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就關小黑屋?聰明的父母懂得這樣做

2020-10-15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薩姐出品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孩子貪玩,把他關到樓道裡反省,這樣的做法可行嗎?

孩子正值幼兒園大班,特別貪玩,有點叛逆,這天因為不肯聽話做作業,被家長一氣之下關進了樓道。

家長想讓孩子好好反省,承認了錯誤就能進屋,怎奈,孩子在門外一直大哭不止,家長也犯了難,既心疼、又矛盾,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對是錯。

不出意外,評論區幾乎是一邊倒的不支持,其實,這位家長也未必不知這種方式的欠妥之處。

只是道理我都懂,實踐起來卻又是另一番景象,畢竟,孩子一旦哭鬧不聽話起來,真的是太磨人了。

好說歹說不肯聽,脾氣一旦壓不住,哪裡還顧得上「溫柔而堅定」,只想讓孩子趕緊安靜下來,解決完問題,還自己一片清淨。

把孩子關進小黑屋,雖然簡單粗暴,卻也快速有效,孩子通常能很快的安靜下來。

只是,它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其實不然。

01

關小黑屋有用?其實是假象!

在一期《告訴世界我可以中》,4歲的球球因為和弟弟發生爭執而大哭不止,被爸爸關進小房間冷靜。


爸爸想讓孩子知道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也希望孩子能意識到錯誤、承認錯誤。

於是,他隔著門一遍遍地告訴關在屋裡孩子,什麼時候不哭了、認錯了,就可以出來。

在爸爸的堅持下,也確實見效很快,孩子停止了哭鬧,走出房間,在爸爸的監督下跟弟弟道了歉。

站在爸爸的視角來看,不哭了說明孩子冷靜了,認錯了說明孩子反省了,所以問題得到了解決,姐弟恢復了和睦,結局皆大歡喜。

然而,當鏡頭切換到孩子的角度,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被關進小黑屋的球球並不認為自己有錯,面對門外的爸爸讓自己道歉的要求,她起初是抗拒的。

但是拍門沒用、哭喊沒用,爸爸始終不肯放自己出去,球球確實不鬧了。

安靜下來的球球開始把負面情緒內化,她對著緊閉的房門沉默,趴在床上獨自難過,小臉上寫滿了委屈、不安和困惑。

最後,為了逃離這個環境,她妥協了,跟弟弟道了歉。

爸爸很開心,以為自己把問題搞定了。

但是他沒有發現,孩子的行為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她只是害怕被關起來、害怕被拋棄、而被迫認錯。

心理學上有個TIME-OUT的概念,是指孩子在情緒爆發或者犯了嚴重錯誤時,先把他脫離產生壞情緒的環境,放到一個相對安靜的新環境來幫助他冷靜下來,待到情緒平復了,再慢慢溝通,梳理問題、糾正錯誤。

因為孩子的發育特徵是「情緒腦」佔上風,當孩子正處於強烈的情感中時,他是聽不進任何人話的。

這個觀念沒錯,只是,當這個新環境被錯誤地理解成了「小黑屋」,就不合適了。

其實,脫離當前環境,到一個相對獨立的角落去冷靜,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這個新環境,要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比如,身邊是有媽媽或者爸爸陪伴的。

但小黑屋恰恰是一個相反的存在,孩子獨自置身其中,恐懼的情緒佔了上風,迫於壓力只得做出妥協,才會有認錯的」假象「。

這也正是關小黑屋見效快的原因,不是因為孩子知錯了,而是因為孩子害怕了。

在孩子心裡,比起其他情緒,最害怕的永遠是被拋棄。

所以說,這樣的方式,不僅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還忽略了孩子的情緒,造成內心安全感的缺失,是得不償失的。


02

孩子大哭大鬧不配合?不妨讓他發洩完再慢慢說

我們懲罰孩子的原因,絕不是想逼他屈服,而是想幫他改正不良行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那麼,真正解決問題的前提,是要先幫他梳理好情緒。

