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城:中藥材種植成為脫貧致富的「新藥方」

2020-12-23 在線閱點

「明年開春可能有雨,藥材不能浸泡,溝渠全部要清理乾淨,不能有堵塞」,連日來,位於通城縣馬港鎮金山村的裕豐生態農業開發公司中藥材種植基地裡,農戶們忙著在地頭施冬肥、清溝渠。

與農戶們一同邊勞作邊嘮叨的這個人叫何敏,是該公司的總經理。2016 年,在外經商的何敏回鄉流轉1600 多畝土地,創辦了通城裕豐生態農業開發公司,試種貝母、玉竹、黃精等中藥材,並以黃柏、七葉一枝花套種,走上中藥材種植之路。

中藥材基地的建設,讓當地不少閒散勞動力,有了務工勞作的去處。鄒旺南以前是該村的貧困戶,一家三口,兩個孩子還在讀書,全家靠他務工維持生活,每年農忙的時節,他都會來這裡務工。

「今年在基地務工有一萬元的收入,我將自家的20 畝土地流轉給基地用來種植中藥材,年底也能拿到1500 多元的分紅。」 鄒旺南笑著說。

像鄒旺南這樣依靠基地增收的家庭,在該村還有十多戶。何敏的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民」的模式,帶動村民就業增收,或者流轉土地入股分紅。

「每畝土地每年基地產業分紅是80 元,每人每月務工收入達到2000 餘元。」通城裕豐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何敏介紹。

何敏在自己創業的同時,鼓勵當地村民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房前、屋後的閒散土地種植藥材,並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和種苗,承諾藥材成熟後一併回收加工。看到基地藥材的長勢很好,不少村民加入種植玉竹、天麻等中藥材的隊伍。

