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9102年了,還有反對學英語的人?

2021-02-19 新聞哥

最近,王思聰又火了。

事情的起因是撫順作協副主席花千芳在網上發文稱,「英語是一樣廢物技能」,有專門的人幫忙翻譯就行了。

於是著名留學生王思聰不滿了,直接回懟「910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X?」

這下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為實際上,出過國的人真的不多。

據彭博社報導,中國目前僅有5%的人口擁有護照。就算這擁有護照的人口都出過國,那中國依然有95%的人沒出過國。

相當於罵95%的中國人都是傻X,不是站在了群眾的對立面是什麼?

難怪群情激憤。

但新聞妹認為,王思聰這番話未必是瞧不起沒出過國的人。

他的本意可能只是想懟一懟花千芳這種固步自封,不願意接觸外來文化,守著井底非覺得頭上天空特別美的短見之徒。

但沒想到這句話卻傷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情感,說得實在是蠢。

很顯然王思聰在群眾的罵聲中知道自己誤傷好多友軍,所以在接下來和花千芳的罵戰中,王思聰迅速改口稱自己並非看不起窮人。

隨後,王思聰還把自己微博頭像改了,換上了花千芳的照片。

並配文「NMSL」,啥意思不用說了吧?

被江蘇網警提醒涉人身攻擊後,王思聰立即澄清「NMSL=Never Mind the Scandal and Liber」(永遠不要理會謠言和中傷)

諷刺的是,微博上一大堆人跟著轉發,但卻很少有人意識到王思聰用錯了單詞,不是「Liber」而是「Libel」。

雙方繼續互懟了幾輪後,以花千芳要求王思聰道歉,並索賠1.6億告終。

看倆人好一頓互噴,我的感想就是,王思聰整場操作,真是沒素質中夾雜著有道理。

王思聰姑且算「話糙理不糙」。

可對於花千芳那一派」英語無用論「,我的直觀看法就是:又蠢又壞。

先說這「英語無用論」蠢在哪兒。

王思聰雖然說話難聽,但妹子很認同他說的「文化是翻譯不來的」。

早前,王思聰在網友提問中就就說過,「學英語不是學知識,是開發自己的思維模式,開發一個自主判斷能力」。

這個「自主判斷能力」就很有意思了。

花千芳覺得英語無用是覺得大家要如果看外文資料,搞一支專業的翻譯團隊就完事兒了。

先不說請專業翻譯團隊的費用多少,到底有多少人能負擔的起。

就算負擔得起,那些專門請翻譯的人也得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得到的信息是經過別人「過濾篩選」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大部分話語權仍在英文世界手中。

不會英文的結果,是別人說什麼,就你接受的就是什麼。

這類人無從辨別翻譯信息真偽,他們是最容易被一些「外網」來的消息洗腦的。

比如人家英文原文報導明明是「維生素C可能對降血糖有一定幫助」,有心人一加工,就變成了「維生素C能治糖尿病!」

於是有人看到後扔掉了手中的降血糖藥,開始泡起了維C片。

這不是禍害人嗎?

但你說他翻譯的不對嗎?也對,每個詞都沒翻譯錯。

只是巧妙地增減了一些關鍵詞,就足以在國內攪和起腥風血雨。

再打個比方,現在很火的一句話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

有知乎網友百度這句話的出處時發現了兩個版本:

一是出自NBA球星艾弗森之口。

二是電影《少年漢尼拔》中的一句臺詞。

然而事實上,如果在GOOGLE上用英文搜一下,你會發現,這句話出自德國哲學家尼採。

說句難聽的,學不好英文,就要一輩子用百度搜索,一輩子囿於信息差之中。

真是太可怕了。

明明人們通過努力可以做到看懂這個世界,獲取新的知識。

結果有人非要鼓吹人們放棄這項能力,去吃人家嘴裡嚼爛的東西,去接受經過篩選的二手信息。

再說「英語無用論」為何壞。

表面上看,花千芳站在廣大窮人的立場上說全民學英語無用,只有一小部分人用得上英語,這是在拉其他十幾億人給這精英當墊背。

翻譯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英語就是精英該學的,普通人沒必要」

花千芳已經默認了兩個階層的對立,鼓吹普通人放棄英語學習,那剝奪的就是大多數普通人選擇上升的可能性。

不管這些普通人未來是否用得上,先學了起碼不至於到未來需要用的時候抓瞎吧?