美國發展心理學阿爾黛·索爾特博士曾說:哭泣是機體在進行重新建構時所做的努力,它是一個自愈的程序,孩子的每一次哭泣也正是他在進行自愈的表現。

可見,孩子哭鬧並非絕對的壞事,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他還沒有成熟的方法來化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哭就是他最易掌握的宣洩情緒的手段。

也正因如此,要求孩子「不準哭」才是最殘忍的控制,讓孩子冷靜下來思考問題的方法,絕不是逼他把悲傷內化,憋在心裡隱忍,而是承認他的情緒、允許他先把情緒排解掉,此時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的陪伴。

其實,當孩子正處於強烈的情感中時,他最渴望的也正是被父母看見和理解。

一旦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是被認可接納的,達到了「共情」,他自然會放下內心地牴觸,慢慢放鬆自己冷靜下來。

孩子之所以哭鬧,是因為他還不懂得如何準確地表達自己,這也是成長中需要慢慢習得的功課,需要父母一步步地耐心引導和傾聽,也只有在弄清楚導致孩子產生情緒的真正原因之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所以,與其把孩子丟進小黑屋讓他「快速冷卻」,不如蹲下來,抱抱他,關注他,等等他,待他情緒宣洩完,再跟他一起找到原因、探討方法。


03

「不聽話」才是成長需要的樣子

哈佛大學教師蘇珊大衛曾說:

在生活中如果一味地強調正面思考,而去忽視負面情緒,情緒敏感力就會不足,從而也會無法敏銳地體察到他人的感受。

其實,好的成長不需要「太聽話」,因為孩子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探尋自我、找到自我的過程,他需要在反覆試錯和糾正中完成對自己定義。

「小黑屋」的武力鎮壓更多只會破壞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迫使孩子因為恐懼害怕,而變得畏難怕錯、不敢表達,被動變得乖巧沉默。

被剝奪了情緒表達權的孩子,往往也會降低自我評價,慢慢過於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壓制自我、討好他人。

無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它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只有把表達情緒的權力還給孩子,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認可的,才會更樂意表達自己,成就自己。

