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到希望就不是流浪——《流浪地球》觀後感

2020-12-16 一隻芒果嗨

過年在家呆著心裡癢得很,我知道劉慈欣的作品《流浪地球》已經被拍成了電影,而且網絡宣傳造勢兇猛 ,導演郭帆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吳京的名號那是家喻戶曉的,加上他從加入演出到最後索性成了投資人的轉變成了最大的宣傳噱頭,著實讓人期待的很。

在老家已經拜讀了原著小說,字數不多,篇幅不長,但是創意讓人咋舌稱讚,於是乎對改編拍攝的電影更加期待,腦海裡不斷幻想著導演會怎麼設計故事,原著的文字怎麼將其用鏡頭展現出來。

這部電影被冠以中國科幻電影開山之作,2019更是被譽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所以我非常有儀式感的和一同觀影的小夥伴說,一定要買巨幕或者IMAX廳的票,座位也要居中些,不然觀影效果會不盡如人意。

最後我們選擇了開業不多久的誠豐影城5號雙機巨幕廳,票價稍比其他廳貴些,但是整個觀影效果是非常滿意的。

最開始入座的時候,旁邊的一哥們拿著爆米花老往嘴裡塞,吧唧吧唧很是刺耳,後來隨著電影故事情節的推進 ,身邊除了「哇」的呼喊基本上沒有人說話。

先說整體感受,因為看過原著,所以看電影就會自然的聯想到作者的文字描述,但是電影終究是一個視聽作品,最關鍵的是用畫面和聲音去講故事,而文字的功能反而被弱化,只是向觀眾提示時間和地點。

故事題材比較宏大, 直接飆升到太陽系 ,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

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於是出現的晨昏線過後的永夜、火種計劃、讓地球流浪、木星推動地球等情節的設定,讓我這個文科生看上去相當費解,但是又憋著不去問旁邊的小夥伴,生怕錯過接下來的劇情。

以前看科幻片總是分不清人物關係,特別是美國人全是些身材魁梧的壯漢,又都剃著光頭,說著嘰嘰歪歪的英文,得花大半的精力去看字幕,等反應過來又搞不清楚人物關係,對故事情節一知半解。

這部電影就不一樣了,雖然整個故事題材浩大,但是整體還是以中國境內的區域和中國人為主,於是徹底釋放了耳朵的注意力,可以直接把精力放在故事情節上。

以前的科幻片都是在舊金山啦,紐約啦,離自己的生活遠得很,而這部電影裡展現的東方明珠塔,奧運中心,校車大巴,一看就有親切感,更能讓自己進入故事。

不過多劇透,寫這篇文章只想說一點,只要能看到希望就不是流浪。

電影開篇就展現了學生上課的場景,老師問希望是什麼,女主角對這個問題不屑一顧,自顧自的嚼著口香糖。

但是當她在最危急的時刻,看著身邊的夥伴們竭盡全力也不放棄的時候,她才明白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於是她發表了對希望的演說,召喚那些已經失去希望的全球救援隊重新加入救援當中。

日本有一個藝術家叫村上隆,他講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日本這個國家什麼都有,就沒有一樣東西,那就是希望。」

什麼叫希望?希望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果未來非常美好,但它是有確定性的,那它也不會帶來任何希望。

如果說「流浪地球」比較宏大的話,我還是沒有資格去評論,這樣的製作水準我都不敢說我曾經號稱是一個導演,實話實話我在看原著的時候絲毫想不到郭帆導演的這些設計,冰冷的文字更是看不到溫情,而坐在電影院裡,我幾次三番看到大家為了自救團結在一起想落淚,於是我看到了希望,想到了「希望」這個話題。

