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禁一次性餐具,外賣餐具需勾選,餐飲企業將會做出什麼改變?
根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此前制定的《上海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錄》,自2019年7月1日起,餐飲服務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目錄內的一次性餐具,包括一次性筷子、調羹、叉子、刀。同時,上海鼓勵社會監督,舉報違規行為,並給出了舉報電話。餐飲企業將會做出什麼改變?
-
網上訂餐選擇「0餐具」 商家我行我素仍提供
去年6月,首個外賣行業綠色發展公約(綠色十條)發布,倡導外賣平臺引導消費者少用餐具,在用戶下單時設立筷子、紙巾等餐具勾選項,並將為少用筷子的顧客增長積分。3個月後,外賣平臺「環保選項」上線,即用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無需餐具」或「0餐具」。
-
餐盒餐具外包裝袋……我們吃出了多少外賣垃圾?
點的外賣多了,高陽見過各式各樣的包裝,差別主要在餐盒。「一般根據食物的類型,不同商家會採用不同的包裝方式。」 看處置: 餐盒、餐具、外包裝需減量,平臺、商家均可更有作為,垃圾分類帶來利好 如何能在外賣垃圾減量上有所助力?針對筷子、勺子等餐具,不少平臺推出了自動勾選是否需要餐具的選項,但實際使用中,普遍存在問題。 「餐具可以自己準備,反覆利用,這是很容易實現的事情。」
-
一份外賣耗費4個塑料盒 生鮮外賣火爆誰來為包裝垃圾買單
外賣火爆,生鮮快遞業務大增每天夜晚11時許,仍然可以看到外賣騎手在大街小巷穿梭。「餓了麼」平臺數據顯示,進入6月以來,南京市夜晚外賣訂單量相比4月增長35.4%。7月28日下午6時許,在浦口區一家企業工作的高菲,又在手機上點了一份外賣。
-
外賣平臺「無需餐具」選項難落地:鄭州有商家依然「下意識」配送餐具
根據艾媒諮詢的報告,截至2018年,全國的外賣用戶已增長到3.58億,整個外賣市場已突破2400億元。幾大外賣平臺數據顯示外賣平均客單價已超出40元,若以此粗略估計,2018年全國每天送出外賣超千萬份,則每日送達消費者手中的餐盒等包裝數量也是千萬級別。【每日超千萬份的外賣垃圾都去哪裡了?】
-
武漢:年底前禁售塑料購物袋和一次性餐具,禁塑將納入誠信記錄
今年底,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環保袋和紙袋等將成為推廣應用的主打產品為加強對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的監督管理,武漢市將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菜籃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鼓勵設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裝置,方便群眾生活。推廣集貿市場購物袋集中購銷制。推廣使用生鮮產品可降解包裝膜(袋)。
-
紙制化妝品包裝興起 食品餐飲行業推行紙漿餐具 「以紙代塑」呼聲...
並且這不是紙制化妝品管狀包裝的唯一一次應用,未來還將應用到旗下更多品牌的產品上。除此之外,食品行業早已將「以紙代塑」落在實處,越來越多的外賣餐飲商家開始選擇紙制包裝,而企業則通過技術創新,推出了更加安全健康的紙制產品。
-
有害食品包裝將退出舞臺,PLA發泡餐具閃亮登場
購物狂歡過後,又一波包裝材料垃圾來襲。在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也在85%至90%之間。 不僅快遞包裝堆積如山,平日裡的各類飲料包裝、外賣包裝、禮品包裝已讓城市垃圾不堪負重。包裝垃圾超過了生活垃圾中1/3,包裝廢棄物的體積更是佔固體廢棄物的50%。
-
讓鋁箔餐盒「拯救」外賣包裝「垃圾圍城」
6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隨後,上海作為垃圾分類政策的先行試點,7月1日起已全面開始實施,緊接著包括北京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也將全面實行垃圾分類。
-
貴州升級「限塑令」:一次性塑膠袋、餐具、快遞包裝……將...
到2022年,禁限範圍有序擴大,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
-
成都版「最強限塑令」來了 商超外賣將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製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並明確了禁用倒計時。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成都限塑令堅持多元共治,全民參與的原則,也就是說,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社會公眾將共同參與到限塑禁塑的行動中來。《方案》提出,公共機構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加大對符合標準環保綠色產品以及循環再生辦公用品的政府採購力度,減少一次性中性筆等塑料辦公用品使用。
-
向「套娃式」包裝說不!消費升級提升的應是商品品質
外賣有時候也是這樣,一丁點兒調料都會鄭重其事地裝到一個精緻的盒子裡,真的很浪費!」劉茜嘆著氣說。有這種遭遇的,不止劉茜一人。在北京從事網際網路工作的林楠點生鮮、蔬果類外賣的時候,常會發現包裝很「過頭」。據林楠介紹,很多生鮮類外賣會先裹上塑膠袋,敷上冰袋,再用銀色的保溫袋包起來,最外層還要再套上更厚的塑膠袋。
-
快餐店內一次性餐具已少見,外賣訂餐平臺「無需餐具」功能待完善
店長表示,門店主要做的是外賣生意,堂食顧客的比例很小,因此就沒有準備不鏽鋼刀叉等餐具。「而且員工飯點的時候非常忙,很難顧及清洗刀叉,用一次性餐具能方便不少。」外賣訂餐「無需餐具」功能待完善上海地區外賣下單,APP會強制要求選擇餐具數量。
-
2025年底陝西電商企業將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2025年底陝西電商企業將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到2025年底,禁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一次性塑料餐具。各市(區)餐飲領域堂食禁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吸管。到2025年底,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一次性塑料用品。各市(區)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免費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
盒畔創意包裝:業內綠色環保包裝盒設計的踐行者
相關塑料包裝更是存在不可降解、不環保等風險問題,這些處理不當的塑料垃圾引發了一種全球性的環境災難。埋在地下的塑膠袋要經過大約 200 年的時間才能腐爛,這會嚴重汙染土壤健康。為了全面倡導國家關於綠色環保、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政策要求,很多品牌都逐步加入到綠色環保的組織隊伍當中,希望能夠切實踐行綠色環境保護工作。
-
每天消耗6000萬個塑料餐盒 外賣垃圾問題受關注
前不久,環保組織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以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為由,將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訴至法院。如何破解外賣垃圾環保困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在2000萬單左右,產生的垃圾大多被填埋或焚燒周末不想做飯又想改善夥食,北京市民劉科以前經常點外賣。「一開始還不覺得,後來發現包裝等真是太浪費了。
-
一次性餐具和外賣餐食搭著賣
原標題:一次性餐具和外賣餐食搭著賣 從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飯館餐廳將不得再主動提供包括筷子、勺子、刀叉等一次性餐具,外賣平臺則默認「不勾選=不需要」模式。
-
您點的外賣食品包裝安全嗎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統一部署,浙江省餘姚市人民檢察院圍繞網絡食品安全重點領域,辦理了全國首例網絡外賣食品包裝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 今年6月初,針對群眾反映的外賣包裝安全問題,餘姚市檢察院採用問卷調查、現場勘驗、信息核查、行政機關走訪等方式,對轄區10多家提供外賣服務的餐飲店開展調查核實。
-
過度包裝 呼籲快遞箱循環用
快遞業務量爆發,由此帶來的快遞垃圾也不容小覷,國家郵政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至90%。隨著垃圾分類推動全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如何通過供應鏈各環節減少包裝使用,對於物流企業、電商企業都是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