現在推行的教育,更多的是為了給學生的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高考目前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他給了所有人一條公平的賽道。雖然很多人說「唯分數論」不可取,但至少他是公平的。

農村出來的孩子,未來也有可能坐在清華的研究室中。

提倡全民減負,真正害得反而是花千芳口中的「中下層的大多數人」,不學英語,就等於卡斷了這條上升通道。

不說別的,就現在的英語補習班價位了解一下?

真正的「精英階層」不會放棄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外語,學校不教,他們會花錢去外面學。

而剩下的大多數人,即便想學,也要付出極高的金錢成本,真的能承擔這成本的有多少家庭?

到頭來,塔尖的那些知識、財富就還是壟斷在那一部分人手中,塔尖下的就只能在「減負」的美夢中往下沉淪。

所謂階級壁壘,就是這麼來的。

最後一句,9102年如果真的還有人覺得學英文沒用,那他就別學了。

畢竟無論在何時,總還是需要一些炮灰的。

相關焦點

  • 都2020年了!為啥還有人反對學習英語?高考「取消英語」可行嗎?
    不懂基礎數學,以後連錢、時間都差不明白,生活飽受困擾。而「英語」一直飽受爭議,首先我們日常生活並用不上這門語言,其次英語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花太多的時間在英語上了,所以一直有人高舉「取消英語」的大旗,認為應該將英語踢出高考。反對學英語的多是這3類人第一類:農村父母雖然現在農村發展迅速,大多數孩子也都考上大學了,但是基礎教育還是不能與城市相比。
  • 9102年是什麼意思 誇張了時間的久遠
    9102年是什麼意思 誇張了時間的久遠時間:2019-03-31 17:16   來源:德榮科技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102年是什麼意思 誇張了時間的久遠 德榮科技 這段時間很多人在抖音和微博的評論中看到一個關於9102年的梗,這個梗出現的時候很多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現在明明是
  • 王思聰刪博 曾懟大v花千芳英語廢物說純屬「傻X」
    此話一出,立即引發爭議,並惹來王思聰發文「回懟」:「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的傻屌?」因事情引來的爭議很大,20日,王思聰刪除了與花千芳的互懟內容。王思聰回懟花千芳王思聰認為,儘管出國可以用翻譯軟體,但這些軟體並不能翻譯出文化。
  • 9102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抖音最火的網絡流行語科普
    抖音最火的網絡流行語科普 這段時間很多人在抖音和微博的評論中看到一個關於9102年的梗,這個梗出現的時候很多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現在明明是2019年,怎麼一下子就9102年了呢?這年份完全就不對嘛!還是說有人穿越時空到達   原標題:9102年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都9102年還看DPS統計,這奶媽怕是睿智
    國服95版本也已經開放了20多天了,相信各位玩家對於全新的95版本都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因為國服這次更新的95版本是跨版本更新的,玩家們的裝備其實是落後當前的版本的。再加上相比韓服,國服的鳥背副本和超時空漩渦副本的血量都被調高了好幾倍,所以在目前的95版本,鳥背和超時空漩渦團對於國服玩家而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大家都知道,目前國服超時空漩渦團隊伍的攻堅配置基本都是一個奶加3個25C互保,純C打造一般基本沒人要,一些團長甚至點名不要紅眼,於是又產生了一條新的「鄙視鏈」,很多玩家竟然又開始看不起在上個版本中大放異彩的紅眼。