但是如果把地球比作是人的內心的話,我還是有些話可以說的。

2019年開年,我就成了「流浪地球」,我辭掉了工作了四年的工作,離開了那個曾經讓我夙興夜寐以期發展成大企業的公司。

個人的發展願景和公司的發展願景有些出入,對於有些制度安排,雖然不認可但尊重老闆的各項決定,有想法不能說不如以退為進選擇離開。

做這個決定對我來說很很需要勇氣,雖然不是我大學以來畢業的第一份工作,但是是我最喜歡且效力時間最久的工作,裡面有我朝夕相處的同事,還有我用慣了的電腦。

我以為我會是一個多麼重要的人物,而其實走後,就是一杯冷茶,沒有任何的滋味可以去品味。

總而言之,我現在就是一個流浪的人,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就像電影裡吳孟達指著上海的殘骸說,這就是我原來生活的地方,那個時候的人心裡只有錢,那個時候雖然我沒錢,但是我依然很開心。

對,我的困難就是沒有錢,但是還談不上開心。

吃飯要錢,買房要錢,辦婚禮要錢,生小孩要奶粉錢,讀書也要錢,沒有什麼事不要錢。

於是我瘋狂的找尋可以幫助我的外部力量,但是我看了電影才懂得,外部的環境只能帶來威脅,地球依靠著強大的太陽轉,最後還不是會被其吞噬,離開太陽又會和木星碰撞,誰都幫不了自己,最後只能像地球一樣自救。

曾經以為地球少了誰都會轉,不,人類是可以讓地球自轉停下來的。

自救得有動力,地球的動力是火石,而我的動力更多的是家人的支持。

因為奶奶病重,身邊離不開人,於是老爸的瓷板店也不開了,推掉所有外出賺錢的機會,在家照顧奶奶,老媽在超市工作一個月拿著千把塊微薄的工資填補家用。

老妹在深圳上班也只是一人吃飽勉強過活,而我作為家裡長子,作為一個兄長,更是一個男朋友,多重身份迫使自己必須迅速強大起來,而第一步就是讓自己增值,才能被人賞識,獲得豐厚的薪酬。

但是這似乎又急不得。

過年回家在家裡宅了半來個月,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睡到大中午,懶懶起床又是捧著手機追劇無所事事,心裡空虛得很。

現期的迷茫也只是暫時,總記得高中的玉祝老師上哲學課時常說的一句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只要心裡充滿希望,就不是流浪,一切都會好起來。

