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揭示以色列人擅長創新的秘密:重視休閒、晚讀大學

2020-12-17 騰訊網

正當「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風靡滬上時,今天,「塑造未來——創新與教育高峰論壇」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舉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副校長Yishai Fraenkel,萬科集團創始人、希伯來大學訪問學者王石等中以嘉賓發表了演講,並與觀眾互動。在中以嘉賓看來,猶太人擅長創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重視休閒、晚讀大學、寬容失敗以及鼓勵提問、重視社交能力培養的家庭教育。

男主人為何不給名片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是以色列第一所大學,始創於1918年,1925年落成。創始人有5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哈伊姆·魏茨曼、馬丁·布伯、Haim Nachman Bialik。除了詩人Bialik不太為中國公眾所了解外,其他4位學者在我國都有很高知名度。希伯來大學被譽為「中東的哈佛」,已培養出包括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一大批傑出人才。

Yishai Fraenkel在論壇上致辭。

希伯來大學前校長、愛因斯坦檔案庫學術主任Hanoch Gutfreund介紹,「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的86件原件展品就來自該校,包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手稿和他獲得的諾貝爾獎章。

作為希伯來大學訪問學者,王石對猶太文化已有較為深入的了解。他覺得,「休閒」是猶太人擅長創新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有一次過安息日,他和主持此次論壇的東方高聖創始人、希伯來大學訪問學者陳明鍵一起去一戶猶太人家做客。得知男主人是資深律師後,想投資以色列創新企業的陳明鍵立即遞上名片。男主人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名片,但告訴他:「我以後會給你名片,今天不合適。」王石解釋說,猶太人在安息日是不能工作的,而交換名片屬於工作上的事。在他看來,休閒與創新、靈感有關。人在休閒時,會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而出,有時間回顧過去、反省自己並思考人生的意義,為獲取創新靈感而「充電」。

王石在論壇上演講。

Fraenkel說,度過安息日的方式因人而異,除禱告外,很多猶太人喜歡看希伯來經典等書籍,從古代知識中汲取通向未來的能量。

24至26歲才讀大一

王石還發現,以色列人擅長創新與他們讀大學晚有關。他與希伯來大學本科一年級學生交流時,得知他們的年齡大多在24至26歲。原來,以色列男性高中畢業後都要服兵役3年。退役後他們往往要去全世界轉轉,再工作一段時間。這樣一來,上大學時間就晚了。晚有晚的好處,經過服兵役、週遊世界和工作,以色列青年進大學時大多較為成熟,已對人生未來有一個規劃,知道自己想學什麼、今後想從事什麼領域的創新創業。因此,他們學習的效果很好,善於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實驗室裡掌握的技能運用到實踐中。

猶太兒童接受的家庭教育,也有利於他們未來的創新。希伯來大學商學院「創新與創業」項目總監Itay Friedjung說,猶太人家長鼓勵孩子提出問題,而不能一味記憶知識。對於一些父母不能給出答案的問題,孩子就要學著自己探索。猶太人家長還重視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中國的家長熱衷讓孩子從小學習英語、彈琴等各種技能。其實,社交能力也是一種技能,我們應該為孩子營造學習這種技能的環境。」

Yishai Fraenkel與王石參加圓桌交流。

Fraenkel表示,寬容失敗是創新的基石。在猶太人家庭教育中,家長就是寬容失敗的,不會因為孩子考試沒得滿分就加以指責,而是幫他們分析原因,鼓勵他們取得進步。在雙創領域,投資人也是寬容失敗的。很多風投機構將被投項目失敗「容錯率」調得較高,做好了約三分之二被投項目失敗的準備,這種頗為激進的風投策略,有助於以色列人將各種金點子變成產業化項目。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創新精神是比較缺乏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但創新比例不高,更多的是利用後發優勢進行模仿、跟隨。」王石說,浸透在家庭教育、高等教育和創業企業中的猶太人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研究。

