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生理機能逐漸衰退,具體表現為:體力弱,視力、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身體平衡能力下降,對外界的應激反應速度遲緩等生理障礙。
由於生理上的變化,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情緒上的波動,導致出現自卑感、失落感、孤獨感、急躁感和抑鬱感等心理障礙。
面對生活能力逐漸下滑的老年人群體,如何配置臥室家具以適應、滿足他們的住房需求,已成為時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養老院床的設計
障礙情況:
障礙一:大多數老年人都有夜起如廁的習慣,而普通床鋪會讓部分老人上下床甚至連翻身都存在困難。
障礙二:大多數喜歡看書的老年人會在床上看書,而普通床鋪的床頭靠背角度並不太適合久坐。
障礙三:普通床鋪難以滿足老年人對舒適度的要求,導致了大多數老年人存在睡眠不好以及難以入眠等問題。
設計對策:
方案一:降低上下床的難度
1、針對部分老年人上下床困難的問題,床鋪的設計高度不宜太高或太低,應以老年人的膝蓋彎高度為設計依據,控制在435mm 內。
2、針對下肢不便的老年人,應在床的一側或兩側安裝扶手以方便上下床,如考慮輪椅使用者,則床面高度應與輪椅座位高度接近(500mm左右)。
3、針對下肢殘疾的重度護理型老人,為便於他們起身,可選擇能調節床具上半部分角度及高度的床鋪。
方案二:增設床頭倚靠
針對喜歡床上閱讀或者長期臥床的老年人,應提升床頭靠背的舒適度。可採用能調節角度的床頭。
方案三:適宜的床幅面
由於人在睡眠時姿勢會經常變化,為使人睡眠時舒適,應該按偏大身材來設計,同時為了和通行標準的床上用品配套,單人床建議選擇尺寸為1200mm×2050mm。而老年人較淺的睡眠也應避免夫妻二人互相干擾,因此雙人床也應儘量使用1800mm×2050mm的較大尺寸床具。
二、養老院衣櫃的設計
障礙情況:
障礙一:老人因腿腳不靈活,所以取放太高或太低物品時往往會遇到麻煩。
障礙二:老年人因視力下降,櫃內光線太低會給他們帶來不便。
設計對策:
方案一:降低取放物品的難度
為了便於老年人取放衣物,可以設置升降衣架,以避免老人的躬身和爬高的取放衣物,減少不安全因素的同時也較為省力。
方案二:增加櫃內明亮度
針對在衣櫃中查找衣物時光線差的問題,可於衣櫃頂部或內部安裝照明燈。
此外,對於家中有輪椅使用者的情況,建議使用移動門衣櫃。節約空間,便於輪椅使用者取放衣物。
三、養老院床頭櫃的設計
障礙情況:
老年人會將藥品、手電等物品放在床頭柜上,同時喜歡閱讀的老人還會把報刊雜誌等體積較大的物品臨時放在床頭櫃檯面上,一旦晚上起床要用手電筒或者緊急情況要拿藥瓶時,極有可能會找不到或者碰掉其他物品。
設計對策:
合理設計床頭櫃抽屜,為了緊急情況下能快速拿到所需物品。床頭櫃的上層可採用格柵式抽屜,即抽屜內部分好功能區塊,這樣各類物品整齊擺放,一目了然,較好地解決了物品混亂堆放的問題。
四、座椅的設計
障礙情況:
障礙一:由於老年人腿部、臀部肌肉力量不足,從座椅上起身時需要藉助支撐物來保持身體的平衡,而常規的座椅很難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障礙二:常規的座椅太軟或太硬,久坐之後會阻礙血液流動,對老年人身體健康極其不利。
設計對策:
方案一:針對老年人肌肉力量不足難易起身的難題,可以增高老年人的座椅,以便於他們起落。
方案二:適當增加座椅的寬度,為老年人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此外,座椅的背傾角和座傾角應相應增大,以增加座椅整體的舒適度。
老年人在臥室的行為特徵可以與其臥室家具直接聯繫,引入無障礙設計原則,可以針對性地提出設計方法,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尤其針對身體較差,行為能力嚴重受損甚至喪失的老人,運用這些方法設計出的家具可以加入大量輔助功能,提高老人自主活動的程度。
老年人臥室家具的設計,除了要根據老年人實際情況為基礎外,還得注重家具擺放的位置(儘量貼牆擺放)、臥室整體格局的布置(家具之間的搭配、光照、隔音等)。
總而言之,一切居家設計都應以「給老年人生活帶來便捷」為核心,少些沒必要的裝飾,多點實用的配置,盡力為老年人打造舒適的安樂窩,真正讓他們過上「老有所居,老有所樂」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