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生活中,「上癮性的行為」都有哪些嗎?
加拿大的一位心理治療師曾這樣對「上癮行的行為」進行描述:「一種暫時讓你放鬆快樂,但長期卻對你有著傷害,而你卻無法放棄它的那種行為,這就是上癮性的行為。」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知道存在著各種形形色色的東西,並且我們可以預先知道其是好是壞,但卻不知道為何我們要做其事花費大量的時間,事後自己又感到各種的悔恨。即:這就是我們對這件事情存在「厭惡並渴望著」,才致使我們陷入其境。
那麼,上癮性的行為在我們生活中又有哪一些呢?其實,有很多很多,比如:我們日常玩的手機、電腦(每天「機不離身」,雖然機不離身在現在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但是每天盯著屏幕好幾個小時,甚至比睡覺的時間還長,這就不正常了)。註:前段時間上網課無法避免的就沒有辦法了。還有就是沉迷於某些視頻、遊戲,一開始覺得隨便刷刷娛樂一下就好,到後面你發現已經無法擺脫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時間去刷視頻了,每天動一動手指划過去,後面一看殊不知已經過了還幾個小時。現在,你們想像一下這樣的做法會不會令父母感到痛心、難過呢?
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的應該不斷學習、進步,並且做出一些讓自己感到有意義的、充滿正能量的事情中度過。適當的放鬆沒有錯,錯就錯在你對它上了癮。當你對一個實物上了癮之後不是自控力特別好或者有人監督你的話,你是想擺脫也無力擺脫,想戒掉卻又困難重重。因此,你只能在無意義的生活中度過。
你知道,「上癮性的行為」對學生的危害有多大嗎?你能否想像一下?
我們知道生活中存在形形色色的東西,誘惑的東西也很多,可關鍵是靠我們自己去努力克制、自律啊。當你面對這些「上癮性的行為」並且沒有任何東西阻擋你的時候,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陷進了這個像無底洞一樣的「上癮性圈」裡,你能想像一下這對學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嗎?
其實,這些上癮性的所有產品都是人家設計者洞悉了人性當中的弱點,導致了我們在一看、一玩時我們大腦中的多巴胺就分泌增多,讓我們很難擺脫對其的依賴性,我們在玩、享用其產品的時候無形中花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因此,導致了我們在學習上的時間就越來越少,最終的結果是我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學習成績逐漸下降。這令我們的父母多麼傷心啊,花了錢讓你去讀書,成績不怎麼好就算了,還把自己的身體搞壞,真的加大了父母對孩子的擔心。
要怎樣才能抵制甚至是戒掉這些「上癮性的行為」呢?
有些朋友、家長說可以把那些帶有上癮性的產品停產掉啊,或者下架、下線啊。我想說那些誘導我們上癮,或者帶有上癮性的產品流入市場本身沒有錯,只不過是我們自己抵著不住其誘惑罷了,最終導致我們上癮。因為在生活中誘惑的東西有非常之多,那些合法流入市場的東西不可能也停產、下線掉吧?所以說到底還是我們的控制能力的問題。
那麼接下來我給大家推薦一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下抵制「上癮性的行為」的方法:
我們自己先忙起來,在忙著自己的學習的時候,就不要想太多有關那些上癮性產品的東西,這樣我們大腦中的內啡肽將會增多,內啡肽可以對抗多巴胺的分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早睡早起、多看書、多運動,有了好的行為習慣,對那些具有上癮性的產品將會慢慢的淡忘。
找可以替代具有誘導我們學生上癮的產品,嚴重的可以對其APP進行刪除並且設置不允許安裝。多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到快樂、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學樂器、 學做飯、學跳舞等。只要你覺得對你的學習、生活沒有危害,讓你覺得有意義、快樂的事情就好。總而言之,誘導我們上癮的東西有很多,主要看我們怎麼去面對,怎麼去抵制。以上方法,僅供參考。
最後,我想問大家,你知道的上癮性的行為還有哪些呢?你是怎麼抵制那些上癮性的行為?歡迎在評論下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