相關焦點

  • 王石遊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中國在全球化中將不斷自我優化
    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17日電,萬科集團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日前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企業與善於創新的以色列企業合作日益增多,今後雙方有望進一步推動投資與合作的良性互動。繼完成在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遊學計劃後,王石又來到以色列著名高等學府希伯來大學。他說,選擇到希伯來大學深造,不僅為了深入了解以色列文化,也將致力於推動以色列企業更加積極參與到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推動中以企業在生命基因、數字健康、醫療環保等高科技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 王石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遊學 為期兩年
    王石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遊學11月7日消息,新浪財經今日獲悉,萬科集團創始人、華大控股聯席董事長王石已經抵達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進行為期兩年的猶太文化研究和希伯來文學習。據了解,王石已於10月6日開始首堂專業課。
  • 這兩個字是傳奇人物王石遊學中印象最深的一點
    而身為萬科創始人的王石會長不僅是企業界和公益界等領域的傑出代表,還是「學到老,活到老」的楷模。2018年11月,王石前往以色列希伯來大學,進行研究課題為「希伯來人在東亞的遷徙史」的學習。與深圳相似,以色列是一個以科技創新聞名世界的國度,在王石此行中,他在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的同時,也收穫了更多對自己民族的啟示。今天,作為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會長、萬科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應邀分享。
  • 王石的留學夢:繼哈佛劍橋之後,67歲的王石將赴以色列遊學
    今天,王石在他的微信公眾號上透露,他將於今年秋天動身,前往以色列遊學,時間預期為一年,研究的課題是『希伯來人在東亞的遷徙史』。並表示,以色列最吸引他的是精準農業,尤其是滴灌技術,因為他一直有一個夢想——在 70 歲之後,到戈壁灘上去種莊稼。
  • 留學愛好者王石在哈佛劍橋牛津和希伯來大學的十年
    如今,這種「留學」生活已進入第九個年頭,68歲「高齡」的王石,眼下是正兒八經的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訪問學者」。頭一年的大課上完後,他開始琢磨開辦企業家訓練營,但是這需要整合當地的教育資源,會多很多社會活動,還要時不時去日本。「還是多少有點警惕自己,學習外花的時間不能太多,如果太多的話,那就不要學習了,離開這裡好了。」
  • 深度揭秘以色列:教育創新之道
    >創業之國的真正含義特拉維夫大學是以色列最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高等學府,是以色列創新孵化生態系統的源動力和建造者之一。但是因為覺得高中太無聊,肖斯耶夫最後的成績根本考不上大學,可是他竟然成功說服了教授們,讓希伯來大學破格錄取他。以色列人不服從權威和樂意給人機會,從這個故事裡也可見一斑了。
  • 以色列沒有秘密!除了教育
    以色列在中學PISA評比與大學全球排名都不出色,但其科技成就卻傲視全球。每年前往攬才、學習創新與尋求合作的企業與機構絡繹不絕。
  • 以色列沒有秘密,除了教育!
    看看以色列的教育,或許能找到答案的蛛絲馬跡。以色列在中學PISA評比與大學全球排名都不出色,但其科技成就卻傲視全球。每年前往攬才、學習創新與尋求合作的企業與機構絡繹不絕。沒有天然資源、土地貧瘠缺水,人才是他們存亡興廢的關鍵。 曾有人說,在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沒有一個實驗裡沒有以色列人;在矽谷高科技園區,沒有一間辦公室裡沒有以色列人。
  • 以色列沒有秘密,除了教育.
    弗洛伊德、馬克思、愛因斯坦、畢卡索、卓別林、巴菲特都是猶太人,這又是為什?看看以色列的教育,或許能找到答案的蛛絲馬跡。以色列在中學PISA評比與大學全球排名都不出色,但其科技成就卻傲視全球。每年前往攬才、學習創新與尋求合作的企業與機構絡繹不絕。沒有天然資源、土地貧瘠缺水,人才是他們存亡興廢的關鍵。
  • 以色列沒有秘密,除了教育
    絲國一想起《新創企業之國》裡,美國老闆被以色列員工氣得吹鬍子瞪眼那一幕,再印證自己的親身經歷,不禁搖頭苦笑。以色列人絕對不是「好管」的員工,卻是頂尖企業或組織眼中「好用」的人才。曾有人說,在哈佛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沒有一個實驗裡沒有以色列人;在矽谷高科技園區,沒有一間辦公室裡沒有以色列人。
  • 本-伊斯雷爾:以色列軍隊是創新人才的搖籃
