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癮性行為,正在毀掉成年人

2021-02-23 每晚一卷書



作者:喬克叔叔

來源:極物(ID: ijiwulife)

前幾天在後臺看到有個讀者留言,他很苦惱,一個剛剛畢業的男生,做著一份不是很忙的工作,每天都能準時5點半下班。

他知道下班後要提升下自己,但是卻抵擋不了王者榮耀的誘惑,一局接著一局,玩累了就玩鬥地主放鬆一下,又接著鏖戰,好像上癮一般。

他很苦惱,想要戒掉。

這種「上癮性」的行為許多人都有過,明知道不好,但還是一次又一次地深陷其中。

有研究就分析過,一個人在玩遊戲和吸毒時,其大腦神經處理模式是一樣的。

在這個時代,快樂容易,上癮也容易。

一不小心就喪失自控力,變成快感的奴隸。

加拿大有位心理治療師給「癮」下過一個定義:

一種暫時讓放鬆快樂,但長期傷害你,而你卻無法放棄它的行為,就是行為上癮。

怎麼樣才叫上癮?其實就是你對這件事「厭惡並渴望」。

就像我們玩手機一樣。

我想起我手機裡的屏幕管理記錄,發現我在某視頻app上一天花了3-4個小時。

最開始,我只是看一個感興趣的視頻,然後它又不斷給我推薦類似的,手指一划,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然而,除了我最後看過的那個,我都不記得前面看過哪些。

生活被它們填滿了,我剩下的只有空虛。想擺脫又無力擺脫,想戒掉又困難重重。

實際上,我已經不能再體會到最初純粹的快樂,失去了玩的最初意義。

像所有成癮者一樣,酒癮者不是因為酒好喝,吸毒者也不是因為毒品美味。

很多時候,我們玩手機也不是因為手機好玩。

只是無聊或者空虛,或者說只是渴望那種被填滿時間的感覺。

所謂上癮,不過是一邊厭惡著,但又強烈渴望著。

 

在《欲罷不能》這本書裡面,提到了一個人為什麼會對一件東西上癮?

1.可望不可即的誘人的目標


2.無法抵擋且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


3.漸進式的進步和改善的感覺


4.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難的任務


5.需要解決卻又暫未解決的緊張感


6.強大的社會聯繫

在我們所成癮的事情裡,都滿足了六個原則,它們很合理地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沉迷於抖音、王者、甚至微信那些網際網路產品。

刷短視頻,會讓你以為「可能下一條會更好笑」,因為它符合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

玩遊戲,會讓你在升級和變強的過程中,體會到那種「漸進式的進步」、「誘人目標」和「社會聯繫」

刷社交網絡,會讓你在不斷窺視並點讚別人生活的同時,讓你有產生「強大的社會聯繫」的錯覺。

網際網路產品設計者洞悉人性弱點,他們用技術的邏輯精巧地掌控我們的多巴胺,收割快樂,囚禁時間。

矽谷有間叫「多巴胺實驗室」的公司,做的事情正如其名。

創始人拉姆塞·布朗是一名神經生物學博士,他說過:「這世界上肯定存在讓人上癮的代碼。」

他所做的就是把神經科學理論應用到代碼中,比如適時的點讚,虛擬的貨幣等等獎賞機制,然後根據大數據算法,讓你一直能停留在適合你喜好的視頻娛樂裡面。

《欲罷不能》這本書裡還有一句話:「生產高科技產品的人,遵守毒品交易的頭號規則:自己絕不能上癮。」

巧合的是,賈伯斯也曾公開說過,他不會給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

網際網路本該是個中性詞,它就給我們帶來豐富的世界,也切割揉碎了我們的時間。

我們只需輕輕一划就能收穫快感,迎合趨樂避苦的本性。

我們上癮絕不止因為網際網路,還有我們的弱點。

世界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凡是讓你上癮的東西,必定也讓你痛苦。

像開頭那位讀者一樣,許多人都有過被遊戲捆綁的經歷:

