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這家養老院的護工成了多面手,讓老人找到「在家」的感覺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理髮、修腳、維修家具、疏通管道……這半年,石景山區春暉頤養老院上到管理人員,下到護工都成了樣樣精通的多面手。管理人員透過屏幕觀察老人身體的細節,實現了線上評估,而且從下月開始,還要根據每位老人的口味,推出「私人訂製」的老年餐……越來越細的服務,讓老人找到了「在家」的感覺,他們說,在這裡的每一天,過得很幸福。

院長丁玉萍將89歲的高文哲老人扶下床。攝:張群琛

安心

搬來老家具 把養老院變成家

「住在春暉頤養老院5年了,我沒有感到過孤單,因為這裡就是我的家。」今年89歲的高文哲老人說,在疫情期間,她總是打電話叮囑親人:不用擔心。

走進高文哲老人的房間,20平方米的小屋收拾得乾淨明亮。書櫃、衣櫃靠在窗戶兩側,旁邊是一張書桌,床頭柜上還擺放著一臺縫紉機。記者注意到,房間內布置的都是榫卯結構的老家具。一問才知道,這些家具是老人從家裡搬過來的,是她用了幾十年的老物件。

「就是要把養老院的房間布置得和在家時一樣,我把這想法和養老院一說,他們真的同意了。」高文哲說,她每天在屋裡練練書法,用縫紉機做點兒鞋墊兒、縫縫補補的,感覺特踏實。

「『家』的環境沒有變,還多了不少無微不至照顧我的人,而且都是『全能』的。」提起養老院的護工,高文哲連連地讚嘆。

高文哲告訴記者:「給老人修腳、理髮,保養舊家具,甚至疏通衛生間的下水管,從護理、維修、清潔……在這最缺少各種專業人員的半年裡,護工把活兒全都包了,細心的服務讓人住得特安心。

用心

偷學了手藝 耐心守護老人

服務上細微的變化不僅讓老人們體會到了護工的用心,也讓家屬們感同身受。

9月初,武先生終於走進養老院,這是他半年多來首次面對面探視母親。起初,他還擔心,這麼長時間沒見,會不會影響老人的心情。可他來到活動室,看到老人們開心地打麻將時,他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護工給一位老人修完輪椅後,回到辦公室拿著修腳工具,又去給另一位老人修腳。別說他們還真專業。這麼耐心的照料,我們家屬能不放心嗎?」臨走時,武先生感慨地說。

「這些手藝都是『逼』出來的。」聽到家屬的讚揚,春暉頤養老院護理班長梁江峰會心地說。

梁江峰介紹,「以前,像修腳這類的專業活兒,都是專業人員定期來養老院上門服務。可年初,養老院實行了封閉管理,一個多月下來,看到老人們腳上的腳墊和指甲長得又厚又長,我們心裡挺難受的。也是巧了,我手裡正好有一套修腳的工具,而且一年多來,也跟專業人員偷學了一些手藝。」

從這時起,梁江峰更忙了,邊照顧老人邊學習。拿不準的地方,他就用自己的腳試。腳上劃出了口子,就貼上創可貼,忍著疼接著練習。

練習了三天後,梁江峰拿著工具,坐到了91歲的丁大爺身前。當給老人泡好腳,拿起修腳刀時他猶豫了。

看著梁江峰有些發抖的手,丁大爺說,「梁子,下刀吧,大爺不怕。」「大爺,我第一次修,如果疼了您就言語。」梁江峰說。

用了一個多小時,梁江峰修好丁大爺的腳。這時,他緊張得後背全溼透了。

「嗯,挺舒服,不錯嘛!以後,我這腳就交給你了。」老人穿上鞋襪,下地踩了踩對梁江峰說。

聽到老人的肯定,梁江峰心裡有了底。從此,越來越多的老人腳病被修好了,走路穩當多了。

春暉頤養老院院長丁玉萍說:「隨著養老院的封閉,來自院外的服務全部叫停了,但老人的需求可不能打一點折扣。沒辦法,護工只能現學各種技能,好在他們都很用心,不僅學會了,服務的效果也不比專業的差。」

