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
進入倒計時
其中有一項規定
和許多喜歡點外賣的市民相關
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
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
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
違者,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
處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也就是說:
7月1日起
上海外賣將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對於這項規定
許多市民表示認可
▽
@Paris:有時點一份外賣,送來3、4雙筷子,太不環保了
@輕盈:人人都少用一些一次性餐具,能大幅減少垃圾
也有一些人持觀望態度
▽
@小莫:一套餐具也不提供,難道隨身還得帶筷子?
@梅子:外賣本來就是為了解決就餐不便,起碼應該提供一套餐具
還有人懷疑會步「限塑令」後塵
▽
@三石:也就是說,以後一次性餐具要收費了嘍
@cassie:看來要和塑膠袋一樣了,想用就得買
那麼,現實情況究竟如何?
記者做了一番調查
快餐門店:把餐具都「藏」起來
最近一些細心的顧客注意到,很多星巴克門店都將調味吧檯內的吸管撤走了,而當他們提出打包外帶食品時,店員並沒有提供一次性的刀叉和勺子。
吸管悄然被撤走,旁邊的刀叉勺也將步其後塵
「這是為了配合上海相關規定而做出的調整。」星巴克華東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周,公司內部剛剛下發通知,要求星巴克中國華東區域所有門店不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的刀叉勺、紙杯和溼紙巾。
以刀叉勺為例:
如果消費者在店內食用相關食品,默認提供不鏽鋼刀叉勺;
如果消費者外帶打包食品,除非消費者主動向店員提出,否則店方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刀叉勺。
上述負責人表示,遵守《條例》相關規定,必須做到「不主動提供」,公司認為在調味吧檯放置一次性餐具供顧客取用的行為,也有「主動提供」之嫌,因此索性將相關一次性餐具撤走。
雖然吸管撤走了,但記者注意到,紙巾還在調味吧檯內。對此,星巴克方面表示,餐飲服務者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其實有一份名單,紙巾不在該名單之列。
根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上海市餐飲服務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錄》,餐飲服務單位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餐具有4種:筷子、調羹、叉子、刀。
對此,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安全監管處負責人表示,該目錄中的4種一次性餐具都具有可替代性,而餐盒、飲料杯等一次性餐具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尤其是外賣行業很難替代,因此仍允許餐飲服務單位提供。
肯德基和麥當勞方面也向記者明確,會在7月1日前後採取一系列動作,做到「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主要做法是在門店內的點餐區等醒目位置張貼告示,告知消費者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內部已經在加緊人員培訓,顧客索要再提供。」上述餐飲內部人士表示,以後取餐時,除非顧客主動提出,否則默認不給一次性餐具。據透露,塑料勺子是上述餐飲門店消耗量較多的一次性餐具。
訂餐平臺:不再默認提供餐具
實體門店要力證自己沒有「主動提供」,網絡訂餐平臺也有類似「煩惱」。
記者在「餓了麼」上看到,消費者下單時,如果不需要餐具,可以選擇相關選項,用支付寶付款後獲得「能量」。如果跳過該選項,直接支付,系統會默認提供餐具。如此一來,餓了麼或平臺上的在線商戶便構成了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餐具。
餓了麼與美團外賣平臺上雖然都有讓消費者選擇「無需餐具」的選項,但如果消費者不予理睬,系統就會默認提供餐具
對此,餓了麼方面回應稱,將於7月1日推出「推薦無需餐具」功能:
用戶下單時,平臺將不再默認提供餐具。用戶將收到彈窗提醒,詢問是否需要餐具,並需要用戶主動確認餐具份數。
另一家網絡訂餐平臺「美團外賣」也向記者發來了回應,稱將對平臺進行優化,以後,上海地區用戶在美團外賣下單,「餐具數量」將成為提交訂單前的必選項。
用戶下單時,界面將新增提示「應上海新條例要求:商家不得主動向您提供一次性餐具,請按需選擇餐具數量」。
相關人士表示,通過告知和讓消費者自己選擇要不要一次性餐具,就能證明餐飲單位或餐飲配送單位沒有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這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商戶是被動提供」。
不要餐具,打包費會降低嗎?
還有消費者直言,外賣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後,原本含在打包費、送餐費裡的餐具成本是否應該扣除?對此,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均表示,這部分的價格都由平臺上的商戶自主設定,平臺一般不幹預。
就此問題,記者詢問了環貿iapm商場內兩家與網絡訂餐平臺有合作的餐飲單位。兩家餐飲單位均表示門店外賣價格下降的可能性很小。
一家港式茶餐廳的負責人表示,原本掛在平臺上的外賣價格中,的確含有一次性餐具的費用,但這部分費用主要對應的是塑料餐盒的成本,隨塑料餐盒一起提供給消費者的餐具套裝(筷子、紙巾、竹籤)的成本則相對可以忽略,相當于贈送給消費者。因此,就算消費者只需要一次性餐盒,不需要其他一次性餐具,外賣價格下降的空間也極小。
還有不少消費者抱怨,即使在訂餐時選擇了「無需餐具」,但送餐時飯店仍會提供一次性餐具包(主要有筷子、勺子、竹籤、紙巾)
上海翰鴻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金瑋表示,餐飲商戶與配送單位是否會將「節省」下來的一次性餐具成本在餐飲與服務費裡扣除,屬於商戶與配送單位的自主經營行為,並不能強行要求。但他認為,如果外賣費用中的確包含了一次性餐具的成本,應當向消費者明示並由其決定是否接受,這是對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尊重。
限制提供,不如改用其他餐具
其實,不讓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只是促進源頭一次性餐具垃圾減量的一種手段。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指出,這種手段和「限塑令」類似,都是通過將某種產品的使用變得「不方便」,來倒逼消費者儘可能延長相關產品的使用周期,從而在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
一次性餐具的獲取和使用越艱難,成本越高,可循環重複使用的餐具就越有機會
但在一次性塑料餐具這個領域,由於消費者長時間的「依賴」短期內難以改掉,所以單純的限制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而不限制該產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減量效果,反而可能促進了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
有專家認為,最極端的情況下,雖然商戶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可消費者人人都主動索要,那便完全沒有減量的效果。
相比限制商戶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或許鼓勵他們儘量用其他餐具來替代一次性餐具,會有更好效果。
比如,將門店內的所有刀叉勺都換成可反覆清洗消毒的不鏽鋼材質,用可清洗餐籃代替塑料或紙碗杯等。
此外,還可以鼓勵消費者自備可反覆使用的餐具,由門店給予一定費用的減免,並提供可清洗這些餐具的場所。
某餐飲品牌用來代替一次性紙袋、紙盒的餐籃
對於這項規定,你怎麼看?
你有什麼好建議嗎?
留言說說吧!
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