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思維——演化創造了世界

2021-02-08 李鈺說

基督教說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並且制定了活動規則。

天文學從地心說、日心說到太陽是銀河系中的恆星之一。牛頓說地球存在一個萬有引力,愛因斯坦說不存在萬有引力,是因為一個質量較大的物體讓時空彎曲了。

對比那句:我們不是生活在客觀世界裡,而是生活在思想家為我們搭建的思想世界裡。我們現在的認知就是真理嗎?不一定,也許我們只是進入了一個更大的想像空間而已。

科學發展就是一步步打破現有認知,不斷發現新知的過程。除了牛頓的物理學思維,還有一個偉大的理論體系就是達爾文的生物學思維。

達爾文的生物學思維

達爾文(1809年-1882年),英國生物學家。1831-1838年,他通過大量閱讀和觀察,形成了生物進化論和自然選擇的理論。當年他29歲。

他們夫妻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相信上帝創造了一切。這兩者的矛盾讓他痛苦不已。直到1859年,達爾文50歲後,他才發表了這一思想的《物種起源》一書。這個理論完全顛覆人們的認知,在當時有巨大的風險。形成了我們全新的生物演化世界觀。

達爾文認為:

(1)個體差異->遺傳變異

(2)生存競爭->自然選擇

從而得出生物發展的第一性原理是:演化論。

意義:

達爾文的演化論說,人類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從低級生物經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演化過來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互相影響。萬物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在變化中。

這個理論也有別於牛頓的機械論。機械,物體與物體之間是相互獨立的,直線型的簡單的關係。而生物演化論進入複雜性科學,事物與事物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不斷變化。

生物學思維的應用:

一、混沌創新理論體系應用:

混沌的邊緣創新和分形創新理論均來源於這個生物學演化論思想。第二曲線新事物來源於第一曲線,有不同於第一曲線。符合遺傳和變異原理。

這種分形也包括:突變、孵化、雜交三種模式。

生出的第二曲線與市場、與環境有個相互作用力關係,既相互作用,優化,又優選淘汰,適者生存,符合自然選擇原理。

在商業應用上,為了規避既有認知的引力作用,對新事物採用「隔離」培養成長的方法,用充分授權的獨立小組織來發展第二曲線商業新模式。

重新定義了基業長青不是一個產品永遠長下去,而是不斷生出新的產品。

二、對計算機智能的應用探索:

除了有機生物領域的應用,生物學思維在機器人智能化方面也在做應用探索,讓機器具有生物進化功能,而自然生成新事物。

比較著名的是科學家霍蘭德,全世界第一個計算機博士生,著名聖塔菲研究院的創始人之一,被稱為遺傳算法之父。他嘗試用幾條最簡單的規則,讓機器自動運行,從而生成複雜的新事物,並且不斷進化發展。

牛頓機械論用於管理已經百年,無數的學者在用,無數的管理實踐的案例。但是把達爾文的進化論捻出來作為世界觀,並且基於這樣的世界觀提出創新理論這件事情,目前還非常非常之少的。