細心

一幀幀地回放視頻進行評估

上月底,82歲的劉奶奶經過半年的等待、兩次評估後,終於搬進了春暉頤養老院。為何半年內要做兩次的評估,多麻煩呀!開始家屬並不理解養老院的做法。

「這關係到老人入院後該如何安排照料,必須細心。」副院長張文華說。

張文華介紹,第一次給劉大媽評估是在春節前,當時只能通過微信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並通過老人的家屬拍攝了兩段視頻,了解到老人能與人正常溝通,也能正常地走路。由此,養老院認為老人具備完全自理能力。可就在這時,正趕上養老院封閉管理,劉大媽未能如期入住。直到上個月終於等到了解封,她的女兒第一時間聯繫了養老院,張文華馬上提出:時隔半年了,老人入院前要重新評估。

一聽要重新評估,老人的女兒不理解。張文華耐心地解釋,高齡老人的身體一兩個月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再次評估才能更精準地了解老人身體情況,進而制定準確的護理方案。

當張文華再次通過視頻,觀察老人行走時,已發現她雙腿行動遲緩,有些步履蹣跚了。「老人的機能果然是退化了,應定為半自理能力。」聽到張文華的解釋,家屬完全認可了院方的做法。

張文華告訴記者:「特殊時期,原本是面對面的評估轉到了線上,我們就要更加細心地評估。老人的一舉一動不能單憑家屬介紹,我一定要看到視頻。有時,一段一兩分鐘的視頻,我們幾個人反覆地看,甚至細到一幀一幀地回放,直到看清楚為止。這可是決定著老人入院後的生活質量,來不得一點兒馬虎。」

溫馨

「私人訂製」讓老人的生活更舒適

「芹菜炒得是挺脆,可我咬不爛,能不能多炒一會兒,要不就換個軟一點兒的菜。」

「早點稀的都是粥,太單調了,煮個湯吧!再說,我血糖高,不能總吃主食。」

「每周能炒兩個甜口兒的菜嗎?加點兒味道更好。」

……

半個月來,每次查房時都能聽到老人們對膳食的訴求。菜品、口感、口味,什麼問題都有,甚至點出了他們想吃的菜。拿著小本子的後勤主管魏芳芳都一一記錄下來。

「養老院每周的夥食不一樣,會根據當季的蔬菜和營養配比進行改變。但是我們沒想到老人提出的要求會這麼多,這麼細,索性統計一下每位老人的飲食習慣,推出『私人訂製』的老年餐,讓他們住在這裡感覺更溫馨。」魏芳芳說。

這兩天,正在製作調查問卷的魏芳芳介紹,下個月,養老院就要推出「私人訂製」的老年餐了,菜品和餐標的根據就來自這次問卷,所以問卷要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上。她計劃依據問卷設計出一份特殊的菜單,再去徵求老人們的意見,等他們滿意了,就做出樣菜供老人試吃。這樣,「私人訂製」的菜單很快就會出爐了。

「這項工作雖然繁瑣,但是我們願意去做,就是為了老人找到『在家』的感覺,生活得更舒適。」魏芳芳說。

(原標題:這裡的護工成了多面手 馬上要推出「私人訂製」餐 他們對老人格外用心)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0