有款遊戲叫《文明》,這個遊戲有許多梗:「9點上線,8點下線」、「打完這回合就睡覺,咦,怎麼天亮了?」

它被稱為遊戲界的毒品與解藥,因為你想戒掉任何遊戲,只需要入它的坑就能以毒攻毒。但你碰到就會上癮。而上癮的後果,通宵達旦是小事,損害身體就不說了,更嚴重的是丟掉工作。

以前有個朋友,癮來了甚至請假在家打遊戲,別人上班,他開機,別人下班,他繼續。

一天肝十幾個小時,最後得了乾眼症和腱鞘炎。

而我們會在一次次上癮行為中提高對快樂的閾值,當我們滿足於唾手可得的碎片快樂,便越沒耐心去追尋其他快樂。

沒有自控力的人容易被娛樂產品玩弄鼓掌之中,投餵充滿感官刺激的娛樂,一步步導引到成癮的邊緣,讓他們付出時間、金錢、精力乃至人生。

現代人的不幸,很多是從行為上癮開始。

明白了癮是怎麼回事,就知道上癮是可以被控制。

一:先忙起來,獲取內啡肽

多巴胺有個敵人是內啡肽,它給我們的快樂,更悠長也更痛快。

熬夜遊戲會興奮,是多巴胺在作祟。運動學習會充實,則是內啡肽。

因為人在大腦學習和記憶的區域就是內啡肽最多的區域。

當你對一件事成癮時,儘量先忙起來,忙碌過後會很暢快。

二:用微習慣欺騙自己

眾所周知,沉迷碎片快樂成癮是壞習慣。

好習慣難養成,因為需要消耗精力,大腦會因此偷懶,阻斷你的自律。但我們能用微習慣養成好習慣。

所謂微習慣,就是小到幾乎不需要花費精力的習慣,比如把50個伏地挺身減少到5個伏地挺身,100個單詞減少到5個單詞,讀1000字減少到讀50個字.

你做完之後甚至還能做多一點,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就養成習慣了。

三:找替代品

擺脫一件東西的癮,是找到另一件癮。

當你對一件事情上癮後,想一下有沒有能給你同樣需求的東西。

當你刷抖音的時候,是因為它能給你放鬆的感覺,那麼看一部喜劇,或者散步是不是也能讓你放鬆?

殺時間的方法很多,但是我覺得最好的是接受系統性的信息,而不是碎片化的。

四:增加獲取快樂的成本

刷屏時代,我們獲得快樂越來越便利,手指輕輕一划就有數不盡的娛樂視頻,一部手機就能與朋友開黑。

增加獲取快樂的成本,可以有效地讓我們停止下來。

比如:

1、卸載相關的APP,設置不允許安裝

2、設置使用限制時長,到點就禁用app

3、封存電腦,賣掉帳號裝備,熔掉符文,賣掉光碟.

4、關掉朋友圈等各種入口

盡其所能,製造阻力。讓你再想做這件事情時,產生一種「好麻煩哦」的感覺。你就能成功戒掉一段時間了。

癮,是極度渴望一件東西。一個人面上的渴望,是因為心裡有了空缺。

在那浮華的快感背後,其實是我們未經審視的空虛。

正如阿城所說的: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絕境,我們今天的絕境是無聊。

作者:喬克叔叔,來源:極物(ID:ijiwulife),美好生活指南,分享提升幸福感的故事和好物。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相關焦點

