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分銀行、網際網路+終身教育……廣東開放大學模式試點10年成果多多

2021-02-28 廣東高教學會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國家開放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以促進終身學習為使命、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網際網路+」為特徵、面向全國開展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

辦學40多年來,國家開放大學和44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地方開放大學)及市州分校(市州廣播電視大學、開放大學)、區縣工作站(區縣廣播電視大學、開放大學)共同組成了覆蓋全國的開放教育一體化辦學體系,累計招收學歷教育學生2050萬人,畢業學生1512萬人。

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辦好開放大學」。同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明確,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雲南省、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展「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

轉眼間,國家開放大學和五所省級開放大學「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已近十年。在這十年的時間裡,作為試點之一的廣東開放大學進展怎麼樣,又有哪些新的特色?記者專訪了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校長劉文清博士、研究員。

打造網際網路+的終身教育模式

《方案》指出,到2025年,國家開放大學將實現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並重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在線教育水平居於國內前列,建成技術先進、功能強大、面向全民的終身教育平臺,引領「網際網路+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在開放教育的探索道路上,廣東開放大學主動擁抱信息革命新成果,以線上教學為主,線下授課為輔,以現代信息技術緊密聯繫來自全省各地多個行業、多個教育層次的學生。」 

劉文清表示,學校現有在校生42.2萬人,辦學42年累計培養各級各類畢業生126萬人,助力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廣東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文清指出,開放大學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有職業教育的新賦能,更是繼續教育的主力軍。

針對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廣東開放大學積極推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面向全民終身學習,建設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廣東老年大學、廣東終身學習網等大型學習平臺和粵港澳大灣區老年教育研究基地等研究平臺,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提供助力。

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近年來,廣東老年大學按照資源共享和普惠性原則開展辦學,依託基層開放大學設立了40餘所市縣老年大學分校,努力形成老年教育辦學網絡。

目前廣東終身學習網已逐步形成了「省、市、縣、鎮(鄉)」四級網絡。學校立項「粵港澳大灣區老年教育研究基地」,是華南片區首個專注老年教育的省級高校重點人文社科平臺,將打造華南老年教育研究高地。

學校長期探索形成「學養結合、混合多元」的老年教育模式,獲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在多次老年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活動中作為典型案例推廣分享。

劉文清表示,當前廣東開放大學致力於打造終身學習雲服務平臺,在傳統平臺功能的基礎上逐步融合學分銀行功能,成為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為一體、富有海量學習資源、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學習需求的基礎平臺,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

學校推進在線平臺銜接,開啟對接模式,共享在線資源,融合服務功能。同時推進高等教育學分認定和轉換工作,建設學分銀行服務網點,實現學分認定、積累和轉換,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此外,學校推進區域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與港澳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於資歷框架的職業教育的合作。

《方案》指出,國家開放大學要基於開放教育和技能社會特點,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緊貼職業自主設置應用型、技能型學科專業。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積極培育特色學科,提升科研能力,優化專業建設,深化課程改革,增強實訓實操環節。

近年來,廣東開放大學主動對接行業需求,大力發展產教融合,探索了一條自己的特色化發展之路。

「產教融合要整合社會、學校等各方資源為企業服務,只有校企雙方需求都能滿足的校企合作才能長久,所以,機制要靈活開放,人才資源要流動共享,專業建設與社會服務要對接地方需求。」劉文清表示,近年來,學校積極聯合行業企業、兄弟院校,共建協同育人平臺。

例如與廣東知名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合作,成立了機器人學院,校企共同投入、協同辦學、共育人才、共攻科研,是全省第一家實際實施混合所有制的產業學院。

此外,還有標準化學院、健康產業學院,也都是與全省領軍企業、行業協會合作共建。學校還與中山大學等聯合開展網際網路+居家養老健康雲平臺的相關研究,並且成功落地。

「可以說,廣東開放大學在專業建設等方面探索了一條自己的特色化發展之路。」劉文清說。

此外,學校還積極推進專業改革,新辦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等7個專業,推動專業建設提質培優。

學校標準化工程專業全國領先,建有全省唯一的省級標準化協同育人平臺;社會工作(社區養老服務)專業是廣東唯一的全國職業院校養老服務類社工示範專業點;物聯網工程技術專業通過省品牌專業驗收;工業機器人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產教融合成效明顯。

按照開放教育和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思路,整合全校專業建設資源,培育了6個深度服務區域產業轉型發展的高水平專業群。

近日,廣東省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辦公室落地廣東開放大學,學校將以此為契機,深入探索將行業企業人才評價標準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推動專業鏈與產業鏈、就業鏈的融合。

《方案》強調,要探索國家開放大學「集團化」辦學模式,按照「集團化」辦學架構,進一步優化體制機制,完善辦學體系的治理結構,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集約共享和高效運行,發揮協同效應和規模效益,加快實現統一的辦學質量標準。

