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創造出全新DNA生物計算機,邏輯與生命實現完美交融

2020-12-11 DeepTech深科技

我們聽說過超級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但是,有一種特殊的計算機同樣是未來計算機發展的一大方向,那就是DNA計算機

DNA計算機是一種生物形式的計算機。在DNA計算機內,計算不再是物理性質的符號變換,而是化學性質的符號變換,傳統意義上的「加」、「減」操作也變成了化學性質的切割和粘貼、插入和刪除。

許多年來,有一家科技巨頭一直對DNA分子計算機的前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那就是微軟

就在 2016 年,微軟的研究者們就創下 DNA 數據存儲量的記錄(該記錄今年被哈佛團隊打破)。如今,微軟又把研究目標轉向 DNA 分子計算機的另一個重要分支——數據運算

微軟與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小組聯手找到了大幅提升 DNA 分子運算的方法,這將加快人們利用DNA計算機對體內基因突變或癌症檢測和監控的腳步。經過實驗證明,新型的 DNA 計算機僅用了七分鐘就完成運行包含3個輸入鏈的與門,而之前的設備需要四個小時完成同樣的工作量。

研究成果發布在 7 月 24 日的《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圖丨本次論文標題

實際上,DNA 計算機由 DNA 分子電路組成,「輸入」的是細胞質中的RNA、蛋白質以及其他化學物質,「輸出」的則是很容易辨別的分子信號。與傳統的計算機相同,DNA分子電路上也有「與」「或」「非」邏輯門(邏輯門是集成電路的基本組件)。

圖丨計算機中的各種邏輯門

該組研究人員在論文中稱,他們利用 DNA 摺紙術形成 DNA 發卡結構(hairpin)的空間排列組織,以構建排列DNA分子邏輯門和信號傳輸線。所謂發卡結構,就是如果非子鏈和母鏈的兩條DNA鏈鹼基互補配對,就會出現有部分區域無法配對而突起的部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發卡結構。它讓DNA分子間的排列更加有序,更加模塊化,同時每個DNA分子也相對「固定」了下來,就像固定的分子電路板一樣。

圖丨DNA多米諾電路設計過程

與平日裡的計算機不同,這些納米層面上的計算機電路是由人造 DNA 構成的,被稱為「DNA 多米諾電路」——由不同的 DNA 鏈組成。這種 DNA 分子電路在工作過程中,電路上相鄰的 DNA 鏈通過鏈上的發卡結構部位連接起來,並且一個一個接著相互反應作用下去,就像多米諾骨牌倒塌一樣,直到反應完成,得到目標DNA鏈。

圖丨信息在發卡DNA鏈間的傳輸

其結果顯示,無論是在不同長度還是不同方向的傳輸線上,這種結構的DNA分子電路都具備良好的信號傳播能力。另外,邏輯門通過模塊化的方式可以組合成常規的電路模式,同樣也大大提高了DNA分子間的信息傳輸速度和穩定性。

圖丨微軟公司生物計算組組長Andrew Phillips

微軟公司生物計算組組長 Andrew Phillips 在採訪中對研究細節進行了進一步解釋,「在一個設備中,組成分子在空間上被緊密的排列在一起,而對於我們的研究來說,作為組成分子的DNA分子鏈通過摺紙技術被相對固定在整個系統的空間結構上,看起來就像分子電路板。」

這次的研究成果與過去的DNA計算機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大多數DNA計算機是把DNA鏈溶解於化學溶液中——這麼做的缺點是,DNA分子可以在化學液中隨意遊走,容易產生連接或者發生反應,因此影響工作效率。

Phillips 介紹了新型 DNA 分子計算機的改進:「而對於我們來說,構成設備的 DNA 分子被緊密的排列在一起,同時,它們的位置也被 DNA 分子電路板所固定——這樣一來,它們會首先與相鄰的 DNA 分子反應,而不是隨意遊走到其他地方與其他位置的 DNA 分子接觸。」

「這種方法有效的減少了 DNA 分子間的相互影響。儘管我們的設備還依賴擴散原理來運作,但由於大部分分子都在 DNA 空間結構上被固定,四處遊走的是傳遞信息的燃料鏈,運行速度還是比原來大大提高。」

