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家園,燃燒希望之火!——《流浪地球》觀後感

2020-12-16 唐詩宋詞天地

2019年2月8日晚20:15分,我從博納電影院裡出來,驚呆了!入目是漫天不斷鋪延的白,邁出的腳,硬生生定住了!人還沒從電影的場景中走出來,眼前這紛紛揚揚的大雪,下得這麼密、這麼猛,又把我的思緒拉回影片中。該怎麼回家?

索性轉身進博納,再來觀影一遍!

01

《流浪地球》講述了: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臨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在此期間,人類在地球上建造發動機,搬進地下城市,經過一次次資源利用,地球已經變得七零八碎、滿目瘡痍。

這時,誰來拯救地球?拯救人類?拯救生命?是火石?還是根植於人心的愛與希望之火?

倘若心中沒有家,人類就只能是流浪!倘若心中沒有愛,何處是家?世間,到處都是肆略的巖漿、無情吞噬生命的冰天雪地,生命失去原有的溫暖,胸膛裡再也呼吸不到氧氣。

劉慈欣的想像力非常豐富,腦洞開得挺大,著實讓人大開眼界。而我,更欣賞的是,這部突破性科幻片的背後,所展現出來的:人文情懷!

這部影片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人越是在絕境中,越要抱有希望,這才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高貴,永恆之光!

人類的感情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生生不息,生命之中有愛延續;心有家園,燃燒希望之火!

02

影片密度足夠,能夠完整支撐起125分鐘的觀影熱情。開場簡潔、情節緊張中略帶幽默,尤其那句貫穿影片的經典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每每讓我在動情時抹著眼淚,笑了。雖是科幻片,與現實卻是息息相關。

地球可以流浪,而人心不可以!

身體與靈魂,救與被救,一次次衝突,一次次博弈。劉培強、劉啟、韓子昂、韓朵朵、王磊、李一一、蒂姆等他們不斷在刷新著生命的高度,震撼著人心。尤其是韓朵朵最後流著淚衝出內心的呼喊:救援隊的叔叔阿姨們,你們好,我叫韓朵朵,是一名初中學生,我們的救援隊正在執行最後的救援任務。她聲音稚嫩,帶著哭腔:我現在很害怕,腿止不住發抖。我只能看著大家拼盡全力,卻什麼忙也幫不上……她話說得戰戰兢兢,卻是最撼動人心。

以情動人,唯真,最能凝聚人心,凝聚希望!

韓朵朵是孤兒,是韓子昂從千萬逃難的人群夾縫裡撿回來的生命,韓子昂說:「她是我們大家的孩子!」韓朵朵這個孩子更懂愛,珍惜愛。

她的行為,教更多的孩子學著感恩,懂得愛!無論何時、何地、身處何種境界,她心裡裝著的都是家!

03

在距今19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出現了一個叫張衡的人,他發明了地球儀。

那時候,人的生命與腳下的土地緊緊相連。人們對地球充滿著好奇,充滿著敬畏。

那時候,孩童們在田野裡玩耍,光著腳爬樹,光著身子下河抓魚。那時候,金錢權利沒有土地疙瘩在人們心裡來得親切。

地球儀的出現,讓人們認識了地球,原來地球是圓的,地球那一端也生活著人類,只是沒見過。等見了之後又驚嘆。呀!人的頭髮怎麼是金色的?眼睛怎麼會像天空一樣藍藍的呢?

那時候的人,呼吸的氧氣,都是植物釋放的純淨之氣。沒有工業,沒有一點汙染,世間一切都是純淨的,包括人心。

04

王朝的覆滅,是人性走向複雜,情感趨於淡薄,最終噴發的見證!

1894年,中日戰爭的爆發,預示著清朝走向滅亡。另一個民國的崛起,也未能阻擋日軍的侵略,為何?

地球被破壞,家園被踐踏,人心何在?

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說:「這個小日本,可壞了!」怎麼壞了?說是教育課上,會一人發一個蘋果,讓吃!然後,坐下面的人統統開吃,齊聲回答:「好吃!」上面的人再蠱惑道:「這是中國山東的蘋果,想要一直吃到這樣的蘋果,我們就打到中國去!」

就是從小灌輸這樣的理念。可是,真的是因為這樣,中國人才被長期凌辱的嗎?

不是!是人性的懦弱,人心的渙散!南京大屠殺,見證了30萬人性的淪陷!不團結,只能受凌辱。心中無愛、無家,攤開雙手任人宰割。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30萬同胞的鮮血喚醒了混沌中的人。站起來,團結一心,國共合作,與其說是抗日,不如說是覺醒,覺醒了家國情懷!心在一起,有情、才有家,我們才能擁抱地球的溫暖!

