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雜誌特約記者 羅旻
希伯來大學主教學樓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先後歷經4次中東戰爭,儘管如此,如今它依然是世界20個最發達國家之一,在許多高科技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歷史上多災多難的猶太民族何以取得如此成就?一個重要原因是,猶太民族把科學視為本民族生活的中心因素,把教育看作是維繫猶太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紐帶,把科學家的智慧當作寶貴資源。以色列的大學被公認為世界一流,其中最著名的首推希伯來大學。
學校的主校區坐落在耶路撒冷市郊斯科普斯山上。《環球人物》記者曾幾次到訪,都為其校園的宏偉壯觀、建築的豪華別致、藏書的豐富多樣讚嘆不已。作為以色列的最高學府,希伯來大學被稱為「中東的哈佛」,它是猶太民族的第一所大學,也是猶太民族在其祖先發源地獲得文化復興的象徵。
學校的主校區坐落在耶路撒冷市郊斯科普斯山上。
猶太人自己的大學
以色列的大學大多與其建國有關,希伯來大學也不例外。
公元70年,猶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第二聖殿被羅馬帝國一把大火焚毀。從此猶太民族就如落葉一樣四散飄落在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後,耶路撒冷一直處在阿拉伯人的控制之下。到了19世紀末期,一批猶太精英提出要重建以色列國,於是發起了猶太復國運動。第一批海外猶太人開始登陸巴勒斯坦,他們以耶路撒冷、特拉維夫、海法為中心,開始拓建定居點,修建村莊和城市。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工業革命的猶太精英想到的不僅僅是修建定居點,同時他們還要創辦猶太人自己的大學。其中,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的數學家赫曼?斯卡支拉教授就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建議猶太民族創辦希伯來大學。1902年,查姆?馬丁?巴博教授和伯索得?菲威爾博士聯合提出了創辦大學的具體規劃。他們的規劃得到了猶太復國運動領導人的支持。
1918年,猶太復國運動領導人、傑出的化學家、政治家哈伊姆?魏茨曼在耶路撒冷的斯科普斯山上主持了希伯來大學的奠基典禮。至今,記錄了當年創建情形的油畫在學校大廳裡仍能看到。7年後,希伯來大學正式運行。它的創辦時間比以色列建國還早30年,猶太民族對教育的重視可見一斑。
希伯來大學的創辦過程與一系列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人物緊密相連,其中就包括物理學家、相對論創立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神經病學家及心理分析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及哈伊姆?魏茨曼。以他們為核心的第一屆董事會為學校的發展確定了三個目標:一是要將其建成具有國際聲譽的高等學府;二是要為猶太人國家的創建與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三是要將其建成一所猶太人的大學。這三大目標也確立了希伯來大學在猶太民族及以色列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責任編輯:孫園園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