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張票從10分鐘到1分鐘 上海科技館列出百餘項整改措施

2020-12-22 東方網

  今年暑假,上海科技館依然比天氣還要「熱」,截至8月21日,已迎來193萬人次客流,其中科技館同比上升12.02%;自然博物館(科技館分館)同比上升6.7%。

  在不斷走高的客流量中,有兩個趨低的數字讓人驚喜:除了客流高峰和限流期間,遊客排隊進入科技館時間從之前平均15分鐘減少到了5分鐘;去年暑假曾17次限流的自然博物館,今年這一數字為零。

  一高一低的背後,正是上海科技館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列出50條問題清單和100餘項整改措施,增強了遊客滿意度和獲得感。

  買一張票從10分鐘到1分鐘

  8月21日9時40分,記者在上海科技館6號門入口看到了醒目的購票提示牌,一旁還站著幾位志願者正在指導遊客如何用手機買票。6月18日起,遊客通過科技館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以及第三方合作平臺,可提前7天購買門票和電影票,參觀時可刷身份證直接入館,大大縮短了非客流高峰時期的入館時間。

  「剛推出網絡售票時,買一張票差不多要花10分鐘,現在只需1分鐘。」科技館經營管理處副處長趙家龍介紹,一開始要求遊客登錄多項個人信息進行註冊,在接收驗證碼時網頁很容易「跳」掉,如果買好門票還想購買電影票,還得重新再操作一次。為了儘可能方便遊客,科技館立即著手整改,如今無需註冊和接收驗證碼,只要輸入身份證號即可購買,而且還會溫馨提示是否需要購買電影票,無需退出頁面再重複填寫信息。

  自然博物館去年暑假有過17次約20分鐘的限流,期間暫停遊客進館。「隊伍不動了,排隊的遊客就容易焦躁起來。」自然博物館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華嵐說,為了和這20分鐘「賽跑」,自然博物館就地挖潛力,想了不少辦法。「全網售」開通後,不僅可以提前購票,且無需身份證直接掃二維碼就可進館;客流高峰期間,把臨時出口變成機動入口,4個檢票閘機配備7名檢票員,提高了進館速度;工作人員觀察發現,儘管開館時間為上午9時,但總有一批遊客會提早過來排隊,各部門於是很有默契地提早一刻鐘到崗,讓這批遊客儘快參觀起來,也為後面的遊客留出了空間;自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有50萬人關注,「小編」經常推薦一些錯峰路線,避免遊客短時擁堵在一些熱門展區。就這樣,通過統籌協作,這邊遊覽速度快起來,那裡參觀人群散一點,自然博物館今年暑假首次實現了零限流。

  遇到大客流時,排隊不可避免,如何儘可能讓遊客多一分舒適?除了搭起遮陽傘、安裝噴霧、放置冰塊,科技館把2號門外的排隊通道往太陽更曬不到的地方挪了挪位置,自然博物館把「最後一百米」的排隊遊客請進了開著空調的一樓大廳。

  無線網絡信號實現全覆蓋

  冥王星早已不算行星,在「行星稱重」互動展項卻還是一顆「行星」;一走進科技館商店和影院,就連接不上無線網絡……上海科技館收集遊客「差評」,直面工作中存在的痛點、難點,用解決問題實效來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還記得機場服務機器人嗎?科技館將用裝有最新傳感器的協作機器人取代它,這可是既會寫春聯、做指揮,還會拼裝小車、摺紙飛機的工業機器人管家雛形。上海科技館運行保障處負責人介紹,自2002年運行至今,科技館還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更新。在現有的12個展區中,6個展區將逐步進行徹底的更新改造,其他6個展區,也將進行同步微更新與微整改。「行星稱重」互動展項一直很受歡迎,但其穩定性較差,冥王星這顆矮行星也「混跡其中」,科技館計劃在暑假之後對其進行微整改。在「智慧之光」展區,有些裝置器件老化,還有些操控起來不夠靈敏,但由於多年前定製的非標準配件難以在市場上找到,已無法再使用。「今年年底,該展區微更新添置的10餘個單體互動裝置將陸續到位。」

  到今年8月底,科技館安裝的無線網絡信號點位數將比原來增加近1倍,9月開始調試。原來,科技館在前期調研中發現,遊客對於場館內的無線網絡需求比較大。遊客反映,在地下一層餐廳用餐時無線網絡信號比較弱,一走進商店、影院和咖啡廳,無線網絡更是杳無蹤影。此外,也為了支持「全網售」工作,方便遊客微信買票,科技館擬新增145個無線網絡接入點位,優化調整83個點位,使得原來沒有無線網絡的區域做到全覆蓋。

  面向成年人探索「未來之夜」

  「這次活動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科學研究的種子,這比單純的補課刷題有意義得多。」一位參加了上海科技館「未來科學+」暑期科學營活動的學生家長感慨地說。

