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中秋節,關於它的三大歷史起源和四個故事傳說,你知道嗎?

2020-12-13 輪迴千百

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在民間有著這麼一句諺語"七月十五是鬼節,八月十五是人節"(註:鬼節也叫中元節,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八月十五即中秋節),而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在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日,中秋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而在二零零八年時,中秋節更是被列為我國的法定節假日當中,所以,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關於中秋節的歷史來源和關於"它"的歷史故事。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所以由此得名,當然,也有的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據說,中秋節始於唐朝初期,而盛行於宋朝,而在後來到了明朝和清朝時期,更是可以和小春節相齊名的主要節日。

根據中國曆法的記載方式,農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處於秋季的中間,人們稱之為"仲秋",又因為八月十五處於"仲秋"的中間,所以也就有了"中秋"的說法。而關於中秋節的歷史起源眾說紛紜,但是卻是有著三個說法比較普遍:

第一種說法:中秋節最早是起源於古代祭祀。根據史料記載,中秋一詞最早是出現在《周禮》一書之中,而在周朝時期,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而在《禮記》的記載中這樣寫道"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註: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祭祀月亮也就慢慢的流傳到了民間。(註:這裡我們說一點小知識,在古代祭祀每一個不同的事物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場地,而上面我們所說的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祭祀這些事物的場地分別為,日壇、地壇、月壇和天壇,而這些祭祀場所分別設在東南西北四個不同的方向)

第二種說法:中秋節的起源和農作物生產有關。在古時候,人們認為秋天是稻穀成熟的季節,而"秋"的指的就是稻穀成熟的時候,八月處於秋季中間,十五又處於月中,而八月十五恰好是各種農作物收穫的時候,人們紛紛祭拜土地神,用以表達豐收後的喜悅心情,而中秋也就漸漸的成為了"秋報"的遺俗。

第三種說法:說的是中秋節的起源應該是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當然這種說法是後來歷史學家經過研究所說,說在中國唐朝時期,唐朝軍隊的宰相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出的軍隊糧食不足的問題。當然,這裡我們要說的一點就是,在唐朝,中秋節也被稱為"端正月"(註:端正月是指農曆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因為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所以,故有此稱),後來,唐代詩人韓愈在《和崔舍人詠月》一詩中也這樣寫道:三秋端正月,今夜出東溟。

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中秋節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等趣事也就漸漸的成了中國人們的習俗,而中秋節以月之圓期盼人的團圓,成為了古代文人雅士寄託思念之情的媒介,所謂的望月思情也正是如此。當然,伴隨著中秋節的發展也出現了許許多多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而其中有四個故事最為著名,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傳說故事之"傳信月餅"

關於這個故事還和一位皇帝有關,據說在元朝末年,天下紛爭不斷,江蘇泰州反元的起義首領朱元璋聯合所有漢人反抗元朝統治,但是沒有辦法傳遞消息,這時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獻上一策,借著圓月之夜,散布流言說,有冬瘟即將襲來,除非在圓月之夜人人吃上一塊圓餅,才能防止瘟疫的感染,於是家家戶戶都去買了圓餅,但是人們在吃圓餅時,發現餅中有字條,打開字條一看,只見字條上寫著"月圓夜,殺韃子,迎義軍"的文字(註:韃子這裡是指元軍)。

後來這件事後,人們吃著圓餅慶祝義軍的勝利,為了紀念這件事情,人們正式的將傳遞消息的這種圓餅改名為月餅,而後來在歷史的發展中,月餅中也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小紙條,但是,隨著發展,直至現在,這種月餅中的小紙條已經蹤跡全無,而月餅中的"文字密碼"也已經消失無蹤。

傳說故事之"漫遊月宮"

要說這個故事還要從這個皇帝說起,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話說,有一次在中秋月圓之夜,唐玄宗邀請申天師和道士鴻都一起賞月,突然之間,唐玄宗有了一種漫遊月宮的想法,於是便請申天師和鴻都道士作法,三人一起踏步青雲,遊覽月宮,可惜的是,月宮門前有天兵把守,無法進入,三人只能在月宮門外俯瞰長安城的夜景。

只是沒多久,三人忽然聽見音樂傳來,樂曲宛轉悠揚,輕快動人,於是,唐玄宗將此樂曲銘記於心,回去之後,唐玄宗根據自己的記憶,譜曲編舞,編寫出了為後人所稱嘆的"霓裳羽衣曲",每每想起都讓人感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傳說故事之"嫦娥奔月"

