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五號」看科技夢想
【專題導引】
【新華時評】北京時間17日凌晨,在白雪皚皚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一次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人類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與勇氣兼備的華彩樂章。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國航天一大步。作為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接過嫦娥四號的探月「接力棒」,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難關,實現了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收穫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陽系行星的寶貴科學樣品。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自嫦娥四號完成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著陸後不到兩年時間,中國太空飛行器重返月球並圓滿完成任務,是發揮體制優勢攻堅克難的又一重大成就,映射出中國航天腳踏實地的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風採。美國媒體評論說,中國太空探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並且有能力實現更長遠目標。
從人類航天史的視角審視,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標誌著中國已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並帶回地球的國家。與之前美國阿波羅計劃靠人力從月球運回的樣本,以及蘇聯依靠無人飛行器分3次帶回的月球樣本相比,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物質來自更為「年輕」的地質區域。美國地球科學家克萊夫·尼爾表示,嫦娥五號帶回的樣本代表著一個完全不同的月球歷史時代,必將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月球的演化。
探索月球以及更多地外天體是人類共同的夢想,由人類探索天性所驅動,必將推動人類的科技進步並造福人類。每個國家都應該是人類太空探索這一壯美詩篇的譜寫者以及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事業的貢獻者。美國媒體評論說,中國探月工程將可能推動更深入的太空探索。法國月球和火星地質學專家傑茜卡·弗拉奧表示,嫦娥五號再次點燃全球探月熱情,而中國對航天領域國際合作始終持開放態度。
接力人類夢想,目標星辰大海,使命一往無前。嫦娥五號邁出的只是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將在未來相繼實施。人們期待著更多中國探測器開啟星際徵程,人類足跡抵達更加深遠的浩渺星空。
【熱度】☆☆☆☆☆
【原因】
1.「嫦娥探月」是中國的系統工程,其順利回歸體現了中國力量、中國智慧和中國夢想。
2.《高考評價體系》中的「奮鬥精神、理想信念、責任擔當、奮鬥精神」等緊密相連。
3.「嫦娥五號」和「文化的傳承和理解」的學科素養要求聯繫緊密。
【典籍論述】
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
釋義: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代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釋義: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裡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3、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唐代戴叔倫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釋義:作為子民我願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4、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釋義:顏淵和子路陪伴著孔子,孔子說:「你們為什麼不談談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說:「我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聽老師的志向。」孔子說:「使老者安詳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讓年輕的子弟們懷念我。」
【大報評論】
世界為嫦娥五號攬月歸來喝彩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嫦娥五號返回器17日凌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世界為嫦娥五號攬月歸來喝彩。
據美聯社12月17日報導,中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周四返回地球,帶回了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採集的巖石和土壤樣品。這是中國迅速發展的航天計劃的一個新的裡程碑。
中國國家航天局說,這次探月任務實現了中國航天史的多個重大突破,「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具有承前啟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電中說,這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他表示希望這次任務的參與者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
報導稱,嫦娥五號的返回標誌著科學家自蘇聯1976年的「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首次獲得新的月壤樣品。
美國華盛頓大學麥克唐奈航天科學中心主任布拉德·喬利夫在電子郵件中寫道:「這些樣品將是一個寶庫!我向我們的中國同行致敬,因為他們執行了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對樣品進行分析所取得的科學成果將持續影響許多年,希望國際科學家能參與進來。」
報導指出,月球一直是中國太空計劃的重點,中國計劃實施載人登月,並可能在月球建造一個永久性基地。
報導還指出,中國的太空計劃推進得比上世紀的美蘇太空競賽更加謹慎。通過循序漸進的步驟,中國似乎正在建立一個能夠保持穩步進展的計劃。
另據法新社12月17日報導,中國一枚攜帶著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的無人探測器周四凌晨安全著陸。這是40多年來人類首次完成採集月球樣品的任務。
報導稱,這次任務令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從月球採樣並帶回的國家。這次旅程再一次高調展示了中國成為航天超級大國的雄心。
報導注意到,在國家電視臺的畫面中,嫦娥五號返回器在中國北方白雪覆蓋的草原上著陸,現場飄揚著中國國旗。返回器將空運至北京開艙,月球樣品將移交給研究團隊。
報導稱,中國希望到2022年前後擁有載人空間站,並最終將人類送上月球。
報導指出,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標中的一個。這些目標包括製造威力強大的火箭、建立月球基地、建造永久性空間站並探索火星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任務負責人託馬斯·楚比興向中國表達了祝賀。他在推特上說:「國際科學界祝賀你們的嫦娥五號任務成功。這些樣品將有助於揭示地月系統的秘密,並讓人們對太陽系歷史獲得新的了解。」
此外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17日凌晨攜帶兩千克月壤樣品成功著陸。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完成的最複雜的太空行動。
報導稱,此前只有蘇聯和美國採集過月壤。中國這次的成就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證明中國已經與航天大國站在一個水平線上。中國的太空探索計劃堅定而雄心勃勃。
報導還稱,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包括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和精準入軌、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以及建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報導指出,在完成此次任務後,中國離載人登月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在那之前,中國計劃在2022年左右建成自己的空間站。
又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在嫦娥五號任務的最新情況說明中表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家媒體上發表的賀電中稱,此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報導指出,中國對月球的探索,以及對地球最高峰、最深海底和南北兩極的探測,標誌著中國增強科學能力和民族自豪感的努力。中國希望未來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並進一步探索更遠深空。