說到底,孩子需要的不是無錯,而是成長。

允許孩子不太乖,他才能在一次次「試錯」中真正學到經驗,明辨對錯是非,慢慢學會正確處理問題、處理情緒,這也才是我們真正想要賦予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成長其實很快,比起小黑屋,不妨多給孩子一點時間,陪他慢慢成長,聽他慢慢說……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聽話關小黑屋,後果遠比你想像的要嚴重
    最近跟幾個家長閒聊孩子的教育問題,其中一位寶媽說,她家熊孩子太皮了,打罵這種小兒科已經是小菜一碟,完全起不了震懾作用。經過苦思冥想,她終於找到了一個「治娃絕招」:關進小黑屋面壁思過,如果再不聽話,就用繩子捆著,嘴巴用膠帶粘住......還洋洋得意地說,這方法萬試萬靈,保證娃立馬服服帖帖,俯首稱臣。我一邊聽著她口沫飛揚地敘說,背脊骨感到一陣陣地發涼。
  • 《媽媽是超人》扒細節,董潔竟這樣教育兒子,不聽話就關小黑屋?
    頂頂跟在董潔身後,一臉的委屈和小心翼翼,這時董潔的媽媽也附和「不聽話就不吃了。」但董潔的爸爸心疼頂頂就說「過來吃飯吧,先吃飯」,這時董潔聽到後將矛頭直接指向了父親「我不是讓你教他背詩嗎,背了嗎?」下次再這樣不認真,懲罰可會比今天更加嚴重!」這時頂頂已經在一旁可憐巴巴地掉眼淚了,但董潔還是掐著腰嚴肅地訓斥頂頂「你到底能不能記住!我一點兒都沒開玩笑!聽到沒有!」
  • 「再哭鬧把你一個人關小黑屋裡」
    看到這個題目,您覺得對待孩子的這種做法合適嗎?一次去朋友家裡閒聊,沒過一會兒,她家三歲的二寶要玩媽媽的手機。「媽媽,我想用你的手機看會兒動畫片兒,好嗎?」「好,玩到鬧鐘響(定了15分鐘的鬧鈴)就停。」「好的呀!」二寶聽話的點點頭說。等時間到了,朋友提醒她該停止了。
  • 孩子被關小黑屋看恐怖片當懲罰,網友:這不是教育,是摧毀人性
    在某論壇上看到這麼一則問題,家中孩子犯了錯,為懲罰孩子,或者說為了讓孩子長記性,就把孩子關進小黑屋,還給孩子播放恐怖片,作者想問網友這樣做對不對。有位網友精闢地回答:這不是教育,是摧毀人性。深以為是!這位家長倒好,直接把孩子送進小黑屋,這不是要活生生把孩子嚇「死」嗎?把看恐怖片和關小黑屋這兩件事單獨分隔開都足以讓孩子嚇得抖一抖,更何況還將這二者合一,很難想像這孩子在裡面有多恐懼!而造成孩子這麼恐懼的推手正是自己最親愛、最信任的爸媽。第三、我們常說,孩子有錯就改,即便懲罰也應該是有針對性地罰。
  • 寶媽的「小黑屋教育」,差點把孩子推向深淵,父母別做這樣傻事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相信不少人,在小的時候都有過被自己家長「關起來」的經歷,這些經歷,也成了很多人心中一道跨不過去的坎。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為某次考試沒有考好,父母覺得很失望,就把孩子關進了密閉的空間讓孩子自我反省。
  • 不聽話的孩子背後,往往站著不懂事的父母
    她利用了孩子怕去幼兒園的心理來控制孩子的行為。這樣只會在無形之中加重了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甚至為了讓自己的「威脅」更有效果。有的大人還會添油加醋,說不聽話,老師就不喜歡,還會關小黑屋。這樣一說,孩子還敢去嗎?我們常常說孩子不聽話,也許是大人不懂事。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最笨的父母才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子女如何教育一直都是很多家長心裡的一個大問題,每個父母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棟梁之才,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會慢慢發現孩子身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父母十分頭疼。以前很多家長在面對搞破壞、調皮搗蛋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去打孩子。
  • 聰明的父母,懂得讓孩子學會調皮
    我已記不清這是樂樂第幾次調皮搗蛋被揍...鄰居經常抱怨樂樂不聽話總是在家裡搗蛋,搗亂一次揍一次,非但沒用,孩子反而顯得更加叛逆,總是和大人「唱反調」,家長十分頭疼。 如果孩子老犯同一個毛病,父母見一次揍一次,而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下一次還是會犯同一個毛病。
  • 聰明的父母懂得做減法
    沙拉曾在《特別狠心特別愛》中這樣寫道:「中國的父母不是不愛孩子,不是不懂得怎麼愛孩子,而是給孩子的愛太多了。」不懂得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災難。聰明的父母都懂的在孩子的人生中做減法。1.減少對孩子的幫助,把成長的自由還給孩子最近很多人都被內蒙古阿拉善的小可愛嘉多寶給圈粉了,小小的年紀,阿拉善就學會了和面和做菜了。做出的味道和菜色,可謂稱得上色香味俱全。
  • 孩子不聽話,拒絕溝通,如何走出父母的「獨角戲」?
    生活中,作為父母的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我們竭力想讓他們避免犯錯或者做一些不恰當的事情,於是,我們告誡孩子不要去做這件事,但事情的結果往往是:明明是父母三令五申禁止的事情,孩子偏偏還是去做了。這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孩子不聽話,對吧?01.