  在增強服務的同時,上海科技館緊抓科普主業,今年暑假推出了多項富有創意的科普活動。科技館首次針對初中生,舉辦了「未來科學+」暑期科學營。來自全國的50位初中生,在為期7天的科學營中,聆聽了科學大咖的精彩報告,製作了頗有歷史感的錶盤,與無人機研發人員面對面,到世紀公園尋找昆蟲野外探險,還分組設計了集創意、科學、實用為一體的解決方案。結營時,孩子們戀戀不捨,相約明年再見。

  一臺電視機可雙面播放不同頻道的節目,再也不用和家人搶遙控器了!不同於傳統的平面顯示屏,彎曲顯示屏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視覺感受……科技館與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合作,推出了「未來生活展」,這些有關顯示器的最新技術都是在商場裡看不到的,凸顯了「最新科技」特色。

  自然博物館也推出了「野孩子」教育品牌、「初中生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綠螺講堂等十幾個特色項目。今年暑假,2500餘場教育活動接連登場,兩館線下參與人次達12萬餘,激發了青少年探索未知的興趣,提升了他們的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

  「主題教育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也帶來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思路。」上海科技館黨委書記王蓮華表示。一直以來,科技館被誤解為專屬於青少年的科普場館,而實際上它面向全年齡段的遊客。今年年底以前,科技館將面向成年人,特別是白領群體,探索完成一次「未來之夜」,既貼近前沿科技,又體現藝術化。

  