  • 上癮性行為,是怎樣毀掉年輕人的?
    長大後,我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隨著年紀增大的還有生存壓力,焦慮佔據了大腦的主流地位,快樂變成一件奢侈的事情。正因為成年人想要快樂太難了,所以有人選擇了最極端的辦法——吸毒。
  • 「上癮性」的行為,正在毀掉成年人!你覺得呢?
    這種「上癮性」的行為許多人都有過,明知道不好,但還是一次又一次地深陷其中。有研究就分析過,一個人在玩遊戲和吸毒時,其大腦神經處理模式是一樣的。在這個時代,快樂容易,上癮也容易。01 加拿大有位心理治療師給「癮」下過一個定義:一種暫時讓放鬆快樂,但長期傷害你,而你卻無法放棄它的行為,就是行為上癮。怎麼樣才叫上癮?
  • 「上癮性」行為,正在毀掉成年人|成癮|喬克|多巴胺|內啡肽_網易訂閱
    「上癮性」行為,也屬於不良習慣,如何戒掉呢?  前幾天在後臺看到有個讀者留言,他很苦惱,一個剛剛畢業的男生,做著一份不是很忙的工作,每天都能準時5點半下班。  他知道下班後要提升下自己,但是卻抵擋不了王者榮耀的誘惑,一局接著一局,玩累了就玩鬥地主放鬆一下,又接著鏖戰,好像上癮一般。
  • 上癮性行為,正在掏空當代年輕人!「奶頭樂理論」真香!
    熬夜刷手機後來有人把這一類行為歸結為「上癮性行為」——不知不覺陷入其中,事後回想又後悔不已。這樣的狀況並不在少數,它們已經快把當代年輕人掏空了。熬夜刷手機何為「上癮性行為」?即「難以停止」和「無法充分享受」。
  • 凌晨猝死的27歲女人,刺痛1.5億年輕人的傷疤:警惕上癮性行為
    這是作家李尚龍曾說過一句話,如今看來想毀掉一個人確實足夠簡單,給他一部手機、一杯奶茶,又或者是一張床...01.上癮性行為之前看到這樣一則新聞:這是一位27歲的二胎媽媽,喜迎二胎的一家人本應該高高興興慶祝才對。可一場變故,讓兩個孩子失去了母親,喜宴也變成了葬禮。原來某天清早,婆婆準備喊她起床吃飯。
  • 你知道,「上癮性的行為」對學生的危害有多大嗎?後果不敢想像
    你知道,在生活中,「上癮性的行為」都有哪些嗎?加拿大的一位心理治療師曾這樣對「上癮行的行為」進行描述:「一種暫時讓你放鬆快樂,但長期卻對你有著傷害,而你卻無法放棄它的那種行為,這就是上癮性的行為。」你知道,「上癮性的行為」對學生的危害有多大嗎?你能否想像一下?我們知道生活中存在形形色色的東西,誘惑的東西也很多,可關鍵是靠我們自己去努力克制、自律啊。當你面對這些「上癮性的行為」並且沒有任何東西阻擋你的時候,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陷進了這個像無底洞一樣的「上癮性圈」裡,你能想像一下這對學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嗎?
  • 毀掉孩子只要一個手機?教育部「出手」後,家長拍手稱快:做得好
    這個年紀雖說已經算是成年人,可社會的險惡真的適合孩子嗎?張女士搖搖頭說:「哪裡捨得他出去打工,現在整天就是在家抱個手機玩遊戲,當初學習成績雖然算不上優秀,但是最起碼能學得進去。初一下班學習他嚷嚷著要手機,說其他同學都有,拗不過就給他買了一部,自從有了手機他開始沉迷網路遊戲,這學習就毀在手機上了。
  • 這4個行為正在毀掉你的信用卡
    也許你並不知道,你日常的用卡習慣正在慢慢的毀掉你的信用卡,你覺得正常的用卡行為其實已經被銀行風控了。等到被封卡、降額、黑屋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 12歲男孩跳樓:「不讓玩手機,我就去死」,警惕孩子的上癮性行為
    可哪知這一行為惹怒了兒子,兒子見爸爸不還手機,當即說道:「不準玩手機,我就去死,你給不給!」話一說完兒子就跑到廚房,拿了一把小水果刀,對著自己的胳膊就是狠狠劃了下去,當即將爸爸嚇到無法動彈。幸運的是傷口沒有觸碰到橈動脈,而且傷口止血也處理得比較好,孩子這才沒有生命危險。
  • 請警惕孩子世界裡的上癮性行為
    12歲男孩跳樓自殺:請警惕孩子世界裡的上癮性行為!前兩天回老家比較晚了,當我臨近家門的時候,嚇了一跳。 一個孩子在我家窗外的一個角落蹲在那裡玩手機,手機屏幕的綠光反射到他臉上,看著有點陰森恐怖。 而且,很多孩子的上癮性行為是家長培養的,家長在那裡玩遊戲看短視頻,孩子耳濡目染,也跟著上癮,家長不在的時候,他們就偷偷玩。 家長如果不作為,短視頻或者遊戲企業做再多也沒有用,一些上癮的孩子還會找到替代品,跑到網吧去上網,或者拿別人的玩,重要的是看管住孩子,教育好孩子。
  • 父母有四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有的趕緊改掉
    導讀:父母有四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有的趕緊改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有四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有的趕緊改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哪些行為正在毀掉你的睡眠
