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宿松縣趾鳳鄉境內,路旁的紅葉石楠吐出紅豔的新枝,撲面而來的油菜花盛放在田野間,遠處白牆黛瓦的房屋掩映山林中,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近年來,該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鄉村面貌大大改善。
「幾年未到,想不到趾鳳的變化這麼大,路寬了,環境變好了。」這是許多外地人發出的感嘆。趾鳳鄉的變化從一條路、一條河開始,原來出入趾鳳境內的道路狹窄、彎道多且過境老街,通達能力差。鄉黨委政府將改擴建涼趾公路趾鳳段作為「一號工程」,聚全鄉之力強力推進,結合旅遊發展需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一體化推進人行道、綠化、亮化等工程。同步對道路兩旁的建築、環境進行集中整治,大力開展拆違治亂活動,扮靚趾鳳「門戶」。
有水則靈,常年流淌的趾鳳河如銀色的飄帶鑲嵌在趾鳳大地,為全鄉廣大群眾提供優質水源的同時,趾鳳也因此靈動起來。如何保護好母親河,該鄉認真貫徹河長制,健全日常保潔、監管機制,確保水清、岸綠。加大整治力度,投入600多萬元對集鎮河道進行疏浚加固,修建步行道、景觀橋和親水平臺,將河道打造成群眾休憩的好陣地、美麗鄉村的風景線。
「以前,周邊都是旱廁,汙水直排,現在好了,改成衝水式廁所,汙水統一處理,再也聞不到臭味,每天傍晚都要到河邊走一走。」趾鳳村村民賀行華高興地說。該鄉大力推進改廁和汙水處理工程,累計完成改廁860餘戶,建成汙水集中處理站2個,進入河道的生活用水實現了達標排放。
鮮花齊放,魚翔淺底,鳥立枝頭,鄉野的韻味撲面而來;粉牆黛瓦的民居掩映在綠樹叢山中,錯落有致,碧水潺潺的小溪蜿蜒在村莊中,靈動安逸……團林村新屋組是該鄉推進人居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
「開展人居環境治理是決勝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的需要,更是群眾的迫切要求,我鄉以深入推進『三大革命』為抓手,以建設生態宜居鄉村為目標,標本兼治,綜合施策,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鄉黨委書記張小平說。
該鄉以縣級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161個村民小組全覆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內外兼修,從室外向庭院、室內延伸。
和煦的陽光透過屋簷上的馬頭牆灑落在青石板鋪就的道路上,三、五個老人坐在門前的石凳上拉著家常,遠離外面的喧囂。修繕完成的劉家大屋依偎在蒼翠欲滴的大山中,猶如世外桃源,寧靜安逸。劉家大屋始建於清乾隆48年,部分房屋損壞嚴重,在相關資金的支持下,2017年啟動修繕保護工程,同步建設廣場和公廁,有效解決了保護傳統與滿足群眾生活新需求的關係。
一山一水都是風景、一磚一瓦都是鄉愁,如今行走在趾鳳隨時都會邂逅美麗風景,品味到濃濃的鄉愁,那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汪俊偉 吳平)
(責編:範曉琳、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