你看,地球不也被人類拯救了嗎!【20190215完】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最後流浪成功了嗎
    在喜劇片佔據的春節檔能看到國產科幻元素的片子,令人欣喜,科幻迷的大愛,本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原著,故事很有新意,與以往逃離地球尋找其他生存的影片不同,而是帶著地球一起遠走高飛,逃離太陽系,也是末日災難片。最強賀歲檔電影《流浪地球》看之前就說,如果這部片子分數能對得起觀眾,那《三體》就有希望!嗯,看了以後我能確切的說,我現在很期待《三體》!《流浪地球》 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2019也稱為中國科幻片的元年!網友們對它的吹捧力度可以說很強大了!不過,觀後感的確不錯特效漲價了,至少不是5毛錢了!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 文化傳承與創新:「流浪地球」中不希望看到的鏡頭
    文化傳承與創新(110):「流浪地球」中不希望看到的鏡頭   未來學者 譚北海   今年的賀歲片《流浪地球》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心有家園,燃燒希望之火!——《流浪地球》觀後感
    01《流浪地球》講述了: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臨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在此期間,人類在地球上建造發動機,搬進地下城市,經過一次次資源利用,地球已經變得七零八碎、滿目瘡痍。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跑路,末日便是希望的同義詞
    (2)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誕生何嘗不是選擇希望的結果?其原著小說由劉慈欣寫就,不過兩萬字的篇幅,不僅營造出了宏大的末日科幻意象,也將「希望」的主題表達的淋漓盡致。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
    自流浪地球上映以來無論是朋友圈,豆瓣,還是熱門新聞都充斥著對這部電影的大加讚美,簡直可以用狂轟濫炸來形容這種場面。不得不說,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確實不錯,但也沒必要這麼過譽。對於一部國產科幻電影來說,其中的視覺效果可以稱得上是頂峰了。
  • 影評:《流浪地球》選擇希望負重遠航
    出於對吳京的喜歡,我在第一時間就到電影院去看了電影,由於前段時間較忙、所以今天才寫影評,我會儘可能客觀的來評價這部電影,作為《流浪地球》的原著粉,在去年知道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的消息就很期待,同時也很忐忑。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 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26日,《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2023大年初一,前作主要角色劉培強的扮演者吳京發來VCR,暗示自己會回歸續集!那麼,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 流浪的地球下,又是怎樣的藝術?《流浪地球》影評淺析
    流浪仍在,希望依舊--淺析影片 《流浪地球》之視聽語言璀璨的群星,照耀著流浪的地球,蒼茫莫測的宇宙中,它在向著希望前行。郭帆導演的科幻巨製《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海報更是冠以「中國科幻元年」之稱。而在其背後,導演細膩動人的鏡頭拍攝,以及意蘊深刻的色彩描繪,更是闡釋出在流浪的地球中,人們所堅守的信仰與希望。
  • 影評——流浪地球2019
    在近期各種關於《流浪地球》是中國最強科幻片之類的宣傳帖刷朋友圈、特別是寡人喜歡的六神磊磊居然還寫了篇看上去好評的觀後感後,在MRW與MSM的鼓動下,寡人終於時隔兩個月又一次走進了電影院——嗯,前腳還和SR小姐說寡人下一次進電影院是去看漫威之全村的希望,真香。
  • 震撼靈魂的拯救-電影《流浪地球》觀後感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正能量故事。未來的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即將耗盡能量毀滅,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改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噬。為了自救,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機,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去往新家園。星際旅程危機四伏、兇險連綿,流浪地球時代的人們捨生忘死,最終化險為夷。
  • 現實版流浪地球,銀河系中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非常受歡迎,它還被拍成電影在春節檔放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太陽進入快速膨脹期,為了逃離被吞噬的命運,科學家在地球上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推動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此後,地球不再繞任何恆星旋轉,成了所謂的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票房超過的復聯3,引起流浪地球造句熱潮
    聽說電影《流浪地球》的票房很高,都已經超過了復聯3了。今日一看,果然可以和美國科幻片相媲美。《流浪地球》講述了,地球已經不適合太陽系,太陽在日益膨脹,終有一天,太陽會將地球吞沒,為了讓人類活下來,人類開展的流浪地球計劃,為了尋找新的家園。
  • VR全景之流浪地球
    這是流浪地球中的經典語錄,但也是道出了行駛安全的本質,所以這個兩句話成為各大城市的駕駛安全標語,所有的人都深深記住了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一部電影,從大年初一到今天,票房達到了37個億,這是中國電影界的業績的驕傲,證明了中國電影邁向科幻片的新開啟。不光點爆了中國市場,在國外也是掀起了一波高潮。國外觀影者也是對本片好評如潮。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美國網友看完《流浪地球》後問:為什麼片中沒有美國人?
    自2月5日起,《流浪地球》開始在北美、澳新等海外多地上映。這部被網友稱為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電影,在好萊塢的主場反響如何?圖中顯示了2月8日《流浪地球》和《樂高大電影2》在美國同一家影院的上映情況。《流浪地球》不僅排片數遠超後者,而且幾乎所有場次的票都「已售光」,或「接近滿員」。
  • 《流浪地球》:絕望的不是環境,而是你那毫無希望的心
    太陽系在三百年之後要被毀滅了,人類為了全人類能夠活下去,所以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流浪地球」計劃指的是讓地球脫離太陽系,重新選擇一個新的星系「安身立命」,這個計劃分為五個階段,不過總結起來就是怎麼逃出太陽系和怎麼在其他星系落腳的問題。
  • 《流浪地球》登陸二十億電影俱樂部
    《人民日報》發文為《流浪地球》點讚:「在《流浪地球》裡我們看到了一種理念,一種將全人類團結在一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新華社》也發文稱讚本片:「中國科幻是把整個人類當作一個命運共同體,這就和一些好萊塢科幻很不一樣了,而這也可能是中國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