「明年基地的藥材加工廠建成後,會將農戶散種的中藥材全部收購,讓他們看到效益,堅定信心,帶動更多村民種植中藥材,共同致富增收」,何敏說。

相關焦點

  • 夏邑:中藥材種植成治貧良方
    本報記者 韓 豐 攝 ▼夏邑縣中藥材協會會長劉守華在展示中藥材初加工產品。 夏 天 攝 初冬時節,冬日暖陽下,夏邑縣馬頭鎮北劉樓村1200多畝的何首烏種植基地內,十餘名村民正忙著採收何首烏種子。在夏邑縣,何首烏、赤芍、杭白菊等中藥材種植基地呈遍地開花狀,隨處可見。全縣3000多貧困人口靠種植中藥材實現了脫貧致富。
  • 魏志平:中藥材種植築就群眾「致富路」
    如何「沙裡淘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脫貧致富奔小康,一直以來都讓他心裡沉甸甸的。魏志平雖然出身農民,卻天資聰穎,上學時便一直是班裡的尖子生。也許是鄉音眷戀,也許是鄉愁縈繞,在外打拼多年後,有了穩定生活的他還是惦記著村裡的父老鄉親。2010年,通過競選,魏志平當選為東大村的黨支部書記。農民出身的他,上任後一直致力於發展農村經濟,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 麻城牌樓村種植中藥材奔富路
    黃岡日報訊 (通訊員萬永莊 何豔)「牌樓村涼山巖片區修通通村公路後,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解決,現在貧困戶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很高。」5月19日,麻城市木子店鎮牌樓村村幹部張樹明說,「今年有了產業保障,整村都可以脫貧出列。」
  • 種下「治貧」藥致富有良方 鹹安種植中藥材6000餘畝
    鹹寧網訊 鹹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報導:4月15日,記者來到鹹安區雙溪橋鎮毛祠村,抬眼望去,1300畝的土地上儘是綠色的「黃金」,芍藥花開,玉竹散枝,百合翠綠,貝母結籽……去年9月份來到鹹安落戶的「百草園」藥材基地,經過半年的建設,如今已經初具規模,園內杜仲、芍藥、貝母、玄參等16個品種的中藥材長勢喜人
  • 【鹹寧優品】通城的這些美味,真的讓人把持不住!
    這三種稻穀均產自幕阜山南麓湖北通城縣石溪山區,是湖北省級種質資源保護拾遺品種。目前正在申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石溪彩米沿用傳統種植技術,種植區域周邊為省級生態保護區,山泉水灌溉,全程不施用化肥、農藥及除草劑,採用物理及生物方式除蟲。2016年由鹹寧市農業科學院制定全套有機種植生產操作規程,並於2017年取得有機轉換產品認證。
  • 新疆中藥材種植成為牧民增收新亮點
    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縣薩爾塔木鄉庫爾米希村中藥材收購點負責人王安嶺介紹板藍根今年的產量。 陶拴科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 陶拴科)「去年第一次種植藥材,我真有點擔憂,家裡人每天總是嘮叨著不停,害怕賠了。
  • 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 一心一意幫致富
    中國新聞網12月17日報導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 一心一意幫致富白天到貧困戶家中摸底,晚上將走訪貧困戶的情況詳細記錄,思考脫貧致富好點子。「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這是楊謀一直遵循的準則。「脫貧致富,首先就是要改變村民的精神面貌,提升村支部成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楊謀告訴記者,他們通過「綠色沁源小夜校」,組織村民學習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政策知識,並組織黨員和貧困戶「一對一」包聯到戶,鞏固脫貧成果。
  • 種植哪些中藥材最好
    春回大地,生機盎然,陽春三月,南方已是春暖花開,北方也是冰雪消融,此時應該說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同時也是中藥材種植的黃金時段。那麼種植什麼中藥材最為適宜呢?初次種植中藥材又需注意哪些問題呢?南方如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為1~2 年生.這些年,有越來越多的鄉親對中藥材種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我們2017年播出的創富節目中,關於中藥材的也是介紹了不少,今天我們就一起再對三種中藥材加深印象。
  • 木子店鎮洗馬河村:能人聯手創業,打造中藥材種植特色村
    5月6日,在木子店鎮洗馬河村鄭才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正在務工的貧困戶笑著說道。洗馬河村位於李峰山下,巴水源頭,山清水秀,環境宜人。發展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洗馬河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大力支持致富能人鄭才輝、肖思球等人創辦中藥材種植基地,通過發展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 綠色產業帶動5896家貧困戶增收 長陽中藥材產值超十億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杜強 覃丹閱讀提要中藥材是長陽的傳統產業。精準扶貧以來,長陽通過送政策、送資金、送技術,引導群眾科學發展、規模種植,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逐步把中藥材培育成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綠色產業。長陽木瓜、獨活等道地藥材叫響全國。
  • 新安縣南李村鎮:種植中藥材 造血拔窮根
    昨日上午,在新安縣南李村鎮韋莊村洛陽翼展藥業中藥材加工基地,數十名工人正忙著分揀剛採收的丹參,該村的種植戶們也在自家院子裡分揀丹參,忙得熱火朝天。  韋莊村的中藥材種植得從4年前說起。該村黨支部書記翟鋼鋒說,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2016年,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後決定引進丹參種植項目。當年,依靠縣裡的「科技扶貧」項目,黨員幹部帶頭組織30多戶貧困戶種植400畝丹參「試水」,一年後效益可觀,每畝地產值1萬多元。  有了丹參種植基礎,2017年,南李村鎮引進的洛陽翼展藥業項目落戶韋莊村。該企業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技術諮詢和中藥飲片的生產及銷售。
  • 艾草成為明水脫貧致富新產業
    昔日到處可見的艾草,如今成為明水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神仙草。」年初以來,明水縣圍繞艾草做文章,產業精準發力。充分利用縣域內豐富的野生艾草資源優勢,引進艾草種植深加工龍頭企業黑龍江明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建立起了野生艾草收購、種植、繁育種苗基地,進行大量收購野生艾草根苗,後期進行人工種植,經過一系列提純和品種選優,再開展大規模種植,發展艾草深加工產業。
  • 中藥材行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之二——中藥材生產種植怎麼啦?該...
    河南澠池是豫西丹參道地產地,因有很多紅土地,種出的丹參顏色紅、含量高、根條直,去年澠池一個縣種植了5萬畝,一躍成為丹參種植大縣。 雖然近年貧困山區政府已經把種植藥材,作為農民脫貧致富項目的抓手來推進,但土地流轉形成規模並不容易,再加上藥材價格不穩,種的時候是「寶」,多種出來了是「草」。
  • 綿陽福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
    綿陽市遊仙區福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專業從事中藥材種植、研究、良種繁育、推廣及加工回收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並與太極集團建立了長達30年的戰略性合作關係。現目前在四川省內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48000餘畝,其中綿陽市達6000餘畝,主要品種有:桔梗、白芷、白朮、黃芩、皂刺、木瓜、豬苓、天麻、白芨、百合、柴胡、大黃、防風、板藍根、酸棗、藍莓、連翹、重樓等等。
  • 湖北鹹寧通城公務員崗位分析: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72.62%
    為幫助各位考生詳細了解本次2020湖北鹹寧通城公務員職位表相關信息,湖北人事考試網特整理資訊如下:上圖為2020湖北通城公務員考試基層工作經驗較往年情況對比分析,由上圖可以看下,2020鹹寧通城公務員招聘不限基層工作經驗人數佔比仍然較高,有80%以上。
  • 湖北匯農金源農博金草金線蓮種植,深受種植戶喜愛的品牌
    湖北匯農金源農博金草金線蓮種植,深受種植戶喜愛的品牌 來源:壹點網 • 2020-12-18 10:25:37 湖北匯農金源農博金草金線蓮種植,深受種植戶喜愛的品牌
  • 80萬畝Plus | 這家晉商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種植企業
    其中,由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有限公司聯合山西醫科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等9家單位申報的「高品質道地中藥材恆山黃芪、潞黨參、北柴胡生態種植示範研究」獲科技部立項,項目獲1899萬元經費支持,其中中央財政支持經費699萬元。
  • 6種適合在冬季種植的中藥材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熱的興起,中藥材種植也成了炙手可熱的發展項目。藥材的種類非常多,栽種的時間都是不同的,你是否還在為不知道什麼時間種什麼藥材而發愁?今天小編就給你介紹5種適宜冬季栽種的中藥材。3、川烏川烏也叫烏頭,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湖南、湖北、廣西以及雲南等地。,主要用於治療風溼疼痛、風寒等疾病。種植技術簡單,管理相對粗放,近年來川烏產區明顯萎縮,面積、產量下滑,但市場價格卻不斷上場,種植效益攀升,種植前景看好。
  • 種植中藥材 品質咋保證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府網站
    湖北通城縣關刀鎮白馬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在採摘金銀花。  劉建平攝  藥材好,藥才好。中藥材是中藥產業的源頭。藥材質量的優劣,關乎中藥產業的興衰。當前,野生中藥材資源日益稀缺,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國規模化人工種植的藥用植物已達300餘種,供應量約佔全國中藥市場的70%—80%,種植面積還在逐年增加。從野生到種植,中藥材品質如何保障?如何才能種出「綠色」中藥材?日前,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調研。
  • 湖北成為臺籍青年紮根創業沃土
    「創業有補貼,享受同等待遇」——強服務:專項資金加持「很開心,享受同城待遇,這是對我們到大陸發展的認同,我打算把創業補貼投入到擴大中藥材種植基地面積。」來自臺灣的創業青年、皇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天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