如此一來,這些設備會有很高的伸縮性,因為新型的 DNA 分子計算機可以進行自組裝,也就是說分子可以自我組織排布。對此,Phillips表示, 「DNA分子鏈會在DNA分子電路板上結為一個整體,而我們會利用它的自組裝能力來校準DNA分子的位置。」

對研究者們來說,下一步的研究是如何擴展DNA分子電路板的大小,但這需要更先進的DNA摺紙技術。

圖 | DNA之所以可以按需求被摺疊、粘貼,還是要歸功於它獨特的雙螺旋結構:兩條平行、反向的單鏈之間按照精密的鹼基互補原則相連接,A與T,G與C,就像一把鑰匙配一把鎖,具有唯一性和高度特異性(A為腺嘌呤,T為胸腺嘧啶,G為鳥嘌呤,C為胞嘧啶)。這些鹼基的化學組成使得設計好ATGC排序的兩條DNA單鏈,能在茫茫鏈海中找到彼此,緊緊結合,最終組成研究人員想要的形狀。

Phillips還表示,「我們還準備把新型設備與疾病的標誌物(如RNA)等生物標記聯繫起來,這樣一來,計算機邏輯可以被用於精確診斷人體內的病毒性疾病和癌症。起初是從血液中檢測,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將實現從任意活細胞中檢測疾病的設想。」

以編碼的DNA序列為運算對象建立的DNA計算機,具有實時探測和監控基因突變等細胞內一切活動的特徵信息,確定癌細胞等病變細胞等功能 。未來,科學家更是希望,利用DNA計算邏輯的運算判斷能力開發出「能檢測」、「會思考」的智能DNA計算機設備,使得開發個性化的「智能藥物」將成為現實。

對此,基因編輯領域學者、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系和化學與系統生物學系助理教授亓磊近期也表示,基因編輯有望讓人體成為一臺基因可被讀取、預測和改寫的「DNA計算機」,它不僅能夠充當監控設備,發現潛在的致病變化,還可以在人體內合成所需的藥物,治療癌症、心臟病、動脈硬化等各種疑難病症,甚至在恢復盲人視覺方面也將大顯身手。

儘管微軟的此次成果為DNA 計算機邁出了很大一步,但目前 DNA 計算機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研究階段。由於受目前生物技術水平的限制,DNA計算過程中,前期DNA分子鏈的創造和後期DNA分子鏈的挑選,要耗費相當大的工作量。

比如,阿德勒曼的「試管電腦」在幾秒鐘內就得出結果,但是他卻花掉數周的時間去挑選正確的結果。另外,在數學領域中著名的旅行推銷員問題(TSP問題)中,如果實驗中城市數目增加到200個,那麼計算所需的DNA重量將會超過地球的重量。而且數以億計的DNA分子非常複雜,在反應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變質和損傷,甚至試管壁吸附殘留都可能發生致命錯誤。