05

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旅遊業的不斷開發,地球越來越負重,人們的情感,越來越麻木、淡薄。

直到2008年5月12日,地球生病了:汶川地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死傷無數,遍地哀歌。人們醒悟了,情感回溫了,不再冷漠了,紛紛伸出真誠的手,團結起來了。

素不相識的媽媽,給失去親人的孩子餵奶,餵的是血、餵的是愛,餵的是一個孩子人生的希望;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一個民族精神走向的希望!

用愛,一點點喚醒人性,找回感情!

任何外力都不能破壞團結在一起的心。心中有愛,何懼天災人禍?愛,會讓一切變得美好!

電影放映完,這一次!先生包握住我的手,輕柔說道:「走,咱們走回家。很久沒有牽著你,我們走走,看看這一路別致的風景!」我點點頭,緊緊挨著先生,走在大街上。雪花飄飄揚揚,落在眉毛上、鼻尖上,先生不時伸手在我臉上輕掃,痒痒的,心裡暖暖的!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而現在地球又面臨著一大難題,即將和木星相撞後毀滅。一切都是徒勞了,「都回家吧,最後七天時間,和你們的親人在聚一聚,抱一抱。」不,我們還有辦法,我們還能救回地球。
  • 能看到希望就不是流浪——《流浪地球》觀後感
    故事題材比較宏大, 直接飆升到太陽系 ,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 《流浪地球》主題曲MV溫暖發布 劉歡出對家園的眷戀
    原標題:《流浪地球》主題曲MV溫暖發布 劉歡出對家園的眷戀「那天的大海天一樣藍,我們的地球陽光燦爛,帶著家園流浪藍天。」《流浪地球》是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電影,裡面的世界觀、故事內核和情感都是中國式的,當地球面臨災難,不同於西式的拋棄地球逃亡,而是選擇給地球安上發動機,帶著地球去流浪,這個形式是中國人對家的複雜情感的一種表達。劉歡在創作主題曲時,也是以中國人的故土情懷為題,從而寫出了這首對家園滿懷深情的《帶著地球去流浪》。
  • 震撼靈魂的拯救-電影《流浪地球》觀後感
    在今年這個北方人紛紛到南方去看雪的季節地域邏輯混亂時期,卻有一股清流,讓眾多段子手和影迷們不淡定了。這源於一部關於拯救主題的電影。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正能量故事。未來的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即將耗盡能量毀滅,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改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噬。
  • 《流浪地球》未來的設想,拯救我們的家園
    有些科幻的新設想確實給了很好的啟發,地下城開發,航空服,頭盔,木星與地球的碰撞,地球上的引力基站等等。故事帶有中國集體英雄主義色彩,影片中後期的情節有些矛盾與誇張,為什麼有些人在最後幾天決定離開,而有些人有回來。對於第一部中國式的科幻電影,有大氣的擔當,但有些地方不太精緻,人物的構架有些單一,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 流浪地球上演國乒將士身在海外刻苦備戰,心向家園元宵點餐為了誰
    2020年的國乒開啟了「流浪地球」之旅!在乒協主席劉國梁親自率領下,國乒教練組、後勤組和運動員一起,從正月初二開始離開大本營飛抵德國參加德公賽並斬獲四金三銀。因為防疫需要,國乒在釜山世乒賽團體賽結束之前不會返回國內,而是要開啟一場為期64天的流浪地球之旅。國乒目前正投入緊張的訓練國乒運動員身在海外,他們一邊克服著思念家鄉之苦,一邊開始投入緊張的訓練。訓練場上可以看到馬龍、許昕、丁寧、劉詩雯、陳夢、孫穎莎、王曼昱等球員忙碌的身影。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計劃,這個計劃的名稱起的太消極。流浪,指的是四處漂泊,居無定所。而人類終極目標是遷移到適合居住的地方,是有明確目的地的。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地球脈動》觀後感
    《地球脈動》觀後感看完了《地球脈動》後,裡面的畫面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跑來跑去。《地球脈動》共11集,講了從南極到北極、高山、淡水、洞穴、沙漠、冰封世界、大草原、叢林、淺海、季節森林、深海。每集長達48分鐘。
  • 火到不行的《流浪地球》,英文名你知道是啥嗎?
    《流浪地球》不負眾望地成為了票房冠軍。而春節過後,朋友圈也只剩下了兩種人,看過《流浪地球》的和沒看過《流浪地球》的。   《流浪地球》為啥這麼火?   小編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的科幻電影還不盡成熟。而《流浪地球》的上映,無疑為中國的科幻電影帶來了新的發展趨勢,更是有評論家說:《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