據劉文清介紹,截至目前,廣東開放大學體系包含19所市級分校、69所縣級分校和20餘所行業分校,基層分校已基本更名轉型為開放大學,是開放大學試點建設中唯一實現全體系整體轉型發展的省份。

學校依託覆蓋全省城鄉的辦學體系,利用遠程開放教育優勢,開辦了44個適應廣東產業轉型發展的本、專科專業。

學校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構建了包括社區教育、老年教育、鄉村振興教育辦學網絡等的終身教育大樞紐。

廣東開放大學體系設立了70多所社區大學、老年大學,面向城鄉社區居民廣泛開放社區教育、老年教育。

與此同時,學校還注重發展鄉村振興教育,率先探索鄉村振興教育新模式,與雲浮市合作,以雲浮開放大學為基礎,共建雲浮鄉村振興學院,設立了龍灣分院、稔村分院等村(居)分院,將鄉村振興教育網絡延伸到鄉鎮、村(居)一線,把教育服務送到鄉間田頭,探索形成鄉村振興教育「雲浮模式」。

學分銀行是一種模擬或是借鑑銀行的功能特點,使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的一種管理模式。學生每學一門課、每拿一個證書,都可以存進「學分銀行」,當滿足條件時,就可以「支取」相應的資歷。

《方案》指出,國家開放大學要加快學分銀行建設,釐清與省級學分銀行的關係,建立學分認定體系和標準,開展學分互認試點,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學分的有機銜接。

近年來,廣東開放大學牽頭研製了《廣東終身教育資歷框架等級標準》,是全國首個終身教育資歷框架地方標準。

同時,廣東也明確了全省高等教育在籍學生的境內外學歷與非學歷學習成果,均可基於資歷框架和學分銀行開展學分認定和轉換,並明確了8種具體轉換辦法。

廣東開放大學還探索了從國家及省示範(重點)中職、國家示範(骨幹)高職遴選特色專業進行對接,實行「全日制中職(高職)教育+開放教育」一體化的培養模式探索,學習成果和資歷成果進入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推進學分認定、轉換與積累,暢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渠道。

2015年,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正式開建。劉文清介紹,自學分銀行建設以來,依託信息管理平臺,建立終身學習帳戶56萬個,存入資歷成果1256萬個,涵蓋中職、專科、本科、培訓成果及業績成果,涉及開放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類型;

在廣東開放大學27個專業開展學分認定與轉換試點,涉及學歷課程、技能大賽、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證書等資歷成果的認定和轉換,覆蓋本科、專科、中職三個層次,涉及500多門學歷教育課程、190種職業資格證書以及210項培訓課程、技能競賽、業績等學習成果,學分認定和轉換實踐覆蓋近十萬人。

與此同時,廣東開放大學還積極推進粵港澳資歷框架對接。2017年1月開始,省教育廳、省教育研究院、學分銀行管理中心積極推進粵港澳資歷框架對接。

2019年6月25日至26日,廣東省教育廳在粵港澳資歷框架建設三方研討活動中與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籤訂了《粵港資歷框架合作意向書》,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暨青年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高等教育局籤訂《粵澳教育培訓及人才交流合作意向書》。