傳說中關於嫦娥奔月的說法有好幾種版本,但是,無論是那種版本,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嫦娥確實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王母娘娘為了感謝后羿射日的功勞,賜給了后羿長生不老藥,而嫦娥食用仙藥後,因無法逗留人間,飛奔月亮而去。我們這裡只說一個比較普遍的版本。

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大地皸裂,海水乾涸,百姓無法生活,眼看著就要活不下去了,這時,有一位叫做后羿的人,此人天生神力,箭法超凡,在得知此事後,登上了崑崙山,運足力量,左手持弓,右手持箭,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拯救了黎民百姓,成為了百姓愛戴的大英雄。

各個地方的人都慕名前來拜師,其中就有一個人叫做蓬蒙,傳聞此人心術不正,奸詐無比。

在后羿射掉九個太陽之後,不久,后羿就娶了一位妻子名叫嫦娥,兩人婚後非常恩愛,后羿除了平時外出打獵之外,其餘時間都陪著嫦娥,在當時這對夫妻的愛情故事也傳為一段佳話。

時間就這樣慢慢的過去了,有一天後羿去崑崙山尋師問道,遇見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看后羿天性善良,又射日拯救百姓,就賜給了后羿兩顆仙丹,並且告訴后羿,吃一顆可以長生不老,吃兩顆就可以飛升成仙。

后羿不舍離開妻子嫦娥,所以就沒有服用,回去後將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嫦娥,並將仙丹交予給妻子嫦娥保管,嫦娥知道這件事之後,非常感動,便將仙丹保存在了梳妝檯的首飾盒之中,不料這件事正好被心術不正的蓬蒙聽到,於是在一次后羿外出狩獵時,蓬蒙持劍闖入嫦娥房中,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心知自己一個柔弱女子並不是蓬蒙的對手,於是在危機關頭,嫦娥拿出仙丹吞服而下。

只見此時,嫦娥全身金光大盛,身體飄離而起,向著天上飛去,嫦娥因為不舍丈夫后羿想要拿東西壓下身體,慌亂之下抱起了身邊的玉兔,想要以此阻止身體的飛升,奈何玉兔根本阻止不了自己的飛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向著月亮飛升而去。

後來,后羿打獵回到家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惱怒,便去找蓬蒙報仇,可是此時蓬蒙早已逃跑,不知所蹤,后羿此時悲憤交加,痛心疾首,望著月亮大哭,不斷的呼喚著妻子的名字,這時他突然發現,月亮中好像有一個人影抱著一隻兔子,細看之下像極了自己的妻子嫦娥,於是后羿便拿來妻子最愛吃的點心水果和月餅,遙望著月宮中的妻子嫦娥。

後來,百姓得知嫦娥飛升成仙的消息,就紛紛拿著嫦娥喜歡的水果點心和月餅對著月亮祭拜,希望善良的嫦娥能夠保佑自己平安吉祥,自此以後,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就傳承開來了

傳說故事之"吳剛伐桂"

傳說月宮中有一個人叫做吳剛,曾經跟著仙人修道,後來飛升天界,因為觸犯天條,惹怒天帝,於是天帝將他拘禁在月宮之中,讓他每天劈砍玉桂樹以做懲罰(註:天帝把這種永無止境的勞作叫做懲罰),傳聞玉桂樹生長茂盛,樹高五百丈左右,每次劈砍,被劈砍之處就會自動癒合,於是悲催的吳剛只能不斷地砍,一直到今天,而唐代詩仙李白在一首詩中寫到"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正好闡述了此時此景。

最後,小編在這裡祝大家中秋節:"月圓人圓家團圓,身順心順事事順"中秋節快樂!

