給餐具怎麼吃飯?
    「外賣費用能不能降一點?」——網友「小泉」提出了疑問。「這意味著以後取餐時,除非顧客主動提出,否則默認不給一次性餐具。」——滬上某快餐門店表示。「用戶下單時,平臺將不再默認提供餐具。用戶將收到彈窗提醒,詢問是否需要餐具,並需要用戶主動確認餐具份數。」——外賣平臺「餓了麼」稱。「通過告知和讓消費者自己選擇要不要一次性餐具,就能證明餐飲單位或餐飲配送單位沒有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這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商戶是被動提供』。」——相關人士表示。
  • 「無需餐具」還是送,餐盒循環嫌麻煩:外賣限塑,難在哪?|「塑」戰
    不過這段時間,他需要向訂外賣的客戶做解釋的場景變多了。 「為什麼沒有配餐具?」「麥旋風雪糕沒有勺子怎麼吃?」 「抱歉,現在深圳區域的外賣平臺是默認您不需要餐具的,如果您要餐具需要專門勾選,您可能漏看了。」「抱歉,現在麥當勞不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了,您需要在訂餐微信小程序上專門購買。」
  • 管住一次性餐具靠的是什麼
    限制向消費者提供筷子、調羹、刀叉等一次性餐具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已有一月,效果幾何?
  • 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新型外賣杜絕「白色垃圾」
    據環保組織調研估算,全國外賣行業每天消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超過6000萬個。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環保的代價越來越大。一次性餐盒的處理成為政府、市民共同面對的問題。在終點消化處理的難度,遠遠小於在源頭減少使用。外賣行業事關食品安全,如何在保證市民安全的前提下,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政府和企業都該進行有益的嘗試。
  •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今日施行 ,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通知》提出,提倡有條件的門店擴改配建餐具清洗消毒設施,逐步推廣使用重複性餐具;外賣業務要從「點餐即提供」向「不選不提供」服務模式轉變。《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餐飲經營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2.《條例》第六十四條第一款:「違反本條例規定,餐飲經營者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的,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 一次性餐具收費0.5元,以後去麥當勞要不要自己帶勺?
    10月17日,深圳麥當勞一次性餐具收費0.5元的消息上了微博熱搜。《證券日報》記者獲悉,深圳麥當勞發布的一則消息顯示,9月15日起,在麥當勞用餐,使用包括刀、叉、勺等在內的一次性餐具,消費者需要付0.5元。 記者打開麥當勞APP、美團及餓了麼等訂餐平臺發現,麥當勞深圳門店菜單中增加了餐具這一選項,該選項共兩個選擇,為「必選品」。
  • 外賣不能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好嗎 一次性餐具有什麼問題
    對於外賣而言,一次性餐具好像成了標配。儘管為了保護環境我們一直在倡導儘量少使用一次性的東西,超市購物袋都已經要收費了。可對於一次性餐具,我們好像始終無法「割捨」。很多人覺得現在的一次性餐具不是都是可降解的嗎?怎麼會汙染環境呢?還是可以使用的吧!
  • 天天叫外賣的你們,想知道打包用的塑料餐具可靠嗎
    眼下,網絡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很多人有網上點外賣的經歷,打開美團、餓了麼等APP直接下單,各種打包的美食就會直接送到門口。不過,在外賣為大家飲食帶來極大豐富與便利的同時,很多人也會產生一些擔心——外賣食物都是用一次性塑料盒、塑料碗盛放,這些塑料餐具安全衛生嗎?天天這樣吃對身體會不會不好?
  • 北京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首日,仍有外賣默認隨餐提供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雅)根據北京市商務局要求,5月1日起,餐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外面買也默認不需要一次性餐具模式。今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大部分餐廳、超市和外賣商家已經按照規定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但一些商家在外賣時仍會默認提供一次性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