一起來,用新的學科來開拓我們的視野。在這個複雜時代更好地做自己的創新。

相關焦點

  • 《我的世界》能夠創造思維,也能創造世界
    除了方塊以外,環境單體還包括植物、生物與物品。遊戲裡的各種活動包括採集礦石、與敵對生物戰鬥、合成新的方塊與收集各種在遊戲中找到的資源的工具。為什麼說這個遊戲能改變一個人的思維?現在這個遊戲已經走進同濟大學教學實踐基地,為更多的學生們創造不同的生涯和開創不同的人生還有豐富的智慧開發和經驗交流學習。
  • 淺談多層演化思維和系統思維
    無需授權即可轉載:   *個人體會,不妥之處懇請指正   (一)多層演化   當別人用15分鐘可以完成的工作,有的人卻要用8個小時來完成,而花費了8個小時完成的人,卻從來不從自身的工作效能、方法論方面去反思,而是想當然地認為工作量大
  • 生物演化史上的「黑洞」,可能需要物理學來填補
    生物學的規律性遠弱於物理學,儘管生物學規律不需要像物理定律那樣嚴密普適,演化生物學的預言能力還是弱得令人汗顏。關於演化的分子生物機制和地球的生命歷史,我們已經積累了海量的知識,但對其中的規律性仍然知之甚少。在生命的歷史中,哪些部分是出於偶然,哪些部分又有物理定律和約束條件決定?
  • Nature人類行為:文化演化不比生物更快
    研究者通過使用時間序列分析法,得出大部分演化由某種穩定力或方向力在推動,並分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著不同性狀的演化速率。通過文化選擇,很多人工文化品的特徵演變可以由「最優轉移模型」來解釋,而該模型又基於人類審美偏好中已知的種種心理偏差。當今世界似乎充滿變化,不僅新的文化和消費產品令人目接不暇,新的藝術實驗、科技成果也層出不窮,並廣泛滲入到所有人的生活日常。
  • 從正反饋環螺旋理論,談一談理論雛形的創造與演化
    特別解釋:在這裡使用創造而不是發現,是為了與《創造者的特權》系列文章呼應;很明顯,使用「發現」更為恰當。在《如何跳出思維局限》一文中,我描述了一個跳出思維局限的方法,這個方法也是建立理論雛形的基本方法,本文將最近感悟到的新東西也加進去,形成兩個建立理論雛形的基本方法:1:逆向追溯原理(深度擴展):從一個事物出發,不斷尋找其上層事物(原理與創造者意圖),使思考所處的高度上升;
  • 生物演化史上的「黑洞」,可能需要物理學來填補丨展卷
    生物學的規律性遠弱於物理學,儘管生物學規律不需要像物理定律那樣嚴密普適,演化生物學的預言能力還是弱得令人汗顏。關於演化的分子生物機制和地球的生命歷史,我們已經積累了海量的知識,但對其中的規律性仍然知之甚少。在生命的歷史中,哪些部分是出於偶然,哪些部分又有物理定律和約束條件決定?
  • 用演化的角度看世界
    用演化的角度看世界廣德金融書院出品 作者:項大爺今天項大爺想和大家一起來談一談世界觀的問題,希望會對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注入一點能量
  • 《飼養全人類》:沙盤世界創造無限生物,從草履蟲到第十階超人類
    自家院子裡的沙盤種田流,放牧沙盤裡的人族與各個世界。【黃金五章】第一章,沙盤構想。主角身患癌症,無治癒的可能,便回到了老家。原本還算富庶的老家,因荔枝滯銷,幾百畝山地果樹全部砍光。他意外間發現一隻大甲蟲,思維被對方吸附,掌握了母巢的力量,超高速細胞分裂。
  • 生物圈的「吃貨」促進了生命的重要演化
    在「消費者」中最主要的就是動物,動物可以說是地球生物圈的主宰,它們佔領了食物鏈中從初級消費者一直到頂級消費者的各個層級,而人類又是動物界的成員,站在食物鏈的金字塔塔尖,並演化出了非常複雜的智能,從地球上第1個動物出現到今天的人類,這個過程歷時數億年。
  • 人類是怎麼演化而來的?
    ,最初,受限於觀測手段,以及科學技術,人們對自然了解的並不深入,在回答人類是從哪裡來時,人們通常會認為人類是由神創造出來的,這就是神創論。雖然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但每個文明誕生之初,都信仰著一個神,比如:西方國家認為是上帝創造了萬物和人類;而我國認為是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摶土造人。
  • 文化和基因共同演化
    人類種群所攜帶的文化演化信息和基因演化信息就如同跳著華爾茲的一對舞伴一樣,基因演化創造出來的心理機制使得複雜文化適應性的累積文化演化得以進行。在某些環境下,這一過程引發了乳製品業的發展。這一全新的文化上演化出來的環境隨即增加了使得成年人能夠消費全脂乳品的基因的相對適應度。
