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具和外賣餐食搭著賣

2020-12-20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一次性餐具和外賣餐食搭著賣

  從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飯館餐廳將不得再主動提供包括筷子、勺子、刀叉等一次性餐具,外賣平臺則默認「不勾選=不需要」模式。新規實施已有10天時間,記者注意到,大部分飯館餐廳送出外賣時已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但也有個別餐館推出了1毛錢的付費一次性餐具包,而且與套餐「捆綁銷售」,消費者想取消都沒門兒。

  一次性餐具包竟成「下單必點」

  快到晚餐時間,李女士在「魏家涼皮」點了一份臺灣滷肉飯和一份米皮後。提交訂單準備付款時,手機屏幕上突然彈出一行小字:「需要選擇『下單必點』下的商品才可下單哦」。

  什麼是「下單必點」商品?李女士發現,在下單按鈕上還寫有一行提示語,「未點必選品」。而這所謂的「下單必點」商品,是涼皮店本月剛剛上架的新品——一次性餐具包。

  記者注意到,魏家涼皮店的公告欄中明確提出:本店「即日起將不提供免費一次性餐具包,如需要,請點擊購買」。

  按照提示,記者點擊了這款「新品」。在一次性餐具包中,共有兩個不同的選項,排在最前列、系統默認的選項為「是(1人份)」一次性餐具包,如果選擇這個選項,需要額外支付0.1元的費用;而如果選擇另一個「否(1人份)」選項,則不會提供一次性餐具,也不用額外付費。

  不僅如此,魏家涼皮店還特別新推出了20款含有一次性餐具包的新套餐。比如,一次性餐具包、秘制涼皮、經典肉夾饃組成29.8元套餐;一次性餐具包、肉夾饃、米皮組成26.6元套餐。每一款套餐都將一次性餐具包放在選項的首位,並且已「貼心」地主動幫顧客勾選了「是」選項。記者發現,如果選擇了20款套餐中的任意一項,即使在付款時備註「無需餐具」,結帳時,「一次性餐具包」的選項還是會出現在帳單中,根本無法刪除。

  「這不是相當於變相鼓勵大家購買一次性餐具嗎?」李女士無奈地表示。

  魏家涼皮店工作人員就此答覆記者說,5月1日之前,一次性餐具都是免費提供給顧客的。從5月1日開始,按照規定,顧客點外賣額外選擇一下是否需要餐具,魏家涼皮店會收取1毛錢的餐具成本費。「如果需要多套一次性餐具,您在底下備註就行。」

  多家外賣平臺可選「無需餐具」

  記者先後登錄美團、餓了麼等多個外賣平臺發現,在下單時,外賣平臺均已提供了「無需餐具」的選項。魏家涼皮連鎖店推出的收費「一次性餐具包」,屬於店家自行設置的「附加內容」。除了魏家涼皮外,像和合谷一類的餐飲店也推出了「需要餐具」和「無需餐具」的選項,只不過如需一次性餐具,仍然免費提供。

  記者先後在吉野家、新川麵館等多家飯館下單購買了蓋飯、涼麵、涼皮等快餐,發現有的商家主動提供了「無需餐具」選項,有的則沒有提供選項。

  在吉野家的外賣單上,記者故意沒有勾選是否需要餐具。收到外賣後,吉野家的送餐員掏出一雙一次性筷子詢問記者:「您選的是環保單,您確定不需要一次性餐具?還是忘了勾選『需要』?」當得知記者不需要一次性餐具後,送餐員將一次性筷子放回了送餐箱。

  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按照新規的要求,從5月1日起,無論是餐飲經營者,還是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都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並應當設置醒目的提示標識。如違規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將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再次違反規定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本報記者 張楠

(責編:鮑聰穎、高星)