相關焦點

  • 關於中秋節的四個傳說
    中秋節很美,中秋節的傳說亦美。中秋節有這麼四個傳說,大家都應該知道的。第一傳說:唐高祖與「祝捷餅」中秋節的第一主角是月餅。關於月餅的來歷,傳說很多,較流行的觀點是出現在唐朝。唐初,東突厥勢力強大,李淵太原起兵時曾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
  • 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僅供參考,歡迎閱讀。中秋節的起源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 文話中秋——你知道這些與中秋節有關的傳說和故事嗎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中,但直到初唐,在《唐書太宗記》中,才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明確記載,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有很多古老的傳說,其中「嫦娥奔月」流傳最廣。
  •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除了嫦娥奔月,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文|少年的歷史故事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中出現了許多的歷史人物以及事情,而在這裡邊就有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中秋節的民間傳說,而這其中除了嫦娥奔月以外,還有這3個你應該了解一下!
  • 【漲姿勢】關於中秋節的經典傳說故事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細數下流傳最廣的中秋節六大神話傳說故事。 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簡短100字 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的來歷介紹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 關於中秋節的六大經典傳說故事
    &nbsp&nbsp&nbsp&nbsp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起源和傳說習俗: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 中秋節手抄報資料內容大全簡單 中秋節由來故事傳說古詩50字
    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祭祀月神,文字記載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很多學生都會畫中秋節的手抄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秋節手抄報的資料,有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也有中秋節的由來介紹,感興趣可以接著往下看。
  •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你知道嗎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那麼您知道關於中秋節的來源和傳說嗎?下面不妨來了解看看吧!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 中秋節,別稱、起源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居然與這位大菩薩淵源如此
    我是語文老師元帥,今天咱說說有關中秋節的一些趣聞。 在中國,一年之中的傳統節日非常多,而中秋節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 中秋節還有八月半、團圓節和月夕等一些別的名字。中秋節,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在晚上夜飲賞月的習俗,還有媳婦歸省到這一天必定還家的俗歸,並且以圓月為象徵,所以又稱中秋節為團圓節。
  • 中秋節的三個傳說
    中秋節很美,中秋節的傳說亦美。中秋節有這麼四個傳說,大家都應該知道的。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應該邀請月亮之神下凡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可口的胡餅。李淵遂將胡餅分給群臣,君臣一道品嘗,賞月。據說,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由此而來,並由宮中傳到民間。 其實,這個傳說並不能作為月餅起源的依據。上古時,中國古人對日、月、星辰等天體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佔星」的風俗,在拜月時,都會供上一種圓圓的小餅子,這個小餅子才是月餅的雛形。
  • 古代中秋節起源,跟嫦娥完全無關,為什麼她還能一直做中秋代名詞
    中秋節馬上就到了,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實中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那個時候的先民就開始從月崇拜到每年的定期祭祀了。到今天,耳熟能詳的中秋神話傳說:吳剛折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等故事從兒時就聽父母講過,極具特色的中秋習俗:吃月餅、猜燈謎、賞桂花等都已經融入我們當下的生活中了。但你知道嗎?其實中秋節的由來,跟我們從小聽的「嫦娥奔月」的神話,一點關係也沒有!
  • 腦洞:中秋節和嫦娥,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第一個問題:中秋節和嫦娥有什麼關係呢?要說這個,咱們就必須說說中秋節的起源了。1、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中秋從出現之日起,就和吃有關係。2、秋是什麼意思呢?「莊稼成熟曰秋」。中秋就是秋天的中間,和慶祝豐收有很大的關係。
  • 中秋節和月餅的由來,你知道關於中秋的神話傳說嗎?
    中秋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歷史源遠流長,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中秋源於上古時代,因為當時人們對天象的崇拜,是從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供奉月亮,是我國古代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就是古代的「供奉月亮的節日」。
  • 知識分享:中秋節和端午節的起源
    013■"端午節"的起源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也叫"端五"、"端陽",還有的地方叫"中天節"。端午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  端是開始的意思。每月有三個逢"五"的日子,頭一個就是端五。古代"午"與"五"通用,故稱"端午"。
  • 關於桑蠶起源的故事
    桑蠶的起源說起桑蠶的起源,那個美麗的傳說絲綢的源頭在田野,栽桑養蠶,春蠶吐絲,才有了絲綢的華貴與美麗。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馴育野蠶並剿絲織綢的國家,各地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文獻記載以及出土實物,都揭示了中國養蠶織絲的悠久歷史。
  • 八月十五話中秋,中秋故事知多少?2個起源4個 傳說道一道
    年年過中秋節,看看你知道中秋故事有多少,而有關中秋的二個起源和四個傳說,人們也許知道一些,但知道多少呢?中秋節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節日,有關中秋和中秋節的來歷,民間傳說很多,而二種起源說,和四個傳說則是主流,這裡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中秋這個話題。
  • 給孩子講中秋節的六大經典傳說
    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倍感孤寂,此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八月十五之日,后羿依妻子的吩咐做成月餅,夜半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自此,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由此形成。
  •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資料 慶祝中秋節黑板報內容中秋傳說故事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資料 慶祝中秋節黑板報內容中秋傳說故事  ­2018年9月24日就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同學們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嗎?本文為小編整理的關於中秋節的資料。祝同學們節日快樂!  ­中秋節,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