相關焦點

  • 【教育關注】學分銀行、網際網路+終身教育······廣東開放大學模式試點10年成果多多
    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辦好開放大學」。同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明確,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雲南省、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展「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轉眼間,國家開放大學和五所省級開放大學「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已近十年。
  • 建立終身檔案、學習成果可轉換學分,國家級學分銀行呼之欲出
    按照「統一規劃、試點先行、分期推進」的原則,目前北京市學分銀行首先是在北京市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開展試點,逐步對職業培訓、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非學歷教育的學習成果、各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以及個人工作經歷、實習經歷、競賽成果等開展學分認定,轉換成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學分。
  • 學分銀行與終身學習體系建設丨公開課筆記36
    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體系 2012年啟動建設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目前,共建有75家學習成果認證中心(認證點),覆蓋全國30個省市地區、24個行業的三級(總中心-分中心-認證點)服務網絡,44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開放大學)均參與了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成果認證中心建設。 3.
  • 訪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期待國家學分銀行的建成
    [編者按]2012年6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正式委託國家開放大學開展國家「學分銀行」制度研究與實踐項目。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與實踐,目前這項研究在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等方面已經取得可貴的進展。學分銀行建設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邊研究、邊完善、邊推進,尤其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
  • 廣東開放大學在校生規模佔全省高校在校生1/10
    11月24日,由廣東開放大學主辦的新時代開放大學建設與展望研討會在廣州召開。廣東開放大學累計培養畢業生126萬,在校生約44.8萬,佔全省高校在校生規模10%;2019年招生量與全省高職擴招規模相當。201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明確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的改革任務由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雲南省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承擔。2012年7月和11月,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先後審議批准,對廣播電視大學系統進行轉型的6所開放大學試點工作正式開始。
  • 開放大學拿什麼面向未來
    廣東終身教育學習網、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是學校的重要平臺和重要載體。作為廣東省全民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廣東終身學習網以「1+N」模式構建省、市、縣(區)三級聯動學習平臺,面向社會成員提供公益類課程,服務於全民終身學習,目前有效學習約50萬人次。
  • 做好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有哪些要求?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委託國家開放大學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簡稱X證書服務平臺)和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信息平臺(簡稱學分銀行信息平臺)上線試運行。2020年4月5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的部署,結合「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簡稱學分銀行)建設。
  • 廣東開放大學舉行一流開放大學推進會
    2018年11月18日,廣東開放大學,這所惠及百姓的新型大學在四十周年華誕之際,舉辦一流開放大學推進會,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彰顯成果、凝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學習型社會建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和廣東老年開放大學也正式成立。此外,院士講座、校友工作座談會和廣東開放大學體系書畫作品展也吸引了大批校友師生參加。
  • 以慕課為核心,升級版學分銀行「學銀在線」開通
    人民網北京11月10日電 10日,學銀在線開通暨學分銀行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國家開放大學與新教育研究院、超星集團合作研發的完全基於學分銀行理念開發的新一代開放學習平臺——「學銀在線」正式開通,標誌著學分銀行進入以慕課為核心應用模式的快速發展的嶄新階段。
  • 廣東開放大學:強化與社會互動
    廣東開放大學:強化與社會互動 2016-06-13 來源:綜改司   廣東開放大學立足區域發展需求,設計專業課程,開展合作辦學,提供教育服務,收到良好成效。
  • 教育者永遠「不忘初心」|長三角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將統一身份認證
    圖說: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 採訪對象提供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上海開放大學(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中心)表示,將總結前期成果,不斷創新,牽頭做好長三角地區開放教育學分銀行(簡稱長三角學分銀行)建設和運行工作,更好地服務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建設
  • 長三角地區開放教育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玉梅,浙江省教育廳專職副總督學舒培冬,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員、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儲常連等三省一市教育廳分管領導,上海開放大學校長袁雯及蘇浙皖三省開放大學分管副校長,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門職能處室負責人,以及四地學分銀行管理中心主任、有關工作人員等出席會議。會議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終身教育處處長蘇鐵主持。
  • 華南師範大學、廣東開放大學網絡教育招生簡章
    (4)專本銜接, 成果積累學校設置專科和本科對接的課程。課程註冊的學生所學課程經考核合格,可獲得相應課程結業證書,課程學分和成績存入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若繼續學歷教育,學分和成績有效。修滿專業規定的畢業學分並達到相關要求,可獲得相應的學歷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可授予相應學位。
  • 楊志堅:走中國特色開放大學之路
    ICDE給出的頒獎詞是:「中國國家開放大學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以及改革創新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信息技術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建設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的『學分銀行』等方面,成績卓越,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大學發展之路,得到了中國政府和百姓的認可和讚譽。」  聚光燈下,掌聲響起。
  • 北京市學分銀行管理分中心落戶房山
    11月,在北京市第十六屆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暨2020年職業教育活動周開幕式上,北京市學分銀行正式啟動,北京開放大學房山分校作為管理分中心獲授牌。北京市學分銀行建設按照「統一規劃、試點先行、分期推進」的原則開展,首先在北京市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開展試點,然後逐步對職業培訓、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非學歷教育的學習成果,各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個人工作經歷、實習經歷、競賽成果等開展學分認定,轉換成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學分。
  • 雲南開放大學助力雲南省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
    月—2017年12月),雲南開放大學多措並舉履行和提升雲南省終身教育服務中心的職責和功能,助力雲南省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  建設雲南省學分銀行  學分銀行借鑑、模擬銀行的某些功能和特點,以學分為計量存儲單位,為學習者建立個人終身學習檔案,對學習者在不同時間、不同教育機構取得的各類學習成果(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非正式、非正規的學習成果)進行認證,並進行存儲
  • 眾議生風丨職業教育「學分銀行」時代到來,高職院校...
    本文原標題:《眾議生風丨職業教育「學分銀行」時代到來,高職院校如何構建學分制?》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從2019年開始,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帳號,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
  • 雲南開放大學正式成立 用手機可隨時隨地上大學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辦好開放大學」,「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建設以衛星、電視和網際網路等為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及公共服務平臺,為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
  • ...學習學分銀行揭牌儀式暨學分銀行建設研討會在重慶廣播電視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李林曙,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常務副主任鄢小平,64所重慶高校分管教學與繼續教育有關校領導、教務處、繼續教育學院負責人,江蘇、四川、成都學分銀行負責人,學分銀行分中心、華東師範大學黃健教授應邀參會。據悉,學分銀行是為學習者設立學習帳戶,以學分的形式認定、記錄、儲存、兌換來自不同渠道的學習成果,是深度服務重慶市學習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
  • 「學分銀行」試點如何操作?教育部:學習成果計入個人帳號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學校要積極參與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以及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試點,對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登記和存儲,計入個人學習帳號;鼓勵將學生取得的行業企業認可度高的有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已掌握的有關技術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