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期待國家學分銀行的建成

2020-12-25 中國網教育

[編者按]2012年6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正式委託國家開放大學開展國家「學分銀行」制度研究與實踐項目。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與實踐,目前這項研究在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等方面已經取得可貴的進展。學分銀行建設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邊研究、邊完善、邊推進,尤其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本刊從667期起,特闢「學分銀行」專欄,陸續刊登相關研究報導文章,希望這項工作能夠得到大家的關注和支持。

承擔教育部「學分銀行」研究項目

記者:教育部為什麼把國家「學分銀行」制度研究與實踐項目委託給國家開放大學來做呢?

楊志堅:國家開放大學是一所新型大學,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促進全民終身學習。因此,在正式掛牌成立之後,就根據《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方案》提出的要求,全力以赴開展「學分銀行」建設的相關探索。成立了專設機構——學分銀行管理辦公室(學習成果認證中心),在編制、人員、政策、經費等各個層面大力支持,進行了頂層設計及整體的建設規劃。並且對「學分銀行」制度本身進行了相對系統深入的研究。

教育部根據教育《綱要》要求,設立「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研究與實踐」項目進行研究和探索。考慮到國家開放大學的性質、定位和前期開始的工作基礎,決定將項目委託我校研究,開始相關探索,為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奠基。

記者:國開承擔該項目的基礎和優勢是什麼?

楊志堅:國家開放大學前身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過30多年辦學積累,已經形成了一個立體覆蓋全國不同區域和不同行業的辦學系統,並且建立了一套統籌規劃、分級管理、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這是國開的一個獨特優勢,也是國家寶貴的辦學資源。此外,國開在電大多年來開展合作辦學、整合社會資源的基礎上還積極推進與城市、與行業、與企業和與高校的四大聯盟建設,也為本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廣泛合作的平臺。同時,除開放教育外,國開還開展了大量非學歷繼續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等,從而構成了成人教育領域中最為齊全的繼續教育專業與課程群和繼續教育機構群,這一優勢可以為本項目在國家開放大學系統內,在學歷繼續教育之間、非學歷繼續教育之間、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之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進行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以及橫向溝通、縱向銜接的實踐探索。這是國開的優勢。

在階段性成果基礎上繼續努力

記者:作為項目總負責人,親歷國家「學分銀行」制度研究與實踐項目,請您談談目前項目取得了哪些關鍵性成果?

楊志堅:國開自2012年6月獲批承擔項目以來,經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探索,項目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從國家層面進行了頂層設計,初步構建了以學習成果框架為核心的制度模式,明確了「框架+標準」的技術路徑,以學習成果認證服務體系和信息平臺為依託的制度運行載體,以及制度運行的保障環境,包括政策、經費、質量等,並在學習成果框架研製、認證標準開發、認證服務體系建設等若干關鍵性環節進行了驗證性的實踐,國家「學分銀行」制度雛形初步顯現。

記者:除此之外,國家「學分銀行」制度研究與實踐項目還有哪些重要進展?

楊志堅:作為制度運行的另一個重要載體,國開學分銀行信息平臺建設也取得了重要進展。7月1日,國開學分銀行信息平臺建設正式啟動,預計將於2015年初試運行。

為探索制度運行載體,國開從2013年7月啟動了學習成果認證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在全國建立了47個學習成果認證分中心(認證點),覆蓋30個省市地區、17個行業。目前,學習成果認證中心已完成了電大開放教育350多萬在校生的基礎信息入庫工作;各試點分中心也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已為近3萬名非學歷學生創建了學習帳戶。其中,國開空軍學院分中心將學分銀行機制植入到學習型軍營建設體系,完成了40萬官兵的學習帳戶建立工作。

當下,項目已進入全面收官階段,國開正緊鑼密鼓地籌備項目驗收工作,進一步梳理和完善已取得的成果,為下一步試點工作的啟動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項目從局部的驗證性實踐逐步走向全面實踐。

記者:您對項目取得的成績是否滿意?承擔該項目對國開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楊志堅:對學銀辦現在取得的成果我是很滿意的,也是肯定的,但這僅僅是階段性的成果。因為項目還沒有付諸實施,還沒有全面啟動。未來我們面臨的問題和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我們在國家「學分銀行」制度研究與實踐項目上所做的努力,既是為推進全民終身學習,也是為國開樹品牌。很多機構也做過學分銀行的探索,但是都沒能做成全國性的,如果國開做成功,這個項目就支撐起國開的品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來國開學習,國開的口碑越來越好,進而推進國開自身的建設,從更大範圍來講,也會直接影響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

期待以政府之力推動國家學分銀行的建設應用

記者:對於項目下一階段的探索,您有哪些建議?