另據美國航天新聞網12月16日報導,中國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帶回了珍貴的月球樣品。這項任務收集的月球樣品比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的月球任務所採集的樣品年代「年輕」了數十億年。
報導稱,這些樣品將被送到北京的一個專門實驗室進行準備、分析和儲存,嫦娥五號為未來的探索之旅打開了大門。
報導指出,對月球表面發射技術的驗證和月球軌道自動交會對接的實現為未來10年前往近地小行星和火星的採樣返回任務以及在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奠定了基礎。
報導還指出,嫦娥五號在月球風暴洋的呂姆克山附近著陸,除了從月球表面直接採集樣品,它還深入月表以下兩米鑽取樣品。軌道觀測得出的隕石坑數量表明,採樣區域的地質年齡很「年輕」。對樣品年代的驗證將證實月球部分區域曾經歷晚期火山活動,而成分分析或許能找到其背後原因。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閃耀自立自強信心
《人民日報》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凌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零下20攝氏度的寒冷中,人們用火熱的心情迎接一位熟悉的「天外來客」。經歷23天驚心動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號懷揣來自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一趟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一次智慧與勇氣兼備的無畏探險。
歷史將使命賦予嫦娥五號,嫦娥五號也不負眾望。接過中國人探月夢想的接力棒,嫦娥五號實現了地外天體採樣、起飛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收穫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陽系行星的寶貴科學樣品,也奏響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探月三步走的終章強音。嫦娥五號代表人類時隔40多年後再次完成月球「挖土」的壯舉,點亮著航天人無數個不眠之夜,折射出中國創新的熠熠星輝,也激蕩起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情愫。
嫦娥五號的每一步都標註著攻堅克難的勇氣。嫦娥五號全身都充滿亮點,但這些亮點在成功之前都是難點和挑戰。如此複雜困難的太空探索計劃,即便目標是帶回2公斤月球樣品,但毫無疑問帶回樣品就已是成功。發射升空,抵達月球,採集月球物質,由月面點火起飛,再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20餘天裡,嫦娥五號的每一步都牽動人心,每一個動作又讓人擊節喝彩。當科學家接過裝有月球樣品的容器,裡面還盛放有渴求探秘的好奇心和敢於探索的雄心壯志,支撐著嫦娥五號突破一道道關卡。
嫦娥五號每一次爬坡過坎,都凝注著航天人的智慧結晶。發射場「90後」指揮員喊出清脆口令,長徵五號大火箭拔地而起,背後是無數次的演練。在38萬公裡之遙「目睹」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地面支持團隊「觀棋不語」,實則早已為太空飛行器研發出雷射雷達、微波雷達等智能導航設備。而作為國內迄今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更是傾盡了技術團隊的創新心血。創新是對創新者的最大褒獎。嫦娥五號實現探月工程「繞、落、回」中「回」的一環,意味著我國掌握了無人月球探測的最主要基本技術,為未來建造月球科研站、載人登月乃至登上火星的設想打下堅實的基石。這些航天技術能力的滿滿收穫,同時也是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鏗鏘足音。
科技自立自強的旋律最為動聽。嫦娥五號代表著中國航天自主創新道路的新成就,是我國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進入太空時代50年來又一段動人節拍。人們驚嘆,來自月球的小小石頭卻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的程度。同樣,嫦娥五號在月球上展開重僅12克的五星紅旗,這一抹閃耀月面的「中國紅」,也映照出科技底氣。走過64年的中國航天用實踐證明,只有通過獨立自主的探索攻關,才有可能書寫下北鬥、嫦娥、神舟、天宮、天問這一個個響亮而提氣的名字。
探索浩瀚宇宙是共同夢想,和平利用太空是共同理念。從人類航天史的角度審視,中國的月球、火星乃至更遠的行星探測計劃,都是地球文明向外太空探索樂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同中國探月科學家所說,探索月球和地外天體是人類共同的使命,由人類的探索天性和科技進步所驅動,也同時推動著科技發展,激勵人類為共同的夢想向著星辰大海揚帆遠行。秉持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我們會譜寫出更加壯美的樂章。
【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夢想就有目標,有希冀才會奮鬥。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高度評價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守宙奧秘上建立的卓越功勳,深切勉勵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都要心懷夢想、奮勇拼搏……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參考例文】
夢想是激發活力的源泉
有夢想就有目標,有希冀才會奮鬥。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夢想是激發活力的源泉」……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高度評價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奧秘上建立的卓越功勳,深切勉勵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都要心懷夢想、奮勇拼搏,對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奮鬥新時代、開啟新徵程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宇宙浩瀚,星漢燦爛。從陸地到太空,這是探索,更是長徵。猶記得六年前,在北京航天飛行測控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天宮一號執行任務的三位航天員進行天地通話時指出,「飛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時至今日,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視探測,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國足跡,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光輝成績。
中華民族是勇於追夢的民族,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黨中央決策實施探月工程,圓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飛天攬月之夢。從北鬥環繞到嫦娥奔月,從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華民族的航天夢,承載的是中國人民「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積蓄的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磅礴偉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說的那樣,「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當然,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太空探索永無止境,事業發展任重道遠。嫦娥四號任務的圓滿成功啟示我們,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上,唯有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才能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鬥中成就夢想。
從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的視野來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月球探測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人類認識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天河基地、織女、河鼓、泰山……新發布的嫦娥四號著陸區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表明,中國航天的每一步,都在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今年春節賀歲電影中,《流浪地球》的票房獨佔鰲頭。究其原因,就在於電影表達出了人類未來太空事業的恢弘場面,更傳遞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寶貴理念。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不是巧合,中國航天成績的取得不是偶然。做新時代的追夢人,做浩瀚宇宙的探索者,一起向更深處的寰宇、更美好的未來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