相關焦點

  • 護工「多才多藝」、餐食「私人訂製」,老人們為這家養老院點讚
    理髮、修腳、維修家具、疏通管道 …… 這半年, 石景山區春暉頤養老院上到管理人員, 下到護工都成了樣樣精通的多面手, 管理人員透過屏幕觀察老人身體的細節
  • 81歲老人民營養老院殺人事件:「壞脾氣」老頭與稀缺的護工
    受傷的老人在三樓的房間。橋北派出所曾在案發前,到悅心養老公寓處警。悅心老年公寓,由一棟三層和一棟四層房子拼合而成,呈長方形,分南側和北側,西側門臉直接面向馬路。公寓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沒有院子,只在臨馬路的地坪安裝了幾個健身器材。
  • 拍拍肩膀解讀成虐待老人 養老院半夜被人騷擾
    養老院:護工只是拍打老人肩膀6月23日,信網來到位於李滄區昇平東路的祥紅養老院,老人坐的凳子擺放在原處,院子裡搭了一根繩子,上面曬了些衣物。養老院院長劉紅今年51歲,從2005年開始經營這家養老院,至今已走過12個年頭。目前,養老院有30餘名老人,6名全職工作人員,四五名兼職。而這個事件,起因就在晾衣繩上的晾衣夾。
  • 韓媒曝光養老院護工虐打老人視頻,踹打約束帶捆綁觸目驚心
    韓媒曝光養老院護工虐打老人視頻,踹打約束帶捆綁觸目驚心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6-07-01 10:05 來源:澎湃新聞
  • 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60歲女兒無奈陪母親一起住養老院,太心酸
    但是,她每天要到兒子家帶孫子,就想著乾脆給母親請個保姆或護工,她抽空多去看看。可是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非讓女兒管。但是,陳阿姨身體虛弱,連扶母親上廁所都扶不動,她的子女工作也忙,老伴還沒退休。沒辦法,思來想去,她就陪著母親一起住進了養老院。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60歲女兒無奈陪母親一起住養老院,太心酸。
  • 養老院把八旬老人捆綁在床頭 稱防其夜間摔下床
    前日上午,李先生到養老院看望父親,吃驚發現,老人的雙手竟在夜間被護理人員捆綁在床頭上,「感覺在受刑」。  昨日,院方負責人解釋稱「只是約束老人」,防老人半夜摔下床。目前,養老院已取消了這一不人性的措施。
  • 老人住養老院摔成骨折,16小時後才告知家屬 養老院:願協商賠償
    十一月十五日中午,養老院負責人微信聯繫他,說昨天晚上(14日)老人去洗衣服的時候,自己從床上摔下來了。追問摔得重不重,對方回答:只在明早照一張,目前感覺左腿動就疼,沒有外傷。(老人以前在養老院)。在入住期間,療養院並沒有按照合同的規定來照顧老人,而是因為照顧不當導致老人骨折住院。十一月27號,劉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十一月15號中午,他收到養老院的微信通知,說媽媽昨天晚上(14號)在護工洗衣服的時候從自己的床上摔下來。
  • 養老院為何成多國疫情重災區?我們如何保護老人?
    截至當天,在失能老人養老院中,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合計超過14638例,至少有884人因新冠肺炎去世。法國全境大約7400家養老院共住有將近100萬老人,但有近40%的養老院「沒有將死亡數據提供給公共衛生部門」。
  • 進養老院養老和在家養老各有利弊
    進養老院養老和在家養老各有利弊,關鍵在於自身的經濟條件以及個人喜好,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標準。相比之下,居家養老的生活費用,肯定少於養老院的費用。居家養老,老人在飲食上能夠得到較好的營養,菜餚口味也可以經常調換。如果子女工作繁忙,很多老人一般都請了鐘點工來家裡幫忙。
  • 有養老院一個護理員要照料超10名老人?養老服務「用工荒」的尷尬...
    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49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數量已經突破了4000萬,這些失能老人最需要護工的照料,但如今,幾乎所有養老機構都面臨護工短缺的難題。因為怕招不到人,他們當年招人的時候都不敢提養老院的名字。當年養老院的招聘廣告李月秋說,養老院護理是個高強度的工作,按理說,更需要年富力強的,但是,在這家養老院裡,目前的護理員幾乎都是五十歲上下,而且沒有一人上過專業的學校,都是進了養老院之後,才開始現學。
  • 家人照顧還是去養老院?不同養老方式利弊分析看這裡!