  • 孩子不聽話的責任在大人?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有「城府」
    父母如何做才是「有城府」?1.學會在孩子面前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在孩子面前也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孩子是天生的觀察者,他們能夠從父母的情緒裡面判斷自己行為的嚴重性,所以首先父母要做到「榮辱不驚」。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不聽話能打嗎?能打,但要講方法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不聽話能打嗎?我是一位雙胞胎男孩媽媽,這個疑問將從這2個方面來分析。1、孩子不聽話怎麼教,有什麼處罰手段?2、打了孩子,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嗎?01孩子不聽話時的處罰手段我是一位3歲雙胞胎男孩媽媽。上幼兒園前,是我和我媽帶2個孩子。
  • 教育孩子,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4個字
    在當下,作為80後的我們,早已為人父母。  我們經常因孩子的不聽話而煩惱,為如何去教育而頭疼。那麼怎樣才能在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好的教育,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4個字。也常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你再不聽話就滾出去」,「看看人家,你怎麼就不給我長點臉」,「考了這麼點分數還有臉拿回來給我看」。  現在想起來,父母的那些話就像一把利刃,深深的刻在我們心裡。  也許很多家長會說,孩子不聽話罵一下又如何,又不會影響什麼。
  • 越吼孩子越不聽話,聰明的父母都會選擇這樣做
    昨天晚上和表姐一起通電話,說起孩子的教育她跟我說自己頭都大了。外甥2歲的時候,她就出去打工了,孩子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現在孩子該上小學了,她就讓孩子跟在自己身邊。可是孩子調皮搗蛋,不寫作業,做事磨磨唧唧,一點都不好管,自己本身就是個急脾氣,孩子不聽話,她就忍不住要動手打孩子。
  • 不聽話的孩子,我們要這樣做
    可是這個不聽你話的人是你的孩子,你該怎麼辦?像小時候那樣揍他嗎?要是還是不聽話怎麼辦?可萬一聽話了,那好像更完蛋了——自己生了個什麼玩意,一點主見也沒有?孩子:「我太難了」。但是父母不行,父母必須去逼迫孩子去學習,因為他們終會長大,需要自己擁有生活的能力,像那些天生會讀書的孩子其實極少,絕大多數都是平凡的小孩子,不喜歡讀書,只喜歡玩樂,誰能讓他們玩樂,誰就會成為他的好朋友。……孩子、父母,絕大多數是對立的,因為雙方目的不一致,一個貪玩,一個為未來打算。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的,因為他們沒有當過父母。
  • 網傳關黑屋背單詞 學校校長回應:紙板的房間是隔音棚 不是黑屋
    原標題:貴州131名小學生被關小黑屋背單詞針對近日網絡流傳貴州有學生家長反應孩子被關小黑屋背單詞的事件,6月12日晚,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通過其政府網站對該事件做出了官方回應,責成教育局對學校負責人被就地免職,同時當地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
  • 貴州131名小學生被關小黑屋背單詞 負責人被免職
    (原標題:貴州131名小學生被關小黑屋背單詞)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不懂這3點:聰明父母一定會「聽」孩子的話
    很多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選擇,他們都要求孩子要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他們認為,孩子永遠都不懂事,而自己比孩子見多識廣、考慮周全。因此在父母的眼裡,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讓人更省心、有前途,會被大家認可。
  • 女兒早戀懷孕,被父母狠心關黑屋5年,被救後早已「不成人樣」
    青春期是孩子從幼稚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在這個時候孩子們的身心不太成熟,但身體上逐漸成熟。假如沒有做好思想方面的引導,那麼孩子們很容易因為一時衝動造成早戀。青春期中孩子的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很多家長卻閉口不談。有些問題越是規避越是容易出問題,家長不要用錯了教育方法,這樣會誤導孩子。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陽光開朗的少年,卻因為結識了"惡魔網友"而在痛苦中死去。Breck原本是個開朗、愛社交的陽光男孩,但是自從在網上認識了Lewis之後,他慢慢變得孤僻、叛逆、不聽話,也不喜歡運動和做家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