    以色列建國以來,一直經歷頻繁的戰爭,周邊局勢持續動蕩不安,因此以色列非常注重國防軍建設,是全球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實施男女義務兵役的國度。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為戰爭儲蓄力量的機構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持續不斷地為以色列貢獻了許多創新人才。「創新」是如何在以色列軍隊中萌發生根的呢?
  • 人口不足北京一半的以色列 何以成了第一創新大國
    在去世前幾個月,佩雷斯以93歲高齡,作為世界在職元首中年紀最大的一位,還積極為以色列的創新「出鏡」——如此拼命地向全世界推廣以色列的創新精神,或許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熟悉以色列人的人都知道一本書叫《創業的國度》,這是兩名猶太人對以色列數十年創新經驗的梳理。佩雷斯不僅接見了作者,還為這本書作序。2010年這本書被翻譯成中文後在中國企業家圈子裡大熱。
  • 潘石屹孩子讀哈佛,王石67歲還去海外留學
    所以這次章澤天因為放棄了巴黎政治學院一事而備受熱議,雖然未經證實,但很多人都說,她最終在巴黎政治學院和劍橋大學中選擇了後者,是因為兩者雖然都是校,但劍橋的名氣卻略勝一籌。比如今年67歲的王石,他曾在50多歲時成了哈佛大學的學生,哈佛的名氣不用多說,而王石選修的是資本主義思想史、城市規劃與投資管理以及新能源經濟政策。大概是名校的光環和吸引力太大,在結束了2年半的,他依然沒有回歸工作崗位,而是轉而前往名氣相當的劍橋大學,學習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等宗教學知識。後來他更是前往以色列學習。
  • 【名家名言】以色列沒有秘密,除了教育!
    弗洛伊德、馬克思、愛因斯坦、畢卡索、卓別林、巴菲特都是猶太人,這又是為什?看看以色列的教育,或許能找到答案的蛛絲馬跡。以色列在中學PISA評比與大學全球排名都不出色,但其科技成就卻傲視全球。每年前往攬才、學習創新與尋求合作的企業與機構絡繹不絕。沒有天然資源、土地貧瘠缺水,人才是他們存亡興廢的關鍵。
  • 孫其信會見西安市鄉村發展公益慈善基金會創始人王石、延安大學副...
    本網訊 9月23日,校長孫其信會見西安市鄉村發展公益慈善基金會創始人、大會主席、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和延安大學副校長武忠遠,就與我校發展合作事宜座談交流。長期以來,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國農大集中科技資源、人力資源優勢,開展了廣泛的鄉村振興模式研究與技術創新,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校地合作、產學研結合等發展新機制,打造了如雲南省勐臘縣河邊村、昆明都市型鄉村振興示範區等一系列鄉村振興「樣板間」。
  • 青騰大學以色列創新創業訪學|聞道諾獎前輩 解密創新生態
    2019年4月5日至13日,由青騰大學與清華經管學院聯合主辦的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二期)啟動以色列創新創業訪學,幾十位學員遠赴以色列,在這個舉世聞名的創新國度中,開拓認知視野、突破思維範式,零距離體驗以色列的創造基因與創新文化,
  • 68歲的王石,不認輸!
    而且,他還在不斷「折騰」,不僅遊學、出書、賽艇,甚至還想做文化使者,把佛教傳到以色列。2019年11月23日,王石做了一場發布會,推出其新書《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並曝出驚人之語。面對「你曾說年輕人不要著急買房子,那什麼事才是年輕人應該著急做的?「提問時,王石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太急躁了,沒想好自己的目標之前,先做公益,或是探險去,別老想著賺錢,別被一些東西困住。
  • 從地產商到校長:"退休"後的王石看起來更忙碌了
    之後,還會陸續在昆明、揚州、吉林、北京開展,並於明年春天前往劍橋大學。本期,王石領創「中國新企業家精神」計劃,旨在共同探索中國企業家精神的起源、以及未來企業發展基因解碼。具體的課程內容涵蓋挑戰力、管理學、生命力三個模塊,28天的課程被拆分到六個城市,拉伸至一年。
  • 勇於挑戰,以色列成就「創新傳奇」
    以色列的初創企業在網際網路創新、大數據、網絡安全等領域具有優勢。圖為在以色列一家高科技企業的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研發一款顯示屏。 王雲松攝核心閱讀雖然面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嚴峻外部環境,但以色列經濟近年來依然表現不俗,延續著穩定增長的態勢,而這得益於創新帶來的持續動力。是什麼成就了以色列這個「創新之國」?
  • 科學網—瑣碎生活裡讀王石
    《王石說:影響我人生的進與退》,王石口述、時代記錄整理,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陳斯文 王石給人的印象,有時熟悉,有時陌生。 王石還是個活在管理學讀物裡的人,中國的商業文化就是這樣,習慣把企業家與企業緊密相連,於是我們經常可以在機場書店的管理學架子上看到,一本本印著王石頭像的書擺在那裡,腦袋邊上印著「學管理」一類的字體。 陌生的那個王石,處境有一點奇怪。他的所作所為同樣為人熟知,同時又不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