相關焦點

  • 上海科技館展品展項基本開放!六一逢周一,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6月1日適逢周一,兩館閉館不對外開放,所以如果要帶孩子參觀的話,要避開「六一」節當天哦。目前,上海科技館展品展項已基本開放(講解、教育活動、劇場、科學影城除外),茶餐廳和遊客餐廳已恢復營業,展區和餐廳均採取嚴格的消毒和限流措施,全力保障遊客健康和安全。另外,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 高科技也有一張漂亮的臉 --上海科技館「義大利神話與速度展」側記...
    高科技也有一張漂亮的臉 --上海科技館「義大利神話與速度展」側記(圖) 從昨天起至10月7日,一場名為「義大利神話與速度」的展覽在這裡舉辦。懷著期待的心情,記者踏入了光、電、聲、影交相輝映的展廳。  名車與展館相得益彰  走進展廳,記者的第一個疑問便是:車展緣何相中科技館?主辦方代表、義大利工具機製造商聯盟生產體系前主席斯特萊帕拉瓦的回答可以概括為四個字:門當戶對。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明天恢復開放
    圖說:今天下午,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布恢復開館公告 科技館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明天上午,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恢復對外開放。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兩館客流將實行嚴格的限流措施,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原定的30%。今天下午,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發布恢復開館公告。公告指出,已對場館進行全面清洗消毒,並將全力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對外開放的安全、有序。
  • 上海科技館IMAX巨幕科普片一天放映七場 每場電影40分鐘
    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上海科技館七場IMAX電影馬不停蹄地連續上映,每場電影40分鐘,每天為2000多人次觀眾提供精彩的觀影感受。國慶長假,記者走進上海科技館IMAX巨幕電影背後的世界。上午9點,記者跟隨上海科技館電影放映員王盛走進IMAX電影放映廳,走過逼仄的通道,一個黑暗又充滿機械感的空間呈現在眼前:兩臺放映機並排而立,巨大的膠片「躺」在三層的輸片機上,機器四周「掛」著橫豎不一的軸承……儘管上午9點45分才會有觀眾入場,王盛卻必須提早一小時到崗,他要做的事太多了——首先,檢查放映室裡的溫度和溼度,因為脆弱的膠片怕水
  •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明起恢復對外開放
    人民網上海3月12日電(葛俊俊)記者今日從上海市科委獲悉,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自2020年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相關公告如下:1、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除國定假日外)。
  • 上海科技館與浦東的不解之緣
    科技館下沉廣場工地(央廣網發 上海科技館供圖)  央廣網上海11月12日消息(記者周洪)30年前,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浦東改革開放的號角昂然吹起。市委市政府決定把籌建中的上海科技館、天文館和需綜合改造的自然博物館三館合一,建成一座現代化綜合性科技館,成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設基地。  1998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打下第一根樁。
  • 地鐵11號線花橋段試運營 崑山10分鐘到上海
    原標題  11號線花橋段試運營 花3元10分鐘就能進上海  16日上午,中國第一條跨省地鐵——11號線花橋段正式開通試運營,崑山市民在花橋乘上地鐵11號線,花3元錢、不到10分鐘就能融入上海地鐵網絡,方便快捷地到達人民廣場、徐家匯、兩大機場、兩大火車站等上海的大街小巷,而上海地鐵全網絡換乘的最高地鐵票價依然為11元,最高票價並沒有被「刷新」
  • 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今起開放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今天前往參觀的遊客在出示「隨申碼」、填寫《兒童健康信息承諾書》、測量體溫後,進入場館參觀。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介紹,從今天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除國定假日外)。兩館實行嚴格的限流措施,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原定的30%,即上海科技館瞬時承載量為405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9000人;上海自然博物館瞬時承載量為177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4779人。
  • 上海科技館今日開館
    整整10年的求索,眼界不斷提高,財力不斷積聚,對上海科技館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不僅需要科技工作者搶佔世界科學前沿,還需要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擁有現代化的科技館,不僅是國際大都市必備的「名片」,更是培養市民創新精神的一方樂園。1996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上海科技館,目標就是中外一流。  中外一流的科技館,國內無樣板。
  • 上海遊記:漫遊上海科技館
    按照計劃,我們今天要看上海科技館。我們吃完早飯,走向地鐵站。地鐵站還像往常一樣擁擠。我們坐上擁擠的地鐵來到了科技館。走進大門,遠遠看去,是一個大大的廣場。遠處有一個大圓盤一樣的場館,中間是大大的圓球,球上還有一個小球。場館上面有幾個大字——上海科技館。
  • 上海科技館——能讓孩子們玩上一天的博物館
    上海科技館 地址:世紀大道2000號 第一層:主要有動物世界、生物萬象、彩虹兒童樂園等區域 這個展項是要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的,後面會詳細說到。 門票及交通: 科技館固定每周一是閉館的。 成人票45元,學生票22元,1米3以下兒童免票,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 上海科技館最近更新維修了部分展品展項
    據《勞動報》報導,經過18年運行開放,為了進一步提升參觀體驗,上海科技館最近更新維修了部分展品展項,展示內容、技術上全面升級,其中「垃圾分類」和「機器人表演」以全新面貌提升了展項的科技感和互動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今年7月1日起施行。
  • 中華藝術宮/上海科技館/中國航海博物館等場館明起恢復開放!
    中華藝術宮、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明起恢復開放(或恢復部分服務)! 開放後將採取嚴格的限流措施,遊客進入前需出示身份證和綠色「隨申碼」,來看各館公告。▽●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將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 上海科技館多個臨展延期,還能「雲」看展!
    一大早,在位於上海科技館一樓的百鼠鬧春——2020鼠年生肖特展區域內,家住附近的盧先生正帶著全家看展。由於人少,盧先生和家人幾乎享受到了貴賓級的待遇,不僅可以仔細地觀看展出的各鍾鼠類標本,玩一玩動物尾巴做成的互動道具,看不懂的還能讓講解員當場解讀。
  • 重開影院、推出新展,上海科技館又熱鬧了起來……
    同一時間, 在科技館的另一側的四維影院內,興奮的小朋友們正準備入場,觀看10點20分播出的《熊貓滾滾—尋找新家園》,這也是上海科技館影院重開後放映的首部影片。小布了解到,上海科技館內四處影院——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四維影院及天空影院自今日起全部開放,當天共放映16場電影。
  • 上海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科普場館今起恢復開放
    3月13日,上海自然博物館內,首位遊客正在認真觀展。(《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攝)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等科普場館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開館前已對場館進行全面清洗消毒。
  • 上海解放紀念館、上海陳化成紀念館、上海長江河口科技館恢復開館...
    上海解放紀念館、上海陳化成紀念館、上海長江河口科技館恢復開館啦!進去參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快看詳情 7、疫情防控期間,上海解放紀念館、陳化成紀念館瞬時接待量不超過20人,當遇到館內人員密度較大時,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控制入館限流等措施,敬請諒解。
  • 「明星走紅地毯」待遇~小布探訪上海科技館、中華藝術宮開放首日
    快跟著小布一起去看看吧~(文末有彩蛋)上海科技館首位小觀眾點名要「看大象」上午9點10分,上海科技館迎來首位觀眾——一位4歲的小朋友和他的阿姨張女士。「人與健康」展區的「食物的旅行」,是上海科技館的熱門展項,常常剛開館就預約爆滿。項目將消化系統建成一條隧道,觀眾可以坐在水果狀的軌道車裡,一路體驗食物被消化的全過程。現階段,上海科技館將原先的6人一車改為2-3人一車,非同行觀眾,還需要呈對角線位置乘坐。每次運行完畢,工作人員都將對扶手等位置進行消毒。
  • 上海科技館、自博館於昨日恢復開放
    人民網上海3月14日電 (龔莎)閉館一個多月的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除國定假日外)。兩館實行嚴格的限流措施,瞬時承載量和單日最大承載量均調整為原定的30%,即上海科技館瞬時承載量為405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9000人;上海自然博物館瞬時承載量為1770人,單日最大承載量4779人。記者在現場看到,觀眾須全程佩戴口罩,攜帶有效身份證原件,自覺出示隨申碼「綠碼」。
  • 假車票真報銷:偽造一張火車票不到10分鐘
    原標題:偽造一張火車票不到10分鐘 真報銷造成假車票網售猖獗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網絡電商平臺調查發現,不少網際網路交易平臺已成為「票販子」的天堂。偽造的車票成為一些人向所在單位報銷的憑證,這樣的「報銷神器」銷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