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開春可能有雨,藥材不能浸泡,溝渠全部要清理乾淨,不能有堵塞」,連日來,位於通城縣馬港鎮金山村的裕豐生態農業開發公司中藥材種植基地裡,農戶們忙著在地頭施冬肥、清溝渠。
與農戶們一同邊勞作邊嘮叨的這個人叫何敏,是該公司的總經理。2016 年,在外經商的何敏回鄉流轉1600 多畝土地,創辦了通城裕豐生態農業開發公司,試種貝母、玉竹、黃精等中藥材,並以黃柏、七葉一枝花套種,走上中藥材種植之路。
中藥材基地的建設,讓當地不少閒散勞動力,有了務工勞作的去處。鄒旺南以前是該村的貧困戶,一家三口,兩個孩子還在讀書,全家靠他務工維持生活,每年農忙的時節,他都會來這裡務工。
「今年在基地務工有一萬元的收入,我將自家的20 畝土地流轉給基地用來種植中藥材,年底也能拿到1500 多元的分紅。」 鄒旺南笑著說。
像鄒旺南這樣依靠基地增收的家庭,在該村還有十多戶。何敏的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民」的模式,帶動村民就業增收,或者流轉土地入股分紅。
「每畝土地每年基地產業分紅是80 元,每人每月務工收入達到2000 餘元。」通城裕豐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何敏介紹。
何敏在自己創業的同時,鼓勵當地村民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房前、屋後的閒散土地種植藥材,並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和種苗,承諾藥材成熟後一併回收加工。看到基地藥材的長勢很好,不少村民加入種植玉竹、天麻等中藥材的隊伍。
「明年基地的藥材加工廠建成後,會將農戶散種的中藥材全部收購,讓他們看到效益,堅定信心,帶動更多村民種植中藥材,共同致富增收」,何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