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遊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中國在全球化中將不斷自我優化

2020-12-13 百度新聞

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17日電,萬科集團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日前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企業與善於創新的以色列企業合作日益增多,今後雙方有望進一步推動投資與合作的良性互動。

繼完成在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遊學計劃後,王石又來到以色列著名高等學府希伯來大學。他說,選擇到希伯來大學深造,不僅為了深入了解以色列文化,也將致力於推動以色列企業更加積極參與到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推動中以企業在生命基因、數字健康、醫療環保等高科技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以色列在高科技創新和研發方面走在世界前沿。據悉,目前中以企業都看好在機器人、高端製造、汽車技術、醫療康復、生物技術等高科技領域的投資與合作。自2017年3月兩國建立「創新全面夥伴關係」以來,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投資與合作明顯增長。

根據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提供的數據,2017年,中以雙邊貿易額超過130億美元,同比增長15.6%,中國對以投資規模超過65億美元且仍在不斷增長。截至目前,在以色列的中資企業已有30多家,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勞務合作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務實合作,既發展了中國經濟,也為當地創造了近萬個就業機會。

王石說,目前中國企業在高精尖等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中國企業還將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這正為中以兩國企業在高技術領域的相互投資和合作創造機會。他預計,中國將會加大開放力度,以色列也將會在這一過程中發揮更積極的助推作用。

王石表示,中國企業有自信心去搭建創新平臺,吸引國際上的人才、經驗和知識,在創新方面摸索出一條「中國自己的道路」,為創新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他還建議,中國政府在確保大型國企繼續發揮重要角色的同時,還需鼓勵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更多地參與基礎技術的研發。

談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和趨勢,王石說,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堅定而清晰,面對氣候變化、貿易等全球問題,中國的立場鮮明。他表示,相信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還將不斷實現自我優化。

(原題為《王石:中以企業界有望進一步加強投資合作互動》)