  • 水生所揭開原生動物「形態種」演化的奧秘
    6月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繆煒研究員團隊揭開了原生動物形態種演化的奧秘,找到了這些生物「表裡不一」的答案。  東湖湖水中,有一種被稱為四膜蟲的生物,它體長約50微米,有著一副微胖界的梨形身材。世界上的生物有成千上萬種,但在生物學研究中,科學家們常常選擇一些特定的「模式物種」來集中精力研究,希望通過研究這些物種增進我們對生命普遍規律的了解。
  • 生物科學,人的起源與演化,人的定義應該是一個綜合的概念
    它問的是宗教中人的輪迴與宿命,哲學中人的存在與意義,科學中人的起源與演化,這些人類思維中最本質、最恆久的困惑。這三個問題是「上帝之謎」,如果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大叫一聲從天空中跳下來摔死的就是上帝了。對於人的定義,不同的人,比如宗教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答案,可謂千奇百怪,應有盡有。
  • 迷你世界:盤點創造模式中那些有趣的微縮生物
    遊戲中,玩法是關鍵,而遊戲內建的模型則體現了遊戲質量的高低,那麼迷你世界中遊戲的內建模型質量到底如何呢,我們不妨進入創造模式一探究竟帥氣的雞這些都是隨處可見的生物,在做雞的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裡並沒有完全用正方體的單元堆疊,而是用了一個梯形做頭,這樣可以顯得模型更為生動
  • 難道是地球原始單細胞生物創造的
    要知道文明肯定是動物創造的。植物雖然也是生命但是走的路線和動物截然不同,是創造不了文明的,宇宙的產生至今已經有137億的歷史了;而地球的產生距今也已經有46億年了。地球上出現生命的時間大約是在距今的38億年前。從地球的產生到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的產生經過了大約8億年的時間。
  • 環境強迫生物演化
    環境是模具,生物是產品。環境不變,生物的演化就缺少了動力和推力。環境產生變化以後,生物為了生存不得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生物的演化就這樣發生了 人類的祖先為什麼會開始直立行走?是環境強迫的結果!
  • 【視點】南京大學曹劍課題組:深時鹼湖古環境與生物地球化學協同演化——生物標誌化合物解譯
    為加強對此的理解,本文系統對比了全球迄今報導的(可能的)典型深時鹼湖實例,考慮到生物標誌化合物可在地質演化維度提供記錄,從此角度解譯了古環境與生物地球化學的協同演化,這些實例由老至新包括澳大利亞Fortescue盆地新太古界Tumbiana組和Officer盆地下寒武統Observatory Hill 組,中國準噶爾盆地石炭系–二疊系風城組和中二疊統蘆草溝組,美國Newark盆地下侏羅統Towaco
  • 人類演化年代圖表
    距今約250萬年前:東非出現最早製造和保存工具的猿人,被稱為能人,他們創造的奧杜韋文化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舊石器文化之一。距今約200萬年前:在東非和南非出現人類新亞種——直立人,非洲直立人被稱為匠人,他們創造了阿舍利文化。距今約200—180 萬年前:直立人走出非洲大陸。
  • 系統演化燒腦推理-從45億年宏大視角解密東西方文化底層差異
    地球演化->生物演化->人類演化地球演化過程。地球最初是一個熔巖液態球體,地表溫度高達1000度的熔巖,經過自轉將自己搖成了一個球體。氫元素很穩定,很難在自然環境下氧化成水,所以地球上的水通過化學反應產生概率極低。
  • 繪思維導圖 探生物奇觀——晉安校區夢之隊開展生物思維導圖活動
    「生物」便為我們架起了通向大千世界的橋梁。為了更好地鞏固生物知識,全力迎戰小中考,晉安校區夢之隊開展了「繪製七年級上冊生物思維導圖」的活動。圖文並茂,一目了然,在同學們彩筆的描繪下,細胞擁有了它們獨特的生命軌跡;花草樹木綻放著喜怒哀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動物世界也有其「勾心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