因此,DNA計算機真正進入現實生活尚需時日,我們距離建造一臺成熟的DNA計算機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DNA硬碟:16GB的英文版維基百科,正以4Mb/s的速度存入DNA
    Catalog認為,生物分子的壽命將遠遠超過最新的計算機存儲技術。——DNA寫入機的哲學基礎據CNET報導,StartCatalog已經將所有16 GB的英語維基百科存儲在這個小瓶中的dna上。上個世紀60年代,生物存儲信息的想法被科學家提了出來。而今,美國是DNA存儲技術的最大玩家,其次是歐洲。對於大多數人而言,DNA用來存儲數據,是一項非常神奇的技術。但是,我們的大自然,億萬年來的各種生物,都是利用DNA來傳遞信息,也就是遺傳,從而實現了繁衍生息。DNA數據存儲技術的的原理是什麼?
  • 取自青蛙細胞,第一個活著的機器人,人類正在創造全新的生命形式
    而最近美國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完全由細胞所組成的機器人,創造了一個真正活著的機器人。這個全新形式的機器人和傳統的機器人完全不同,叫做異種機器人(Xenobot),寬度小於1毫米。它不是由任何塑料或者金屬組成的,而是來自青蛙的胚胎幹細胞,已經可以實現前進、後退、旋轉等動作。這是一個人造機器人,在某種意義上算是活著的。下面這張圖,就是它的模樣。
  • 中科院團隊打造DNA計算機,成功算出900的平方根
    DNA計算機」,使用DNA鏈的存在或缺失表示二進位數0或1,用電子計算機相同的邏輯算出了900的平方根。向取代矽基計算機的「DNA計算機」的誕生邁出堅實一步。戳右邊連結上新智元小程序了解更多! 使用由工程化DNA製成的「類計算機」的系統,科學家計算出了900的平方根。 實際上,早在1994年,就有生物學家就提議使用遺傳材料進行計算。自那時以來,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在DNA中存儲並操縱信息位的方法,操縱方式和邏輯與電子計算機相似。
  • 作為地球生命的圖騰,人類是從哪些視角描繪DNA的?
    達利向我們描繪了由DNA可衍生出彩蝶等生物,甚至可演化出不可預知物種的畫面。 ,它那象徵生命存活與靈動優美的結構更使其成為漫畫描繪的對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分子生物學的可視化科普。
  • 生物思維——演化創造了世界
    基督教說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並且制定了活動規則。天文學從地心說、日心說到太陽是銀河系中的恆星之一。牛頓說地球存在一個萬有引力,愛因斯坦說不存在萬有引力,是因為一個質量較大的物體讓時空彎曲了。1831-1838年,他通過大量閱讀和觀察,形成了生物進化論和自然選擇的理論。當年他29歲。他們夫妻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相信上帝創造了一切。這兩者的矛盾讓他痛苦不已。直到1859年,達爾文50歲後,他才發表了這一思想的《物種起源》一書。這個理論完全顛覆人們的認知,在當時有巨大的風險。形成了我們全新的生物演化世界觀。
  • Science:神操作,用人工蛋白質做邏輯門電路,把細胞變成計算機
    在繁雜的細胞信號通路和行為決策過程中,蛋白質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至關重要,因此,控制蛋白質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設計生物電路的核心挑戰。不過,以往創造生物邏輯電路的努力,往往集中在 DNA、轉錄或 RNA 水平的控制上。
  • 微軟有望憑100個拓撲量子比特計算機反超
    這是打造「通用型」量子計算機的競賽,而微軟有望藉助「天使粒子」實現「彎道超車」。在IBM、谷歌、英特爾等公司紛紛宣布最新進展,為實現「量子霸權」摩拳擦掌時,不走尋常路的微軟在2018年的Build大會(微軟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微軟能夠在五年內造出第一臺擁有100個拓撲量子比特(Topological qubit)的量子計算機,計算力相當於1000個邏輯量子比特(logical qubit),並且將其整合到自己的人工智慧雲平臺
  • DNA計算機的研究取得最新進展
    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成功地研發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以DNA(脫氧核糖核酸)為基礎的計算電路。他們說利用該技術可以很容易地研發出更為複雜的DNA計算機。這種新技術的研究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這是向用標準信息處理技術來控制生物系統進軍的重要一步。 在不久的將來,DNA計算機可以執行像當今以矽為基礎的普通計算機所做的邏輯計算功能。但DNA計算機可以變得更小,更容易與人體等生物系統結合。例如,生物電路可以直接嵌入在細胞或組織內以用來發現和治療疾病。
  • 科學家研發出DNA計算機:未來程式設計師拿試管「寫」代碼?
    如今,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離不開計算機的幫忙。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目前電子計算的並行運算速度和存儲能力面臨發展瓶頸,科學家開始尋找新的計算媒介。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發出可廣泛編程的DNA計算機,其有望完成多重計算任務,相關成果刊登在《自然》雜誌上。
  • 他是計算機天才,從清華,康奈爾退學,從谷歌離職,被微軟封殺
    在我國計算機方面,就有一位天才,其不同一般的人生經歷,完美詮釋了「狂」字。他就是王垠。從四川大學到清華大學碩博連讀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開始普及。王垠就瘋狂地愛上了計算機,為之痴迷,為之陶醉。把計算機的學習當作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從此,其人生再也沒有離開過計算機。1997年,參加高考,本來希望考入清華大學的他,發揮失常,最後被四川大學計算機系。在四川大學學習期間,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及勤奮努力,學習成績異常優秀。大學畢業後被保送到清華大學計算機軟體工程專業碩博連讀。