楊志堅:我剛才提到,國開在項目探索上目前取得的成績,只是學銀辦在過去兩年裡努力的成果,但是未來,他們面臨的挑戰之多、問題之尖銳是難以想像的。因此,我們要在實踐探索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拿出一個讓老百姓一看就明白的方案。還要把學術性的語言變成通俗的語言,讓老百姓非常清晰地明白國開學分銀行是一所什麼樣的銀行?怎麼操作實現自己的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

記者:國家積極推進學分銀行的建設,您對國家學分銀行的建設有哪些看法?

楊志堅:我認為國家一定要建一個國家層面的學分銀行,如果沒有國家層面的學分銀行,我國終身學習「立交橋」是建不成的。正如我一再強調的,國開擔負著服務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任,因此,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為國家學分銀行的建設做探路人。當前我們通過項目帶動國開學分銀行的建設,正是在為國家制度的建立打基礎。在國家層面的學分銀行正式建立之前,國開學分銀行應該積極為制度的落地和實施,當好急先鋒,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協同社會各方力量先行先試,為國家學分銀行的建立積累經驗,做好基礎建設。國開也會積極調配各種資源,全力以赴支持這項工作。

相關焦點

  • 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解讀《關於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
    針對教育部日前出臺的《關於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在線學習》雜誌於2016年3月刊封面專題刊登了對國家開放大學楊志堅校長的專訪。在專訪中,楊志堅校長表示,教育部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多方聽取意見,全面歸納和總結各方觀點,形成了《關於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這是很不容易的,意見中提出的12項重點任務,其核心是要創建新型大學。
  • 開放大學的掌舵人——記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
    從國家開放大學的籌劃到正式成立,一位來自廣西的教育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就是國家開放大學的校長——楊志堅。  1959年,楊志堅出生在廣西梧州市蒼梧縣。1975年高中畢業後,楊志堅經歷了兩年知青生活,當過兩年汽車修理工人。4年基層經歷,為之後30餘年工作奠定了基礎。  1979年,楊志堅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武漢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到教育部從事高等教育宏觀管理工作。
  • 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一行赴貴州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調研工作
    5月25日,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一行蒞臨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座談會上,李皖校長介紹了近年學校發展概況,錢慶生副校長介紹了信息化建設的進展,李勤副校長介紹了學分銀行和社區教育推進情況
  • 楊志堅:走中國特色開放大學之路
    第27屆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理事會(ICDE)世界大會正在舉行,中國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從ICDE秘書長嘉德(Gard Titlestad)手中接過「ICDE傑出機構獎」的獎盃。投身教育事業逾30年,他深諳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理念和訴求;出任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7年,他又將推動教育公平、共享教育資源、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夢想付諸實踐,以情懷與擔當帶領國家開放大學邁出堅實步伐。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楊志堅談國家開放大學建設
    新華網北京7月6日電 題:搭建全民終身學習「立交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楊志堅談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新華社記者吳晶國家開放大學什麼樣?哪些人可以申請入讀?
  • 楊志堅:信息化對國家開放大學具有重大意義
    2013年7月23至24日,國家開放大學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會議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楊志堅、校長助理楊孝堂及43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開放大學)主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領導及信息中心負責人、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各盟(市)電大分校的領導共計130名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由國家開放大學校長助理楊孝堂主持。內蒙古自治區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侯元,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趙東出席會議並致辭。
  • 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轉型需要勇氣 更需要改革創新
    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向大會寫賀信,並代表國家開放大學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會代表的蒞臨致以由衷的歡迎與感謝。由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楊孝堂代為致辭。今天,在「網際網路+」國家戰略的指引下,開放、遠程教育必須要有擔當,既要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發揮重要的角色作用,在與傳統校園教育的「錯位發展」中,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也要藉助信息技術的力量,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薄弱學校、貧困地區、困難群體傾斜,讓人人都能夠享有公平優質的教育。
  • 「國家開放大學2013年度十大新聞」全面揭曉