相關焦點

  • 北京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首日,仍有外賣默認隨餐提供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雅)根據北京市商務局要求,5月1日起,餐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外面買也默認不需要一次性餐具模式。今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大部分餐廳、超市和外賣商家已經按照規定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但一些商家在外賣時仍會默認提供一次性餐具。
  • 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新型外賣杜絕「白色垃圾」
    據環保組織調研估算,全國外賣行業每天消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超過6000萬個。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環保的代價越來越大。一次性餐盒的處理成為政府、市民共同面對的問題。在終點消化處理的難度,遠遠小於在源頭減少使用。外賣行業事關食品安全,如何在保證市民安全的前提下,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政府和企業都該進行有益的嘗試。
  • 快餐店內一次性餐具已少見,外賣訂餐平臺「無需餐具」功能待完善
    現場探訪快餐店堂食區域 方便餐具已少見慶豐包子鋪,堂食區域提供了可循環使用的餐具。自備餐具去餐飲店有難度,那麼店家在提供餐具時能否做到一次性餐具的減量?記者走訪了廣渠門、磁器口與崇文門附近的多家餐飲門店,發現一次性餐具在堂食中已經比較少見。
  • 一次性餐具告別上海外賣 網友:不給餐具怎麼吃飯?
    還有不到一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就將施行,其中有一項規定和許多喜歡點外賣的市民相關: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包括一次性筷子、調羹、叉子和刀。「外賣費用能不能降一點?」——網友「小泉」提出了疑問。「這意味著以後取餐時,除非顧客主動提出,否則默認不給一次性餐具。」——滬上某快餐門店表示。「用戶下單時,平臺將不再默認提供餐具。
  • 跟一次性餐具「說再見」
    來源:法制日報下班路過甜品店,買杯飲料取根一次性吸管;加班時叫一份外賣,商家配有一次性筷子和刀叉……7月以來,生活中常見的這一幕將受到限制。根據規定,自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餐飲服務業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筷子、調羹等四類一次性餐具。快遞包裝、一次性餐具,是當前生活垃圾最大的增量來源之一。
  • 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商家做到了嗎
    外賣平臺 選了「無需餐具」,商家還是會送 11月30日,市市場監管委發文,約談網絡訂餐平臺,指導督促其外賣業務的一次性餐具,從「點餐即提供」向「不選不提供」服務模式轉變。
  • 外賣餐具上門回收,這樣的環保行為代價不菲
    外賣行業事關食品安全,如何在保證市民安全的前提下,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政府和企業都該進行有益的嘗試。為了破解餐盒垃圾困局,京城商家開始推行新型外賣餐具,通過二次上門回收實現垃圾減量。但這樣的環保行為代價不菲,能否大範圍推廣成為一大懸念。
  • 火鍋送鍋,雞煲送煲……你點外賣時願意為非一次性餐具買單嗎?
    最近,林小姐在辦公室和幾位同事點了個雞煲,沒想到商家連沙煲都一起送來。記者調查發現,廣州點外賣送非一次性用品的商家不止一家,日料蓋飯和煲仔飯送沙煲、火鍋送電鍋等情況都有出現。那麼,送這種非一次性用具到底是「錦上添花」還是「必備配置」?這額外的支出是商家自負,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對此又有什麼看法呢?
  • 餐飲堂食服務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商超、外賣年底禁用不可...
    近日,市商務局印發《天津市商務領域禁止銷售限制使用塑料製品行動方案》,提出到今年年底,全市購物中心、商場、超市、便利店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建成區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北京要求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個別餐館仍「必須用」
    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北京多數餐館、便利店和外賣平臺都能做到不主動提供、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但也有個別餐飲門店仍使用一次性餐具,而且「不提供非一次性餐具」。外賣平臺的「是否需要餐具」成必選項5月17日中午,新京報記者在位於北京雙井富力城附近的一家便利店看到,在售賣套餐檔口的明顯位置和收銀臺,都貼有「本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筷子、勺子、叉子」的告知,購餐的顧客也沒有人索要一次性餐具。