  • 9102年,香港人的英語水平怎麼樣了?
    日常交流也用英語嗎?口語不好的會不會被瞧不起?都講港式英語聽不懂,怎麼辦?不地道的英語表達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交友、求職等方方面面,相信很多人都有那些被英語耽擱的瞬間!說實話,這是令人感覺比較難受的環節——非常吵,所有人都搶著說話,而我有時因為周圍人多,怕自己的問題很傻反而不敢發問了。所以基本上每個Networking Event下來,我都精疲力盡。HR也會開玩笑說:「我知道你們這次實習之後的一星期內也許都不想再和別人說話了。」
  • 都9102年了,還在糾結買啥電腦嘛?(數媒篇)
    首先,讓本喵先帶各位鏟屎官來了解一下9102年的電腦都有什麼吧~電腦可分為臺式機和筆記本兩類,但是他們內部的構成都是一樣樣的,都是由CPU、主板、散熱組件、顯卡、網卡、音效卡、內存、硬碟、光碟機通常有些人會問,一臺電腦最重要的是CPU,那?是不是越高越好啊?
  • 9102年最佳英美劇 每一部都值得你把被「權遊」砸碎的電視買回來
    9102年應該是英美劇作品的大年。雖然在上半年,全球觀眾目睹了史上最大的美劇翻車爛尾現場,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大批質量上乘的英美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正可謂是「一個《權力的遊戲》倒下了,無數個好劇站出來」。真香三個女人,三個時代,三條線索,不斷的切換,唯一的共通點就是她們都住在同一所房子裡並最終「搞死」了自己的老公。難怪有網友說:都到9102年了,談戀愛哪有殺老公好看。
  • 9102年了,沒想到我還是上當了……
    作者是一個學醫10年的博士,還是大醫院的正牌醫生,但在自己爺爺眼裡,他說的話還不如電視上的偽專家和那些初中畢業推銷保健品的管用。小編在網上隨便一搜索,被保健品坑害上新聞的真心數不勝數。保健品產業的暴利也是讓人咋舌。把保健品包裝成神藥,進貨價30元一盒的保健品,甚至可以以7980元一盒售出,差價達266倍之多。
  • 減壓小課堂 | 都9102年了,還不找個新方法來減壓!
    在2018年發布的中國首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中顯示,目前我國的焦慮人口已達到10億人左右。緩解現代人的焦慮,幫助10億焦慮人口減壓勢在必行。最方便的減壓方式——減壓玩具最健康的減壓方式——運動健身最藝術的減壓方式——"秘密花園"塗色書最玄妙的減壓方式——瑜伽冥想最輕鬆的減壓方式——催眠治療現在都9102年了,得講究創新,有沒有新潮的減壓方式呢?當然有了,最近有種叫做"漂浮減壓"的新方式正悄悄地流行起來。
  • 我不需要英語,卻學了10年的英語!值得嗎?
    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樣的疑問,學英語,有必要嗎?特別是所有的學生,都學英語,有必要嗎?當你看見1個中國學生,他的英語水平比母語還流利,是誰辱沒了祖宗?當你看見1個中國學生,走路都聽著英語單詞,卻中文錯字連篇,這是誰的錯?
  • 都9102年了,還有電影玩兒癌症梗?
    可從影片本身的質量來說,對不起,豆瓣5分都嫌多。先說劇情。好多人應該還不知道,這片子是翻拍的十年前的韓國同名電影。兩部電影年齡差10歲,可無論從故事主架構,還是內裡流淌的狗血基因,90%是一樣一樣兒的。
  • 為什麼要學英語?英語有那麼重要嗎?
    學習英語就可以開擴眼界,不學英語就是井底之蛙,什麼邏輯?難倒不學英語就一定不能成為國家棟梁?難倒不學英語就一定會一無事成?英語就那麼重要?我看未必!我不反對學英語,我只是覺得英語在我們中國並不能抬到那麼高的位置。我今年60歲,在念大專(理科)時,英語是主課,英語不及格拿不到文憑,所以把大量時間用在了英語上。
  • 別誇大「英語」的作用
