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外媒近日的報導中了解到,中國臺灣雖然是個小島,但是電商卻十分成熟,網購消費者比例達62%,居世界前列。相較而言,英國的網購消費者比例為77%,美國是66%。
目前電商銷售額佔了臺灣總零售額的11%。
中國臺灣有三大電商網站,分別是PCHome、Momoshop和Rakuten Ichiba Taiwan,它們都不屬於平臺系列,前兩者是當地網站,Rakuten Ichiba Taiwan則隸屬於日本樂天。
中國臺灣的電商網站善於利用社交網絡吸引流量,產品頁面通常都附有社交網絡的分享連結。臺灣用戶最常使用的社交媒體有Facebook、Twitter和Plurk(中國臺灣本地的社交網絡)。
積分制很流行
中國臺灣電商網站經常利用積分回饋消費者,消費者可以利用這些積分換購禮物或者購買商品。比如Rakuten Ichiba Taiwan的用戶使用樂天信用卡支付可以獲得2%的積分回饋,積分可用於購買任何商品。
網站頁面內容很密集
中國臺灣的電商網站頁面設計風格和日本很類似,頁面的內容非常密集。
遊戲最受歡迎
31%的臺灣消費者網購過遊戲,因此遊戲成為最受歡迎的網購商品,其次是app(24%)、優惠券(23%)、服裝配飾(22.7%)、個人護理護膚品和化妝品(14.7%)。
一些國際品牌比如Gap和Zara也在中國臺灣推出了電商網站,說明電商在臺灣非常流行。
跨境貿易頻繁
中國臺灣的地理位置接近日本,因此和日本的跨境電商貿易非常頻繁。此外臺灣消費者也經常從中國大陸的網站購買商品。中國臺灣產品在大陸被認為屬於高品質的商品。
雅虎香港近日宣布要推出香港-臺灣電商平臺,預計首次將有100多個臺灣品牌入駐,眾多臺灣食品、時裝和美容產品將進入香港市場。下一步雅虎香港將把香港的品牌帶給臺灣消費者。
移動端用戶多
中國臺灣的網絡基礎設施很健全,因此移動電商用戶居亞洲前列。超過70%的臺灣網購消費者用手機網購過。而且臺灣消費者經常先到實體店查看商品,然後利用手機對比商品價格,臺灣整體零售業的價格競爭十分激烈。
多種支付方式
中國臺灣大多數網站支持信用卡、貨到付款、銀行轉帳和ibon支付。ibon是7-11便利店推出的支付服務,用戶完成網上訂單會獲得編碼,然後到ibon機用編碼列印繳費單,最後去7-11便利店支付方式在臺灣非常流行。臺灣有5000多家7-11便利店,總的便利店數量超過一萬。
如何進入臺灣市場
進入中國臺灣市場的企業通常是先和臺灣當地的電商合作,經過試點後,再投資發展自己的網站。Gap和Zara就是通過這麼一種模式進入的臺灣市場。
自雨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