    中國網·國開在線頻道用新聞報導記錄了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的每一項進展、每一個進步。五分鐘課程網、雲教室的亮相、10家行業學院的成立、學分銀行的建設、ICDE大會的成功舉辦……入選的十大新聞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國家開放大學為社會經濟發展及實現教育公平所做出的貢獻,在遠程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開拓創新精神,以及所呈現出的新的形象和新的影響力。
  • 國家開放大學校長:學校辦學要緊貼社會需求
    人民網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 郝孟佳)近日,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楊志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學校辦學要緊貼社會需求,尤其要跟行業企業聯合起來辦學,把企業和行業的需求融入進教育教學的改革中,才能更好地培養高技能人才,這也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到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 國家開放大學2020年秋季招生簡章
    20世紀70年開放大學成立以來,國家開放大學日益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它以開放教育為基本特徵,強調教育觀念的開放、辦學方式的開放、學習對象的開放、教育資源的開放,為每一個有願望、有能力學習的社會成員提供高等教育的機會和服務。&34;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在1日舉行的國家開放大學文化建設座談會上說:&34;根據國家開放大學的建設規劃,今後將著力開展四項探索。
  • 封面 | 楊志堅 走中國特色開放大學之路
    招生106萬,總註冊學生360萬,2017年是國家開放大學掛牌成立五周年,招生數和註冊學生數都達到歷史第二高峰。站在歷史的節點上,楊志堅感慨萬千:「五年來,我們走過一條既非常艱難,又目標明確,同時充滿諸多挑戰的一條路。」
  • 促進國家開放大學建設再上新臺階
    原標題:促進國家開放大學建設再上新臺階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大會上提出的六點要求,以敢啃硬骨頭、敢於挑重擔的精神,積極推進國家開放大學建設和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 國家開放大學成立一年:讓「微課程」走入百姓家
    在「國家開放大學5分鐘課程網」上,已建成的3600多個「微課程」涉及「詩例的評賞」、「經穴按摩」、「西方經濟學」等50多個系列,內容涵蓋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哲學社科、教育體育、語言文字、經濟管理、科學技術、農林牧漁、生活休閒等十個大類。    「我們將學習、名師、分享等融會在5分鐘課程網上,讓『微課程』走入尋常百姓家,真正服務於全民終身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 凝聚體系力量 國家開放大學推進教育脫貧攻堅
    中國網訊 4月25日,國家開放大學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楊志堅,副校長鞠傳進,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胡衛鋒以及來自「三區三州」地區和對口支援「三區三州」地區、國家開放大學「長徵帶」教育精準扶貧工程覆蓋地區等27家相關分部領導、學習中心負責人共計80餘人參加了會議。
  • 國家開放大學黑龍江分部及糧食學院在黑龍江電大成立
    5月24日上午,國家開放大學(黑龍江)暨國家開放大學糧食學院成立揭牌儀式在黑龍江電大舉行。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和黑龍江電大黨委書記石德新為國家開放大學(黑龍江)揭牌,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嚴冰和黑龍江省教育廳教育信息化處處長門海為國家開放大學糧食學院揭牌。
  • 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建設試點專題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會議交流了試點組織工作及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中心建設與運行研究課題的進展情況,研討了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建設中總部與分部的職責分工及相關問題,並對下一步工作作出了安排。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副校長嚴冰、校長助理楊孝堂及參加試點的黑龍江、江西、湖南、甘肅、青島、廣州、西安、天津等8所省級電大的校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嚴冰主持。
  • 國家開放大學舉辦首屆教育類專業教師教學技能大賽
    國家開放大學校領導楊志堅、劉臣、楊孝堂、劉向虹、亓彥偉等出席決賽。副校長劉臣主持了大賽頒獎典禮,宣布獲獎名單。黨委副書記楊孝堂擔任大賽評委。本次決賽既是參賽教師面授教學技能和網絡教學技能的綜合展示,也是對其學科知識和遠程教育教學理論的全面檢驗。決賽面授教學設計方案說課、面授課程展示、網上教學設計方案說課、專家點評等環節。
  • 國家開放大學申請增列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專家評審會召開
    中國網5月28訊(記者 閆景臻 通訊員晉洪宇)5月28日,國家開放大學申請增列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專家評審會在五棵松校區舉行。中國石油大學校長張來斌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校長鄧軍教授、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郭軍教授、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張志強教授等20位評審專家參加會議。
  • 會計信息化證書可以抵免學分!​納入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體系!同學除了一張學歷證書,你還需要這個證書!
    ♩2019年12月,受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國家開放大學面向社會開展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服務的專設機構)委託,中標聯合(北京)認證有限公司對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委員會《會計信息化證》唯一授權運營方實施了教育培訓服務認證的現場評審。
  • 【關注】學分銀行、網際網路+終身教育……廣東開放大學模式試點10年成果多多
    在這十年的時間裡,作為試點之一的廣東開放大學進展怎麼樣,又有哪些新的特色?記者專訪了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校長劉文清博士、研究員。打造網際網路+的終身教育模式《方案》指出,到2025年,國家開放大學將實現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並重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在線教育水平居於國內前列,建成技術先進、功能強大、面向全民的終身教育平臺,引領「網際網路+教育」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