  • DNA分子計算系統:實現算法自組裝!
    導讀近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們設計出能進行可重編程計算的DNA分子,首次實現了所謂的「算法自組裝」。「算法自組裝」意味著同一個「硬體」可以經過配置來運行不同的「軟體」。它可以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的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DNA分子的雙螺旋長鏈上布滿了核苷酸,其上有四種鹼基: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核苷酸的不同排列組合,可以表達出生物體各種細胞所擁有的大量信息。(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然而,DNA不僅可以存儲遺傳信息,還可以用於計算。
  • 「用AI創造不撞衫的夏天」,特步攜手微軟小冰實現服裝專屬定製
    上海2020年7月9日 /美通社/ -- 7月8日,特步攜手微軟小冰打造「用AI創造不撞衫的夏天」直播活動,特步品牌代言人汪東城坐鎮直播間。直播活動中,汪東城通過特步與微軟小冰共同推出的定製化服裝設計生產及零售平臺,體驗個性化專屬定製服裝設計的功能,設計出具有個人專屬特色的定製T恤。
  • 蚊子的噩耗:微軟研發出智能捕蚊器對抗伊波拉
    網易科技訊6月30日消息,據外媒NEWFIX報導,微軟最近似乎有些「不務正業」了,它肩負起了一項全新的、有些出乎人意料的挑戰——打擊蚊蟲傳播的疾病。日前,微軟來到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同當地的公共衛生部門聯手打造了10臺高科技捕蚊器和協助檢測的無人機。這些捕蚊裝置將被用來研究那些攜帶諸如寨卡、登革熱和伊波拉這樣一些病毒的蚊子。這個項目也是微軟 「Project Premonition」(預感計劃)的一部分,Project Premonition的目標是在疾病大規模爆發前,先理解其產生的病理。
  • 人體一定比計算機完美
    可是在今天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邏輯的醫學世界裡,這樣的思考邏輯,卻像真理一樣的被大家所奉行。尿毒症之所以成為不治之症也就理所當然了。人體一定比計算機完美現代的個人計算機,具有自我診斷和部分自我修復的功能。
  • 生命「字母表」改寫 人類編出8鹼基DNA
    自從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人類對於生命的理解開始面臨重新洗牌,世上本不存在的生物也可能被人類「編輯」出來。由此,「上帝創造萬物」的神話也將被人類接手了。鏈科技小編今天獲悉一則震撼人心的新聞。原本,地球生命的DNA包含4個鹼基,現在,美國科學家將生命「字母表」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首次合成出包含8個鹼基的DNA。生命的基因庫裡,這成倍的擴容,顯然表明人類製造生物的巨大潛力。這種人工合成的DNA性能毫不遜色,能像天然DNA一樣存儲和轉錄信息。
  • 生物科學:探索生命的奧秘
    生物科學(也被稱為生命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從本質上說,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生物科學與我們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目前人類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很大程度上將依賴於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 回首三百八十年——計算機編年簡史
    他的助手,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獨生女阿達•奧古斯塔(Ada Augusta)為分析機編制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電腦程式。阿達和巴貝奇為計算機的發展創造了不朽的功勳,他們對計算機的預見起碼超前了一個世紀以上,正是他們的辛勤努力,為後來計算機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847年:英國數學家布爾(G.Boole)發表著作《邏輯的數學分析》。
  • 微軟:五年內造出擁有100個拓撲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
    而 100 個拓撲量子比特的計算能力,最高可以相當於 1000 個邏輯量子比特,這意味著 5 年之後,微軟已經可以用量子計算機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一樣,一直是個未來時科技:很早就聽說,一直在進展,但離目標始終差五年。
  • 微軟擬用DNA存儲數據:相當於一個數據中心
    微軟研究院的計算機架構師表示,該公司已經正式制定了一個目標,即在2020年之前,在數據中心內建立一個以DNA為基礎的操作存儲系統。微軟研究院架構師道格。卡米(Doug Carmean)說:「我們希望3年內實現這樣的願景,即在原始商業系統中的DNA上存儲相當於1個數據中心的數據量。」卡米還描述了最終設備的大小,它與20世紀70年代的施樂複印機差不多。
  • 全新技術首次實現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
    對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是從來沒人實現過的,現在應用最廣泛的CRISPR技術面對線粒體DNA也是束手無策——線粒體沒有吸收RNA的機制,所以CRISPR技術關鍵的gRNA根本就進不去線粒體。 那麼其他的基因編輯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