    宋一蓉:老年公寓跟養老院不一樣,(老年公寓)就是55歲入住以後一直到歲,就是玩,娛樂。我看了,也挺漂亮,服務上就是不如(養老院),所以老人還是(養老院)比較合適。最終,老兩口選擇了這家養老院,但是他們選中的房型目前沒有空房,所以只能排隊等候。那麼,已經入住養老院的老人們,他們當初是如何選擇養老院的呢?對於在養老院的生活,又是否達到了自己的預期呢?
  • 養護院護工過年竟自費給老人們發紅包,每人都給200元
    各床位一交流,發現居然每位老人都收到了這樣的紅包。而這些紅包來自——該房間52歲的看護仇玉娟。仇玉娟在這家養護院,共負責兩間房共八位老人的照料工作。這是一家結合了醫療和養護的養老機構,因此被送到這裡的老人往往高齡行動無法自理。仇玉娟負責的這八位老人,過半數都是90歲以上,剩下的也在80歲以上。
  • 「我女兒在國外定居」養老院的攀比風,揭露老人的養老困境
    文丨木棉媽媽當我們逐漸老去的那天,會接受養老院生活嗎?養老院對於不同群體的老人,意義不一樣。有些老人會認為:我住養老院挺好,比較方便,有護工照顧。也有的老人會說:我有兒有女,為什麼要去住養老院啊?不管老人是何種態度,現在老人住養老院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而養老院也在逐漸流行一種「攀比」的風氣。
  • 老人狀告養老院
    因認為護工疏忽將自己遺忘,老人將養老院訴至法院,要求賠償各項醫療損失等共計8.7萬餘元。  昨日上午,北京房山法院城關法庭開審此案,養老院表示只是推老人出去乘涼,老人出現不適系意外。   7旬老人院內昏迷 危及生命  「我父親有老年痴呆症,自己不能動,現在意識不清,說話不利落。」
  • 老人住養老院摔成骨折,16個小時後才告知家屬 養老院:已盡到看護...
    11月15日中午,養老院負責人微信聯繫他,表示老人在昨晚(14日)護工去洗衣服時自己下床摔了。劉先生追問摔得是否嚴重,對方回答:只有明天早上照個片看看,目前感覺左腿動就痛,沒有外傷。84歲老人在養老院摔成骨折家屬質疑沒有盡到看護責任兩個月前,劉先生決定把84歲的母親送到養老院,由專人看護照顧,自己則每天過去陪伴幾個小時。經朋友介紹,他選擇了位於成都市金牛區九裡堤街道的交大社區養老中心。
  • 湖南九旬老人養老院內,拿鋤頭砍死81歲老太,養老院:不關我事
    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一些子女會選擇將父母送入養老院。一方面是因為子女的工作繁忙,可能一個月都不會回家一次,擔心老人在家無法更好的照顧自己,所以子女們便會挑選一個各方面都很好的養老院,讓護工照顧老人;第二就是擔心老人獨自在家沒有和外人交流的機會,將老人送往養老院,大家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也能讓老人開心。但是在12月4日據媒體報導,湖南邵陽發生了一起養老院殺人案件。
  • 一個老人的自述:不要把最後的生命浪費在養老院
    可是作為子女,我們有了自己的生活之後,父母便成了我們忽略的存在。因為工作繁忙,或者家庭原因,我們選擇將父母送往養老院。我們以為,在養老院的父母是幸福的,他們會有足夠的物質保障,有一樣的老人陪他們說話玩耍,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的疏忽導致他們生病。但養老院的生活對老人來說是煎熬的。
  • 河源95後妹子養老院實習 稱老人介意她未婚
    在街坊的印象中,養老院是50歲、60歲大媽照顧70歲、80歲甚至90歲老人的地方。不過,近日在黃埔區的一個養老社區,來了一群90後女孩,為老人、甚至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護理。她們不擔心工資低嗎?不擔心晉升難嗎?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採訪了這群90後女孩。
  • 城北開了一家酒店式養老院
    柳楊 攝提起養老院,大多數人印象中是破落的院子,擁擠的床位。但在南京城北郭家莊一帶,宣稱南京第一家酒店式養老院近日開業,雖然價格是一般養老院的兩倍以上,但開業僅三天就吸引了30多名老人入住。條件好,收費自然也高,記者了解到,這裡的起步價是1500元/月,自理老人入住四人間的標準,按照不同的標準依次上調。若是單人間加上單獨的護工,收費則在4000塊以上。老人們說:雖然貴一點但住得舒服在南京的養老機構中屬於較高的,對此,老人們是否願意埋單呢?
  • 東莞豪華酒店改建養老院 KTV包廂成老人宿舍
    因此,黃河山決定要將這家四星級酒店轉型改造成養老院。 據廣州日報2016年7月10日報導,2014年底到2015年初,東莞市厚街鎮的幾個老闆找到廣東醫科大學養老產業研究院院長謝培豪,他們想將星級酒店改成養老院。這一提議遭到謝培豪的否決,他表示,「五星級酒店變成養老院還要進行很多設備設施的改造,投入非常巨大」。 但這個消息還是如同投擲在平靜水面的石頭,引起波瀾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