  • 流浪地球,觀後感分析
    開始出場的是吳京和兒子在哪看星星,而且吳京無意中說出了本片最大的伏筆就是「木星怕火一點就炸的秘密」然後吳京就飛上天去空間站了,(那麼空間站是什麼,其實就是地球的行車記錄儀)其他的人地球人基本就去地下城了(剩下一部分沒啥關係的就留在地球表現了),留在地球表面就是死路一條了,因為地球開始跑路必須停止自傳,太陽也越離越遠,地球表面的溫度特別低可以把任何的一切凍成冰棍
  • 45億票房的《流浪地球》,劉慈欣能分到多少?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燃燒了半年的澳洲山火終於被撲滅,這場山火導致許多動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園,個別物種也因此面臨著滅絕。這段話節選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最後流浪成功了嗎
    在喜劇片佔據的春節檔能看到國產科幻元素的片子,令人欣喜,科幻迷的大愛,本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原著,故事很有新意,與以往逃離地球尋找其他生存的影片不同,而是帶著地球一起遠走高飛,逃離太陽系,也是末日災難片。最強賀歲檔電影《流浪地球》看之前就說,如果這部片子分數能對得起觀眾,那《三體》就有希望!嗯,看了以後我能確切的說,我現在很期待《三體》!《流浪地球》 被稱為開啟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2019也稱為中國科幻片的元年!網友們對它的吹捧力度可以說很強大了!不過,觀後感的確不錯特效漲價了,至少不是5毛錢了!
  • 流浪的地球下,又是怎樣的藝術?《流浪地球》影評淺析
    流浪仍在,希望依舊--淺析影片 《流浪地球》之視聽語言璀璨的群星,照耀著流浪的地球,蒼茫莫測的宇宙中,它在向著希望前行。郭帆導演的科幻巨製《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海報更是冠以「中國科幻元年」之稱。而在其背後,導演細膩動人的鏡頭拍攝,以及意蘊深刻的色彩描繪,更是闡釋出在流浪的地球中,人們所堅守的信仰與希望。
  • 看完《流浪地球》後意猶未盡?盤點有關「人類家園」的電影
    無論你平時喜不喜歡看電影,這幾天有一個名字一定會闖入你的視線。沒錯,這就是《流浪地球》。且不提上映之前的預告片讓人大呼過癮,中國科幻的宣傳也讓所有科幻迷期待滿滿,光是原作者劉慈欣的大名就足夠有吸引力——那本拿過雨果獎的《三體》可謂家喻戶曉,更別提還有因為《戰狼》系列而引發票房奇蹟的吳京做男主。這一切都為《流浪地球》的成績打下足夠堅實的基礎。
  • 《流浪地球》世界上也就只有中國人會帶著地球去流浪吧
    西方式科幻片的傳統價值觀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價值觀是對立的,這一點在原著中是有對比的,就是「地球派」和「飛船派」的兩種想法。在電影中變成了,「流浪地球計劃」和「火種計劃」。
  • 《流浪地球》影評:希望,在我們這個時代像鑽石般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講述的是在未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為了在2500年後抵達新的恆星系,在漫漫宇宙徵程中不斷攻克難關的故事。聽說這部影片光特效就耗資3億,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道具,手稿等等,但最終事實證明,付出終會有回報。
  • 電影《流浪地球》當下心理分析之:流浪地球兩千五百年
    《流浪地球》於2019年2月5日(農曆大年初一)在中國內地上映。內地總票房46.55億人民幣,是一部引發全民觀影熱潮的電影。由此可見,《流浪地球》滿足了中國內地廣大觀眾的某些心理需求,才導致了它的高票房,因此通過對電影的分析就可以看見中國集體無意識心理的當下狀態。
  • 希望是我們回家的唯一方向 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流浪地球》
    講述了在未來的某一天,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為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完整歌詞介紹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完整歌詞介紹  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 劉歡  詞:劉歡  曲:劉歡  詩作:曹操  編曲:趙兆  獨唱:劉歡  童聲演唱:鄭楚馨  製作人:劉歡  吉他:薛峰
  • 《流浪地球》細思極恐的事情,看似傳遞了希望,實則卻是絕望
    如果你看過《流浪地球》的話,你會知道一件事。在電影的最後,我們的吳京飾演的劉培強中校通過用太空戰撞擊的方式,成功點燃木星,成功地把地球推開。雖然這一部分似乎沒有什麼錯,但如果你仔細想想,你會發現這種行為只是把地球推向了世界末日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