    哪些行為正在毀掉你的睡眠 2020-05-07 0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3歲女生心臟停跳3天奇蹟治癒:「上癮性」行為,正在慢慢掏空你
    熬夜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比熬夜更可怕的是,這類「上癮性」的行為,會慢慢掏空一個人。02《贏回專注力》一書提到,我們正在面臨一種新型的成癮症:網絡成癮。什麼是「癮」?可這個仙境,正在日復一日,慢慢摧毀我們的真實生活。去年底,廈門一位大二女生,突然出現右眼暴盲,只剩下光感。而在此之前,她已經連續兩個月熬夜抱著手機聊微信。醫生表示,長期過度用眼,讓她視力在短時間內,突然下降到幾乎失明。
  • 趙薇大尺度短片刷屏:上癮性行為,拖垮了多少婚姻?
    從盲目跟風到上癮性行為,一味地追求「美的標準」讓無數女性失去了自己最本真、最自信的一面。02在美貌標準層出不窮的當下,很多女性漸漸丟失了自信。• End •長按下圖識別關注窈 窕 媽 媽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趙薇大尺度短片刷屏:上癮性行為,拖垮了多少婚姻?》閱讀原文
  • 父母幾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後一個是很多80後爸媽的通病
    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初始的行為認知都源於父母,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其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中,對他們性格的影響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經常,父母一些不經意的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
  • 「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
    導讀:「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一步毀掉孩子,父母還在沾沾自喜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的這種「禮物」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請停止你的愛,別不在意
    導讀:家長的這種「禮物」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請停止你的愛,別不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的這種「禮物」正在一點點毀掉孩子,請停止你的愛,別不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
    這離不開專注力的培養,而現實卻是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怎麼辦?TA在一旁寫作業,你在一旁嘮叨個沒完;TA一點事兒沒做好,你就氣不打一出來;TA正在彈鋼琴,你會忍不住點評;TA報的一堆興趣班,你未必知道哪個是TA真心喜歡和擅長的?
  • 毀掉一個孩子,就從毀掉他的暑假開始
    昨天,公眾號「洞見」推薦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以喜歡的方式過暑假》。文章開宗明義,放暑假,一定不能讓孩子太舒服。很明顯,文章的觀點受到了家長的熱捧,輕鬆10萬+。再加上這一句,「當你感到痛苦的時候,你正在走上坡路」。中國家長,你已經逃不掉了。只是,毫不客氣地說,揭示這些論調的荒謬之處,可能不需要智商,只需要那麼一點點邏輯能力。學習要吃苦,不等於學習就是痛苦的。4.
  • 成年人自以為的聰明正在毀掉孩孩子的靈性
    其實孩子心❤️靈純淨,思維靈活多變,成年人的指責與自以為是。會一步步毀了這種與生俱來的靈性。變得如成人般的思維,固然會少很多錯誤,但也限制了未來無限的可能性。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傾聽,愛與欣賞,少些指責,靜待花開。相信生命終將開出屬於他們自己最美的花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