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我們的友好鄰邦泰國已經多次,跑的幾乎都是類似曼谷、清邁、蘇梅島之類的著名旅遊城市,大城(英文叫做AYUTTHAYA,中文譯音是阿育塔雅)算是個相對小眾的景區,不過閉幕含笑的佛頭被菩提老樹根包圍的奇觀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成了前往大城的主要動力。
這座古城曾在泰國歷史與文化發展上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是素可泰王朝後的第二個首都。
這次我們就利用五一勞動節短暫的四天假期專門去遊覽這所名聲在外的歷史古城。
從曼谷到大城一般可以坐火車或中巴,當然也可以坐船。
我們就比較隨意休閒,直接坐地鐵到華南蓬火車站,在售票窗口靠打手勢買了車票,然後自己到月臺找火車,車站沒有檢票,只有小販在沒有空調的悶熱車廂裡來回穿梭叫賣。
從曼谷到大城府只有短短的85公裡,但我們坐的慢車足足走了2個多小時。
在炎熱的直射陽光下我們從火車站出發翻過鐵橋才打到tutu車,又大約花了半小時到了我們預定的民宿-班塔伊王賓館,此前網上此酒店一直好評推薦不斷,真自己住進去感覺也就一般,雖寧靜但位置偏,三百多元的價格實在不算親民。
大城算不上很大,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其擁有寶貴的歷史價值和發人深省的歷史色彩,將整座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大家譽為「吳哥窟第二」。
大城中有命名的景點大約有59個,其中具有觀光價值的,也就是形態比較完整,特色鮮明的寺廟和遺蹟大約有近20個。
實際上,因為最多4-5個景點就要花一整天時間,所以我們就挑了最有代表性的四個景點遊玩。
1、帕藍寺(WatPhraRam)這尊臥佛長約42米,高約8米;如果想要拜臥佛就跟附近小販買供奉的金箔鮮花及香約20泰銖,有時候臥佛身披黃色袈裟…….據說是如果信徒祈禱的願望成真後,來還願的儀式。
2、帕司山碧寺(WatPhraSiSanphet)這裡本來是皇宮,後來皇宮移至他處,才改為皇家宗廟,地位可比現今曼谷的玉佛寺。
三座雄偉的鐘形佛塔安放了大城王朝三位國王的骨灰。
1500年,這座寺內建成了高16米並被250公斤黃金所覆蓋的大佛,當然難逃戰爭的破壞。
雖然立佛被融,這座寺廟遺留下來了比較完整且精緻的建築群,非常亮眼。
3、瑪哈泰寺(WatMahaThat)瑪哈泰寺是阿育塔雅最著名、最重要的景點,遺址面積比較大,雖然損毀嚴重,一片殘垣斷壁,但仍留存了一些風格相異卻還算完整的佛塔,整個建築群透露出王室宗廟的氣勢。
一棵老樹騎著一方殘垣頑強共生,接近千年的老樹根纏繞著一個在戰亂中不經意滾落其中的佛首,從此相伴相生,共同見證這片熱土生生不息的歷史變遷與生命繁衍。
這道風景是大城的標誌,常常出現在各類宣傳冊的封面上,也是吸引我去大城遊玩的原因之一。
4、柴瓦塔那蘭寺(WatChaiWattanaram)柴瓦塔那蘭寺是巴薩通王為紀念母親而下令建造。
塔群的中央是一座高棉式的大塔,四周有4個小塔,再外圍則有8個更小的塔及門。
13座高塔的周圍圍繞著120尊坐佛,8個小塔中另端坐著12尊大佛,保存完整。
該寺位於昭拍耶河河畔,日落時分,暖陽灑在河面上,映照著寺廟的塔群,形成了不俗的剪影,烘託出寺廟厚重的歷史感與輝煌的過去。
大城的主要景點就這樣在五月烈日的暴曬下匆匆地走過了,這座曾經輝煌繁榮了四百多年的歷史古都,可惜最終被緬甸軍隊的一把熊熊大火,如今只剩下一眾殘牆斷壁,實在令人惋惜不已。