  • 外賣不能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好嗎 一次性餐具有什麼問題
    對於外賣而言,一次性餐具好像成了標配。儘管為了保護環境我們一直在倡導儘量少使用一次性的東西,超市購物袋都已經要收費了。可對於一次性餐具,我們好像始終無法「割捨」。很多人覺得現在的一次性餐具不是都是可降解的嗎?怎麼會汙染環境呢?還是可以使用的吧!
  • 一次性餐具放進外賣套餐,「捆綁銷售」沒商量
    「過去點外賣,商家往往會塞進一次性筷子、勺子等一堆餐具。我家的一次性筷子堆了半抽屜。」「有時明明只點了一人份的外賣,送的筷子卻有一大把,太尷尬了。」這樣的事,估計習慣點外賣的市民,以前多多少少都遇上過。
  • 堂食擬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國家發改委4月12日發布《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塑料製品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根據《徵求意見稿》,快遞塑料包裝中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等被列入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名單。
  • 7月1日起,上海外賣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網友:難道得隨身帶筷子?
    肯德基和麥當勞方面也向記者明確,會在7月1日前後採取一系列動作,做到「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主要做法是在門店內的點餐區等醒目位置張貼告示,告知消費者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內部已經在加緊人員培訓,顧客索要再提供。」上述餐飲內部人士表示,以後取餐時,除非顧客主動提出,否則默認不給一次性餐具。
  • 升級版限塑令目錄徵求意見,堂食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原標題:升級版限塑令目錄徵求意見,堂食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國家發改委官網4月10日消息,為推動落實被稱為升級版「限塑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以下簡稱《意見》),細化各領域塑料製品禁限生產、
  • 餐盒餐具外包裝袋……我們吃出了多少外賣垃圾?
    一份不到30元的外賣餐食,產生的垃圾包括4個餐盒、2套餐具、1個外包裝袋,其中,附贈的醋、糖等在丟棄時均未開封使用。本報記者 李 婕攝  消費者點了約合常規2人分量的餐食,並在外賣訂單中備註「無需餐具」,但是送來的外賣裡仍附帶了2套餐具。本報記者 李 婕攝  隨著手機下單叮咚一聲響,幾公裡之外的餐廳後廚開始忙碌起來。
  • 上海徐匯區市場局「愛滬餐-食安封籤」保障外賣餐食安全
    以每張「食安封籤」8分錢計,全市每天外賣訂單數百萬份,全年投入需要幾千萬元,無論餐飲單位、外賣平臺抑或政府部門,資金等支出客觀。同時,外賣商戶使用「食安封籤」,需在列印外賣訂單小票後,再另行張貼,也增加了商家的時間成本。此次徐匯區推出的「愛滬餐-食安封籤」項目,通過找準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實現互惠共贏。
  • 上海禁一次性餐具,外賣餐具需勾選,餐飲企業將會做出什麼改變?
    據上觀新聞此前報導,很多星巴克門店都將調味吧檯內的吸管撤走了,而當顧客提出打包外帶食品時,店員並沒有提供一次性的刀叉和勺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遵照規定,必須做到「不主動提供」,公司認為在調味吧檯放置一次性餐具供顧客取用的行為,也有「主動提供」之嫌,因此索性將相關一次性餐具撤走。
  • 外賣火了 需求大了 一次性餐盒銷量猛增
    為避免人群聚集和病毒感染擴散的風險,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目前餐飲店還不能提供堂食。餐飲商家因此轉變了銷售方式,通過外賣、無接觸取餐等方式積極謀求發展,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碗筷等一次性餐具也隨之變得「緊俏」起來。廚房工作人員用一次性餐盒打包食物。
  • 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行動方案》提出,加大禁止「洋垃圾」進口監管和打私力度,進一步完善聯防聯控機制,推進落實綜合治理和立體防控措施,確保「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落實到位。2021 年起,禁止在廣州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等單位食堂以及商業綜合體、餐飲企業餐飲堂食服務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