轉自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王石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遊學 為期兩年
    王石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遊學11月7日消息,新浪財經今日獲悉,萬科集團創始人、華大控股聯席董事長王石已經抵達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進行為期兩年的猶太文化研究和希伯來文學習。據了解,王石已於10月6日開始首堂專業課。
  • 王石的留學夢:繼哈佛劍橋之後,67歲的王石將赴以色列遊學
    今天,王石在他的微信公眾號上透露,他將於今年秋天動身,前往以色列遊學,時間預期為一年,研究的課題是『希伯來人在東亞的遷徙史』。並表示,以色列最吸引他的是精準農業,尤其是滴灌技術,因為他一直有一個夢想——在 70 歲之後,到戈壁灘上去種莊稼。
  • 留學愛好者王石在哈佛劍橋牛津和希伯來大學的十年
    如今,這種「留學」生活已進入第九個年頭,68歲「高齡」的王石,眼下是正兒八經的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訪問學者」。頭一年的大課上完後,他開始琢磨開辦企業家訓練營,但是這需要整合當地的教育資源,會多很多社會活動,還要時不時去日本。「還是多少有點警惕自己,學習外花的時間不能太多,如果太多的話,那就不要學習了,離開這裡好了。」
  • 王石揭示以色列人擅長創新的秘密:重視休閒、晚讀大學
    ,萬科集團創始人、希伯來大學訪問學者王石等中以嘉賓發表了演講,並與觀眾互動。除了詩人Bialik不太為中國公眾所了解外,其他4位學者在我國都有很高知名度。希伯來大學被譽為「中東的哈佛」,已培養出包括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一大批傑出人才。
  •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期待與中國加強科研合作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阿舍·科亨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抗擊新冠疫情離不開國際合作,國際社會在公共衛生領域開展合作對於抗擊疫情非常重要。此外,以色列和中國正不斷加強創新合作,希伯來大學期待與中國高校進一步拓展合作。
  • 這兩個字是傳奇人物王石遊學中印象最深的一點
    而身為萬科創始人的王石會長不僅是企業界和公益界等領域的傑出代表,還是「學到老,活到老」的楷模。2018年11月,王石前往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進行研究課題為「希伯來人在東亞的遷徙史」的學習。與深圳相似,以色列是一個以科技創新聞名世界的國度,在王石此行中,他在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的同時,也收穫了更多對自己民族的啟示。今天,作為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會長、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應邀分享。
  • 孫其信校長會見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副校長
    孫其信校長會見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副校長Ronnie Friedman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副校長Ronnie Friedman向孫其信校長贈送書籍雙方合影留念  4月29日,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副校長Ronnie Friedman教授和以色列駐華使館國際合作、科學和農業參贊尤博恩Eitan Neubauer一行來我校訪問。
  • 以色列名校系列 |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希伯來文: האוניברסיטה העברית בירושלים‎ 英文: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是以色列國內建立的第二所大學,僅次於以色列理工學院,1918年籌建,1925年建成。也是猶太民族在其祖先發源地獲得文化復興的象徵。
  •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副校長來我校訪問(圖文)
    歐陽永志 攝影  本網訊 4月23日上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副校長Aharon Friedman他說,近年來我校與希伯來大學在學術交流、科研合作與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交流頻繁,到目前為止,希伯來大學共派出專家60餘人次到中國參加我校中以中心舉辦的中以雙邊或多邊學術研討會、培訓班和推廣班。我校也通過中心選派青年教工50餘人次到希伯來大學參加各種學術交流、高級研修和培訓。
  • 我的希伯來大學同學(留學以色列)
    去年10月底,我來到以色列做交換生,學校是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參與建設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醫學院院長耶胡達:「疫情期間,我們從中國學習了...
    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1日電(記者尚昊 陳文仙)以色列在應對新冠疫情中取得較好成績的原因之一就是,「疫情期間,我們從中國學習了很多」,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醫學院院長迪娜·本·耶胡達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所有學生均參與創業課程
    以色列被稱為「創業國家」。為了滿足民眾的創業需求,以色列的大學和學院都開設了創業課程。這些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創業的理論、指導、人脈和獲取投資的技巧。近期,希伯來大學面向所有學生開設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
  • 以色列頂尖名校——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希伯來語: האוניברסיטה העברית בירושלים‎英語: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是在以色列建立的第二所大學,後於以色列理工學院,1918年籌建,1925年建成。
  •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漢語項目結業
    8月30日,吉林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漢語項目」結業。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漢語教學項目任課教師、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相關項目官員、希伯來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領隊林倩及全體學員參加了結業典禮。
  • 抗擊新冠疫情離不開國際合作——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阿舍·科亨
    新華社耶路撒冷5月29日電 專訪:抗擊新冠疫情離不開國際合作——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阿舍·科亨新華社記者陳文仙 尚昊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阿舍·科亨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抗擊新冠疫情離不開國際合作
  •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務長Asher Cohen來我校訪問
    本網訊 5月22日,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教務長Asher Cohen、副校長Oron Shagrir  我校與希伯來大學長期以來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依託建在我校的座談中,雙方就科研合作、推進兩校研究生層面的交流,其中包括博士聯合培養、博士後獎學金項目等議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 希伯來大學,比以色列建國還早30年
    希伯來大學主教學樓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先後歷經4次中東戰爭,儘管如此,如今它依然是世界20個最發達國家之一,在許多高科技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歷史上多災多難的猶太民族何以取得如此成就?以色列的大學被公認為世界一流,其中最著名的首推希伯來大學。學校的主校區坐落在耶路撒冷市郊斯科普斯山上。《環球人物》記者曾幾次到訪,都為其校園的宏偉壯觀、建築的豪華別致、藏書的豐富多樣讚嘆不已。作為以色列的最高學府,希伯來大學被稱為「中東的哈佛」,它是猶太民族的第一所大學,也是猶太民族在其祖先發源地獲得文化復興的象徵。
  • 北大校長王恩哥出席希伯來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儀式並訪問以色列高校
    5月19日-22日,北京大學校長王恩哥院士一行訪問以色列,出席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儀式,並順訪以色列幾所著名高校。,正在以色列訪問的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耶路撒冷為希伯來大學孔子學院揭牌並發表講話。
  • 以色列留學系列之二「希伯來大學介紹及申請」
    一、希伯來大學簡介希伯來大學(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以下簡稱希大)是猶太民族的第一所大學,同時也是猶太民族在其祖先發源地獲得文化復興的象徵。希大是以色列最高學府,被稱為「中東的哈佛」。
  • 《穿越時間的縱深》:「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運動
    希伯來大學的萊德·亨德勒教授提醒過,很多地名是後改的,為以色列的佔領增加合法性,修改居民的歷史記憶。這是個有意思的課題——地名、歷史記憶與意識形態千絲萬縷,身邊也不乏在地名上大做文章的事例。比如我家附近的中關村大街,民國時期叫西頤路,西郊通向頤和園的道路,當時古城牆尚在,地名暗示了城牆之外的偏僻道路。新中國成立後,這裡通了公交車,改稱京頤路,從北京開往頤和園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