    別誇大「英語」的作用最近網上關於英語是在高考中否取消引起網友的廣大討論,作為一名二十三年老教師只想說:別誇大「英語」的作用。一、英語只是一個交流工具。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與人溝通更為方便,但不能作為升學的標準。英語與其他語種一樣,方便與人交流,作為中國學生,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這個上面,確實是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二、英語不能救國也不能強國,因為它不能代表新進科技。在中國,英語教學在過份強調其重要性了,其實很多外國學生面對中國的英語考試,也是手足無措的,及格的不多。這是因為英語在語法方面不夠科學。
  • 「上海信訪」公布9102個案例,市民關注些啥
    原標題:「上海信訪」公布9102個案例,市民關注些啥全市超過60%的信訪都來自於網絡來信和電子郵件,網絡成為市民主要的投訴渠道。  2014年11月起,上海市信訪辦開始在「上海信訪」網公開部分投訴建議信件和單位回復,同時公開按期辦結率、公開回復率、好評率。  截至2018年11月23日,「上海信訪」共公布了9102份案例。在這9102封來信中,上海市民都在關注什麼樣的問題?
  • 高考科目應不應該剔除英語?浙大鄭強教授:過度追求英語是不自信
    但是他還是覺得,英語不應該被捧得太高。對於鄭強教授的這番話,臺下觀眾發出了陣陣掌聲,相信是他的話引發了大家的共鳴。其實近幾年,關於英語的去留,一直有著廣泛的討論。早在2017年,人大代表李光宇就曾提案,建議將英語改成選修課。在他的提案上了熱搜之後,俞敏洪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是堅決支持英語作為高考科目的。
  • 被英語綁架的中國人
    2017年,全國人大代表李光宇提出「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的建議。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表示,學習英語已經不再純粹由國家決定了,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我覺得取消英語考試這個建議有點倉促,甚至比較魯莽。」 3月19日上午,與王思聰爭辯的這位網友再發微博:我並沒有反對學英語,我反對全民苦學英語。
  • 9102年安全算法生存之道
    一些以前認為固若金湯的加密算法,比如md5哈希算法,sha1算法都已經不再安全。那麼,現在都已經9102年了,我們應該怎麼選擇算法,以保證安全呢?本文蟲蟲就給大家說說時下算法安全相關的選擇。網際網路上有大量相關材料,但是沒有一個東西統一說明具體選擇的標準,碼農和運維們都不知道如何選擇設置。安全行業中的許多人完全專注於加強密鑰的長度,最大化暴力攻擊的難度,他們選擇符合目標基準的最大可能密鑰,這樣會讓他們感覺最安全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們選擇實際上不是最佳的,而且還可能有礙安全。實際上,超過某個閾值,在大的密鑰也不會帶來更多的安全性。
  • 都9102年,還有人玩回合制遊戲?老玩家:我能為所欲為
    那麼今天,小編就替廣大回合制玩家(原諒我代表大家…),說一下回合制遊戲到底有哪些樂趣,是其他任何一款遊戲都替代不了的! 《夢想世界3D》主打有趣好玩,回合制玩家能在其中享受燒腦策略回合PK,也能體驗休閒佛系小遊戲,不謙虛滴說,回合制遊戲能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 情人節吃雞裡秀恩愛,那你有本事來結婚啊 玩過吃雞的朋友們應該都注意到一點:吃雞裡有很多關於情人節的活動。
  • 9102年了,還被劉詩詩佟大為新劇潑一臉狗血
    《如果可以這樣愛》開篇就是一對男女車禍死亡,且這一對男女都是各自有家庭的。他們的另一半是這部劇的男女主,劉詩詩飾演的電視臺欄目主編白考兒和著名鋼琴家耿墨池。聽聽……連名字都透著一股小言既視感。前十分鐘,以為它是一個懸疑片,以出軌的一個家庭,兩對男女死因真相和情感關係糾葛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